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兄见面记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5-7 23:01 编辑

大概几个月前加燕友彼亦一是非为QQ好友,聊天不多。5.1前彼兄告知5.1期间可能要来杭州,希望一聚, 互留手机。

5.3日相约在烟霞洞茶室茶叙。地点是彼兄在电话里提议的,那里据说就是当年胡适养病,并和曹诚英度过一段神仙日子的地方。我们都是胡适粉丝,所以彼兄特地从网上选了这个地方喝茶聊天。

上网查了一下,那个地方在满觉陇路,位置很高,要走一段盘山路。天气不错,我决定骑车前往,顺便锻炼一下身体。

骑了一个小时,中间最陡的地方得下车推行,经过龙井,再上翁家山,然后下坡一站路,就是烟霞洞。打电话问烟霞洞茶室具体位置在哪里,答曰就在公交车站对面,沿石阶而上就能看见茶室。我就拎起自行车拾阶而上,很快到了茶室。

茶室人很少,几个服务员和厨师在聊天。彼兄还没到,我就先泡了杯茶喝起来。

问了一下服务员知不知道胡适,一男一女都很茫然,我知道一下子也说不清,就没有继续问了。这个时候一个离我稍远一点的女服务员问:你是不是问胡适?赶紧点头称是。她说她知道胡适,后面还有他和曹诚英的照片呢。一时大喜。看我对胡适这么感兴趣,她拿出一串钥匙,主动说带我去看看后面的照片。跟着她到后面独立的一幢小楼,打开一扇门就是一个楼梯,迎面就是一张高梦旦,郑振铎,胡适,曹诚英四人合影的照片。因为等下彼兄来了一定还会来看,所以就没有细看,也没有上楼。
主角还没出场呢。等续~

彼兄的帖子多很好看~
没有照片,谁知是真是假。否则,我把其中的“彼兄”全部替换成“胡适”,也可以来一篇“胡适见面记”。
哈哈,泽雄兄用激将法索取照片,不过我真的没有照片,那天骑一辆小轮自行车空手前往,到了那里看见环境不错,而且还有胡适照片,心里才有点后悔没带相机。

彼兄带了相机,拍了一些风景照和胡适的照片和情诗,没拍人,更没有合影,所以还是不能说明问题。
彼兄要写一个邹兄见面记,看看两个人写同一件事句子雷同率有多高~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强烈期待!

而且抗议邹兄这种调胃口的春秋笔法!

顺便抗议平平和水色!是她们使这个风气蔓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木匠老师哎,好冤枉的呀,我俩每天填土很辛苦的说,只要不烂尾就行,邹兄继续哈。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5-8 00:16 编辑

哎呀,被期待的感觉真好。

因为彼兄一下子还没到,我就稍稍四周逛了一下。

烟霞洞这个地方除了胡适来会过情人,还是当年国共两党要人曾经光顾的地方。一间茶室里挂着一些老照片,有周恩来,蒋介石和夫人,潘汉年,张群等人在烟霞洞的留影,想比之下,胡适的照片被锁在后面的小楼里,有点可惜了。

我和茶室里的人说,你们这里环境这么好,游人这么少,太可惜了。现在胡适的粉丝越来越多,他的老家又在安徽绩溪,去一次很不方便,你们完全可以把胡适这个牌子打出去,让胡适的粉丝在游杭州的同时看看他住过的地方,而且是会情人的地方。

他们一听,大感兴趣,说那你帮我们写文章宣传一下啊。我说呆会儿我有朋友过来,他就是个记者,也是胡适粉丝,让他写文章宣传,更没问题了。而且他说不定还会带一些朋友来,很有可能也是记者,宣传一下太容易了。一下子他们对彼兄也充满了期待。
续篇沙发~~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男人们约会和女人们约会,话题差异可真大呀。
邹兄继续春秋笔法,一定要把胃口吊得足足滴,再给点甜头吃。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见面了,肯定要吃的。
群众滴眼睛是雪亮滴
雪亮滴眼睛是不明真相滴
没有照片,谁知是真是假。否则,我把其中的“彼兄”全部替换成“胡适”,也可以来一篇“胡适见面记”。
周泽雄 发表于 2010-5-7 22:59
就是,没图没真相。

邹峰大哥快上PP。当时没有拍也得补拍,那是历史见证!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彼兄终于来了,他也是下车先打电话给我,我让他走公交车站对面的台阶,才顺利找到茶室。

厨师和服务员以为他会带着好多人来,看见才来了一个,有点失望,因为已经是中饭时间,而且我告诉他们我们会在这里吃饭。彼兄看出他们的失望,安慰他们说:你们放心,我们两个胃口很好,两个人也可以吃很多。

先喝茶开聊。

具体的话题好像有点杂,一下子都说不清,只能把我对他的印象,和觉得比较有意思的话题说一下。

彼兄比我想像的要年轻得多,是个标准的80后上海人,和韩寒基本是同龄人,而且都是新概念作文的获奖者,所以和韩寒相熟。他说曾经提醒韩寒要注意安全,因为韩寒有一些比较犀利的言论,同时又是赛车手,到时候万一出点事情还真说不清楚。

他是个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显然看的书比我多,比我精,记忆力也特别好,很多我模模糊糊的东西,他可以信手拈来,出口成诵。由于职业的关系,他采访过很多文化人,听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我们谈到尼克松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抵制,我想起了他写的《领袖们》,但是又一下子不能肯定是不是就是尼克松写的,求证于彼兄时,他板着指头一口气说出尼克松写的几本书,《领袖们》是他数出的第一本。

还有个两个例子,一个是是谈起王国维时,他又把王国维跳湖时的绝笔非常流利地背诵了一遍。当我们谈起胡适时,我想说胡适批评吴国桢在美国写文章骂国民党的事,一下子想不起吴国桢的名字,他马上就可以报给我了。

我还出了几个洋相,比如说起枫林仙,我说成了仙林枫。谈张五常的时候说起科斯,我说成了"斯科"。“嗣穈”的"穈"我也念错了,彼兄一一纠正,避免我下次再出洋相。
这俩个燕友聊天内容还真有点牛。
彼兄为啥还不来此帖一游?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期待!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期待。
再不来就发个通缉令!!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支持。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0-5-9 04:41 编辑

我们话题很多当然围绕胡适和鲁迅。彼兄曾经是鲁迅的粉丝,现在是胡适的粉丝。

关于他们两个,我倒是想到一个有趣的巧合与对比,当时和彼兄也说了,好像他对这个事情倒是有点“隔膜”(这个词彼兄用在鲁迅身上,我拿来用一下)

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胡适住在烟霞洞养病期间,带着他的侄子(好像是他二哥的儿子),曹诚英后来也住过来,他们三人分开住三间,胡适住中间,两边分别是曹诚英和侄子。

鲁迅恰好也带着许广平来杭州小住过,鲁迅特地订了有三张床的房间,而且要他的学生许钦文每天睡在中间那张床。

同样是三人行,鲁迅的做法怎么看都觉得有点可笑和怪异,相比之下胡适要自然一些。为了避免在这里爆发胡鲁粉丝大战,胡鲁的话题仅此为止。

刚刚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隔日,胡适给北京的24岁的侄子胡思聪写了一封信。胡思聪身体也不好,若得医生允许,胡适希望他来西湖玩几天。他的此举,隐约包含了一个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就是考虑到小表妹也来这里度假,侄子的来,可以障眼。

呵呵,带上一个小伙子,原来都是障眼法。
议题还没结束吧?期待下文。
鲁迅和胡适都很含蓄啊~~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掩人耳目,掩人耳目,让俺想起背大刀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我和彼兄在很多方面观点一致,比如我们对余英时和朱学勤关于中国近现代以来知识分子的不断激进化的论述都非常认同,对王国维和徐志摩这两个海宁人都很感兴趣,他们那种自由的天性,对共产制度的高度敏感和警惕,让我们感叹不已。彼兄说徐志摩和胡适的通信很有意思,几乎给人感觉两个人有断背关系,呵呵。当然他们不是断背关系。

彼兄和我一样自称为极右派自由主义。在中国,极右派,保守派是政治光谱中最稀薄的,最稀缺的。我们都很注意铅笔社的成员和他们的文章。我们还同时注意有个叫“爱伺机摸人”,又叫“神仙姐姐”的网络ID, 我看过一些她的文章,对她的极右言论激赏不已。彼兄对她的情况比我还清楚,告诉我最近此人从加拿大回成都了。

彼兄年纪轻轻,能从激进的马克思主义走向极右反动的王国维,我觉得很难得。
烟霞洞是个好名字,我在林场时半山有个洞也叫这个名字,当时觉得很诗意,结果我父亲告诉我是“岩下洞”三个字,叫我很失望了一段时间,甚至有愤愤不平的感觉,感觉肯定是搞错了。那时我很小,十五六岁,以后大了感觉岩下洞也没什么不好。
烟霞洞口两燕友
自诩极右双聚首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这俩个燕友聊天内容还真有点牛。
水笺 发表于 2010-5-8 17:30
没看到什么牛。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肯定说了胡适和鲁迅都对不起老婆了吧?
在论坛上整天说鲁迅和胡适,咋见了面还说他们哩?就不能说点别的?
俺是灭绝师太
主角没出现,看来楼主好象没心思写下去了啊?
只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