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ruickoo在2007-07-03 13:45:48的发言: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坚持自己的东西?人家说不好就要放弃,人家的东西就要效仿,邯郸学步!

中国人类似的东西有什么好的呢?举案齐眉,授受不亲,相敬如宾,君临天下,俯首贴耳,亦步亦趋,孝子贤孙……

人家好的东西,拿来主义又有什么不好呢?也许,人家习以为常的东西,正是我们的文化最缺乏的。

[em83]
一花一世界 正经秀快乐

改一个概念也一样说的通:)

以下是引用夏加坤在2007-07-03 21:50:20的发言:

"要求中国人拥抱,操之过急的程度,相当于要求一个肺结核病人去冬泳。"

要求中国实行民主制度,操之过急的程度,相当于要求一个肺结核病人去冬泳?

(其实,“拥抱”行为与“民主”程序,不是那么难的,它们可以通过训练而成就。)

[em67]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3508103[/lastedittime]编辑过]

一花一世界 正经秀快乐
抱抱一个,思无邪的说。

梦游人说的好。其实,“抱抱”与--泼水、供水、姜汤、冰水以及抱抱伸手的小可爱……是一个性质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的事情。

人类普遍的弱点最主要的就是缺乏“思无邪”的纯粹之爱,而表达爱的方式很多;而且我们呼唤的“拥抱”行为只要克服文化心理障碍,并不要什么物质成本。可是如果说这个行为长期成为“被禁止的万人拥抱”,“它所传达出的观念至少是:在我们所处的这个商业主义后集权时代,拥抱是艰难的”,它的艰难不仅来自于官方主流文化的干涉,也来自于民间文化心理的梗阻。

如何抵制权力对艺术的粗暴干涉与阉割,公民自由表达权怎样才能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和尊重?这才是提示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所在。而我们纭纭众生在一个权力金钱搭背至上时代,要呼唤的更是非权力之纽带、非财富之关爱。

[em83]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3568618[/lastedittime]编辑过]

一花一世界 正经秀快乐

拥抱,如果成为一种礼仪……功德无量

以下是引用花间对影在2007-07-06 00:00:50的发言:

俺还是认为陌生人之间应该有个空间气泡的。一个人再孤独再痛苦,来自毫不知情的陌生人的拥抱根本不会带来什么关怀,他需要的是一只倾听的耳朵。

拥抱20分钟的乌托邦
高氏兄弟

有时,天气好得出奇,你的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忽然你所有的烦恼与不满都神奇地烟消云散,你的心情好得仿佛没有一丝阴暗与不详的阴影,你走在大街上,感觉好象步入某个爱情影片中的美好场景,你忽然有一种冲动想拥抱所有的人,并让所有的人拥抱在一起……当然,你不会轻举妄动,你会怀着一种悲凉的幸福感抑制住这种超现实的冲动,继续往前走,因为你不想被警察或那些你想拥抱的人扭送派出所或疯人院,到那时,纵然你用你是艺术家在做行为艺术来狡辩也无济于事。

  记得诗人奥登说过:我们应当相亲相爱,否则就会死亡。在一个以"酷"为时尚趣味的时代,以诗人奥登如此论调作为生活与艺术的坐标也许是不合适宜的,若将如此"温情"的观念引入行为艺术的操作更是一种接近迂腐的冒险,似乎人们已达成了共识:行为艺术是以"酷"、"狠"乃至暴力方式为时尚与竞技指标的。当然,我们知道,残酷与暴力常常是有力量的,它产生刺激并可能会使我们感到震惊--艺术是需要震撼力的。如果这种震惊效果以不对它者生命构成危害为原则,我们愿意相信以残酷和暴力为手段的艺术是有理由的,我们甚至愿意将这种残酷与暴力的艺术理解为是对现实中的残酷与暴力的反映与否定,并捍卫其自由表达的权利。但当行为者仅仅以残酷与暴力的方式哗众取宠的时候,显示出来的则必然是弱智的行为者对残酷与暴力本身的畸形迷恋和其才能的匮乏。

  我们需要转身眺望。2000年9月1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上午9点钟,我们召集近150名志愿者租乘三辆大巴前往济南北郊黄河南岸实施我们名为"拥抱20分钟的乌托邦"的行为计划。志愿者中有几个是我们的老朋友,更多的是陌生的新朋友。第一次被邀请参与公共性的行为艺术,大家开始不免心存疑问:拥抱何以成为艺术?毕竟在中国人们没有拥抱的习惯,拥抱一般被视为西方人的礼仪或是恋人之间的私秘化行为。我们不得不对这个行为的意义进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解释,甚至,当场我们两人拥抱做示范,又分别拥抱了许多男女朋友。我们试图让大家明白:拥抱,无论与同性还是与异性,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令人难为情。实际上,既然我们都有爱与被爱的欲望,那么我们每个人心中肯定也都蕴藏着拥抱他人与被他人拥抱的欲望……渐渐地,大家很快进入了状态,按照我们提出的自由组合的原则,大家各自选择了自己的拥抱对象。我们希望大家选择异性拥抱,但最终由于习俗的制约,许多人还是选择了同性。150人散落地站在一起,第一次以艺术的名义,先后分别在道路旁、在黄河堤岸上,有节奏有秩序地拥抱在一起,先一对一对地同时拥抱15分钟,然后是大家拥围在一起拥抱5分钟。

  苍天在上,我们沐浴着阳光伫立在沉郁的大地上,浑黄的河水默默地从我们身边流向遥远的天际……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紧紧地相拥在一起--象兄弟、象姐妹、象情人一样--那一刻我们是纯洁而美好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仿佛第一次显得如此和谐,如此地老天荒。20分钟沉寂的时刻,拥抱者们闭目倾听着彼此的心跳……一种超日常的复杂感受与体验成为记忆永远的馈赠。临近黄昏,我们驱车来到城市的中心,大家集合在停工的一处高层建筑之中感受了又一次拥抱时彼此的心跳。从郊外到城市,场景的转换使拥抱的现场气氛由静穆、美好转而为哀娩与沉郁。

  这是我们"拥抱行动"的第一次演练。我们希望这个行为将来能在更多的公共空间中实施--在农村、工厂、学校、闹市、广场,甚或军队、监狱……无论男女老少尊贵卑微,也无论何种职业何种身份--让我们拥抱吧!让我们的生命在拥抱的瞬间摆脱权力与金钱的奴役,超越人与人的对立、竞争、怨恨以及一切施虐、受虐的权力关系。当爱的光辉一再被旧意识形态的伪善、痞子文化的调侃以及世人的谎言所亵渎、消解,我们需要重新唤起爱的意识与欲望,让我们在拥抱中学会爱--因为我们应当相亲相爱,否则就会死亡。

“世界拥抱日”明信片(海报)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3684184[/lastedittime]编辑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一花一世界 正经秀快乐

http://www.chinese-art.com/artists/gaobrothers2/gaobro.htm

The Utopia Of Hugging For Twenty Minutes

World Hug Day (September 10)
Do you agree that we should set up a Hug Day? 
On that day, you can hug everyone you like, everyone you don’t like or just those who need a hug; and in turn they will hug you.
On Hug day, all people will be brothers and sisters, pure and simple; 
On Hug day, even Palestinians will hug Israelis, and Israelis will hug Palestinians; On Hug day, there won’t be any crime or shame as all people will be busy hugging each other all over the world;
On Hug day......
Can we organize Hug Day into World Hug Day?
Our performance, "The Utopia Of Hugging For Twenty Minutes"(September 10,2000) has become an interactive international campaign via the internet.We've got enormous feedback and support. We believe that hug stands for an ideal,a sense of freedom as well as a commitment,the aspiration for hug dwells and grows inside all of us.We are gathering people's ideas and opinions about how best to set up a World Hug Day through the Web.All comments are welcome. Every time a new person knows about Hug Day,the idea grows, ebbing ever closer to becoming a powerful physical and mental holiday.

We are going global with this performance art event, hoping that artist and all huggers from the U.K., U.S.A., Australia, Germany, Israel, South Africa, both Koreas, and 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ill join in. Hugging is as universal as art.Volunteers will create a utopia by hugging for a few of minutes (hugging individuals first, and then clustering into group hugs) in political squares, country borderlines, sites of war and other important places that need hugs the most. We would like to be messengers of peace, and facilitators of good will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new century.

Please send ideas on how best to promote Hug Day. Your opinions will be put in our book entitled "Hug Day."
Please forward this email to your friends. 
Go hug someone today for practice!
Thanks. 
Gao Brothers

一花一世界 正经秀快乐
以下是引用茜茜公主在2007-07-14 22:18:58的发言:拒绝。无法接受与陌生人的大面积身体接触。

“与陌生人拥抱式身体接触”只是一种礼仪形式。

影响国人“拒绝”的心理基因大都在于中华民族含蓄绵长曲折晦涩等特征的文化伦理元素。她使得我们多数人的交往语言(文字的、身体的)呈现九里十八弯的深奥或不可测,你要费尽心思揣摩他人的真实性,自己也要尽量把真实性隐藏起来而表现出规范的道貌岸然。经久不衰的装腔作势、虚伪狡诈、表里不一让生理问题的“病根”深深地扎在中国人内心。可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中国人在现代社会比多数民族活得更加疲惫与痛苦。

极端表现之一,国家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比例为21.6%~32%;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比例则为16%~25.4%。此外,全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身亡,100万人自杀未遂,另有150万人因为家人或亲友的自杀而产生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

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观察,人际关系的密切距离是:接近型(0.15米)。这是为了爱抚、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双方关系最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这时语言的作用很小。“拥抱”不是让你时时刻刻抱抱,它训练的就是人际交往的温情礼仪,与握手、微笑、点头等的功用一致,而它能够改变促狭文化心理却是明显的。

如果,我们还没有实施“拥抱”,就冥想它的种种“不适”,也许恰好是我们内心的传统文化暗示连带出的“反应性精神障碍”,一旦跨越它,我们的思维也许将会是单纯清明的舒爽。

[em101][em107][em122]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lastedittime]1184544869[/lastedittime]编辑过]

一花一世界 正经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