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公立学校,择校是正当的,择班必定也是正当的。
  主贴说:“择校费早已被民间和官方一致定性为乱收费”。这是胡说了。把择校费定义为乱收费,始终是民间的说法。官方并没有这样说过。不仅没有这样说过,官方还制定了择校费的收费标准。目前,择校费的官方标准是3万元人民币。
  择校费是乱收费吗?从官方制定择校费的收费标准来看,择校费显然不是乱收费,超过择校费收费标准的择校费才是乱收费。
  官方没有规定可以收取择班费。但官方不可能提出不允许收择班费的正当理由。唯一的理由是,目前官方还没有规定择班费的收费标准。官方也许永远不会颁布这种标准,但有人收了,它就应该表态,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同意,它就应该立即出台择班费的收费标准;如果不同意,它就应该解释,为什么允许在公立学校收取择校费,不允许在公立学校收取择班费?它不可能给出这种解释,所以它只能假装没看见。
  6楼的YS1939先生,说了两个自相矛盾的观点。第一个观点是:分快慢班有利于“因材施教”,第二个观点是,教育资源应该公平使用,不可歧视差生。不要玩文字游戏。如果可以分快慢班,就不可能要求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公平的,也不可能要求不歧视差生(差生是什么意思,你清楚吧?)。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
    十分清楚,说得不客气些,到毕业班时的差生已经不是一般的差,而是听不懂在讲些什么的问题了,因此,教师要维持课堂秩序已经是难之又难了。
    换位思考,俺的英语是早已丢东洋大海里了,要俺去听英语 ...
ys1937 发表于 2010-1-7 14:17
看来你没明白我的意思。
  “差生”这个词,本身就是歧视性的称呼,国内许多地方、许多中小学都已自觉不使用这种称呼。
  “差生”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来。即使不使用歧视性的称呼,仍可以通过成绩排名、分快慢班,以及各种暗含歧视性的奖惩制度塑造出一批批的“差生”出来。差生首先差在心理上,而不是首先差在能力或智力上。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
    抱歉,俺以为并不互相矛盾滴。
    绝对的公平是根本做不到的,你是某先生教语文,为了公平,俺一定也得某先生教语文,这可能吗?
    只能要求相对公平。
    把好生、差生放在一个班教,开始还可以 ...
ys1937 发表于 2010-1-7 14:21
  什么叫相对公平?你能解释一下,在分快慢班这个问题上,什么是相对公平?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相对公平是你主张的。所以我要问你什么是相对公平,怎么个相对法。至少你也应该回答我,在你看来,你所说的相对公平,是相对什么来讲的公平。可你的回答却是: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只有相对公平。这能算是回答?你认为这用不着解释,可在我看来,你没有解释。
  你说了那么多,其实就一句话,差生是客观存在。但我已经提醒你了:差生这种“客观存在”是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来的。我觉得你好好想想这个问题,再坚持你的观点,会更有力一些。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快慢班是根据成绩分的。成绩差的学生被称为差生。不知YS先生是否了解过实情,对慢班不抱放弃态度是不可能的,我说的是,不仅从来就没有这种事,而且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既然有人被定义为差生,并且差生都被安置在慢班里,它的目的不是已经非常清楚了吗?什么叫作不放弃呢?我可以辩解说,我成立了慢班,就是不放弃,因为我没有不给差生提供教育,这就是不放弃的证据。
  我倒是觉得,YS先生可以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如果我们成立一个由差生组成的慢班,那需要有多少差生?比方,一个慢班实际有40名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差生吗?假定某个学校的某个年级实际只有5个学生成绩差到无法正常学下去的程度,应该成立一个由5名差生组成的慢班吗?
  (2)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理由不用钱来择班呢?如果有钱人认为,我的孩子并不笨,只是因为以前没有好老师教他们,只有好老师肯教他们,他的潜能就会发挥出来,那么,为了让老师愿意教他们,我多花些钱,就比你没花钱有更大的理由进入快班。为什么这不行呢?你反对这样分班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ys 兄:
  如果分班的一个目的,是在高三阶段为有参加高考的意愿和能力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也更切实际的应试教育,这样来看,分班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我想强调以下几点:
  (1)职业培训不属于普通教育的范畴,普通中小学也没有这个能力;
  (2)事实上,分快慢班并不是在高三阶段才开始,而是在初中阶段就开始了(有些地方甚至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了)。
  (3)我们所说的合理性,是指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也就是说,应试教育有合理性,分快慢班才有合理性。
  (4)就中国教育现有的甄选机制来讲,差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个甄选机制是有问题的,因为它能提供给个体的选择方向是极其有限的。从更大的背景来看,以现有的少数几门课程的成绩好坏,来判定差生,并由此分配上大学的机会,是一种极为糟糕的制度。
  (5)在初中甚至小学就分快慢班,是因为应试教育被认为是有其现实的合理性的。只要有差生这种概念的存在(不论怎样称呼),就一定会有分快慢班的存在,也一定会有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分快慢班的动机和理由。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YS兄:
  我认为,中国不仅缺高级技术人才,也缺有一定知识的技术工人,更确切地说,中国缺有一定文化素养的普通劳动者。但这不应该看成是普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应该看成是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更确切地说,它是社会问题,是民族文化问题。因为把所有学生往升学路上赶的,不仅仅是学校,更主要的是家长。
  也许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问题,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却是不同的。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YS兄好象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他把分班和分流看成是同一件事了。但这是根本不同的两件事。
  前面我已经说了,你不能要求普通教育去解决职业教育的事,你也不能设想在普通教育里能解决属于职业教育范畴的问题。因为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教育系统,它们的办学条件也是不同的。YS先生问,为什么普通教育不能培养有一定知识的技术工人呢?但那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不是普通教育的任务。所以,你的问题其实是:为什么中国不能多办职业技术教育呢?为什么都要往普通教育挤呢?
  我想告诉YS先生,中国不是没有办职业技术教育,八十年代,初中生报考职业学校、技工学校,要比九十年代多很多。因为那时家长们的观念,上职业学校能找到工作。九十年代情况变了,这与近二十年来,工人的地位、福利待遇的下降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从客观上讲。
  从主观上讲(准确地说,是从社会文化心理这个角度讲),我们民族的价值观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对人格价值的认识历来就是成问题的。一个德国家长可以为他的孩子是技术工人而骄傲,而在中国,这种骄傲是没有资本的。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在这里只想说,不应认为是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
  初中毕业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个分流的方向。这与分班没有关系。分班是普通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不是职业教育领域里的普遍现象。希望YS先生不要混淆这两件事。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看来YS兄不了解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普通中小学是不是需要搞得那么漂亮,与普通中小学是不是应该办一些实验性的车间,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简单地说,即使普通中小学不搞得那么漂亮,也不等于说,它们就可以搞成职业学校。假如普通中小学可以搞得像职业学校那样,那就不需要讨论该不该分班的问题了,而应该讨论该不该分流的问题了。因为那样的话,将没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这种区分。
  学生是否能参加一些劳动,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我想YS先生不会赞成,普通学校的学生不必参加劳动,而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定要参加劳动。如果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参加劳动,那么这个问题与我们现在讨论的分班问题,就没有任何关系。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