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高汐汐:记我的叔叔高锟

(按:汐汐女士是高锟的侄女,现居西雅图,常来燕谈潜水。经她授权,本文和她珍藏的照片均在燕谈首发,在此谨致谢意)


高锟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通过由于他的理论而发展出的光纤通讯设备,瞬间传遍了全球。他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和对人类的贡献,也从此为世人所知。消息已经过去很多天了,可是,在
香港和大陆,“高锟热”还在持续,许多报纸还在继续以大量的篇幅报导高锟。关注的焦点从高锟在光纤方面的贡献转向了他的现状和个人的性格,他以往的同事和学生们纷纷从记忆中找出这位为人低调的学人,写下他在香港生活和工作期间留下的点点滴滴,在感佩他学术成就的同时,也无不为他谦和而有魅力的个性所折服。

谈到高锟,无法不谈到他的家族。高锟出生在上海金山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高吹万(1877~1958),与常州钱名山、昆山胡石亭合称“江南三名士”,更是中国近代极负盛名的“南社”的灵魂人物之一。高吹万在家乡修建的的私人庄园“闲闲山庄”,闻名海内外,曾经吸引大量的文人雅士相与论文。闲闲山庄也是高锟和我父亲等大家族里的兄弟姐妹们度过童年时光的地方。曾祖父育有四个儿子:君介、君藩、君湘和君宾。高锟是高君湘的长子,我父亲高铦则是高君宾的大儿子,高锟年龄小我父亲五岁,我叫他锟叔叔。
    锟叔叔一家于1947年移居海外。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留在大陆的父亲和他分隔了三十多年,直到1983年去美国开会时,才有机会重逢。当时,锟叔叔任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第一任首席科学家。他送给父亲一本刚刚新出版的专著:《光纤系统——工艺、设计与应用》(Optical Fiber SystemsTechnologyDesign and Applications)。此书是他学术思想和工作经验的汇集,全面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原理、工艺及应用,总揽光纤通信的科学成就,指出近期发展的动向与未来的光辉前途。不仅如此,此书还从社会变革的观点阐述了技术与社会、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回国后,父亲联系北京邮电学院将此书译成中文,并由友谊出版公司于1987年出版。锟叔叔对此颇感欣慰,把中文版的全部稿费捐赠邮电学院。这本书应该是高锟的第一本在中国大陆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专著。父亲因为在国内策划翻译、出版锟叔叔的学术著作以及国际南社学会等诸多事宜,与锟叔叔开始经常的联络,两家人也常在信函中互致问候。可是我一直到90年代初,赴美国前,才有机会第一次与锟叔叔见面。
1992 年,我在北京市科委的高科技进出口公司担任工程师暨项目经理时,率北京光通讯公司的一个光缆工程项目,赴香港执行合同。锟叔叔早已是著名的“光纤之父”,时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我因恰好主持这个光通讯项目,自然想在香港出差时见锟叔叔一面,可是我知道锟叔叔总是那么忙,也就没真地指望可以见到他。我事先并没有告知锟叔叔我要出差香港,直到工作结束临回北京前,才打了一个电话去中文大学;电话是他的秘书接的,表示会转告高校长。没想到,才过了一个钟头,锟叔叔就亲自来了电话,询问我的工作安排,热情地说,到了香港哪能不见面,马上安排次日中午请我吃饭。我当然喜出望外,还“不识相”地告诉他,其实,与我同来的,从事光通讯技术的两位工程师也极其仰慕他的盛名,一直在催我“牵线”,想见他一面。但是,锟叔叔说:他们下次吧,我们这次是家庭聚会。(锟叔叔没有食言,后来他与北京光通讯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见了面)
那天中午,锟叔叔亲自驾车来接我,这又让我很意外:在香港,城内交通十分拥挤,泊车也很困难,有车的人家平日里在城里活动多是搭计程车、公车或地铁的,周末才开车出去远足。原来,锟叔叔真地带了全家——婶婶黄美芸和他的父亲、我的三公公(当时他的子女亦即我的堂弟妹在美国念书)来与我聚会。锟叔叔带我驱车前往乡村俱乐部餐叙,一路上,我告诉他,我发现他的嗓音跟我爸爸极其相似,有时背过脸去难以分辨。锟叔叔天生的“娃娃脸”,让他看上去实在年轻,给我错觉他是大哥哥,不是叔叔……锟叔叔那感染过很多人的、孩童般灿烂的笑容,也让第一次与叔叔见面的我,一下子说话就肆无忌惮起来。
锟叔叔问我为什么选择学习地质(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我说当年报考大学时,自以为文科“足够好”了,文科的学习过程可以用大量阅读、写作和游历来完成,无需经过大学教育;而为了我喜爱的物理、化学,不能不上理工科大学。我还发牢骚说:我没有被录取到我选择的院校去读建筑学,却被“分配”去学了地质……锟叔叔跟着我一起感叹,惋惜,一点没有说教。我告诉他,后来我调整心态,也喜欢上地质和环境科学,他就饶有兴趣地与我讨论了很多环境和水的问题(我的专业是水文地质学)。我还告诉锟叔叔,因为我的“人文情结”,我更想从事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工作。锟叔叔非常赞赏这样的想法,他很谦虚地说他的文科“不好”,所以他做“纯技术”工作更好。不过我知道高家祖上崇文重教的传统,在锟叔叔和我父亲这一辈人幼年时,家中都请私塾老师教导国学,诗书琴画一样不少;同时还要学习英文和法文,也有外国人做家庭教师他们的国学根底都很扎实,绝不是锟叔叔所说的“不好”,英语也十分纯正。父亲第一次访美时,不止一位美国学者听他的口音,就问他“在美国呆过多少年”一类的问题。

因为我们都是理工科的背景,有很多共同话题,完全沉浸在与锟叔叔的酣畅叙谈中,要不是常常有人过来跟他打招呼,我几乎忘记了,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是香港著名大学的校长,在这里有很高的知名度。他跟着我兴奋、感叹甚至抱怨……就像一个大朋友,比我自己父母更少长辈式的训导。我感到锟叔叔非常注重一个人的独立思考,他不会轻易对你的观点评判和指点,更多是倾听。他特别关注科技发展对人类的潜在危害,比如:我们花了很长时间讨论,三峡大坝的修建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利和弊。他表现出的关注和忧虑,让我看到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我一直以为,一个科学家在他的研究领域达到高峰,值得佩服;而像锟叔叔这样对社会和人类充满人文关怀,才是令我肃然起敬的真正的学者风范。后来,据我父亲回忆,在他与锟叔叔共同被邀请出席第18届太平洋科学大会时,锟叔叔的发言,不仅关注科学技术本身,而且强调科学技术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锟叔叔的父亲、我的三公公,留学美国后获得法学博士回到上海,曾经是上海著名的国际法庭大律师。此时他已92岁高龄,并患有阿兹海默症。三公公每隔两三分钟,就要问我一次:“你是谁呀?你从哪儿来?”锟叔叔每次都非常亲切地,不厌其烦地,认真地用英文或上海话一遍遍告诉他:“这是多多(我的小名),高铦的女儿,从北京来。”
两三个小时,一下子就过去了,锟叔叔谈兴犹酣,可我知道他是个大忙人,便起身告辞。当时遥控开车门的装置刚刚时兴,锟叔叔从乡村俱乐部出来,象个孩童般兴奋地给我演示:看着啊……然后用遥控器隔着一条街把汽车的门打开……开了!看到一个大科学家也跟我一样对所有新事物“发烧”,我真地从心眼里喜爱我这位更象“哥哥”的叔叔。叔叔开车送我回住地的半路上停了下来,说要带我逛街。可以有机会与他叙谈,我已经极其满足了,我想婉言谢绝,但锟叔叔坚持,说是饭后得活动活动。我们在一个书店里逛了一会儿后,就继续上路了,到酒店下车后,锟叔叔忽然递给我一个包装精美的小包,说“送给你的”,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盘刚刚发行的,马友友的最新大提琴曲集CD!,原来锟叔叔刚才在吃饭时,听我说到我喜欢大提琴乐曲也拉一点大提琴(我自己都忘了),特意到那间书店里买了这盘CD送给我!锟叔叔这么周到和细致,令我至今非常感动。

媒体报道,发明光导纤维后,锟叔叔虽然获得许多国际性大奖,但由于专利权是属于雇用他的英国公司的,他并没有从中得到很多财富。锟叔叔以一种近乎老庄哲学的态度说:“我的发明确有成就,是我的运气,我应该心满意足了。”他被认为是光纤之父,却不曾取得光纤技术的专利权。他曾表示:“我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钱为重,我告诉你,今天一定不会有光纤技术成果。”又说:“我还有什么梦想?有啊!现在光纤成本越来越低,我最希望未来的网络用户能够免费上网。”

这就是我亲爱的锟叔叔,那个执著于梦想、一腔赤子情怀的科学家。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汐汐注:1947年曾祖父高吹万70大寿与四个儿子、儿媳以及9个孙子慑于上海“格”寓所前草坪。


后排站者:左一:高锟, 左二:高(我父亲)左三、左四为高锟母亲和父亲;右三和右四为我祖母和祖父;中间坐者为高锟祖父母高吹万和顾婉容。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汐汐注:1992年于香港。从左至右:我、婶婶黄美芸、三公公高君湘、锟叔叔。





汐汐注:1992年于香港。从左到右:锟叔叔、三公公和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拜读了。我觉得,只有真正的大科学家,才会如此天真、质朴。
92年,才十几年前,高先生看上去还那么年轻,现在已然老年痴呆了,岁月不肯饶人啊!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旧式中国的教育是能够成就科学巨匠的,新式的中国教育也许只能培养奥运冠军。
一点质疑,文中“高吹万在家乡修建的的私人庄园“闲闲山庄”,闻名海内外,”是不是有些夸大?
另一点题外话:中国人的名字中很少出现“吹”字,但“吹万”应该来自庄子的“吹万不同”,很有意味。
谢谢汐汐!

汐汐是1977年后考的大学吗?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回木匠兄,汐汐是79级的。她还不习惯玩论坛,但认为燕谈是她见到的最好的论坛。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2# 李大兴
笔误: 高吹万夫人: 顾葆瑢
9# 亦工亦农

亦工亦农:  请看”史海钩沉“里的转贴,有关闲闲山庄的, 是否夸大其词,自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