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本“书院”的一篇跟帖中说过:
    “人们要求活得好一些,是正常的需要,无可厚非。而在中国,为了活得好一些,对无根基的小百姓来说,只有考公务员,或者到一些‘好’的公司就业,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需读‘好’的大学。于是,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出现了,这种情况不是马上可以解决的。而且,这种择校现象不是现在才有的,那史无前例的年代之前,有多少高级官员子女读并大、清华,难道都是公平考上去的,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这种事“于今为烈”,原因是:这“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钱”并列了。
    因此,我以为,无论‘素质教育’喊得怎样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是消除不了的,供需失调了,‘物价当然要涨起来’的。”
    从这一角度出发,“择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注意,这里说的是择校,不是择班),不是说择校“公平”(应该是不公平),但是,我还是说“不可避免”。今日中国,已经有了一个特权阶层,也有了一个为数不小的“有钱阶层”和即使没多少钱也要省吃俭用让孩子“不受苦”的“工薪阶层”,这是客观现象使然,没办法的事。
    不过,在这“不可避免”里,应该还有教育主管单位应该管的事:
    1、 凡公立学校,只能拿出一小部份资源于“择校”,绝大多数名额应该是按分录取的;
    2、 即使择校,也要做到一定限度内的“公平”。
    这就要说到择班了,下面表达的一些看法,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供板砖:
    1、 快慢班,历史已经有三十年了,从“史无前例”结束后,争议就已经有了。我以为,问题不在快慢班是否要分,因为“因材施教”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在于,对慢班是“因材”认真“施教”,还是有意识的就是放弃。
    2、 在同一所学校内,教育资源应该公平使用,不可歧视差生。你学校可以办特色班,但是,你用的是国家的钱,是全体公民的钱,你不能把这些钱用于少数特殊群体。
  差生是什么意思,你清楚吧?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7 13:45
**
    十分清楚,说得不客气些,到毕业班时的差生已经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听不懂在讲些什么的问题了,因此,教师要维持课堂秩序已经是难之又难了。
    换位思考,俺的英语是早已丢东洋大海里了,要俺去听英语课,又不捣蛋,唯一的办法是睡大觉了。
说了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分快慢班有利于“因材施教”,第二个观点是,教育资源应该公平使用,不可歧视差生。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7 13:45
**
    抱歉,俺以为并不互相矛盾滴。
    绝对的公平是根本做不到的,你是某先生教语文,为了公平,俺一定也得某先生教语文,这可能吗?
    只能要求相对公平。
    把好生、差生放在一个班教,开始还可以,积累起来,到高年级,那就只有仙人他爷才能让所有学生满意了。
  什么叫相对公平?你能解释一下,在分快慢班这个问题上,什么是相对公平?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7 20:48
**
    好生差生放一起,根本无法进行教学,连起码的课堂秩序也难维持(差生听不懂你讲什么)。
    根据成绩分班,有其合理性。
    问题在于,现在许多地方对慢班是“放弃”的办法,这就不对了。
    问题还在于,中国无法进行认真的职业肢术教育,如果有,可以分流一部份差生进行认真的职业培训。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这还用得到解释吗?
    分快慢班,针对的是成绩的差别,与钱无关。一旦与钱发生关系,就是有钱生自行择班了,两者不是同一回事。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0-1-7 21:25 编辑
    “差生”这个词,本身就是歧视性的称呼,国内许多地方、许多中小学都已自觉不使用这种称呼。
  “差生”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来。即使不使用歧视性的称呼,仍可以通过成绩排名、分快慢班,以及各种暗含歧视性的奖惩制度塑造出一批批的“差生”出来。差生首先差在心理上,而不是首先差在能力或智力上。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7 20:47
**
    对,现在产用“差生”这个词语了,在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的差异仍然是客观存在。
    事实上,学习态度的差别可能更重要。
    在我看来,好、差是客观存在,就如说富人、穷人一样,你总不能说“称人穷人就是歧视穷人”吧?

    理论上来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但是,实际上,特别是年级越高,学生成绩、学习态度的差距就越大,这是客观存在。所谓一视同仁,也就是要让成绩、学习态度不同的学生都受到关怀,让他们在原来基础上有所进步。
    你也不能说按分数录取重点学校学生就是不公平吧?
这句话是关键。两者不是同一回事,可是YS兄好像都赞成。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
kemingqian 发表于 2010-1-7 22:24
**
    我以为:
    1、 可以分快慢班,但是,前提是,对慢班不能抱放弃态度,也要因材施教。
    2、 反对用钱择班。
**回乌版:
    1、 俺主要就高中的情况说的。
    2、 高中,在城市中学里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重点中学,虽然成绩有出入,但不构成好、差这种大差距。
    3、 另一种是普通中学,就是俺说的那种情况,其中差生(成绩已根本无法跟上进度,本人也是抱放弃态度了的)占相当比例,已不是乌版所说的“五个学生”那种情况了。
    4、 我的意思是:分快慢班后,快班当然以高考为目标,对那些已不想参加高考的学生,放在高考班里,其结果是谁都学不好。反而不如另编慢班,安置这些学生。
    5、 乌班说得对:“对慢班不抱放弃态度是不可能的”,这是从高考角度来说的。如果我们把教育思想端正一下,换一个角度,对这些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是否反而可以让他们取得一定的收获呢?
    6、 要说明的是:那种在小学、初中分快慢班(特别是小学),对好班用“好”教师,是完全错误的。
    敬复。
职业培训不属于普通教育的范畴,普通中小学也没有这个能力;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8 13:23
**乌版:你不觉得这正是今天普通教育里存在的一个极大问题吗?
    要把所有学生往一条“升学”之路上赶,跟不上也得上。
    这种条件下,现行高考方式还改得了吗?
    其实,中国现在并不缺乏搞理论的人才,中国所缺乏的是高级的技术人才。
**
    乌版:看来找到问题的核心了。
    为什么中国的普通教育就不能也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有一定知识的技术工人为目标呢?不这样,那就只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了。
    这正是中国普通教育里存在的关键问题。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0-1-8 20:33 编辑
让差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歧视,即认为体力劳动者在智力上“先天”地处于更低的等级。
扶桑 发表于 2010-1-8 20:22
**
    这话是绝对正确的,在道义上也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不过,抱歉,只能认为是一句空话。
    到了高中,差生已经无法听懂课程的内容了,你不分流,让这些学生做什么呢?上课睡觉已经是对教师和同学的最大恩赐了,捣蛋是经常的、不足为奇的。
    那么,你为什么不能让他分流,学一些对他们人生有益的东西呢?
    事实上,今日中国,真正懂技术的工人,工资绝不比那些本科生而又无专才的学生少。这算什么歧视呢?
    这又回到平等了,难道只有六百万大学生人人读北大、清华才是体现了真正的平等吗?
    再读一遍,说得似乎刻薄了些,不过,请理解俺的真意。抱歉了。

    刚看了部关于空军的片子,联想到飞行员与地勤人员的关系,你说,二种工作中,你能认为那是“高人一等”的呢?事实上,高明的地勤人员的作用,一点也不小于飞行员。
**事实上现在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出来工作,工资又能有多少?
    物(人)总是以稀为贵的。
 初中毕业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个分流的方向。这与分班没有关系。
乌龙茶 发表于 2010-1-9 10:27
**
    俺和乌版的分歧主要就在此。
    在俺看来,今日中国,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中学已经够漂亮,会花钱的了。
    但是,这些钱化得是否上路呢?
    有这些钱把学校搞得漂漂亮亮,为什么不能把这些钱用来办一些实验性的车间呢?
    为什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就一定要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呢?为什么普通教育里不能“混入”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呢?
    学生为什么不能参加一些劳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