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湿了,我慢慢的背过脸用手偷偷轻轻的擦掉眼角的泪水。因为我知道,人人都要参加高考,不是因为高考适合自己的兴趣,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眼泪是为大家流的。

不知道哪个可爱的老师出的这个题目,我们猜了几个月题,从去年的奥运会,5.12直到邓玉娇,立交桥,70码,公交车……我思绪翻滚,又回到了每个猜题的夜晚。“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在全班88名同学近乎疯狂的呐喊中,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象买彩票一样,精心的挑选着每一个作文题目。老师说要猜对了,多十几分,“本一”就可能向我们扬起它可爱的小手。

我本是一个有文化有素质有修养的非著名三好学生,尊师重教一直在我身上得到充分发扬,这次我忍不住了,我想问候老师您一下,当然只是问候您一个人,不包括呕心沥血教育我们的老师。亲爱的出题老师:
...
九船城 发表于 2009-6-9 10:32
**这一段话,可以用在命题“非主流”——即非“奥运”…………,这时作为范文写上。
   当然,关键就在下面的自由发挥了。
**俺的看法是:首先,你给命题人的这个命题几分?
   出题如是“我的父母亲”,那如果有孤儿院里出身的孩子参加高考该如何贴近命题?
   同样,明知现在的高中学生(指想参加高考的高中学生,一帮职校生,不想参加高考的高中生才贴近时尚得很)不可能有时间贴近时尚,却硬要他们写时尚,岂不是让他们无的放矢。因此,俺的意见,命题人先不及格,四十大分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