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0-7-2 08:10 编辑

**
    俺又要发怪论了。
    如此奇才,最好录在中文系或历史系,录在土木工程系,可惜了。
    不是爱才,而是在浪费了。
    现今,最好的培养方法是:不去睬他,随他去。

    帖主标题是“善待”,俺以为,最好的善待方法就是“不善待”。
    社会上的重视、宣扬,可能反而会害他。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19# ys1937  
    老先生的回帖上有一个电子虫虫,我开始以为是我的电脑屏幕上爬了蟑螂呢!赶都赶不走
小妖怪 发表于 2010-7-2 16:19
**
    哈哈,小妖是第二个上当的,梅版第一个。

    回到原题,俺以为这篇作文有两种可能:
    1、 完全是临时抱佛脚写出来的,这确实很不容易。
    又要提吴晗老先生了,吴老先生情况类似吧,不过,他学的是历史而不是土木工程,对口的。(抱歉,俺记得是吴晗,如果不是,是另一人,那请不吝指教了。)
    俺实在想不出来,这样好的古文水平,放在土木工程里,除了研究中国建筑史外,英雄有什么用武之地?
    2、 事先由考生本人,或在某人的指教下,做好了一些范文,再在考场里切题修改。
    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0-7-2 20:16 编辑
况且,我们是否能因为某一科或某一方面考得比较好,就一定要求他研修这一学科呢?
也许,土木工程也是该生的兴趣,谁又能保证该生不能在这一领域作出非凡成绩呢?
tian295 发表于 2010-7-2 19:21
**

    俺现在对高考一无所知,总分多少,已不问讯。
    但是,也请各位算一下,该考生总分多少?作文满分后,数理化各多少分。这样的分数能否跟上土木工程方面的要求,俺看是有问题的。
    当然,也许吴晗不读历史,读物理可以得诺奖,也许,张铁生读大学可以出大贡献,这都是假设,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滴。
    不过,照现在的情况,俺实在为这考生担忧——杞人之忧是也。

    另外,这种风气盛行的结果是什么,可能会出现作文的百花齐放,各种风格的作文将会应运而出,到时,阅卷老师有苦头吃了。各种各式的范文也将应运而生,你是防不胜防滴。
**
    俺以为,这种奇才不是能通过高考选拔的。
    高考需要的是公平、一视同仁。
    今天有考生用一篇只有少数人能看懂的古文言文得到了重视,明年就会有人用甲骨文来写作文了。
    对于这种奇才,应该是通过平时的选拔、推荐来引起重视的。
    如果北大中文系能够选中这位“奇才”,俺倒想劝“奇才”去念。
    “奇才”引起这样的重视、只能说明在现今,青年人上进之路的堵塞。
考土木工程是有点奇怪,不过对某个专业有天赋的学生,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这样的事情太普遍了。
燕麦 发表于 2010-7-3 11:50
**

    是滴,这种事很普遍。
    但是,这位“文字功底很深”的考生进东南土木,是不是要挤掉一位理科功底不差的考生,这二人那位更适合于土木?
    可不要对俺说人是会变的,这人现在理科不行,将来也许会好起来甚至得箬奖滴——那样,就根本不用高考了,抽签讲风水算了。
**
    谁有胆气,可以开一个“文言文学校”,专攻古文、甲骨文。
    那参加高考时一定吃香喝辣!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0-7-3 13:55 编辑
多了就不灵了,所谓物以稀为贵!就像大熊猫一样,有几只是国宝,要保护起来,一旦大量繁殖,估计人人家里养一只当宠物。真的成了流水线产物,那也就只能按照成本跌价了。
燕麦 发表于 2010-7-3 13:41
**

    承教。
    手工制造与流水线的差别。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红旗和大众的差别。

    不过,谁胆大,第一个开办这班级,肯定可以大赚一次,后来的就不行了。
    记住,这点子是俺出的,赚了可得给俺金点子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