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历史分析方法,冲击--回应模式在解释中国近代史方面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外来因素(西方的强大,包括物质、制度、精神,显然物质方面比如枪炮给人的冲击更为直接)成为中国近代化的最重要原因。然而,历史又不是条件反射,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本国的传统,有时成为近代化的助力,有的则成为阻力。于是传统或者说中国文化,变成了一锅糨糊,怎么捣鼓都能说通。柯文“从中国中心观”则从中国角度尝试解释近代史,只是外来文化如此强势,“普世理论”总是由枪炮带来,所谓后殖民主义,也是在承认文化霸权的前提下的一种声音。近代民族主义观念盛行,用心体会他们的处境,既要承认西方之成功,又要标明华夏文明之独立,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一直纠结着,即便是西化派,其动机恐怕也有“希冀吾国民之富强”云云。
西化貌似一种现实或路径选择。由历史推出现实必然如何或未来将如何,恐怕有点简单化。历史千头万绪,现实更是纷乱复杂,还有什么蝴蝶效应等莫名其妙不可预测的事情可能左右时局发展。从时空链条上说,中西貌似两节错位的环子扣在一起,中国的近代化其实就是西化的过程,只不过此西非彼西——民主制度和极权制度,都是现代语境中的,而现代,就是西方的意思。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