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历史学是科学吗?

如题.[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引一段旧文:“在我看来,历史学是一门描述性的学科,不是一门解释性的科学。固然,历史真相如赫拉克利特的河水,逝去的时空终不可复现;然而,历史学的目的,正在于从历史遗迹里寻找并构筑历史图景,尽可能接近历史真相。固然,每代人所看到的历史,是他们眼中的历史,有他们所处时代的痕迹,从这个意义而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然而,历史学一旦服务于某种当代目的,就难免罔顾史实,甚至成为愚民的道具。在谎言成为习惯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以为,历史不过是一个任人梳妆打扮的小姑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实,胡适先生当年说这话不过是有感于官修史学的片面,提倡怀疑精神,别忘了他更强调的是“小心求证,大胆假设”;而忽悠历史就如同说谎者,往往在欺骗别人时自己也信以为真了。研究史实,追溯当年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它应该为历史而历史,而不是为其他功利目的;它发生于当代,却应该超越当代的时空。历史学既是对细节的追求,也是对全景的关注。后者就是所谓史识或通识,对于史料的切入点和把握细节的能力有关键性的影响。”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个人的意见啊,欢迎拍砖啊...

我认为,历史无法实验验证,所以历史学不是科学.

谢谢...

[em04]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是不是要看如何对“科学”定义。

而今连看风水跳大神喝尿都“科学”了,历史当然更“科学”。

maychang GG,您说的太对啦!

那张讨论"科学"的旧帖子找到了吗?

[em02]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社会科学领域里大多数学科都是无法实验认证的,确实不能归入近代实验科学范畴。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以下是引用老木匠在2007-05-25 22:42:43的发言:

社会科学领域里大多数学科都是无法实验认证的,确实不能归入近代实验科学范畴。

所以,这个版的名字要改! "历史"和"科学"要分家.

论证完毕.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嗯,但是天文学、气象学等等也是无法用实验来认证的,也都不是科学了[em01]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原创]好在历史是历史学家写的
文章提交者:中华亲爱家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历史是什么人写的?

政治家会说,历史是我写的。我让一班文人学士,依照我的意思,篡写历史,把功劳都归到我自己,把罪恶都加到我的政治敌人的头上,把成就都归到我的才华和品德,把失败都归到外在的因素。总之,根据我个人的意思和需要来拚凑历史,来欺骗人民,使人民乐意接受我的统治。

是的,许多卑鄙的政治家,都是这么做的。越卑鄙,就这么做得越过份。但是,由于充满了谎言,必然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缺肢断腿,不成整体;二是自相矛盾,难以取信于人。用不了多少年,这样的历史书籍,就会被人们扔进社会发展的垃圾场。

还有人会说:历史是普通大众写的。如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此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古至今,支持着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归根到底,是广大民众。只有最无耻的反动派,才会说,英雄人物缔造了历史,是人民的大救星。但如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历史书是普通大众写的,那未免有些自欺欺人。普通大众的学识有限;手头的历史资料有限——大多数不过是道听途说的东西;又要忙于自己的生计,无暇于更深刻的思考。因此,普通民众,要么只是既成历史读物的大众读者,要么只是做些历史资料的积累工作,要么干脆对历史不闻不问。

哪么历史到底是什么人写的?

正如自然科学是自然科学家写的,法学是法学家写的,同样,历史也是历史学家写的。

原因很简单:

一,科学不同于常识。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但要占有大量丰富的材料,而且要有丰富的学识。只有学识渊博、并且以探索科学为自己使命的科学家,才能真正得以在科学上有所作为。

二,科学门支众多。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要在某个领域有更多建权,就必须在该领域投入更多的心血,这是一个规律。因此,最擅长历史的,只能是在历史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的历史学者,而不是在别的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的学者,如法学家、伦理学家、心理学家。

事实也是如此。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真正有份量的历史学著作,从来就是历史学家写的。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开创断代纪传表志体的《汉书》,是史学家班固写的。西方的史学巨著,如《希罗多德历史》、《塔西佗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罗马帝国兴亡史》,都是史学家写的。

历史不是政治家写的,不是普通大众写的,而是史学家写的,这对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的真相可以得以揭示,历史的假相可以遭到摒弃。若干年前的世界,曾经发生了什么事?又是怎样发生?生活中充满着道听途说之辞,大权在握的政治家,又往往有意歪曲史实,把历史的真相搞得面目全非。历史学家要使自己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主必须弘扬热爱真理、对人类负责的崇高品质,广泛搜集各个方面的史实,深入鉴别这些史实的真假,并勇于把历史的真实面目告诉后人。使后人知道,过去的岁月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地方闪耀了人性的光辉,有哪个地方体现了人性的阴暗。通过阅读历史,使自己的智慧和品德得到增进,促进今后个人奋斗的成功和社会事业的进步。

二,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复杂因素,可以得到更深刻的揭示。表面上看,历史是很混乱的。一个朝代兴了若干年,不久又走向衰落;一个政治家前若干年的执政,成果赫赫,获得拥戴,后若干年却乌烟瘴气,留下骂名。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研究历史规律,找出历史现象背后的人性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便成了史学家最有意义的一项工作。历史学家所占有的史料远比常人广泛,史学家所受到的深入的专业训练,这都为史学家揭示历史规律,提高了得天独厚的技术便利。同时,史学家作为科学家的一员,与生俱来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根究底精神,使史学家不但拥有不揭示历史规律誓不罢休的气慨,而且也拥有不将真实的历史规律昭示世人誓不罢休的精神勇气。史学家所拥有的客观便利和主观优势,大大增强了史学家所著史书的真理含量,使人们通过阅读他们所写的史书,对历史规律有更深入的思考。

想到几点。

一,当前大中学校的历史教科书,假话连篇。如对抗战期间,蒋介石先生带领的国民革命军的英勇抗战及其伟大成果,讲得很少;对农民起义过份美化;在中西关系中,只讲西方侵略中国,不讲西方对中国现代化的巨大贡献。使历史书缺少真实性和真理性。历史教科书之所以会被糟蹋成这个模样,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历史书不是历史学家写的,而是政治家自己写的,或者胁迫历史学家写的。这样没有真理性和真实性的历史书籍,必然严重摧残国民的心智,使本国各项事业变得自相矛盾,使本国的社会发展变成不伦不类的文明怪物。

二,政治家在政治活动中,应对历史负责,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在社会的发展中,政治家的作用,是怎么估计,都不过份的。他们手中拥有治理国家的权力,他们所作的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富裕、民族的繁荣和民众的福祉。由于政治家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大,因此,不但当代人在瞩目他们的工作,历史学家也将评价他们的工作。

为此,作为政治家,如果真正爱护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话,那么他们在决定自己的政治政策和政治行为时,不但要多倾听民众的意愿,而且应有历史的眼界和视野,学会敬畏历史和历史学家。在自己的治国工作中,做到奋发有为、以民为本、品德高尚、策略科学,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英名。如果他治国工作平平庸庸,或者欺压百姓、品德败坏,必将为历史所嘲笑,乃至唾弃!

三,中国历史学曾有辉煌灿烂的篇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均以其严谨、丰富、真实、深刻、文笔优美,为后人所颂扬,启后人以智慧,成为中华文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史学家的求真精神和爱国品德,也获得了后人由衷的尊敬。但现实生活中,由于极左的破坏和毒害,中国历史学的研究仍然很薄弱,有创见、有科学水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历史学论著,仍然不多;历史学家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追求真理的勇气,也十分欠缺。历史学界的这个现实,严重损害了历史学的科学性,使历史学无法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中国历史学家应向古今中外最优秀的史学家学习,大力弘扬热爱真理、不在世俗的权力与名利中屈服的良好品德,端正治学态度,全面打开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中国历史学研究新局面。

当前中国的大中学校历史教科书,仍然落后。当前中国的各种历史书籍,仍然假话多多、空话多多,误人子弟。仍然有一些人大肆鼓吹,历史课本就应贯穿意识形态,为国家意识形态服务。当一些有良心、敢讲真话的中国学者,实事求是地指出中国历史教科书存在着美化义和团运动的缺点时,一些人猖狂叫嚣,要制定《惩治汉奸言论法》,惩治这些敢讲真话的学者。但是,笔者认为,这些逆流,不过是社会发展的暂时现象。因为,历史终究是是历史学家写的,骗子、政客虽然可以招摇一时,却终究会在社会发展中遭到荡除!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以下是引用老木匠在2007-05-26 12:04:19的发言:
嗯,但是天文学、气象学等等也是无法用实验来认证的,也都不是科学了[em01]

天文学和气象学这样的学科通达科学的途径有二:严格的、有控制的观察和模拟实验。

数学如果不和实践结合,不进行模拟实验,也不能算是科学。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还有个问题是:自然科学总史及各个部门的史又是谁写的呢?[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大树还处在一个快速下断语的阶段

[em01]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以下是引用老木匠在2007-05-27 23:29:03的发言:

大树还处在一个快速下断语的阶段

[em01]

老木匠说的也对, 我喜欢"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是要功力的, 我现在还早着呢.

[em04]

不过, 这个版的名字确实要改,不改的话传出去, 让别人笑话我们真名...

[em10]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如果科学等于实验科学,大树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不是,大树就需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以下是引用乌龙茶在2007-05-28 19:20:19的发言:
     如果科学等于实验科学,大树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不是,大树就需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乌龙先生只知道知识长,知识短的,却不去寻求掌握新知的方法.

于是,中国的教育又要落后发达国家多少年多少年...

[em19]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这帖子,我看还是有顶上去的必要.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这个版面,读成“历史 科学”就行了。

物理学中有一门叫“电动力学”。学完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应该读成“电 动力学”,而不是“电动 力学”。

MAYCHANG大哥,照你这么说,我看还不如改成"历史与科学",大家都有台阶下.

若还是这样僵持着,这帖子恐怕就沉不了底.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见过的更搞笑的还有 马克思主义数学

人文类的学科就不是science

给个权威而且公认的“科学”的概念先,然后才好讨论和结论啊。

历史学不是科学又怎样?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以下是引用杜雅萍在2007-06-05 10:35:19的发言:
历史学不是科学又怎样?

不是的话,这版面的名字就要改![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凭什么要改,你没学过中文吗?历史科学可以是历史的科学,也可以是历史与科学,如果因为版面的名字讨论这个问题,真是太无聊了。[em09]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以下是引用杜雅萍在2007-06-05 13:28:22的发言:
凭什么要改,你没学过中文吗?历史科学可以是历史的科学,也可以是历史与科学,如果因为版面的名字讨论这个问题,真是太无聊了。[em09]

皮之不存, 毛将附焉?

名与实要相当了才好.

平平MM, 做学问要心平气和.

[em05]

[em08]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本来就是历史与自然科学的组合板块,可是后来自然科学都没有帖子了。
参加交流
以下是引用菜农在2007-06-06 16:19:44的发言:
本来就是历史与自然科学的组合板块,可是后来自然科学都没有帖子了。

原来是这么一会事.

看来中国没有产生SCIENCE是有群众基础的.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犹记得当年读历史系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们学习历史的几大要点,一般人是绝对想不到的。

1、历史惊人地相似,过去发生的事情总是会换一种方式,不断重演。

2、现在发生的发现的任何事情,都古已有之,没有什么新鲜的。

    因此,熟读历史后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数千年来人类是否有所进化,文明是否在发展,深感疑惑和悲观。

   3、教考古的老师说,当初他选择学考古,是因为觉得这门学科是最实在的最讲证据的,但后来,他发现,考古学才是最靠不住的学问。包括夏商吉断代,其实到现在也是争论不休的话题。

    4、大学第一年,你们能学会什么是历史。到了大四,你们如果还是知道什么是历史,那就证明没学好,如果你们不知道什么是历史了,就证明学会了。

    没干本行的我,当年学到的知识怕是早就还给老师了,唯有这些另类不经之谈让我牢记在心,受用无穷。

    呵呵~~~```~~

以下是引用sasa在2007-06-07 00:18:31的发言:

犹记得当年读历史系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们学习历史的几大要点,一般人是绝对想不到的。

1、历史惊人地相似,过去发生的事情总是会换一种方式,不断重演。

2、现在发生的发现的任何事情,都古已有之,没有什么新鲜的。

    因此,熟读历史后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数千年来人类是否有所进化,文明是否在发展,深感疑惑和悲观。

 

这二条我觉得有问题, SASA似乎没有读过Popper写的《历史主义者的贫困》。

历史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重演是需要讨论一下的。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恕俺孤陋寡闻,确实没读过.

愿闻其详.

不过,看看中国史,我们就知道,历史总是具有某种重复性,比如,鸟尽弓藏,历代皆如此.这一个论点应该还是站得住脚的.

当然,不是说完全重来一遍.那我们还活它个甚?

嘿嘿,这个讨论很有意思。我以为,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分类,狭义的是“实质科学”,广义的可以扩充到“方法科学”。因为现代语义下,科学本身就具有实质方面和方法方面两个不同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