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此文,似乎有大谬存焉.其实,网事兄在15楼已经点透了.
"由于审美上的结构性缺陷,导致我一直拒绝在文学上给予胡适敬意。",胡适本来就没有多少可以称得上文学作品的(如果我们不把那些书信、随笔也硬拉扯进去的话),他是一个学者,一个政论家,一个社会改革家,他的文字当然要“明白清楚”了!这是勿庸置疑的道理,即便可以文采飞扬的毛泽东后来不也明白如话写论持久战纪念白求恩了吗?与其说是能力,不如说是一种文字的社会功用。
而文学语言,本质则是指向彼岸、隐蔽、多元解读,具有弹性和美感的。胡适基本不写文学作品,是否就因为他其他的文字能够证明他“奔涌出一条全新河流”呢?逻辑上就不通--除非证明他奔涌出一条文学之外的文字河流。所以,老周的这次论证,等于在试图证明从事110米栏的刘翔其实是中国男足的绝佳好手。
不信,请看看《胡适文存》,里面能够找到多少“文学作品”。

《胡适文存》(四集)目录  

    《胡适文存》
    (共四集)
   
    胡适 著
    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
    商务印书馆
    中华书局 先后发行
   
   
   
    目录
   
   
    《胡适文存》(一集)
   
    卷一
   
    文学改良刍议
    附录一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附录二寄陈独秀(钱玄同)
    寄陈独秀 附录 答书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
    再寄陈独秀答钱玄同
    答钱玄同书
    附录一 钱先生原书
    附录二 钱先生答书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论文学改革的进行程序
    (1)盛兆熊先生来信 /
    (2)答书
    跋朱我农来信
    致蓝志先书
    答蓝志先书
    论句读符号(答“慕楼”书)
    答黄觉僧君《折衷的文学革新论》
    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修正案)
    论短篇小说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追答李濂镗君
    读沈尹默的旧诗词
    谈新诗
    《尝试集》自序
    《尝试集》再版自序
    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
    中学国文的教授
    《国语讲习所同学录》序
   
    卷二
   
    诗三百篇言字解
    尔汝篇(藏晖室读书笔记之一)
    吾我篇(藏晖室读书笔记之二)
    诸子不出于王安官论
    《墨子小取篇》新诂
    实验主义(七篇)
    问题与主义(五篇)
    杜威先生与中国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井田辨(四篇)
    论国故学(答毛子水)
   
    卷三
   
    国语方法概论
    《水浒传》考证
    《水浒传》后考
    《红楼梦》考证(改定稿)
   
    卷四
   
    归国杂感
    易卜生主义
    美国的妇人
    贞操问题
    论贞操问题(答蓝志先)
    论女子为强暴所污(答萧宜森)
    “我的儿子”
    (1)汪长禄先生来信
    (2)我答汪先生的信
    不朽
    不老(跋梁漱溟先生致陈独秀书)
    (1)梁先生原信节录
    (2)跋
    我对于丧礼的改革
    新生活
    新思潮的意义
    工读主义试行的观察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许怡荪传
    李超传
    吴敬梓传
    先母行述(1873-1918)
    寄吴又陵先生书
    朋友与史弟(答王子直)
    《曹氏显承堂族谱》序
    《吴虞文录》序
    《林肯》序
    一个问题(小说)
    终身大事(游戏的喜剧)
   
    《胡适文存二集》
   
    卷一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
    发起“读书杂志”的缘起
    王莽
    记李觏的学说
    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
    读楚辞
    古史讲座的读后感
    一个最限度的国学书目
    附录一 《清华周刊》记者来信/
    附录二 答书/
    附录三 梁任公先生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梁任公《墨经校释》序
    附录一 梁任公先生来书
    附录二 答书
    论墨学
    《章实斋年谱》自序
    《淮南鸿烈集解》序
   
    卷二
   
    《科学与人生观》序
    附录一 陈独秀先生序/
    附录二 答陈独秀先生/
    附录三 答适之(陈独秀)
    孙行者与张君励
    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附录一 梁漱溟先生第一次来书 /
    附录二 答书 /
    附录三 第二次来书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附录 《日本译中国五十年来之文学》序
    五十年来之世界哲学
   
    卷三
   
    十七年的回顾
    祝《白话晚报》
    黄梨洲论学生运动
    《政治概论》序
    《天乎帝乎》序
    我们的政治主张
    附录 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的讨论
    我的歧路
    附录一 王伯秋先生的来信 /
    附录二 傅斯祾先生来信 /
    附录三答伯秋与傅斯祾两先生
    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答陈独秀)
    附录 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陈独秀)
    国际的中国
    一个平庸的提议
    一年半的回顾
    与一涵等四位的信
    这一周(六十七则)
   
    卷四
   
    吴敬梓年谱
    《西游记》考证 附录 读“西游记考证”(董作宾)
    《镜花缘》的引论
    跋《红楼梦考证》
    附录 《石头记索引》第六版自序(蔡孑民)
    《水浒续集两种》序
    《三国志演义》序
    高元《国音学》序
    赵元任《国语留声片》序
    再论中迷的国文教学
    《中古文学概论》序
    评新诗集
    《尝试集》四版自序
    《蕙的风》序
    歌谣的比较的研究法的一个例
    北京的平民文学
    附录 谈北京的歌谣(常惠)
    《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卷头言
    读王国维先生的《曲录》
   
   
    《胡适文存三集》
   
    卷一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附录 机器与精神(林语堂)
    请大家来照照镜子
    漫游的感想
    (一)东西文化的界线
    (二)摩托车的文明
    (三)一个劳工代表
    (四)往西去
    (五)东方人的“精神生活”
    (六)麻将
    欧游道中寄书 寄慰慈(三封) 寄志摩(两封)
    名教
   
    卷二
   
    几个反理学思想家
    一,引子
    二,顾炎武
    三,颜元
    四,戴震
    五,吴敬梓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整理国故与“打鬼”(给浩徐先生信)
    附录一 西滢跋语
    附录二 主客答问(浩徐)
    读书
    庐山游记
   
    卷三
   
    《左传真伪》的提要与批评
    一, 著者珂罗倔伦先生
    二,作序的因缘
    三,什么叫作“左传的真伪”
    四,论《左传》原书是焚书以前之作
    五,从方法上证明《左传》不是鲁国人做的
    六,关于这一部分的批评
    七,下篇的最后两部分
    入声考 附录 寄夏剑丞先生 后记
    读《吕氏春秋》
    一,《吕氏春秋》的贵生主义
    二,《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三,《吕氏春秋》与李斯
   
    卷四
   
    禅学古史考
    从译本里研究佛教的禅法
    菩提达摩考(中国中古哲学史的一章)
    书后三则
    论禅宗史的纲领
    一,汤用彤教授来书 二,胡适答汤用彤教授书
    白居易时代的禅宗世系
    跋宋刻本《白氏文集》影本
    附录 一,单不庵先生来书 二,答单不庵先生书 三,单不庵先生二次来书 四,再答单不庵先生书 五,单不庵先生三次来书 六,三答单不庵先生书 七,单不庵先生四次来书 八,四答单不庵先生来书 九,单不庵先生五次来书
    海外读书杂记
    一,敦煌写本的略史
    二,敦煌卷子的内容
    三,神会的“显宗记”及语录
    四,所谓“永嘉证道歉”
    五,“维摩诘经唱文”的作者与时代
   
    卷五
   
    重印乾隆壬子本《红楼梦》序
    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
    一,残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楼》
    二,脂砚斋与曹雪芹
    三,秦可卿之死
    四,《红楼梦》的凡例
    五,脂本与戚本
    六,脂本的文字胜于各本
    七,从脂本里推论曹雪芹未完之书
    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
    一,水浒版本出现的小史
    二,十年来关于水浒传演变的考证
    三,我的意见
    四,论百二十回本
    五,水浒版本源流沿革表
   
    卷六
   
    《三侠五义》序
    一,包公的传说
    二,李宸妃的故事
    三,三侠五义与七侠五义
    《海上花列传》
    一,海上花列传
    二,替作者辩诬
    三海上厅书
    四,海上花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
    《儿女英雄传》序
    《官场现形记》序
    《老残游记》序
    一,作者刘鄂的小传
    二,老残游记里的思想
    三,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四,尾声
    《宋人话本八种》序 附录 《灯花婆婆》(节本)
    读吴承恩《射阳文存》
    重印《文本山房集》序
    关于《镜花缘》的通信
    附录一 孙佳讯先生回信
    附录二 《镜花缘》补考(孙佳讯)
   
    卷七
   
    《陆贾新语》考(跋潮阳郑氏《龙溪精舍丛书》本《新语》)
    汉初儒道之争
    再论王莽
    读《北史》杂记
    一,北方民族的“铸象卜”
    二,魏朝曾订正北方语音
    三,《北史》记男色之风
    四,崔浩
    五,北朝的女权
    苏洵的《辨奸》
    欧阳修的两次狱事
    考作象棋的年代
    《胡茄十八拍》
    建文逊国传说的演变(跋崇祯本《逊国逸书》残本)
    焦循的《论语通释》(与马幼渔先生书)
    跋郎兆玉刻本《墨子》(傅沅叔先生藏)
    墨字
    附录一 邵瑞彭先生来信 附录二 墨子入神仙家之杂考(邵瑞彭)
    《宋元学案补遗》四十二卷本跋
    附录 《宋元学案补遗》四十二卷本跋(单不庵)
    除罪
    中国教育史料(与陈世棻先生书)
    《吴淞月刊》发刊词
   
    卷八
   
    《白话文学史》自序
    《词选》自序
    词的起原
    元人的曲子
    《曲海》序
    扬州的小曲
    《吴歌甲集》序
    跋《白屋文话》 附录 《白屋文话》自序(刘大白)
    三百年中的女作家(《清闺秀艺文略》序)
    贺双卿考
    《直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小雨点》序
    论长脚韵
    一,单不庵先先生来书
    二,答单不庵先生书
    三,单不庵先生二次来书
    论翻译(与曾孟朴先生书) 附录 曾先生来书
   
    卷九
   
    人生有何意义
    爱国运动与求学
    中国公学十八级毕业赠言
    今日教会教育的难关
    祝贺女青年会
    慈幼的问题
    《市政制度》序
    《四角号码检字法》序 后记
    追想胡明复
   
    《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卷一
   
    说儒
    附录一 周东封与殷遗民 傅斯年
    附录二 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
    附录三 三年丧服的逐渐推行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附录一 与钱穆先生论《老子》问题书
    附录二 致冯友兰先生书
    校勘学方法论(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序)
   
    卷二
   
    论《牟子理惑论(寄周叔迦先生书两封)
    陶弘景的《真诰》考
    《四十章经》考
    附录一 寄陈援庵先生书
    附录二 陈援庵先生来书
    附录三 答陈援庵先生书
    楞伽宗考
    《楞伽师资记》记
    荷泽大师神会传
    《神会和尚遗集》序
    《坛经》考之一(跋《曹溪大师别传》)
    《坛经》考之二(跋北宋本的《六祖坛经》)
   
    卷三
   
    辨伪举例(蒲松龄的生年考)
    《醒世姻缘传》考证 后记一 后记二
    附录一 柳泉蒲先生墓表 张元
    附录二 跋张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
    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
    跋《四游记》本的《西游记传》
    《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序
    《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
   
    卷四
   
    我们走哪条路?
    附录一 敬以请教胡适之先生 梁漱溟
    附录二答梁漱溟先生/女士:王小航先生文存序
    惨痛的回忆与反省
    信心与反省
    再论信心与反省
    三论信心与反省
    悲观声浪里的乐观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
    领袖人才的来源
    论六经不够作领袖人才的来源(答孟心史先生)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教育破产的求济方法还是教育
    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
    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
    大众语在那儿
    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充分世界化与全盘西化
   
    卷五
   
    论《春秋》答钱玄同 附录 钱先生来书
    司马迁替商人辩护
    谈谈《诗经》
    论《诗经》答刘大白 附录 刘大白先生来书
    论观象制器的学说与颉刚书
    明成祖御制《佛曲》残本跋
    读王小徐先生的“佛法与科学”
    《参同契》的年代
    朱起凤《辞通》序
    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序
    董康《书舶庸谈》序
    《人权论集》序
    《四十自述》自序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选》自序)
   
    附:胡适的论著,最早是岳麓书社以“旧籍新刊”为名影印了《白话文学史》,后来上海古籍出版了《胡适古典文学论集》和《胡适红楼梦考证全编》。近年中华书局又分类出版了《胡适学术文集》;最近北大又出版了十卷本的《胡适文集》,另外黄山书社曾用简体横批出过《胡适文存》四本。胡适在49年以前的重要论著先后结集成《胡适文存》、《胡适文存二集》、《胡适文存三集》及《胡适论学近著》这本是第四集,前三种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最后一种由商务印行。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为防止胡适文存不全面,继续搜索

《胡适著译系年目录与分类索引》
《胡适传记作品全编 第一卷 上册》
《胡适传记作品全编 第一卷 下册》
《胡适传记作品全编 第二卷》
《胡适传记作品全编 第三卷》
   
《胡适传记作品全编 第四卷》
《胡适文集一念一笑》
《胡适文集雾中落日》
《胡适文集读书与胡说》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胡适卷》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库 胡适代表作》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大系 胡适学术文化随笔》
《疑古与开新——胡适文选》
《近现代著名学者佛学文集 胡适集》
《中国二十世纪思想文库 新论语 胡适语萃》
   
《中国现代文豪妙语录 胡适妙语录》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名人文库 胡适讲演》
《百花散文书系 胡适散文选集》
《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
   
《胡适杂忆》
《现代中国思想论著选粹 胡适论学近著 第一集》
《胡适思想小品》
《经典文丛 名家人生咏叹 胡适人生恳谈》
《时代碣鉴——胡适的白话文、政论、婚恋》
   
《胡适说禅》
《买办文人胡适评<水浒>》
《胡适思想批判(论文选集)》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尝试集》
《白话文学史》  
《生命流程(二)——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身世录》  
《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共两册)》  
《人生大策略》
   
《丁文江传》  
《回顾中外文学大师丛书 胡适文集读书与胡说》
《回顾中外文学大师丛书 胡适文集雾中落日》
《回顾中外文学大师丛书 胡适文集一念一笑》  

胡适家书手迹



胡适留学日记(上册)



胡适留学日记 卷九(下册)

----------------------
可见,胡适创作的“文学作品”很少,基本都是学术著作、传记随笔书信(当然也也算文学式样吧,但这些文学式样需要的文字方式恰恰是“明白清楚的”)

[ 本帖最后由 兮兮 于 2008-12-4 23:38 编辑 ]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老周的意思是,不是文学家、基本不写文学作品的胡适,其实是文学“可以借鉴的东西”。如果这样,俺没异议,世界上值得借鉴的东西太多了,文学作品本来就需要借鉴太多。但俺以为,胡适文字的意义,乃是他作品基本性质决定了。试想,一个医生的处方写成散文,一个律师的代理词写成诗歌,那不乱套了?

你自己也说“虽然在文本的终极成就上,胡适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恰恰说明了,作为非文学家的胡适,在文学上乏善可陈。既然经过包括老周你在内的几乎公认他在文学上基本没作为(除了白话文开创意义),他所谓的借鉴意义,也就只能是借鉴了。如同写侦探小说的,不妨借鉴刑事法学,写武侠小说的,不妨知道些传统经脉和招式名字,但这些被借鉴的东西,恰恰不是文学本身。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首先,胡适再不济,五四一代的国学根底也远高于如今,这一点要承认。
其次,老周你举的胡适熟稔宋词的例子,只能说明胡适是个学者(这一点从他的著作目录就知道),而非文本意义上的很好的文学创作者。那一代中高过胡适的学者想必也存在吧比如清华四大家。

还是紧扣主题举例吧。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2-4 09:39 发表
  比拼以句子、词汇为考量单位的文采,胡适劣势明显,他有时会犯下些低级错误,比如一篇文章里两次引用同一个例子,他偶尔还会写出极易引发老师摸戒尺冲动的句子,比如一句话里叠用“竟然”,类似这样:“由于一个中国学生竟然得了一个卜郎吟文学奖,当时竟然变成新闻。”在我们这个性喜把文人与雅士并称的国度,胡适往往表现得一根雅骨也无。
胡适这句话,应该是在随笔类文字里出现吧,俺以为,不是一般的好,而是大大的好!连续两个“竟然
”之妙,妙不可言,居然会被老周视为“引发老师摸戒尺冲动的句子”!如此说来,鲁迅的两棵枣树也是要被老周痛殴了。

以胡适文学改良的绝世雄姿,才有勇气和才情这样不拘一格。
难怪王蒙也说,自己的文章说不定会被中学老师评为不及格。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如果胡适没怎么写过文学作品,我们尚且可以极为善意地理解为他其实完全是个文学大家,可惜心有旁骛未能用力文学。这种例子很多,比如瞿秋白,人们都叹息他不去做政治人物,说不定是一等一的文学家。

事实却是,一个在文学主张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从已有的文学作品来看,文学成就却平平,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说法,胡适属于口头把式,练起来不咋的。当然,他已经足够伟大了,在学术教育政治等诸多领域都是开先者,我甚至认为中国少胡适文人无所谓,却不能少非文人的胡适。
但逻辑上仍然构成如下事实,即,胡适在文学上已经经过检验和公认了,他用他那一套被老周激赏的作文法,事实上取得了个人文学上的败绩。当然,也可能存在练不好却说的好的人,那我们正确的态度就应该是学他的理论并实践,而绝非去学他的文章本身,可惜,老周在要我们去学去借鉴胡适的文章。
那我们只能如此理解了--老周在奉劝我们文学上借鉴胡适,借鉴一个失败者,而老周本人的文字文风,却与胡适遥遥对望。

如上构成了多重反讽。

[ 本帖最后由 兮兮 于 2008-12-5 14:48 编辑 ]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