谢谢David 的评点,这两天较忙,没顾上上上网,今天认真拜读,给了我很多启示,我已经把你的文章发在学校的内网上了.再谢!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原帖由 乌龙茶 于 2008-11-15 12:41 发表
很好的介绍,可惜戴先生自己的发言淹没在对上海中小学的生命教育的介绍中了。
    这几年,上海中小学日益兴旺的生命教育运动,得力于叶澜先生的推崇和实践。她有一批弟子,这些弟子又培养一批批小弟子,这是生命教育能在上海推广的原因之一。
对于乌龙兄回帖的前半部分我想向乌龙兄请教三个问题:
一)我很想知道乌龙兄所理解“生命教育”的含意
二)我也非常想知道乌龙兄所指的“日益兴旺”的真正含意
三)有关上海“日益兴旺的生命教育运动”的起源问题,叶澜老师是我所崇拜的老师,在校时是,离开华师依然是,我没有这么幸运成为她的弟子甚至小弟子,但对她近来进行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课题却一直很关注,叶老师非常强调学校管理需充分关注教师的职业生命价值,为教师个体发展和提升生命质量提供广阔空间。她认为职业生活,是人成年以后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如何,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生命质量,同时也造就了个体的生命质量。因此,人怎样度过生命的日常方式,会决定人成为怎样的人。人要想成为有尊严的人,就应该选择富有创造性的职业,并作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焕发的快乐。叶老师的很多观点都闪耀着对人的生命尊重的光辉。但我不认为上海的生命教育是因为叶老师推崇和实践而开始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谢谢乌龙兄!小妖怪释然了很多,就生命教育的内涵的理解小妖怪想谈谈我的浅薄理解,乌龙兄是专家,不当之处请指正。
      生命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生命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国家起步,到80年代逐渐推广,至90年代台湾地区大规模、有系统地开展,进入21世纪,则已成为遍及全球的教学门类。2004年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送审稿),具体规定了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热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然而人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生物的躯体,自然的生命仅仅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和动物区别开的是人类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在考察生命教育的内涵时就要从多个层次入手,不仅要教育未成年人珍爱生命,还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这是人的生命形态和特征的本质要求。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是:生命教育应该分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科学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让师生在一次次生命活动中把握世界和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解放精神,培养生命意识,从而取得人生的成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它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有三层含义:一是教育的实施要体现生命的整体性和人的主体性;二是按照人发展的规律、社会需求和生命成长实施教育;三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人热爱人生,珍视生命,构建健全的人格,充分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培养人生智慧,为师生提高生命质量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记得在真名网上我曾经介绍过台湾的生命教育,通过台湾地区晓明女中“生命教育”课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生命教育目标,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课程的十二个单元内容依次分别是:
欣赏生命;
做我真好;
生于忧患;
应变与生存;
敬业乐业;
宗教信仰与人生;
良心的培养;
人活在关系中;
思考是智慧的开端;
生死尊严;
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
全球伦理与宗教。
该校的四个生命教育目标分别为:
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自己,关怀别人;
让学生阐扬生命的光辉,乐于助人,良好人际关系;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感恩惜福,爱护大自然;
让学生珍惜生命的价值,乐观进取,正确人生观。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对于乌龙兄所提及的担心其实是每个清醒的教育工作者的担心。David 到我学校来之前我曾经发过一个短信给他:“欢迎你来看看在教育异化的今天我所做的微薄努力。”记得一次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基础教育高峰论坛上,江苏南京某师范大学附中的校长无比绝望地在台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对中国的教育已经彻底失望了。”当时台下无不为之动容,我们身在其中,痛苦不言而喻,可是面对现实我们还是有责任去做些什么的。乌龙兄所提到的小妖怪也都看到,可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无力改变大的环境,但我努力在我所能影响的范围内付诸影响。
在两个老师的战争一贴中乌龙兄的回帖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什么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社会。今天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教育。“黄老师”的教育越是成功,山西黑窑、三鹿毒奶这类事件就会有越多,愚民也越多。"我能做的就是引导好我的老师,尽可能地让他们不要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迷失得太多,尽管很难,但总得有人去做。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谢谢茶兄(上午我家阿吕看我的回帖提醒我怎么可以称呼你乌龙兄,我才发现是很不妥,抱歉!),叶老师新基础教育的试点主要以闵行区,崇明县为主,上海市教委曾经安排过专家带教一线校长,我又错过机缘,但叶老师的思想却一直影响着我。我与钟老师的关系似乎要近些,算算,我也算课程所的弟子,对茶兄所提及的长辈们的之间的矛盾我一无所知,我想有也是学术之争,但在尊重学生,关注师生的生命质量方面的认识应该是没有分歧的,只是各自的切入口不同,载体不同,记得04年暑假我刚上任校长,钟老师就带着副所长赵老师和崔老师到我学校给我的老师们进行暑期校本培训,给教师们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认为教师是一门需要终生学习的专业,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单单是‘教书匠’,而是要学会尊重、了解孩子的学习权,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学会倾听,还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引导学生学会与家长、与社会、还有与自己对话的能力,学会与同事建立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让课堂从“灌输中心教学”变为“对话中心教学”,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课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即课堂”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题。
记得在送老师们回华师的路上,崔允漷老师不无调侃地说:”你面子很大啊,一个学校的教师培训居然动用了课程所三个所长,我们到北京开会也只要课程所派一个所长去就可以了。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可能也是我想把学校办好的直接动力,我的师兄郑杰说:"教育死了,学校死了",为此我们有很多争论,今天看了茶兄以及泽雄兄和智慧兄(叫你猪头兄不雅,不知怎么称呼才好。)的回帖,很温暖,谢谢!

[ 本帖最后由 小妖怪 于 2008-11-17 12:41 编辑 ]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谢谢David. 容我细细咀嚼,慢慢体会.
先奉上来我学校的照片一张.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我证明,David先生的 文章一定是原创,他去的就是我的学校,第二天他就写了这篇文章,龙妹妹的判断一点都没有错!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