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题无解
老程 发表于 2010-3-16 10:21
**
    赞同。
    理由:
    1、 升学压力的主因是就业的压力,而在看得见的将来,这一压力还看不到减缓的可能。
    2、 中国的优秀教育资源紧缺,而且这有限的资源还在不断地被侵占之中。
**
    回楼上:
    1、 小学的同学“被他召集全了”?你的“全”了是什么概念?是“成功人士”全了,还是“所有同班”全了?
    按俺的经验,要“所有同学”全,好像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对你说的“现在混得不错”,俺持一定的保留。当然,如果是俺想错了,那就只有祝贺你们的成功了。
    2、 那个年代,一切要听那个“妈妈”的安排,个人是完全无法掌握本人的命运的,作为上海人,你要留在上海,也是无法自已掌握的,学得再好也没用,因此,当然也没有升学的压力。而现在,对一个人的命运,本人的努力是很大的因素了,因此,也就是这一点上“开始变成现在的局面”了。
    那个年代,“权”是重中之重,有权,你就能留在上海。现在,权当然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通过个人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变本人的命运。其实,你的所谓“现在都混得不错”,本身就表示了这一点。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0-3-17 10:37 编辑

**
    嘿嘿。
    天下很少不爱子女的父母,而现在的父母,一边在痛骂现行的教育害人,子女苦得很,一边却又在把子女往苦里逼。这难道是不爱子女,无奈罢了。
    现在的教育是病态的教育,但病在那里,各人又有各人的有时是绝然相反的观点。学校、教师只能说也是无奈了。
如果一对年轻夫妇有个上小学的孩子,他们除了督促孩子完成学校的作业其它时间由孩子自己安排,周末只带孩子去公园玩玩,不让他上任何学习班。这样的父母会不会受谴责?
老程 发表于 2010-3-17 12:49
**
    可惜人是无法复制的,因此,一切讨论都只能是在假设的前题下进行的。
    假设老程说的孩子是 A;而这个孩子在多数父母按“强迫学习”的条件下来培养是孩子 B。
    那么,对同样“素质”的孩子来说,俺以为,未来的结果,A 未必比 B差,甚至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A 要好于 B。
    又要可惜的是,出于从众心理,绝大多数家长会选择让孩子成为 B的路子。而且,如果那个教师敢于逆众提倡让孩子成为 A型的,那必会被家长投诉于校长大人之前,成为“不负责任的教师”的典型代表。
**
    谢谢楼上各位的指教。
    1、 首先要郑重声明的是:俺根本不是“教授”,也从未自称过是“教授”,普通的退休中学教师一个。
    2、 还要向小妖怪网友道歉的是:俺没弄清就说话,看了“新疆网友”到上海认同学,以为你也是新疆过来的。这才有了后面的议论。不过,对后面的议论,如果作为不针对特殊人群的说法,俺还是以为没错。那个年代,要你插队,你只能插队,而且是要作“一辈子”打算的,一切要服从“妈妈”的安排。因此,学好学不好没有任何区别。
    3、 克明老弟说“那些国家的学童并不个个都像我们的这样面临这么艰苦的升学压力。”俺从没出过国,见闻少,不过,或许日本、韩国、台湾的情况有些例外吧?可能不如俺们的儿童那样苦,不过也够苦的吧?
    4、 大家都在叫苦,家长在叫(连大领导作为家长也在叫)、学生在叫。不过,俺以为,是不是真的多数人在叫呢?存疑!俺是教高中的,就俺所知,重点中学的学生确实在叫,到普通高中呢,那就难说了,有多少学生闲得很呢,需要调查了。
    5、 学生苦的现像,是怎么产生的呢,俺说不出来,俺只是唱唱反调。不过,俺在想,如果真有一位老师,从不加班,也反对学生加班,那这位老师在学校里会是怎样的处境呢?
      向楼上各位致意。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0-3-18 08:02 编辑

**
    在俺的记忆中,学生苦的现象是在那史无前例的年代结束后,大学开始统一招生(1978)时就有了的。
    那是因为,从这之后,人们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掌握个人的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