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歉,不太同意帖主的主题。
    “集体主义”是否就是中国文化的正统,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而把“集体主义”再“进化”为“功劳大家拿”、“责任大家都可以不负”,这又是一个变化。
    俺以为,标题应改为“屠呦呦见证中国官场文化的劣根性”可能更确切。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1-9-20 08:38 编辑
中国的"谋略特色"的权力游戏早已深入到甚至是家庭生活了,官场这种定语,加不加,大概没有多大差别,
竹南 发表于 2011-9-19 22:55
**

    文化人,或者是简单的“人”,从政治,以至道德的角度说,从来是“两头尖,中间大”的,而历史上越久的事,那大极了的“中间”也就更上不了史了,也因此,俺们从“历史”上能读到的就是“英雄”和“权奸”。
    关健是是那“一大撮”,他们在朝那一“小撮”靠拢?
    而由于“掺沙子(掺的不是沙子,是石头)”、“**路线”的结果,中国文化人更多的是增加了“小农”的基因。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谋略特色”,其实可以说是“小农特色”,“不能留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无毒不丈夫”、“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吾可取而代之”…………这些有名的“格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实,也是小农思想的一大特色。
    而“水浒”、“三国”的留传于民间,而且在一定时期得到官方的默认,则让这种特色更加深入民心。
    也许可以说,在中国文化基因中,“英雄”基因与“汉奸”、“流氓”基因是相容并存的。
    想想,宣扬关云长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与近期为汪精卫翻案的“汪不是汉奸”论两者间是否有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