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全国7000万套住房全都空着 我却无处容身

前一阵,一篇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报道称国家电网公布的660个城市中有6540万住户的电表数字半年使用度数为零,以此,专家推断中国的空置房数目是6500万户。至今,有辟谣的有力挺的,唯独最应站出来的权威部门却集体失语,那我宁愿深信着报道是真的!而且,算上还有1500-2000万户投资出租的那部分住房为计算在其中,同时在总数中扣减异地打工的500-1000万住户,中国住房的实际空置数量约为7500-8000万。这才是客观的数字!

这么庞大的空置房数量,可以解决2.5亿人口的住房需求,但是,我们的祖国有着如此巨大的住房资源,却没有我这个贫穷的狂热爱国者哪怕一个平米!多让人寒心啊……如果将这些住房通过法制和行政手段逼向市场,居者有其屋,原本就不是什么梦想和奢望……

所以,中国住宅市场的实际的状况是:严重的供过于求。但是,在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根的经济建设和GDP的要求下,大部分主流媒体和经济学家成了他们的附庸,在民智尚且愚钝的情况下,把一种没有多少价值的消费品忽悠成可以保值增值的投资品,这种忽悠对于如今中国这群暴富的人(典型特征为:脑袋大,脖子粗,项栓金链子,开着冒烟的路虎,嘴里喊着他妈的)来说,是具有颠覆性的,也正是这群人主导了这个社会的生存模式和文化价值观,如果谁再说勤劳致富,都会被他们视为脑残。

当权力把一种普遍的消费资源定义为投资属性时,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实际上,它提供了地方政府继续渔利土地财政的噱头,地方政府希望房价永远涨,这样地皮就卖得好,大规模的基建融资投资担保才有貌似强大的后盾。但,这一切都是有限度的。

当住房市场严重的供过于求时,即便你拿土地红线来继续营造一种住房用地多么紧张的假象,也为时已晚。因为,民智总是在不断被忽悠中成长。如果一个人总喊狼来了,大家会觉着那个人应该是个萨比。

如今,违法用地的大多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联手之作(或明或暗),地方政府之所以屡屡拿中国土地红线说事,无非是让无知的老百姓为高房价和高地价继续或永远买单,所以想来,这与历朝历代征收的各种赋税又有多少本质区别呢。

我们单以北京为例,如果政府把北京4环到5环之间的土地,免费用作住房用地,可以解决至少2000-2500万人的住房,是另一个北京城。由此而知,其他城市呢?

所以,在中国,住房用地紧张,这永远是一个类似于“皇帝的新装”的谎言,它护佑的是什么?

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是腐败官员的洗钱天堂。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如果将这些住房通过法制和行政手段逼向市场……
--------------------------
呼吁直接没收后按需分配不就完了。还遮遮掩掩一边说法制,还市场,自己不觉得分裂吗?
电表数字半年使用度数为零,根据这个就能判定为空房?这样的空房可能不会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吧?因为大城市的空房要么出租了,要么主人出国了,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空置房子,该是多大的浪费呀!除非是特别有钱的人。
俺是灭绝师太
电表数字半年使用度数为零,根据这个就能判定为空房?这样的空房可能不会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吧?因为大城市的空房要么出租了,要么主人出国了,在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空置房子,该是多大的浪费呀!除非是特别有钱的人 ...
金秋 发表于 2010-8-6 21:53
金秋同学怎么老发这样脑残的帖子?

追查一下这些房子的拥有者,其中有多少猫腻啊?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本帖最后由 ys1937 于 2010-8-6 22:38 编辑

**

    不知为什么,今天到这里来,一直想吵架,可跟了二个帖(关于茅于弑、钱伟长的),后面没人跟了,这架吵不起来。
    看到这个帖,好啊,俺不打酱油,就是来吵架来了。
    看俺咋吵:
    空关房估计有三种类型:
    1、 产权还在房产商手里,卖不出去——好啊,谁让他们乱建房的,活该,房产商要还银行的钱,他们不可能一直空关,那就只好降价卖了,好事。
    2、 有钱的户一下子买了好几套,作投资或投机的——反正有主了,你管他空着还是住着。这和有人住三百平米,有人只能住三平米不是一样的性质,你管得着吗?
    3、 其它——不写这一条,肯定有人会说俺胡说,还有什么什么的,写了,封你的嘴。
    因此,俺以为,空关不可怕。那可怕的是什么,是没房子的人。
    俺还得胡说一番,现在的城市里,原住民经过房改,一般都有房子了,不知诸位同意否?
    现在在城里没房子的大致有二类人:
    1、 青年人,或是分了家,要出来单住的,或是外地来工作的,还没条件买房的(如蜗居里的那几家),这些人大都在搞积累,没房是暂时的。
    2、 外来农民工家庭。
    为解决这二类人的居住,俺以为,政府应建造公寓式住房(声明一句,俺以为应该有卫生役备,不过可以挤一些、简单一些),以最低价格出租给收入在一定底线以下的无房户。
    钱那里来,可以:
    1、 提留一定比例的卖地收入。
    2、 对房产商卖不出的房,可以改成公寓房,政府给以税收优惠。
    必须指出,农民工也好,青年人也好,他们在该地工作,也就是对该地的 GDP作出了贡献,政府有责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无论是住房也好,孩子就学也好。
    胡说了一番,欢迎各位来吵架——天热,火气大,吵架有助于发散。
金秋同学怎么老发这样脑残的帖子?

追查一下这些房子的拥有者,其中有多少猫腻啊?
psyzjs 发表于 2010-8-6 22:13
我的意思就是说这些房子若真是空房,那一定是特别有钱的人。你看清楚没有?脑残!
俺是灭绝师太
**
    大树、师太两位“脑残”:
    吵架不是这样吵滴,你们这样吵,还不如约个时间决斗的好。
大树今天怎么一开口就骂人哩?是和女朋友吹了还是咋的?不就是一个凤姐吗?吹了就吹了吧,至于你这样气急败坏的么?真没风度。你若再这么下去,估计连凤姐都捞不着。
俺是灭绝师太
**
    大树、师太两位“脑残”:
    吵架不是这样吵滴,你们这样吵,还不如约个时间决斗的好。
ys1937 发表于 2010-8-6 22:49
你才“脑残”!
俺是灭绝师太
瞧,主帖都起的啥标题啊?《全国7000万套住房全都空着 我却无处容身》,是不是白送几套给主帖作者才合适?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转贴:看看国外是怎么处置空置房的
在荷兰,法律规定,如果一套住房空置一年以上,“不速之客”就可以入住,除非空置房业主能够证明其住房的闲置时间还未超过12个月,他就必须在政府的协调下无偿提供这些住房;在瑞典,政府甚至直接将无人居住的住房推倒;在德国,业主必须使空房得到重新利用,在房屋闲置率超过10%的市镇,当地政府还会推倒那些无法出租的住房;在法国的一些城市中,房屋闲置的第一年,业主必须缴纳的罚金为房款的10%,第二年为12.5%,第三年为15%,以此类推;丹麦政府则在50多年前就开始对那些闲置6周以上房屋的所有者进行罚款。

不仅欧洲,美国也对闲置房毫不客气。在美国亚特兰大的一些地区,甚至有业主出钱让人租住其房屋以逃避因房屋闲置而面临的处罚。此外,美国的克利夫兰和巴尔的摩等城市与德国和瑞典一样,也将空置房推倒。这些国家为何如此严厉地对待空置房呢?

其一,是为了使有限的住房资源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如果大量住房闲置,就会使得一部分人的居住空间受到挤压。而几乎欧洲所有国家的法律,都把住房视为一项基本的人权,要求政府必须解决住房问题。在荷兰,早在1901年荷兰就颁布了《住房法》,要求ZF向居民“提供充足住房”。荷兰政府为此共建造了239.36万套公共住房——这一数字对人口不多的荷兰而言是相当大的。

其二,为了打击房屋囤积,抑制投机炒作,平抑房价。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大量房屋闲置等于减少了住房的有效供给,会在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形成一个缺口,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必然推动房价的上涨,甚至,导致房价的失控,恶化民生。关于这一点,从相关国家采取的措施中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房屋空置,业主必须同意让“不速之客”居住以消化有效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会愿意多买住房,等于将相当一部分投机性住房剔除,使房价体现为有效需求拉动的结果,而非投机与有效需求共同拉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房价的走势会比较平缓。事实上,从历史数据来看,欧洲的房价走势整体而言是比较平稳的。

其三,为了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房屋是建在土地上的,这是一个人所共知的常识。尤其是欧美国家,他们所说的“House”(房子)其实是指别墅,而我们国家所说的房子在欧美其实叫公寓。欧美国家的房子一般都比较大,会占用较大面积的土地,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避免浪费,也避免占用过多土地(尤其是耕地)。闲置房屋一方面占据着土地空间,使得土地无法再使用,另一方面,房屋又是空置的,它等于造成了双重浪费。政府通过严厉措施抑制空置房,等于间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避免了土地浪费。
转贴:看看国外是怎么处置空置房的
在荷兰,法律规定,如果一套住房空置一年以上,“不速之客”就可以入住,除非空置房业主能够证明其住房的闲置时间还未超过12个月,他就必须在政府的协调下无偿提供这些住房;在瑞典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0-8-7 11:12
这些经验可以借鉴。
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浪费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8-7 11:27 编辑

11# 施国英

我对这个帖子里的内容表示怀疑。

处理空置房可以不顾私有财产保护吗?国外有一些度假用的别墅,非旅游季节也是长期空置的,难道都要被推倒吗?
别的国家我不清楚,但荷兰的肯定属实,因为先前有荷兰人亲口告诉过我。
另,国外的房屋空置率本来就很低。有几套房子的人大把,但既然是投资,没理由空置。而且大多是贷款购房,即使有能力一次付清的,也会选择贷款,多余的钱可以作为第3套,第4套的首期。高收入者投资房地产还有税务上的优惠。当然,自住房以外的投资房出售时,也要缴纳资本增值税。
荷兰的办法在中国是完全行不通的。就拿我们企业来说,很多下岗职工要出去打工,房屋只能长久闲置,还有的退休职工要异地安置,自己的房屋也是长久闲置。即便是真正闲置了的房屋,房主也不会承认是闲置房屋,他们会隔三差五进去晃晃,谁说他闲置他和谁急。
目前就我所知道的中国政府对待闲置房屋的办法是增加第二套的房的物业税,就是每个人第一套房屋可以免征物业税,但是第二套房就不同了。我估计这个办法也很难凑效,比如一家有三口人,买三套房可以写三个人的名字,夫妻共有两套房的问题,查起来就更难了,可以先离婚,夫妻各自拥有一套住房,等办完房产证后再复婚。中国人历来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俺是灭绝师太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8-7 12:30 编辑
另,国外的房屋空置率本来就很低。有几套房子的人大把,但既然是投资,没理由空置。而且大多是贷款购房,即使有能力一次付清的,也会选择贷款,多余的钱可以作为第3套,第4套的首期。高收入者投资房地产还有税务上的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0-8-7 12:02
中国空置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正在城市化当中,城市规模每年都在扩大。买房子的时候往往周围还是一片田野,几年以后才能慢慢形成社区配套,再过几年可能就变成了闹市。上海五角场地区,莘庄地区,就是明显的例子。

人们看到城市发展趋势,先用比较低的价格买了远郊的房子,等几年后有条件了再住过去,或者再卖掉,或者出租,这是一种很正常很理性的行为,而且也是为城市发展做了贡献。

欧洲小国,根本不存在城市化的问题,所以没法在房屋空置上做对比。

在中国,如果政府出面把空置一年的房子就推倒处理掉,那是真的脑残了。
如果实行遗产税,也就需要50年吧,囤积房产的现象就会消弭。

中国当下的房物现象与囤积房产的偏好无关,极大程度上是出自对货币贬值的恐惧,是高通胀下的必然现象。一旦货币稳定,这个现象就必然终结,倘若通货紧缩些许,房物就会立即吐出来。

对房屋的信任而不是对货币的信任,说到底就是对政府的不信任。
  两年来,我换了两个住处。第一次是租房,为了能第二次住进买房。这两个小区的房子都早已卖出,但入住率不足四成。有的楼只有四五家装修过并已入住,绝大多数房子甚至尚未装修。我现在是住在郊区,这里的房价大多已过万(每平米)。平时没事出去转转,发现其它小区也和我住过的这两个小区一样,基本上都是入住率不足四成。但新的楼房、新的小区,还是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11楼施国英的转帖很有说服力。房子是不动产。从长远来看,投资房产总是会升值的,至少也是保值的,只要经济总体上是发展的。如果屯房不受限制,屯房就是最好的投资。而富人大批屯房的后果,除了导致房价必然高涨外,还将导致低收入阶层购房日益困难。
  ZF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表态的,因为那就是它们的利益。这也罢了,本来就对它们不抱任何希望。可恶的是,有些人还在为它们帮腔。连ZF都不好意思说的话,这些人能说得出来。
哲学就是教育
中国空置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正在城市化当中,城市规模每年都在扩大。买房子的时候往往周围还是一片田野,几年以后才能慢慢形成社区配套,再过几年可能就变成了闹市。上海五角场地区,莘庄地区,就是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0-8-7 12:24
问题是邹兄,中国别的稀缺,就脑残供大于求。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毛的脖子骑不得。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0-8-7 21:30 编辑

邹峰的立论基础恐怕不成立,相反的例子(比如城市核心地区)也不是没有,比较细心观察的人都会留意到,很多时候住户没有(完全)入住,社区配套已经完成了。当然要有相关调查数据的支持。


同样让我感到奇怪的是,某些人一会儿拼命地说中国如何地不是市场经济,至少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一会儿又拼命地用“完全市场经济”的理论进行推导……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0-8-7 21:30 编辑

至于“城市化”,这决不只是盖了若干座高楼的代名词。
本帖最后由 施国英 于 2010-8-7 22:25 编辑

中国的高空置率,还和所谓的毛坯房有关。现在的装修费动不动就几十万,几年的租金也收不回装修费,干脆空置,以后套现时还能算一手房。
西方没有毛坯房一说。今天买了投资房,最好当天就有租客。房贷的大头都靠租金收入来还的。空置率超过一个月的,都回急得双脚跳。
对比一下中外大都市的租金回报率,就会发现中国的房价泡沫有多大。
本帖最后由 施国英 于 2010-8-7 22:27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8-7 22:12 编辑

大家老是拿空置房说事,如果说空置房要拿来充公处理,那么还有很多空置汽车,空置电脑,空置银行存款呢?还有闲置房间,闲置卫生间,宾馆的闲置床位呢?按照这个逻辑,那就都要拿来充公,然后分配给穷人,那无非就是再闹一次革命,再搞一次土改和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消灭私有财产,搞一大二公。我们都刚刚走过来,难道要再回去?

那些空置房,可能是辛苦了一辈子的夫妇给儿子准备的婚房,可能是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攒下钱买的房,意味着可以在城里落户,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能是某个律师赚钱后怕货币贬值买房保值。只要这是他们自己凭诚实劳动赚来的钱买的房,不管它空置还是住人,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私人财产。以闲置为由进行剥夺是荒唐的。

当然,这些房子可能有一部分是官员受贿后低价或者白拿的房子,这是关系到如何对官员进行监督的问题,比如建立财产申报,新闻舆论监督,和空置房没有关系。因为空置房可能是某个贪官的财产,你不去监督官员,而是要处理所有的空置房,这也太荒唐了。

主贴的作者,简直就是梦想秀才娘子宁式床的阿Q。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0-8-7 22:14 编辑

呕吐,中国的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高得买得起商品房还空置?邹峰在做梦吗?YY也得有限度吧?还好意思指责别人呢。

至于“私有财产”,施国英女士已经介绍了。
悉尼市中心一套价值100万澳元,即600万人民币的公寓每月租金约2。5万人民币,每年就是30万。而上海一套600万的月租金才1万多,一年也就是10多万。
假设现在的存款利率是5%,600万一年的利息就是30万,30万和10多万的差价就是泡沫。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8-7 22:30 编辑
呕吐,中国的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高得买得起商品房还空置?邹峰在做梦吗?YY也得有限度吧?还好意思指责别人呢。

至于“私有财产”,施国英女士已经介绍了。
三苗 发表于 2010-8-7 22:11
我见过这样的农民工,先在装修公司打工,然后做包工头,然后攒钱买房,因为钱少只能买很远的远郊房,所以空置着。

我还见过很多各地农村来杭州做小生意的,开小店,做点心,做防盗门的,开洗车店,洗衣店,理发店的,收废品的,开出租车的,装空调的,种铁皮石斛的,难道他们攒了钱就不能在杭州买房吗?而且不能买远郊的没有配套没有公交暂时不得不空置的房吗?你规定的吗?
如果实行遗产税,也就需要50年吧,囤积房产的现象就会消弭。

中国当下的房物现象与囤积房产的偏好无关,极大程度上是出自对货币贬值的恐惧,是高通胀下的必然现象。一旦货币稳定,这个现象就必然终结,倘若通货紧 ...
李大苗 发表于 2010-8-7 12:29
房屋也不过是政府发行的另一种货币罢了。
28# zoufeng_1234

几个而已,有代表性吗?能够推及总体吗?况且,他们已经“向上流动”,不再是农民工了。

他们的收入是多少?支出(包括给农村家里寄钱)是多少?节余是多少?能攒多少钱?需要多少年?他们难道不要支付教育和医疗的费用了吗?邹峰你是生活在幻想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