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为什么我们总是被感动得羞愧

 
为什么我们总是被感动得羞愧
 
 
2006-12-15 16:34:43  大河网 许青安

2006年12月6日新闻晚报发了记者龚星采写的报道《德国青年中国山村支教6年 申请中国籍遭拒》,当天人民网教育频道教育专题栏目转了这篇报道。同日凤凰网凤凰资讯社会频道人间冷暖栏目头条发了《德国青年穷乡义教6载 入籍被拒 黯然离华》。国内许多BBS纷纷转贴甚至波及整个华语BBS,新加坡的狮城生活网站在凤凰网报道的当天就有人转帖。8日笔者百度一下“卢安克”可以找到相关网页约10,300篇,可见人们对卢安克的关注和感动。

  据报导德国青年卢安克因来华旅游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的,卢安克从1999年起只身一人深入中国山村从事义务教育,2001年开始一头沉入广西最穷最偏僻的东兰县坡拉乡广拉村板烈小学。他在一个不通电话不通公路只会讲壮族土语的山村教村童讲普通话、学文化,帮村民犁田、割禾、打谷,为村民设计脱粒机,并将德国家人汇给他的钱用来为当地修路,还教村民改造居住环境人畜居所分开。卢安克曾因未办“就业证”在内地义务教德文被公安罚款3000元,他借住的村屋房东偷走他的钱,他教孩子的方式被官方斥为“不入流”,甚至有人指他是“负有特别使命的间谍”。过去的6年来卢安克就是这样以一人之力深入中国最穷的西部山村从事义务教育,拒绝名利屡遭磨难误解却依然无怨无悔,赢得当地民众的信赖并感动舆论。为长留中国今年8月他申请加入中国籍,因法规所限未果无奈回德。

  我们感动于卢安克的义教事迹却因其入籍遭拒而遗撼,龚星的报道说:“按中国法律,只有在国家一级机构工作4年以上,或为中国做出特殊贡献的外国人,才合乎入籍条件,官方表示‘爱莫能助。’”一个德国青年为了中国贫困山村的教育事业和那里上不起学的孩子,也为了他的教育科学的研究,他做到了我们许多人没能做到的事。67年前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还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国市场经济的大潮,使主流道德、主流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甚至道德底限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甚至颠覆,外国青年单纯的行动让我们在感动之余深深的羞愧.

  记得前俩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俩档节目《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和一个采访美国青年丁大卫的访谈节目。

  美国青年丁大卫志愿到中国甘肃省东乡自治县从事基础教育,丁大卫中文很流利,会讲东乡语,总是把“我们东乡……”挂在嘴边,东乡是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全国文盲率最高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信息,东乡族是全国成人文盲率最高的民族,达82.63%。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只相当于小学二三年级程度。。

  中央电视台谈话节目中,我们发现美国青年丁大卫在东乡做的最多的是教授东乡孩子们汉语普通话,而不是英语。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燕升让丁大卫展示他所有的家当,里面竟然有一面中国国旗,当美国青年丁大卫将一面中国国旗打开,向现场的观众展示时,偌大的演播厅里鸦雀无声,主持人问大卫:你怎么会时时将五星红旗带在身边?丁大卫说: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美丽的中文,有人到我房间里来,看着墙上挂着的五星红旗,也会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再说,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丁大卫在节目中提到了他父亲参加老年旅游团来中国看望他,当时他已经在甘肃东乡这个地方了(用他的话说就是,中国最需要教育的地方。)丁大卫到北京接了他的父亲,并陪同父亲完成了一个心愿:当一把好汉。登完北京的长城,他们就一起到了东乡。主持人问:你没有带着你父亲在甘肃转转玩玩吗?丁大卫很可爱的说:“当时我们的学校刚建起来,还没有围墙,我就叫我父亲和他的老同志们帮我们修围墙了。”主持人白燕升笑着说:“你就让你父亲和他的一帮老同志们修围墙??父亲没说你吗?”(台下一片笑声)丁大卫却说:“哦,没有,没有,我父亲他们很高兴,他们都很乐意做这件事情。”

  中青报记者冯玥把丁大卫的事迹写成报道,文章题目是〈面对自己的灵魂〉,文章的最后是这么写的:“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你的灵魂、你的内心,是会和你说话的,会问你,你究竟为什么而活?不要忽视这个,不要随便吃一片安眠药把这些念头压下去。”说这话时,他的蓝眼睛纯净平和,坐在那张小床上的他,好像拥有整个世界。

  在北京“自然之友”一个活动的告示里是这么写的:“谈教育的话题离不开对中国基础教育面临问题的探讨与实践。然而对于贫困地区,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的现状,我们知之甚少。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来自西部农村,一个叫东乡的地方的声音;而带来这个声音的,是一个叫丁大卫的美国人。”

  在被丁大卫感动的同时,我感到是那么的羞愧,我们对于自己西部教育的了解是来自一位外国人,我们少数民族的普通话教育是来自一位外国人!我们贫苦小学的围墙是几位美国花甲老人义务完成!

  在丁大卫随身的东西中还有一个笔记本,里面详细记载了各地捐款约10万元的使用情况,无独有偶,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中支援贫困地区教育的徐本禹也是这样。《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的编导王伟达在前往贵州贫困山区拍摄候选人物徐本禹的支教生活时,真实的记录了这样一个事实:看到徐本禹所在山区学校的简陋,记者留下了自己的1000元钱出差费。结束采访的几天以后,王伟达收到了徐本禹一条短信息:“891元我给学生们订了报纸,剩下的给他们买了文具,发票过几天寄给你。” 王伟达到现在都无法用任何语言来评价这件事情,在他的印象中,面对艰苦环境的徐本禹在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总会露出一脸憨厚的笑容。

  1000元、10万元在我们的巨额贪污受贿案中,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甚至不明来源的财产连来源都说不清楚, 1000元、10万元却被丁大卫、徐本禹用笔墨来记录,用诚实来传递着爱心,用善举捍卫着人类的希望;在我们国家社会民族面临时代转型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种感动、需要有善良的力量支撑我们;犹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所言,照耀我们心灵的一个是我们头上的星光,一个就是我们内心的道德法则;

  我们国家虽然大,但是在卢安克、丁大卫这些外国青年面前应该羞愧难当的.我们国家强大的核心——全民尤其是官员的道德感,还有多少没有被彻底败坏了。

  中国人的内心世界还有多少像这俩个异国青年一样的真实、关爱、无私、阳光、健康?(

卢安克、丁大卫们看到这个帖子会有什么感想?————————————

我想,他会说,中国的文化、国情真复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8 16:27:5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