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最近看的一些影片

Pet Sematary   又名: 宠物坟场



 

假如要说恐怖的程度,《禁入坟场》显然是不够的,但要论思想性和深刻程度,至今还很难找到超出《禁入坟场》的恐怖电影。
  
  葛利斯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搬到一个小村,门口是一条马路,从一开始镜头和氛围就充满了恐怖和异样的感觉。马路对面是他们的邻居——一个老头。
  
  葛利斯在村里的医院工作,一天发生了车祸,他尽力抢救一名伤员,但伤太重还是死掉了。就在葛利斯沮丧的时候,死人突然活过来对他说:你是好人,你是想尽力救活我的,我会报答你。然后又重新死去。
  
  有一天,妻子带着儿女回娘家了。葛利斯一时疏忽,家里的猫被门口马路上的大车给碾死了。他请邻居老头带他去宠物坟场,老头看他难过,告诉他穿过宠物坟场一直走可以找到一个特别的坟地,埋在那里的动物和人都可以复活。老头带他到了这个印第安人废弃的坟地,将小猫埋在了那里。傍晚,小猫回家了。但变得全身恶臭,性情凶狠。妻子儿女回来发现了猫的异样,但没多问。
  
  后来一天,一家人和邻居老头在门口聚餐,葛利斯的小儿子也被车碾死了,妻子悲伤欲绝,岳父岳母也对葛利斯表示愤慨,不允许他参加他儿子的葬礼。
  
  邻居老头警告葛利斯,不要试图复活他的儿子。
  
  但是葛利斯忍受不了儿子的离去,半夜里去坟地,挖出了儿子的尸体。虽然善良的鬼魂一直在阻止他,但他还是把儿子埋到了那个诡异的坟场。
  
  儿子复活了,表面上虽然依旧天真无邪,但事实上却成了嗜血的杀人狂,他连接杀死了邻居老头,还有被善良鬼魂招回来的母亲。最后葛利斯不得不杀死了儿子。
  
  但葛利斯不能忍受妻子的死,他还是将妻子埋到了那个坟场。结尾,妻子复活了,杀死了葛利斯。
  
  
  生-死
  
  邻居老头在劝告葛利斯的时候说:死亡是有意义的。
  
  如果一切死去的动物不死去,更多生命就无法存活。死而复生未必就是好事,任何对生命的强求都不免走向邪恶和灾难。
  
  善-恶
  
  葛利斯复活小猫、儿子、妻子,都是出于善的愿望,但同时也是出于自私的愿望,结果却是复活的人和动物却犹如恶魔再现,制造了更多的恶。
  
  妻子曾向葛利斯坦白了过往的一件事情:她小的时候,姐姐得了肺痨病,要死之前非常恐怖,她一直在心里盼望姐姐早点死。最后的一天姐姐拼命呼喊,求她帮助,她恐惧极了,逃了出来,结果姐姐就这样惨死。长大后她一直为此而自责。
  
  这是难以分辨善恶的事情,人有脆弱的权利,但是脆弱和善良难道不也是滋长罪恶的温床吗?
  
  这样看来,影片的观点是很悲观甚至绝望的。
  
  影片在渲染氛围上很出色,从始至终都让人沉浸在惶恐的状态中,其中的一些情节也非常感人,比如葛利斯挖出儿子尸体,和妻子为小时候因为没有帮助姐姐,而导致姐姐死亡进行的忏悔,都能体会到他们悲伤颤抖的内心。导演手法的细腻和蕴意的深刻确实非常突出。
  
  
  
  死去的(过去的、消失的)就不要再让它复活了 死亡是有意义的 有死亡才有生命在它上面重新生长 没有死亡 就没有新生命 就没有未来和希望 死亡的意义在于它留下了新生命产生的空间 死亡是自然对自我的一个小小的否定 随后无数的小小的肯定——生命产生。
  
  死而复生未必就是幸福和喜悦 而往往会带来灾难
  
  将回忆封存,将逝去的人埋葬。在它们之上,阳光明媚,绿草生长,花在风中摇曳。让它们安睡吧,不再打搅现在和未来的世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1 1:38:17编辑过]

 

少年时期的溥仪是最让人难忘的
  聪明清秀 声音低沉
  
  有三个情节很经典:
  年幼的溥仪躺在奶妈怀里,她掀起衣襟给他喂奶,无语。
  镜头真美,像油画又像浓重的水墨画
  
  溥仪骑着自行车冲破重重障碍,想逃出紫禁城,可最后守门的士兵却在他抵达之前关上了城门,任凭他呼喊:Open the door!Open the door!
  
  还有一个情节我以前看的时候总是看不明白,溥仪和那些和他一般大小的男孩们在殿里撑开一张白色的布,他们隔着布互相碰触。
  难道这是和《偷香》里一样的“行为艺术”?
  
  少年溥仪躺在宫殿的屋顶上,白皙俊秀的侧面。。。不知道他们哪儿找来这么漂亮的男孩!
  
  另外坂本龙一的配乐庄重、悲怆,和影片配合得天衣无缝。赞!

 

影片的华彩还是出现在杰昆·菲尼克斯演的神父和凯特·温斯莱特演的洗衣女工之间的情感上。
  
  神父喜欢上了女工,但他不能表现出来,也不能让这种感觉停留在心里,他抽打自己,请求上帝原谅,但种种欲望和爱意却时刻冲击着他的内心。
  
  女工最后惨死,他做梦了,梦到她躺在大床上,身体冰凉。
  他用颤抖的手指抚摩她的身体
  她突然醒来 抱住了他
  他们做爱了
  在梦里
  仿佛用了很大力
  那就像是在无声地倾诉思念和强烈的爱,还有苦苦的留恋,想挽回,想留下
  但只有在梦中
  才可以倾诉 才可以用身体的力量去挽留点什么
  
  
  我没有感到一丝淫邪,而是一种让人震撼的痛楚——为什么不能用性和爱温暖彼此,却要看着那游荡在心里的人儿离自己远去?
  
  ——————————————
  
  萨德侯爵很邪恶吗?我没看出来
  他只是一个怀着强烈的冲破陈旧愚昧思想的人
  而他的所谓怪异也只是这些衣冠楚楚的所谓体面人对他的看法
  他的异常是出于压抑之下的倾泄
  
  他对人性始终是怀有善意的 他鞭笞的只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的肮脏阴暗的心灵
  后来他帮助洗衣女工的时候 是满坏善意的
  而她死的时候 他脸上的悲痛也如此清晰可见
  
  —————————————
  
  让我们再重新思考一下
  
  什么是善 什么是恶
  
  什么是美好的性本能 什么是虚伪丑恶的性欲
  
  —————————————
  
  最后 禁欲的神父 成为第二个萨德
  是否有隐喻的成分?

热烈祝贺北海月MM顺利考取影视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em17][em23][em24]
古人逝矣,旧日南窗何处是。莫负青春,即是升平寄傲人。
以下是引用土豆炖牛肉在2006-8-10 16:24:00的发言:
热烈祝贺北海月MM顺利考取影视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em17][em23][em24]

土豆消息咋这么灵通?我也祝贺北海月MM!

[em22][em22][em22]

谢谢土豆GG和紫壶JJ!

呵呵,更正一下,是影视美学,不是影视文学专业^_^

祝贺月月[em23]

《禁入坟场》的故事让我想起一部短篇恐怖小说《猴爪》了

呵呵,我只看过一本恐怖小说,感觉小说比电影恐怖得多,特别是夜深人静一个人在看恐怖小说的时候.................................
呵,写得很好!那样深刻的主题,用恐怖片表达出来,真的不错。
同贺同贺![em23]
俺滴网站:www.cocophoto.com.cn

祝贺北海月,很符合你的志趣哦,应该很有成就感的。

帖子里一些片子有些年头了,都是好片子。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祝贺月月达成心愿。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鹅毛笔》的讽刺意味浓厚,结尾更是绝妙,监狱长靠卖萨德的书赚钱,神父被当成病人投入牢中,继续着萨德的事业。
祝贺北海月金榜题名[em23][em23][em23]
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青 花 苑★

谢谢周版:)

其实是哲学类的专业,难懂,还需要再努力^_^

这些片都是零零散散看的。

和好朋友去看通宵恐怖专场,在一片恶心的血肉模糊后,才于朦胧睡梦中醒来看到了最后一部《禁入坟场》。带着酣梦初醒的清晰,它在我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末代皇帝》到现在才看到,88年我就看到了宣传册,因为精美,还在桌上放了许久。后来也看到了些细碎片断。这次才真正从头至尾看了个遍,这个选择很好,至少我现在能看明白,不至于因为年幼而误解了其内容,或者忽略了其中的美。

《鹅毛笔》是重看,以前看的时候理解还很浅薄。

谢谢平平[em27]

也谢谢青花JJ[em44]

以下是引用绿骄阳在2006-8-10 22:19:00的发言:
《鹅毛笔》的讽刺意味浓厚,结尾更是绝妙,监狱长靠卖萨德的书赚钱,神父被当成病人投入牢中,继续着萨德的事业。

是的,讽刺得很彻底,真正的黑色幽默,让人不由得产生近似于冷笑的表情,悲愤、叹息、深思同时产生、绵延。很好。


暴力史  A History of Violence

 

此片探讨了暴力的存在和人们对暴力的态度
    
大多数人对暴力都是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暴力带来某种快感和刺激 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看 喜欢谈论(片子开头汤姆走进工作的饭馆时,两位男同事就在津津有味地谈论暴力的细节)
    
  甚至 暴力也会带来性快感(汤姆和妻子互相使用暴力,但好像这种暴力却带来了更刺激的感觉)
    
  恨是因为 暴力让人感到疼痛 对生命造成威胁
    
  但是这些痛和对生命的威胁 都不能让暴力停止下来 也不能让暴力停止流传 停止被人窥视和享用
  
  
  
  于是人们就一直生活在痛恨和恐惧暴力,然而同时又欣赏暴力,从暴力那里得到快感,更重要的是,他们仍然相信,暴力才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

导演:Peter Weir

 


1、
  人的本性总是趋向于追求更高的真实存在
  
  tureman,这个被安排在世界亿万观众注目下成长的人,单纯善良,一直都驯服、平静、快乐地生活在虚假的生活中。
  突然有一天,他发觉一切美好都是虚假的,而真正的生活呢?
  
  为了找到这个“真实”,tureman,这个从小被培养出恐水症的人,得鼓起多么大的勇气和具有多么坚强的意志才能克服令人生畏的、随时可能夺走他生命的海浪冲击啊。当狂风骇浪过去,tureman犹如一只半死的鱼躺在船沿,稍顷,他醒来了,当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还存在的时候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眼睛湿润了,我想tureman是为了求得真,求得真理和自由,这是人的本能。
  
  其实两者都有。对真、对真理、对爱和自由的向往都会带给人巨大的力量。
  
  虽然最后导演劝告他说:“真实的世界其实更虚伪更肮脏,我给你创造的世界才是最完美的”,但是求真的步伐始终是无法阻挡的。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最美好的都往往不是真实的,真实的世界往往都不是美好的。可是人们最后为什么都会选择真实而不美好的世界?
  
  因为真实对每个人来说,具有比美好更多的意义。
  
  
  
  2、
  什么是真实的?我是谁?
  
  除你之外的任何人都知道你是谁,可是,往往你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倒映在他人眼里的你,并不是真正的你。
  
  为什么要寻找自己?因为只有你,才对你自己具有真正的价值。
  观众=旁观者,他们会为你撒下眼泪,会为你呐喊,会为你感动或者愤慨,但其实,他们观看你的结果都只有一个:使你和你的生活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剂,或者使他们暂时逃离自己繁琐的生活,得到一次情感的转移。
  
  你就像他们面前的菜,他咀嚼你,咀嚼你的生活,但不会深入你的生活中去,而咀嚼你的欢乐或者痛苦,都能给他们带来快感和宣泄。
  
  观众们享受的是虚假的真实带来的满足,最后他们将真实的也当作虚假的了。影片最后,观众看着tureman走出摄影棚,也许他们认为“这个剧谢幕了”,于是才有这样的台词:“看看别的台还有什么节目”。
  
  
  
  
  当tureman走出去的时候,我感到荒凉的平静,和肖申克救赎里面的重获自由时纯粹的振奋激昂不同,也许tureman需要面对的是更多的谬误和痛苦~未来永远是未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1 0:24:11编辑过]

片名:细红线/红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

片长:170 分钟

年代:1998年

出品国:加拿大/美国

类别:动作/剧情/战争

IMDB评分:7.2/10 (31,960 votes)

IMDB链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120863

编剧:詹姆士·琼斯 James Jones

导演:特伦斯·马利克 Terrence Malick

主演: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约翰·特拉沃尔塔 John Travolta

   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西恩·潘 Sean Penn

詹姆斯·卡维泽 James Caviezel

艾德林恩·布洛迪  Adrien Brody

   本·卓别林 Ben Chaplin 

获奖:洛杉矶影评协会: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

      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

      1999年第49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影片的前46分钟,战争几乎一直在静态中进行,开篇就颇有趣味的和《拯救大兵瑞恩》形成了互为鉴照的文本,就是“登陆”也完全和《拯救大兵雷恩》的轰鸣酷烈形成鲜明的对比。士兵们看到的只是“树木上方升起的太阳、濒死的小鸟以及昆虫忙碌着的世界景象。”士兵们在丛林里巡逻,土著人光着上身若无其事在他们身边走过,他们惊愕地看着土著人,为他对战争的无知无觉感到不可理解。事实上,是恐惧让这些士兵失去了自我意识,让他们神经质地喃喃自语或者陷入焦虑和疯狂;他们失去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变得对战争之外的自然世界无知无觉。这一刻,他们只是在为战争而战争,在他们的想法里,这个小岛就是战场,人人都应该剑拔弩张、热血沸腾,应该充满死亡的恐惧和生命的哀嚎。但事实上什么都没有,除了猫着腰紧张前进的他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宁静的,这宁静的世界也似乎在嘲笑他们的神经质和自以为是的战争幻想。

 

士兵中大多数人都是被迫卷入战争,然后“为了自己的战争而战”(every men fights his own war),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期待战争,他们想的是如何取得胜利,获得荣耀,为自己的仕途提供筹码。因此他们不惜以士兵的生命作为代价,其借口就是“丛林法则”:“你看到那些滕蔓了吗?它们拼命地缠绕在大树上,疯狂地盘绕着大树生长,汲取养分与阳光,这就是生命的原则,大自然永远是残酷的。”中级军官们想的是如何让大家活着走出这个战场,他们厌恶战争,厌恶战争的法则:“一切都是谎言,你见到和听到的一切,他们都是在说谎,我们被困在棺材里,移动的棺材,他们要我们牺牲或相信他们的谎言,我们只有一个办法:找到自己的出路,逃到属于自己的小岛。”作为炮灰的下级士兵们怀着对生命和爱的依恋,想着如何才能回到家人的身边:“战争的丑陋和血腥暴力会让人丧失良知,我想保持纯真,我想以原来的我回到你身边,我该如何学会宁静?回到青山绿水间。真爱到底来自何方?谁燃起我们心中的爱火,战争无法熄灭它或是征服它。”

 

列兵维特(詹姆斯·卡维泽饰)的存在给影片增添了一种宗教似的圣洁之光。无论是面对大自然、面对美国士兵,还是面对日本俘虏,他的眼中都流露出同样的悲悯。影片最后,为了掩护受伤的同伴,维特被日本士兵包围,此时,死亡的恐惧消弭,在恍惚的瞬间,翻腾着美好的、宁静的一切,这是生活的回忆,而生命的梦想即将在下一刻结束。局促的时间让人窒息,他静静地站在那里,身边的敌人似乎不存在,只有自己的声音在对自己说话,这个声音从一开始就没有停下来过,仿佛是归属于自然的自我在发声,断断续续,伴随着他,现在也只有这个声音在伴随他了。于是时间似乎停止,瞬间的宁静即成为他的永恒。随后他举起手,日本兵的枪响了,他倒在地。面对死亡的他,镇定、幸福、坦然,带给他死亡的日军却是焦躁仓惶,局促而软弱。在他倒下的一瞬间,镜头又切换到风光旖旎的小岛上,维特和孩子们一起,在碧蓝的海水中畅游。“只有上帝和死亡才是永恒”,他在死亡中得到永恒,升华到另一种境界,或者说回到了他曾看到过的另一个世界。这是生命的祭奠,也意味着旧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细红线》是一部作者电影,超越了通常战争片的定义。在片中,战争没有正邪观念,没有胜负之分,没有高尚的战争目标,也没有英雄,没有恶魔,只有混乱和没有人性的氛围。战争双方人性的表现是一样的,在同一张面孔下,并存着良知和丑恶,交战双方的士兵都只是命令的附属品,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但残忍的日本兵一样会为了保护自己受伤的同伴而举起刺刀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在生存面临危急的时候,一样会变得疯狂、懦弱,一样会像狗一般乞求,也一样会为同伴的死而悲痛。一个日本兵抱着死去的同伴在战壕里痛哭,战壕上坐着几个美国士兵,他们抽着烟,看着这一切,默不作声。此时,无论是美国人或者日本人,都只剩下了共同的人类特征:“也许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灵魂和相同的命运,每张脸孔都是同一个人,一个大我,每个人都想获得救赎,像炭火般燃烧生命。”在对人类共性的探索中,影片超越了国家、超越了种族的视野。

 

     就片名来说,《细红线》的译法似乎比《红色警戒线》或者《狂林战曲》更贴切。因为影片本身的基调就是静谧的,而不是充满激荡紧张的力量感。战斗也是在影片进行到第47分钟时,才“不得不”打响。没有众多的强大的敌人和令人振奋的场景,面对影片中这样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太平洋小岛,面对这样一场毫无宏大和重要性可言的战争,面对那些在饥饿和恐惧折磨下犹如鬼魅的日本兵,实在难以激起人们期待的壮烈自豪的英雄情怀。凭借暴力达到所谓的永恒在影片里并不存在,那些通过暴力带来的快感在这里也找不到,战争只是构成了对神圣自然的侵扰。影片中真实残酷但未被渲染的惨烈总是会被导入缥缈宁静的间断或空隙中去,让人恍惚忘记了正在做的不是在清澈的海水里飘荡,而是在进行生命对生命的剥夺。这种残酷的剥夺行为进行的时候,并非如我们看过的战争影片那样:战士们豪情满怀,带着严肃而又僵硬的表情冲锋陷阵,然后伴随着硝烟散去,一切又如释重负地归于平静——荣耀终于尘埃落定。在《细红线》里,战争是个人不情愿地卷入的命运迷阵,死亡已不再不是最大的威胁了,战争就是对个人的最残酷的剥夺。看过《细红线》,才惊觉其它大多数的战争片似乎都仅仅在不断重复制造着用来满足人们对恐怖和血腥的欲望的映像,如果和同年获奖的《拯救大兵雷恩》并论,有着极其鲜明的对比。《拯救大兵雷恩》在对血腥宏大的战争场面的玩味中,斯皮尔伯格又成就了一次奥斯卡梦想,而其中的人道主义,仿佛只是大奖的诱饵罢了。《细红线》由于含义的深奥并没有引起更多人的瞩目,它的孤独正是源于它的与众不同与自我坚持,没有伟大胜利的喜悦,没有让人振奋的胜利和荣耀,只有阴影和思索。

 

片中一个士兵的墓志铭上写道:“在理智与疯狂之间只有一条细细的红线。”在笔者看来,细红线的意义不仅于此,它其实象征着一道森严的分界线:生与死、动荡与宁静、痛苦与快乐、自我与他人、人类与自然以及群体、种族之间,或者是维特所见过的另一个世界与他所身处的这个世界都被分割开了。然而这些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明显的界线来区分,也许仅仅只是一线之隔,而这条线可能仅仅存在于观念和思想里。这一观念和思想中的界限,不仅将原本浑然一体的万物分割开,还将他们对立起来,于是没有宽恕,没有谅解,没有沟通,没有创造,只有厮杀和毁灭。

 

佛教说“万物性灵”,自然万物与人之间是和谐,世界是浑然一体的。是什么搅扰了这种安宁与平衡?画外音在喃喃自语:“世上为何有这么多战争?万物为何自相残杀?大自然是否充满仇恨?善恶是否同时存在?陆地和海洋是否相互对抗?”那些声音仿佛是从同一个人的内心里发出来的,也许那些声音都只是导演表达思考的方式:“这么可怕的邪恶,它来自哪儿?怎么会潜伏在世上,原因和根源到底是什么,这是谁造成的?谁在屠杀众生,剥夺我们的生命之火,嘲笑我们对人间的依恋,战争对地球有利吗?它能滋长万物孕育众生吗?上帝也有黑暗的一面,它是否也感受邪恶力量?我忘不了战争的可怕,悲剧不断重演,战争不能给我们荣耀,只能把人变成野狗,荼毒我们的心灵。”背景画面中,人和人之间充满了怀疑、争吵、厮杀,或者痛苦的颤抖。

 

科学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从笛卡尔、培根一直到马基亚弗利、牛顿,这些思想家、科学家,都在试图将人类社会发展出来的理性和科学秩序强加给单调、有机的自然界,而且这个理性的科学的世界标准在逐渐缩小,以至于不同性别、种族、群体都被分离和对立起来,人类也和自然被迫分离,自然成为被敌视的对象。这些观念总是产生最充足的理由(种族、地区、意识形态)以证明人与人之间界限的存在,而且这个界限不断被夸大逐渐成为沟壑。最后即使人类创造的文明再强大,残忍还是存在,甚至人们只是用了更先进和文明的方法来制造残忍和死亡。《细红线》发出呐喊:“我们曾是一家人,不得已被拆散,现在我们自相残杀,断送彼此生路,我们怎么会失去善良本性?泯灭天理良知,将人性弃之不顾,我们为什么无法升华,达到光辉的颠峰?!”

 

自由主义认为,作为真理的来源,每个人的良知能直接与上帝沟通,它远比任何既定的规则和传统更可靠。但阶级、地域和种族差异这些观念阻碍了这样的交流,随之而来的抢夺和杀戮则让人与人分离。良知与善行来自于对自我痛苦的感知和对他人痛苦的理解,能不能抛开一切制造出来的道德和所谓理性的说教,听听良知的声音:“我们曾经一起在那里度过,你们曾跟我一起生活,你们是谁?是兄弟也是朋友,黑暗和光明、仇恨和爱,全部都来自一个心灵,拥有同一张脸孔吗?我的灵魂,让我相信上帝,透过我的双眼看世界,看着你创造的万物,散发生命的光辉。”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落在一片浅净沙滩上的一株小草上。它是那样晶莹剔透、柔弱无助,似乎象征着脆弱的生命,或者象征着某种坚定的希望。也许它正是从维特所看到的另外一个世界里来到这个世界。在现实的焦土和荒原上,它还在继续生长,脆弱的生命依然流动着生机。大自然仍然沉默着,但却始终向我们有力地证明着浑然一体的世界的强大生命力。自然万物跨越生死、无止无息,而人类也终将跨越那无数道横亘在人们之间的界限与沟壑,告别那些隔阂和敌视,远离战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平与幸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1 0:35:51编辑过]

呵呵,祝贺北海月同学进入硕士阵营。

期待,北海月同学跨入影视文学创作领地,而不是美学观念的学术空间。

用真名讲真话。。。我怀疑 用马甲玩丑话。。。我理解 用真名说慌话。。。我见证 以真理的名义。。。我祈祷

谢谢笑笑生

影视文学创作  难   影视美学学术  也难

犯愁~

海月MM已经是才女了,还要深造啊?
俺是灭绝师太

填空:

   (        )

   金榜题名时!

 

祝贺!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施主:请端起酒杯喝酒,放下筷子砸砖。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6-8-11 12:03:00的发言:
海月MM已经是才女了,还要深造啊?

不学习就要落后啊~呵呵
以下是引用故国雨露在2006-8-11 22:24:00的发言:

填空:

   (        )

   金榜题名时!

 

祝贺!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填空?[em15] 我不会呀~

谢谢故国雨露 [em23]

以下是引用土豆炖牛肉在2006-8-10 16:24:00的发言:
热烈祝贺北海月MM顺利考取影视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em17][em23][em24]

热烈祝贺北海月MM顺利考取影视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em17][em23][em24]

一条往西去的路,就是一条往东去的路

祝贺北海月MM。

在真名读北海月的影评,早已成了我一个保留节目了,看来这个节目不仅可以继续,还有望更上层楼。

 

[em23][em24][em25][em26][em27]
以下是引用周泽雄在2006-8-11 23:56:00的发言:

祝贺北海月MM。

在真名读北海月的影评,早已成了我一个保留节目了,看来这个节目不仅可以继续,还有望更上层楼。

 

[em23][em24][em25][em26][em27]

谢谢周GG^_^

有你的鼓励和期待,我岂敢有偷懒的道理?

以下是引用心中有刀在2006-8-11 23:3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土豆炖牛肉在2006-8-10 16:24:00的发言:
热烈祝贺北海月MM顺利考取影视文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em17][em23][em24]

热烈祝贺北海月MM顺利考取影视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em17][em23][em24]

[em04]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