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闲话太上皇

                 闲话太上皇

    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是实行世袭和终身制的。一个人一旦黄袍加身,就要做一世的皇帝。除非是被推翻,一般一定要等他驾崩之后,才允许由新皇帝接位。这就叫做天无二日,国无两君。但也有少数的例外,皇帝的身体还是好端端的,就宣布退位,并成为所谓的太上皇。

    刘太公是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生身父亲,可是刘邦自登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却编造神话说自己是天上的龙与他母亲苟合所生。硬是把一顶绿帽子强加到他的头上,真是气不打自一处来。可是当他看到刘邦毫不留情地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对儿子强加的侮辱,只好忍气吞声和逆来顺受。不但如此,每天清晨还要随群臣一起向儿子行三跪九叩大礼。

    有一天上朝的时候,刘邦忽然发现自己年迈的父亲也跟着大臣向自己行礼。大概是天良发现吧,慌忙走下帝座扶起白发苍苍的父亲,并颁旨封他为太上皇,免去今后每天的朝拜。这就是自秦始皇统一以后,我国第一个全国性政权的太上皇。当然这也只是礼仪上的一个名称,除了名号,什么都没有。

    大约八百年之后,我国又有出一个太上皇,就是唐高祖李渊。自从李渊父子削平群雄建立大唐皇朝以后,朝庭里就政出多门。大臣们对李渊的圣旨当然是必须绝对服从,同时对太子建成的指示也不能等闲视之,还有秦王李世民的教导也是不能违反的。如果这些圣旨、指示或教导的精神都是一致的,大臣们还比较好办事。可事实上这些指示和教导往往都是相互矛盾甚至是对立的,这就使大臣们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实际上是暴露了皇室内部的矛盾,也预示必将有一场大的争斗,以解决这国有三君的混乱局面。果然,不久之后的李世民就发动了玄武门政变,亲手杀死了太子建成,又控制群臣并架空皇帝。在既成的事实面前,李渊只好自封为太上皇,并把帝位传给李世民。从整个情况看,李渊是被迫放弃皇帝的宝座而做上太上皇的,对李渊来说,这样的太上皇显然是非常乏味的。

    李世民的曾孙李隆基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亲手创立了李家皇朝的开元盛世。可是到了晚年,他昏庸了,在朝堂重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姻亲兄弟杨国忠;在后宫,他竟宠幸儿媳妇杨玉环。

    公公与儿媳发生暧昧甚至两性关系,民间称之为“爬灰”,是一件极不光彩和千夫所指的丑事。可是这种事情偏偏发生在圣明天子的身上,有谁吃了豹子胆还敢说三道四?相反倒有一些专事迎逢拍马的歌德文人,把这对翁媳关系吹捧成为纯真的爱情。甚至直到前几年,还有人编成“什么贵妃”之类的戏剧加以颂扬,国内的传媒舆论还一片叫好。

    如果可以把李隆基的爬灰恋说成是纯真的爱情,那么如今上流社会普遍流行的二奶和小秘恋,更是纯真得不能再纯真的神圣爱情了!难怪该剧的出笼,会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和满堂喝彩!这位“贵妃娘娘”真可谓算得上是古为今用的最杰出的典范了!

    由于李隆基沉湎于儿媳妇的美色,荒芜朝政,结果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在混乱中,儿子李亨趁机抢班夺权,在灵武自立为皇帝,封其父为太上皇。曾几何时,皇帝老子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抢走儿子的媳妇,如今另一个儿子就夺取老子的宝座,剥夺了他至高无上的皇权,大概也是一种报应吧!这个可怜的太上皇,几乎是被他儿子软禁的情况下度过他的余生。

    我们普通善良的人们,总以为在皇帝家里一定是父慈子孝和兄弟友爱的,因为他们总是用这一套儒家的伦理标准来教育普通百姓的,那么他们自己就一定是遵守这些伦理标准的模范。可事实上,世界上最丑恶、最见不得人的肮脏勾当,往往就发生在帝王家里。为了夺取最高权力,哪有什么父子和兄弟的亲情?世界上最残酷和最惨烈的,大概就要算统治阶级的这种夺取皇权的斗争了。

    宋徽宗赵佶原来就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浪荡子,登上帝位之后,仍旧过着他的浪荡生活,后宫三千粉黛不够他的淫乐,还要到妓院里去嫖名妓李师师。这种由皇帝带头的整个统治集团荒淫无耻的腐败,不但激起了无数次农民起义,还招来了外族的入侵。在女真族强大的军事进攻面前,荒唐天子吓破了胆,赶快把帝座传给儿子,自己却跑到离战场较远的亳州,并自封为太上皇,幻想继续去圆他的浪荡梦。可是整个统治集团的腐败,无法避免这个集团的灭亡,尽管有李刚这样的名臣和宗泽这样的名将,也无法挽救北宋皇朝的彻底覆灭。最后,赵佶父子都被女真人俘虏,并且囚死在异族的监狱里。这大概是在我国的历史上,下场最最凄惨的一个太上皇。

    大约三百多年以后,中国又出了一个太上皇,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他幼年即位,什么主意都没有,朝政大权完全操在一个名叫王振的宦官手里。当时的北方有一个瓦剌族的首领也先,非常强悍,经常率部侵犯边境。王振害怕自己的家财被瓦剌人掠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唆使他御驾亲征,结果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全军覆灭,朱祁镇本人也成了俘虏。

    惨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一片恐慌,大臣们都主张向南逃跑,只有兵部侍郎于谦力排众议,坚决反对迁都。为了杜绝瓦剌人利用俘虏皇帝向朝庭要挟的妄想,在太后的支持下,立朱祁镇的弟弟祁钰为新皇帝,是为明代宗,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也先借口送英宗还朝,发大兵进攻北京。于谦领导北京人民,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京城保卫战。结果大败瓦剌兵,把他们赶回原地,保卫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失败后的也先认识到手中的俘虏皇帝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倒不如把他放还北京,制造明皇室的内部矛盾。

    七年之后,事情的发展正如也先所料,朱祁钰生大病,太上皇勾结当年主张南迁的大臣和王振余党发动了一场政变,史称“夺门之变”,推翻了代宗,从新当上皇帝。复辟以后的英宗,首先就向人民敬仰民族英雄于谦开刀,并以“谋逆”的罪名加以杀害,制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风波亭冤案。

    于谦的不幸遇难使北京人民万分悲痛,人们除了在城里到处烧纸钱,还纷纷传诵他年青的时候写的一首题为“咏石灰”的诗:

    千锥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青年时期言志的七言绝句,正是于谦自己一生的写照。可恨的是这样一位高风亮节的民族英雄,竟惨死在朱祁镇的屠刀之下!

    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他原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可是到了晚年,变得骄傲而昏庸,听不进反面意见,只爱听歌功颂德的声音。他特别宠信大贪官和珅,因为和珅最会迎逢拍马。乾隆做了六十年的黄帝以后,就把宝座传给他的儿子,自封为太上皇,可是仍旧牢牢地掌握着朝政大权,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太上皇。他的儿子嘉庆还在做阿哥的时候,就着手调查和珅的罪行;可是当登上帝位之后,根本无法行使皇帝的权力,因为还有太上皇的重重阻力。一直要等到乾隆驾崩,嘉庆才有可能处理这个特大的贪官。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竟充当了特大贪污犯的保护伞。

    总观上述的太上皇,极大多数都是被迫而不是自愿当太上皇的。做了太上皇之后,除了刘太公,一般的日子都要比以前难过。在这些太上皇当中,朱祁镇搞政变复辟,从新当上了皇帝,而乾隆继续掌握着朝政大权。就是这两个最后的太上皇,一个是屠杀民族精英的刽子手,一个是大贪官的保护神。

    太上皇是一种被扭曲了的历史现象,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种方式。它的存在告诉人们:在少数人统治的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人类的历史是永远要前进的,这种阻碍历史和社会进步的太上皇制度,也一定会随着封建制度的彻底灭亡而永远告别于人类。

    扶上马,送一程。

几疑帘动风为客  一任灯残月做东
太上皇实际中是个荣誉称号,奇怪的是,后来用到这个词,多指幕后掌权的人。看来称呼中名不副实的也不少。

唉,作者不读书乎?不见《史记》里明明记载的秦始皇是太上皇的始作俑者?既为始皇,岂有“太上皇”不自其始?

俺好奇,也来胡说一番。

说“太上皇实际中是个荣誉称号”,有一些道理。不过,如果俺们少些男女大别,那么,中国历代那些“女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里,倒有好几个是有实权的,而非荣誉称号。

则天武后在当皇帝前,已经做了太上皇了,不过,她不满足,进了一步,真的做了女皇。

那兰儿慈禧,难道不够太上皇的格,俺看是满够格的了。

这真有些宿命的味道了,在中国,连太上皇也是阴盛阳衰。

太上皇的称呼,有史书为证。而女太上皇之说,只怕是ys1937先生杜撰的。
粥稀后坐,床窄先卧,耳聩爱高声,眼昏宜字大。

主贴中将乾隆说成是最后一任太上皇,如果仅从名称上说或许尚可,但若从行“太上皇”之实来说,他可就不是最后一个了。

以下是引用pommy在2007-06-17 17:22:20的发言:

主贴中将乾隆说成是最后一任太上皇,如果仅从名称上说或许尚可,但若从行“太上皇”之实来说,他可就不是最后一个了。

    俺说的是有正式名号的太上皇。对于那些没有正式名号,但实际上却掌握和控制朝政大权的人(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均不在此例。例如现今世界,有些老百姓所非议的某人等,均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如果是早些时候,有人会觉得讨论“太上皇”这个话题刺耳,不论怎样都撇不清的。
以下是引用ys1937在2007-06-17 14:52:04的发言:

俺好奇,也来胡说一番。

说“太上皇实际中是个荣誉称号”,有一些道理。不过,如果俺们少些男女大别,那么,中国历代那些“女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里,倒有好几个是有实权的,而非荣誉称号。

则天武后在当皇帝前,已经做了太上皇了,不过,她不满足,进了一步,真的做了女皇。

那兰儿慈禧,难道不够太上皇的格,俺看是满够格的了。

这真有些宿命的味道了,在中国,连太上皇也是阴盛阳衰。

武则天女士的正式名号为:才人、昭仪、皇后、皇太后、皇帝、皇太后,从来没有太上皇这个名号!那兰儿女士也从来没有太上皇这个称号。
以下是引用士人甲在2007-06-17 14:20:19的发言:

唉,作者不读书乎?不见《史记》里明明记载的秦始皇是太上皇的始作俑者?既为始皇,岂有“太上皇”不自其始?

始皇帝者,乃第一个皇帝是也。并没有说同是也是第一个太上皇。

以下是引用caidanzhou在2007-06-19 10:33:00的发言:

始皇帝者,乃第一个皇帝是也。并没有说同是也是第一个太上皇。

去再读史记 秦始皇本纪,还找不到你错哪再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