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迅弟和施mm的参与。
迅弟这样理解当然没有任何问题,奴隶是财产,没有财产再拥有财产权的问题。
谢谢施mm的举例。我在想,许多年之后能够再想到老罗斯福的功劳,那么肯定是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我想这几天去了解一点这方面的历史。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在我看,劳工代表着将来的财产权的含义是,如果劳工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有产者,比如,他们的工资收入能让他们拥有私人物业,或通过积蓄能让他们自己创立企业。这在20世纪已然成为现实。

老罗斯福对化解劳资矛盾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1-12-21 15:24
劳工代表着将来的财产权,我还没有想到更好的表达。我的意思是,资本必须通过雇佣劳工才能制造产品,无论多高级的技工专家都是劳工。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本帖最后由 施国英 于 2011-12-21 17:43 编辑
劳工代表着将来的财产权,我还没有想到更好的表达。我的意思是,资本必须通过雇佣劳工才能制造产品,无论多高级的技工专家都是劳工。
WIND 发表于 2011-12-21 16:22
我也曾想到你的意思可能是指对资本来说,劳工也是一种财富。如果是这样,那你用“财产权”就不合适了。因为劳工不是资方的个人财产。劳工可以作为一种隐性的财富,越是有技能的越能在未来创造出显性的财富。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1-12-21 18:20 编辑
劳工代表着将来的财产权,我还没有想到更好的表达。我的意思是,资本必须通过雇佣劳工才能制造产品,无论多高级的技工专家都是劳工。
WIND 发表于 2011-12-21 16:22
美国的金枪鱼捕鱼业很有特点,老板往往就是船老大拥有船只和设备,所有的水手工人没有固定工资,每次出海回来,渔获的收益扣除燃料诱饵设备损耗等成本后,利润50%归所有船员,船老大拿50%。如果一无所获,那么船员损失的是自己的体力和时间,船老大则会亏本。因为出海捕鱼的偶然性很大,船老大必须把风险摊到所有船员身上,大家同心协力同时投入才是最佳选择。

劳力是劳动者的财产,同样可以看成资本参与投资,可以拿工资报酬或者说固定收益,也可以拿船员一样含有风险的收益。

“劳工代表未来的财产权”,这句话没有说明是谁的财产权,如果说是企业主的财产就成了奴隶了,显然不对;如果说是劳动者自己的财产,那就不是未来的财产,而是当下的财产。
本帖最后由 WIND 于 2011-12-21 18:48 编辑

我查看了英文中的表达,labor对应于capital,其实labor 只是laborer拥有的劳动能力。毫无疑问,在资本主义社会,laborer没有受到资本的雇佣,是不可能运用这种能力的。所以,labor表示将来的财产权。问题是labor,laborer如何翻译才恰当?劳动与劳动者?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各位掐得有质量,请继续哈,献花~~~
将卖萌进行到底
本帖最后由 施国英 于 2011-12-21 19:00 编辑
我查看了英文中的表达,labor对应于capital,其实labor 只是laborer拥有的劳动能力。毫无疑问,在资本主义社会,laborer没有受到资本的雇佣,是不可能运用这种能力的。所以,labor表示将来的财产权。问题是labor,labo ...
WIND 发表于 2011-12-21 18:44
labor可以翻译成劳力/人力,就和资本对应了。laborer还是翻成劳工。
美国的金枪鱼捕鱼业很有特点,老板往往就是船老大拥有船只和设备,所有的水手工人没有固定工资,每次出海回来,渔获的收益扣除燃料诱饵设备损耗等成本后,利润50%归所有船员,船老大拿50%。如果一无所获,那么船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12-21 18:08
这让我想起一部美国大片《完美风暴》,大致如此。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1-12-21 19:16 编辑
labor可以翻译成劳力/人力,就和资本对应了。laborer还是翻成劳工。
施国英 发表于 2011-12-21 18:59
资本和劳工,说得简单点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合作完成某种生产投资。如果说一定要把这种自由的合作关系看成是强势和弱势的关系,就离马克思的阶级论剥削论剩余价值论不远了。

关于罗斯福的功劳,协调社会矛盾,处理危机事件,本来就是总统的责任,不能算什么特别的贡献。

里根总统上任不久也处理过航空管理人员集体罢工事件,他的方法比较右一点,坚决不复工的空管人员一律开除,因为空管人员属于公务员,他有这个权利,公务员拿公共安全为要挟,在他看来是不可容忍的。
资本和劳工,说得简单点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合作完成某种生产投资。如果说一定要把这种自由的合作关系看成是强势和弱势的关系,就离马克思的阶级论剥削论剩余价值论不远了。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12-21 19:06
没这么简单,其实就人性来说,谁都希望不劳而获。另外否认资本在劳资关系处于主导地位,不是诚实的态度。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资本和劳工,说得简单点就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合作完成某种生产投资。如果说一定要把这种自由的合作关系看成是强势和弱势的关系,就离马克思的阶级论剥削论剩余价值论不远了。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12-21 19:06
你不能否认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的强势和劳工的弱势。现在当然是自由的合作关系了,因为双方的利益都由公平的制度来保障了。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1-12-21 19:31 编辑
没这么简单,其实就人性来说,谁都希望不劳而获。另外否认资本在劳资关系处于主导地位,不是诚实的态度。
WIND 发表于 2011-12-21 19:15
决策向哪个领域投入资本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而且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并且冒了很大的风险。否认投资决策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智力有点问题。

当资本充裕而劳工缺乏的时候,劳工也可以起所谓"主导作用",劳工荒的时候, 招工的人就得乖乖答应工人提出的新要求。所以作为政府,应该降低创业门槛,投资门槛,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工人的待遇自然就上去了。借保护弱势的名义打压资本,结果是让弱势更弱势。
你不能否认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的强势和劳工的弱势。现在当然是自由的合作关系了,因为双方的利益都由公平的制度来保障了。
施国英 发表于 2011-12-21 19:21
不管初期还是晚期,资本和劳工,物以稀为贵。哪个缺乏哪个就会变成强势。利益公平来自自由的交易关系,自由靠法律来保障。
本帖最后由 WIND 于 2011-12-21 19:36 编辑
决策向哪个领域投入资本本身就是一种劳动,而且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并且冒了很大的风险。

当资本充裕而劳工缺乏的时候,劳工也可以起所谓"主导作用",劳工荒的时候, 招工的人就得乖乖答应工人提出的新要求。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12-21 19:23
你混淆了资本运作的决策者和所有者,做决策的并不是等于所有者。今天的资本已经无形了,你买公司的股票,你就在资本中占有了一份,冒险的说法当然对,但劳动就是劳动,ceo的劳动形式与车间的工人不同,但都是劳动。资本的获利不是因为它的劳动,而是因为如果不承认它的正当获利,谁会拿财产出来投资呢?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里根总统上任不久也处理过航空管理人员集体罢工事件,他的方法比较右一点,坚决不复工的空管人员一律开除,因为空管人员属于公务员,他有这个权利,公务员拿公共安全为要挟,在他看来是不可容忍的。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12-21 19:06
这次澳航自杀式的停飞可是资方的决定。民营公司,政府不能插手,幸好有中立的“公平就业委员会”作出仲裁,各打50大板,48小时后就恢复了飞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两天劳资双方的谈判初有成效,彼此都有让步。
本帖最后由 歪弟 于 2011-12-22 00:33 编辑
我细看你的理解,又觉得很混乱。
规则来自博弈,不知道该如何理解,好像你把它理解为力量,好像规则是由强者制定的,这不是英美社会的规则。然后你又有软硬之分,这个就更难理解了,什么是软实力,什么是硬实力?
...
WIND 发表于 2011-12-21 13:14
这问题好像讲也没什么可讲了,不知道怎么会理解成强者制定规则,不过这确实符合国情,基国的历史就是强者通杀,就是革命革革命翻来覆去。博弈有更多的妥协成分,这才有可能形成制约双方的规则。就拿wk来说事吧,村民在现规则下无法维护权利,一点起码的抗争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没有出路的情况下他们组织起来形成更大的力量也差不多只能走到zf门口砸几辆车,以政府的力量,封锁这个村子甚至以各种借口再干掉几个甚至上百的村民骨干是不费劲的,这就是双方的硬实力对比,可是正义的力量不在zf一方,舆论又没能成功封锁,国际形势不利,国内省内烽烟四起,博弈三个月后zf暂时妥协了,这就是村民的软实力。所以我觉得这次能让一贯:(的zf舔着脸妥协就是这股合力,他已动摇他们分赃制度的根基。

你说甘地的伟大在于他的思想,我觉得是他的号召力,当时印度的思想精英肯定不少,敢于牺牲和担当的人也有很多,但真正能聚集民众形成力量的就他们几个,还有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成就他的伟大的也有英国人一份。如果甘地在中国更可能成为钱云会。你说的设计先行,思想先导的作用俺不能否认他确实存在,可力量对等才能形成有效的公正的规则。我们看历史上的劳资关系,都是经过罢工,谈判,甚至对决才走到现在这样的公平程度。相对基国,我们有先行设计的貌似公正的劳动法等等,仅从文字上找不出这个制度的多少毛病,可实际中没有真正的工会,甚至不允许存在任何独立组织,工人的权益跟农民一样靠上访申诉靠领导恩赐,这样的设计有什么意义?wk的事实再一次说明了,作为弱势的屁民必须要组织起来,必须要牺牲几个人,必须要跟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才能让这个NB当说点人话干点人事。

再瞎掰最后一点吧,明天该换口味鸟~~

很多人从wk事件里看到鸟改良的曙光,很多人已经高声赞美wy书记啦,忒幼稚鸟,这只是他们火山对上的缓兵之计,无奈之举。他们不是不知道他们连同他们的主义他们的贪婪和无耻根本没有存在的理由,可他们非常自信他们的力量,上千万城管,数百万武警公安,数百万军队,再加上数百万贪官和他们的裙带,还有上亿的五毛,不经过一场对决他们是不会下舞台的。作为一个小暴力派我希望避免那种利比亚大规模血腥模式。就像每年死于暴政那些自焚的,躲猫猫的,那些上访的,那些孩子的数量,屁民能每年干掉(非我党内斗)相应数量的贪官污吏,正义才能彰显威力,好的制度才会到来~~


本帖最后由 WIND 于 2011-12-22 09:49 编辑
这问题好像讲也没什么可讲了,不知道怎么会理解成强者制定规则,不过这确实符合国情,基国的历史就是强者通杀,就是革命革革命翻来覆去。博弈有更多的妥协成分,这才有可能形成制约双方的规则。就拿wk来说事吧, ...
歪弟 发表于 2011-12-22 00:26
正义观念本身就排斥了实力说。甘地是诉诸于英国法律中的正义观念,他领导的运动绝对是以弱者的姿态出现的。因为英国文化中的正义观念,英国一位将军的女儿都来跟随甘地(传记电影)。
至于wk事件,我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改善,或许又将成为一个骗局。比如guangcheng的事,按它自己的说法,人不是会恢复了自由了吗?那为何出门购物,友人探访都成为不可能?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当资本充裕而劳工缺乏的时候,劳工也可以起所谓"主导作用",劳工荒的时候, 招工的人就得乖乖答应工人提出的新要求。所以作为政府,应该降低创业门槛,投资门槛,开放更多的投资领域,工人的待遇自然就上去了。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12-21 19:23
呵呵,我终于忍不住好奇的问一下:你在写这些话的时候,内心也是真的相信这些内容吗?
假如你只是故意闹着玩儿的话,上面Wind说你“不诚实”的指控就不成立了。因为你只是在开玩笑。

假如你是真的坚信不疑的话,我就不再向你提类似的问题了。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本帖最后由 WIND 于 2011-12-22 16:50 编辑
谢谢迅弟和施mm的参与。
迅弟这样理解当然没有任何问题,奴隶是财产,没有财产再拥有财产权的问题。
谢谢施mm的举例。我在想,许多年之后能够再想到老罗斯福的功劳,那么肯定是有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我想这几天去了 ...
WIND 发表于 2011-12-21 16:18
有两件重大的事情。
19世纪末期一二十年是垄断在美国的黄金时期,1890年虽然通过了谢尔曼反信托法案,但是在其后十来年这个法案并未产生多大的作用,各种各样的垄断公司蓬勃发展。罗斯福在担任总统之后,首先起诉了西部铁路信托,被最高法院宣布为非法,之后几年,其它垄断公司在美国陆续得到瓦解。
1902年五月,联合矿工开始为薪水和工作时间罢工。罗斯福提议成立一个调查委员会来解决双方的争议,一开始煤矿矿主(放在今天的话,资本方可以认为是拥有公司主要财产权的所有者)非常高傲,拒绝这样的调解,并宣称总统干预私人工业是非法的。但是罗斯福不同意这一点,最后工会和公司成功达成了一项协议。这件事情在我看来,它提供了解决劳资纠纷的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公正的第三方进行裁决。无论是早期的资本方占强势,还是后来有时出现的工会占强势,又或者资本方的要求合理,或工人一方的要求合理,或者双方都需要降低期望。这种调解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呵呵,我终于忍不住好奇的问一下:你在写这些话的时候,内心也是真的相信这些内容吗?
假如你只是故意闹着玩儿的话,上面Wind说你“不诚实”的指控就不成立了。因为你只是在开玩笑。

假如你是真的坚信不疑的 ...
迅弟儿 发表于 2011-12-22 15:27
我说的当然是我想的,我不说反话。
我说的当然是我想的,我不说反话。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1-12-22 16:02
很好!你像小学生一样
诚实。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有两件重大的事情。
19世纪末期一二十年是垄断在美国的黄金时期,1890年虽然通过了谢尔曼反信托法案,但是在其后十来年这个法案并未产生多大的作用,各种各样的垄断公司蓬勃发展。罗斯福在担任总统之后,首先起诉 ...
WIND 发表于 2011-12-22 15:57
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你说得一点都不错。
一旦制造成功了,你再怎么教育都无济于事了。
除非像你这样有自学能力的好材料。
(绝不是夸你,别致谢。)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1-12-22 16:19 编辑

49年后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有鲁迅,没有胡适。所以可以说鲁迅的“拥趸”大部分是这个教育体系制造出来的,而胡适的粉丝都是自学的。
本帖最后由 歪弟 于 2011-12-23 00:38 编辑

正义观念本身就排斥了实力说。?

这说法我不懂啦,正义的观念包括保护弱势,这样说俺还理解,英国的实力中正义的力量是当时世界各势力中最强大的,就像当今的美国,如果没有英美,希特勒或者斯大林有可能横扫欧亚,这个扯远了。就是当今基国因为没有具备实力的反对派(或者被消灭了),所以极权残暴正义无形。怎能说排斥了实力说?就说罗斯福时期,那时世界上工人运动此起彼伏,工会力量蓬勃发展(这也是共产主义的黄金时代),劳方力量已经成为博弈各方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这才为谈判与妥协构建了基本平台~~

中国人讲时势造英雄,可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英雄就是零和游戏之后剩下那个一统江湖的人物,群雄并起是无法忍受的。中国人所有谈判妥协都是以消灭对方为目的,绝不接受共存共享,这是主流的思想行为模式,大一统,统管一切~~再说乌坎,这回很多人说政府进步鸟,农民进步鸟。。。进步个屁,都是无奈之举,一方压不下去了,一方活不下去了而已,双方都没有人能在制度层面做出建设性的行动,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还是那句话,缺乏有实力的中产,精英的声音,虽然那是早晚的事,可不知道还要屁民付出多大代价。不过还是甭争了,各说各话吧~~
插两张图片,以前看不到,以后会越来越多的看到的


屁民现在可以发声了



老中青三结合,全民动员了


四——14

《梦》之1905515



设想没有时间的世界。只有形象。
  初次见到海的儿童在岸边如痴如呆。女人立在清晨的阳台,红唇,赤脚,散发,睡袍。采令格尔喷泉附近,克拉姆街廊拱顶弯弯,砂石和铁。静室中的男子拿着女人的照片,满脸哀伤。白鹭展翅碧霄,阳光透过羽毛。男孩坐在无人的听众席,心动过速,仿佛身在讲坛。冬季岛上,足迹雪上。远处夜色里的船灯火朦胧,仿佛漆黑天空中的小红星。药盒锁着。地上秋叶精巧斑斓。女人蜷在屋旁灌木中,等着跟变心的丈夫谈谈。春雨绵绵,青年最后一次散步在心爱的地方。窗台蒙着尘土。马克特街上胡椒摊儿,红红绿绿黄黄。马特山,绿幽谷、小木屋、峥嵘的雪峰、硬蓝蓝的天。一根针的孔眼。乳色晶辉,叶上露水。床上母亲哭着,空气中甜菜味漫着。客来香公园骑自行车的孩子,笑到极致。八角塔,敞阳台,巍峨庄严,四周祈祷者林立的手臂。湖上晨雾轻轻。抽屉开着。咖啡馆里坐着两个友人,一个灯光中,一个暗影内。猫盯窗上虫。青年女子凳上读信,绿色的眼睛喜泪盈盈。一大片地,环绕云杉雪松。窗子照进长长的斜阳。大树倒了,树根散乱,依然青枝绿干。白帆风浪里,像大鸟鼓翼。饭馆里父子对坐,父亲戚然凝视着桌布。椭圆窗外,干草地里,斜晖青紫,一挂车,几头牛。地上瓶破,流出棕色液体,妇人红了眼圈。老人在厨房为孙子做早餐,孙子望着窗外的白色长椅。桌上昏灯下,一卷旧书。风吹白浪碎。妇人头发湿漉漉地躺在椅上,再见不到他,
  抓紧他的手。一列红色火车驶上优雅的大石拱桥,桥下河水,远处屋舍。窗里阳光,光里游埃。颈项皮肤薄嫩,看得见血管。一对赤身男女搂得密不透风。月亮圆,树影蓝。山头劲风,山下幽谷,牛肉奶酪三明治。孩子躲避着拳脚,父亲嘴气歪,孩子不明白。镜中陌生的脸,两鬓霜染。年轻人握着听筒,被里面的话惊呆。全家照里,父母年轻自在,孩子微笑盛装。一点光远远透过树丛。夕阳红。
  脆白的蛋壳完好无损。蓝帽子冲上岸。桥下流水折花,河畔高楼危阁。撩魄撩魂,爱人红发。女青年拿着紫蝴蝶花。一室四壁两窗,一桌一灯两床,两张红脸,两双泪眼。初次接吻。行星困在空间,海洋无声无响。窗上一颗水珠。一盘绳。一把黄色的刷子。



------------------时空一体的分界线 ---------------


没有时间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概念?我描述不出来。我只能理解时空一体——因为只能感受到形象,和时空一体的世界相似——世界就像一张巨大的地图,所有发生过的事都在一个平面上陈列,没有先后,只有方位和远近。比如在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歪哥在草原上骑马,也可以在另一个方向看到童年的歪妹在小河沟里捉泥鳅。如此一来,他们的童年竟然是可以交集的?如果这张地图可以活动,那么,歪哥就可以从北方的草原策马来到南方的小河边?他们可以一起上学一起成长了?早恋、逃课、打群架、开运动会、参加高考等等……这双歪一定不会让老师们省心……娃哈哈~~~时空一体的世界真是太穿越太好玩袅~~~~~~~~

不过时空一体是个物理学的概念,而本文是文学描述,科学和文学无法严谨地对应,所以只能是瞎掰了。

俺洗漱去袅,晚安好梦了大家~~~~~~~~~~~~
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看一看海岸线。
本帖最后由 歪弟 于 2011-12-23 00:10 编辑



超长的郎咸平课程哈,08年的,不管他的观念对不对,他讲的现实还是值得听听,他有一部分预言到今天变成了现实,明天俺瞎掰这个~~今天电话上和朋友吵了一小架,他说看了《十三钗》,我靠张艺谋的电影你也看,你土鳖你卑鄙你无耻啊~~~放下电话要自问一下,这磨鄙视张艺谋对吗?这丫的存在为啥让俺不舒服捏?他还是拍过一些挺好看的电影的,比如红高粱,比如活着。。。可是看了半部英雄之后俺不得不把它放进俺的过滤词里了--归于傻*类里,果然后来的什么十面埋伏黄金甲,只看那些蠢得发麻的海报,就知道他已经登上全人类傻*的巅峰鸟,可是对比无极,俺发现*外有*立即给他平反。这个时代,对基国来说,掰中宣部和广电总局之赐,掰瓜瓜爹之能,俺们终于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傻*时代,全民都在傻*大合唱,何止一个张艺谋呢,俺为什么这么讨厌他?他的腔调?他的垄断?俺不怀疑这人的导演能力,也不怀疑他的审美,可他的思想在哪里?

在这场灾难里,要是以舍己救人为主题,那些真实的母亲,妻子们是不是更值得拍?那些保护国人的外国人是不是更值得拍?用得着根据虚构的小说更加虚构出来这些香艳的十三钗吗?商业时代票房为先,这是天经地义,可是要靠谱,如果这些妓女真有其事那就叫靠谱,如果别用这个真实的历史背景,就说在火星国发生的火星事,那也叫靠谱。再不行就不要对原作做这么庸俗的涂抹那也是靠谱。张艺谋这个土鳖是怎么干的?有英勇反抗,有爱国贴上了主旋律的标签,大规模展览香艳又紧贴住市场的需求,这大杂烩的灵魂在哪里?俺得承认对张艺谋俺有太多成见,就凭他这样胡编乱造玩花样,拼盘做的这么花哨,虽然奥斯卡情结可能让已他发狂了,可是小丑还是小丑,我就不信他能入围。俺没看电影,就转一个影评,俺觉得还是挺深刻地


金陵十三钗为什么不是一部好电影
Eric_Cartman 发布于: 2011-12-22 21:31
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一个好故事的首要条件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说编剧的智商要超过观众,如果观众没有难度地猜中剧情的发展,会对故事丧失兴趣;情理之中是说剧情的推动不能突兀,如果观众对故事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就出戏了。金陵十三钗的表现跟这八字准则恰好相反,完全达到了“意料之中,情理之外”。

类型化的剧情铺陈乏味俗套,都在意料之中:贝尔以混混的身份出场,会变好人;中国兵和日本兵交战,会同归于尽;书娟快被强暴,会得救;两女出门找琴弦,会惨死;替身赴会的情节也在意料之中,铺陈过长反使结局没有冲击力。

急功近利地塑造人物使故事不可信,全出情理之外:败军之兵打小日本如切豆腐,战斗力强悍得不可思议;外面死人堆成山,十三钗花枝招展地招摇过市;刚见证了幕幕惨剧,两女就敢跑到教堂外面找东西;书娟刚因汉奸父亲受同学排挤,马上就领着同学集体自杀;替死原是救女学生的缓兵之计,却因一句“商女不知道亡国恨”全票通过弄假成真。

不成功的改编,煽情为先的原罪

严歌苓的原著还不错,为什么改编的故事就七零八落不着四六了呢?这其实是主创的自主选择。从这个电影开拍之始,张艺谋就把煽情放在了故事前面,一切以煽情为主,先把观众在电影院里忽悠哭了,才能迅速聚集人气收回票房,演员选择贝尔,增加神父的戏份,也是为了票房的考虑。直接点儿说,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没什么追求,就是奔着钱去的。按理说六亿的投入想着票房也正常,但努着劲儿一心煽情,反而伤害了作品本身。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电影较原著增添的剧情通通是为了煽情的硬转折:原著中神父不是混混、中国兵没和日本兵火并、神父和玉墨无感情戏、书娟父亲不是汉奸、学生没试图自杀。全片最典型的硬煽段落,是土兵们排着队赶死,炸坦克是为了保护后面的大部队,后面都没人了,保护个什么劲儿呢?剧情设置上完全可以把这段儿放到战争戏前面,逻辑就通顺了,但为了层层递进顺利地煽下观众的眼泪,这段儿被放在了后面。

电影因照顾战争场面、大卡司和男女主角感情戏,对原著部分情节的删减同样损害了自身的说服力:小说里书娟因认出玉墨是父亲的小三而怀恨在心,电影里没这段背景,书娟还和小说里一样紧紧地盯着玉墨,就显得莫名其妙;豆蔻是略带傻气的十五岁少女,痴痴呆呆地喜欢小中国兵,并且在跑出教堂前并未目睹什么惨剧,背景描述的省略,使电影里的“找琴弦”让人感觉是豆蔻活得不耐烦了。对故事最严重的伤害体现在对结局的处理上,十三钗的转变决定了整个故事能不能立得住。

有争议的结局

首先,结尾的落脚点是妓女代替女学生,还是成年人替未成年人?前者是赤裸裸的贞操歧视,认为妓女的命更贱,以贱命换贵命,这场买卖值了,这是亚洲猥琐老男人才有的价值观;后者则极少争议,危难时刻保护孩子是普世价值。遗憾的是,电影表现了前者,大力渲染妓女的身份和性吸引力,玉墨说“她们十三岁哪经历过这个,我十三岁就已经被强暴过了”,处处落脚点在此,仿佛骗着日本人私下做了一场实在的交易,顺利地保护了女学生的处女膜便是巨大的成功。小说中并无此问题,妓女和伤兵混在一处喝酒作乐,和学生疏离,玉墨的身份是书娟父亲的情人,这些都严格的区分了成人和孩子的世界,同时对贞操的说法也毫无涉及。

第二个问题是,妓女们保护孩子的动机是否充分。电影中的妓女们认为“要是女学生被强暴了多半活不了,我们这些老江湖还能应付”,但临走时又带上凶器准备鱼死网破,这跟前面的情节自相矛盾,开始犹犹豫豫到后来集体转变,也处理得非常潦草。

小说中妓女的决定有两个关键的触发因素,一是,作为唯一与学生年纪相近的妓女,十五岁豆蔻的惨剧让姐姐们悲痛,也使她们产生了保护女学生的愿望和复仇的动力,而在电影里,豆蔻这个关键人物成了一个打酱油的成年人;二是,在日本人来搜查时,藏在教堂的伤兵为了保护教堂里的人,没有自杀,也没有和日本兵拼命,而是放弃抵抗,把自己送到日本兵面前,在所有人眼皮底下毫无尊严地被杀害,妓女们被感动的同时,也感到了作为中国人的屈辱,加强了复仇的动力。复仇,这个关键词在电影里消失了,电影里就看到她们害怕了,没冲动,又怎么能做出冲动的决定呢?编剧为了把结局圆得可信一些,还故意增加了一个不愿意去死的妓女角色,把已经够操蛋的结局又毁了一遍。

挫败的中国人

南京大屠杀,我军溃退,平民惨遭杀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人的情绪只剩下挫败和屈辱。但电影太阳光明媚了,教官像特种兵一样轻松毁掉敌人一个小分队,他和士兵们的表现仿佛国军战败是历史开的一个恶意玩笑,女学生们坚贞不屈有勇有谋,妓女们深明大义义无反顾,连外国友人也从混混升级为英雄。电影已和历史无关,这部只顾煽情的二流之作只是导演怀着商业目的的一次民族主义意淫秀,若说它主题深刻,我是一万个不同意。


正义观念本身就排斥了实力说。?

这说法我不懂啦,正义的观念包括保护弱势,这样说俺还理解,英国的实力中正义的力量是当时世界各势力中最强大的,就像当今的美国,如果没有英美,希特勒或者斯大林有可能横扫欧亚 ...
歪弟 发表于 2011-12-22 21:41
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正义是对和错的判断,不是强和弱的判断,更不是强者就是对的有理的,弱者就是错的无理的。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有两件重大的事情。
19世纪末期一二十年是垄断在美国的黄金时期,1890年虽然通过了谢尔曼反信托法案,但是在其后十来年这个法案并未产生多大的作用,各种各样的垄断公司蓬勃发展。罗斯福在担任总统之后,首先起诉 ...
WIND 发表于 2011-12-22 15:57
在罗斯福的第二届总统任期中,他努力促成了两个重要联邦法案的通过。
第一个是Hepburn Act of 1906. 这个法案授权州际商业委员会对从事州际商业的服务(比如州际铁路)进行最高限价,他们有权对这些公司进行财务审查。
第二个是 Pure Food and Drug Act of1906. 这个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对食品进行检查,禁止掺假食品和有毒药物的生产,销售和运输。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了。正义是对和错的判断,不是强和弱的判断,更不是强者就是对的有理的,弱者就是错的无理的。
WIND 发表于 2011-12-23 11:05
正义是一种观念,是一种判断,是一种价值观,这么说都是对的。俺是说若无正义的力量,则正义无意义。以基国论,国民为屁的时代那一种罪恶不是假借正义之名?再比如选举,萨达姆得票率100%,毛太祖差一票,台湾每次选举都有曝光贿选,而美国总统能得到40%的选票都是奇迹了,那一种更接近正义?不要说案混乱了,正义是纯观念和判断上的东西,但在现实中就体现在最大公约数上,贿选强于胁迫,因此更接近正义。这真是一个混沌世界。我们假设吧~~

如果一个ySl少年情欲难耐qj了一个ysl少女,按ysl法典,该少年要被被害人家属用斧头剁掉jj,假如他生在荷兰,按法律他将被化学阉割(假设),如果他生在美国他可能面临7年监禁和巨额赔偿,如果他在基国,那就一切皆有可能了,他要是官二代,那就带套不算强奸,要是他是富二代,那就是对方没有反抗算顺奸,如果他是屁民,那就是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只是假设哈,哪一个更接近于正义?!

现在秀秀俺收到的礼物哈,昨晚听郎咸平到很晚,今天起床一开门发现一只可爱的袜子:

我家小女孩给的,里面有糖果饼干花生巧克力~~

另一个是我家小男孩给的,俺的生日礼物,我说你个小屁孩怎么给大叔女孩子的东东,他说我可是花了很多钱走了很多路买来的,你可以送给你的女朋友哇~~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介个是俺收到的一个的一个贺卡,好玩的是梅花是可以自己画滴,这是俺的创作啊,越看越伟大,赶紧把它群发给qq里的朋友们,你们接到了就自己玩吧,圣诞快乐,亲~~,圣诞快乐~~小盆友(似乎她今天喝醉鸟),圣诞快乐~~乌搞党~~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