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楼泽雄兄的"嘀咕"和网事兄的"嘀咕",听起来都那么正确,但为什么就要争论呢?哦,原来,两个嘀咕的不是一回事情.

网事文章意在指出中国作家写作得不到制度的保障哪怕你是纯个体的写作;泽兄对此说难道不能存在最强音之外的声音吗意即网事在否认纯个体写作的存在。

同样的,两个人对“靠不住”这句话的嘀咕也是含义不同的,网事的含义还是指在制度保障之前哪怕你是纯个体写作也可能横遭不幸;而泽兄认为他说的“靠不住”是指在制度之前难道没有经典流传下来吗?我想说,网事的意思顺着泽兄望下说其实应该是:有了制度的保障,应该会催生更多的经典。

两个人说的不是一回事情,我想他们都会承认对方讲的,但不构成辩论。

第6楼泽兄的意思我也赞同,因为如果说网事追求的是积极自由,那么泽兄追求的是消极自由,而从世界范围来说,消极自由的口碑高与积极自由,也是未来发展的目标。但,我仍然用以前说的一句话来重复:在饭没有吃饱之前,首先上营养课,有些超前了。

以泽兄的博览和眼界,我自然相信“《古拉格群岛》还是《1984》或《动物庄园》,写得都不能算特别优秀。”,但问题是,它们至少属于相对优秀的吧,那我们中国作家恐怕连相对优秀的还没有出现,更显悲哀。泽兄认为“一旦中国成功地走向了民主和自由,最先被中国人抛弃的,也许正是这两个作家。”,看来,这两个人老早已经被西方抛弃了哦。还好,泽兄用词十分老道,有个“也许”,但毕竟立场已经表明了。

猪头的文章太好了!观点我完全赞同,但也是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分野而已。

生存是一种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浮士德》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刚刚看《大国崛起》,莎士比亚在圆形剧场首演时,居然在台词里公然嘲弄了王室,还好,在座的伊利莎白女王没有在意。

我当然不至于认为,莎士比亚是靠这个台词才成就大师的。但我认识,他不但有泽兄说的文胆,也有网事兄所言的胆量,这样双胆作家,才是超一流的。这也成就了文艺复兴里最璀璨的文学大师。《哈姆雷特》自然是莎翁的最高成就。其实《哈姆雷特》也是莎翁胆量之下的产物:1601年,莎士比亚的两个好友为了改革政治而发动叛乱,其中一个被送上绞刑,一个被投入监狱。悲愤不已的莎士比亚倾全力创作了《哈姆雷特》,并在演出时亲自扮演了幽灵角色。以上是我从手头的《世界文学史》摘抄。我当然承认,莎士比亚当初是为了谋生,不惜演小丑跑龙套,这些卑微的个人私利都无可厚非。但同样我们不能不看到,他在当时代,也绝对是有胆量的,上帝保佑,也赋予了他无与伦比的才华和技巧。 我想,胆量有时可能就是驱动力,而才华和技巧,是做成事情过程中的能力,前者可能为因,后者是基础。

幸运的是,莎士比亚无需象他的前辈先驱卜伽丘和拉伯雷那样,去完成对中世纪教会和政权的猛烈抨击,否则,那可不是好玩的,后果更严重,莎士比亚也没有那么幸运了。卜伽丘死后坟墓都被教会挖掉,拉伯雷四次被教皇迫害,数次入狱,流亡海外,穷困潦倒,死时有无长物。

但这些高扬理想主义旗帜的大师们,我们今天读到他们伟大的作品,忘记了,他们曾经的胆量。

生存是一种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浮士德》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