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沙发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先对“伪”,“真”特别为人推崇,甚至推崇得过了头,有时候恶因为其“赤裸裸”而得到人的同情和原谅,真是咄咄怪事,我想这可能是非此即彼的懒惰思维所致吧,只要存在隐瞒——不论其情景,加上一个伪字,便成了一款道德大罪。现实中,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承受情况,一片赤诚,往往容易好心办坏事。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插嘴,偶觉得zhu所论不伦不类,对一个职位或职业的评价,能力或业绩比较重要的说,比如评价一个诗人,说他诗歌写得好不好比较靠谱,说人家帅不帅就有点不着四六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捐款与克扣工资虽然是同一个主体,8过是对两个对象的行为,克扣员工工资的老板无论如何也和善良靠不上。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相对于伪,真在文化中的地位高得有些危险,夸张一点,只要是真心,明显的恶行都会被理解。比起真,当下,本心,“伪”应该包含后天教育和智力因素,逻辑上推下去,过度推崇所谓“真”,有反智嫌疑。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俺脚得43楼阿吕兄对主贴的提炼有点跑题,主贴乃是对伪善的辨析,而非辩护,后面梦子马甲的讨论依然是辨析,谈不上辩护,天使与魔鬼之间有一大块森林,这片森林错综复杂,用非此即彼做指南针很容易迷路哎。
善良不光是一种心愿,还是一种能力,有能力不济的好心办了坏事,怎么说?因为善良是美好的,才有人扮作善良来行骗,结果可能是好坏各半,这要怎么判断?最最可怕的,是人们连善良都懒得扮了,意味着底线沦丧和是非混淆。再说,程序正义本质上是一种善行,行为的过程或行为的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又该怎么判断呢?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俺那个叫做辩论,非辩护。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