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信息第12期

莫斯科大学将开除抄袭学年报告学生   

俄新网

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国立莫斯科大学新章程,该校学生在一学年内遭记过(纪律处分)两次,或使用他人撰写的学年或学位论文时,将可能遭开除。

莫斯科大学成立于1755年,是俄罗斯最古老且最具领导地位的大学。根据2009年联邦法,该校取得特殊地位,有权制订自己的教育标准。在未来两年,莫斯科大学已获得50亿卢布资金落实该校发展方案。

去年12月31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决议批淮莫斯科大学章程修正案,并于1月17日于政府官网公告。     

根据该文件,学生因个人迁徒意愿、健康状况、学业成绩、终止教育契约、违反学内规定、毕业成绩不及格等情况,将可能遭开除。

新法明确规定,在一学年内记过(纪律处分)两次或两次以上者,可能遭开除。之前的章程规定「行为不检」可能遭记过(纪律处份)甚或开除。

此外,学生缴交由他人所完成的学年或毕业资格论文、伪造的教育文件、成绩单或体检证明时,也可能遭开除。

新法还增加一点,根据规定,可成立「莫斯科大学监督委员会」以「帮助该校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问题,吸引更多资金来推动学校各项活动并监督其经费之使用」。
大坂府推动公私立高中职公平竞争政策奏效   

2010年12月28日产经新闻

依据「大坂府公立国中校长协会」对大坂府公立国中三年级学生所作有关升学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由于本年度开始实施家庭年收入610万日圆(台币213万元)以下的高中生免学费措施,以及不景气的影响减小,拟就读私立高中的学生5年来首度成长,计有1万834人。该协会分析表示,就读私立高中学生增加显示大坂府的教育改革政策奏效。

大坂府为建构公私立高中职间的公平竞争环境,鼓励优秀学校吸引更多学生,将就读私立高中职免学费的家庭年收入条件,今年拟从350万日圆(台币122万元),放宽到610万日圆,同时将家庭年收入610万日圆至800万日圆(台币280万元)间的学费负担减少至10万日圆以内,缩近公私立高中职间的学费负担差距,大幅提高就读私立高中职的意愿。

近年由于不景气的影响,就读私立高中职的人数年年减少,2009年时减少至1万人以下,本次「大坂府公立国中校长协会」于大坂府决定放宽上述补助措施后之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间,问卷调查府内7万2,084名公立国中三年级学生,结果拟就读私立高中职之学生较上年增加1,987人,拟就读公立高中的学生有5万4,460人,较上年减少2,905人。

大坂府桥下彻知事表示,拟就读私立高中职的人数增加,完全符合政策规划目标,对此结果感到相当满意。
日本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学校採用教科书情形   

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

目前在日本依据学校教育法相关规定,普遍採用于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阶段的教材,统称「教科用图书」(亦常被略称为教科书)。教科用图书裡头,倘通过文部科学省(日本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机关)公告的「教科用图书检定」,即为「文部科学省检定版教科书(文部科?省?定?教科书) 」(简称检定版教科书)或者「文部科学省著作教科书」(类似台湾的部订版本)。除此之外,尚有依据学校教育法第107条所编印的「教科书以外的教育用图书」,以及因应教学需要和学生适性学习而自成一格的「检定外教科书」。

「检定版教科书」一般系由民间出版社製作编印,经检定合格后乃进行出版与贩售。另外「文部科学省著作教科书」 系由文部科学省公开招标,由得标业者进行教科书的製作及出版贩售。上述这些教科用图书的发行管道为由各都道府县的「教科书特约供给所」(全国共53所) 统筹,负责选定教科书经销处(取次供给所),并进行教科书供应配发的调整作业。最后铺货至各个「教科书供给业者」(一般多由书店兼业) ,再提供给各校学生。由于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用图书系为「免费配发制」,教科书採无偿化措施,惟有遗失、损坏情形者,可向「教科书特约供给所」或「教科书供给业者」支付表定金额后再行购买。

由于日本的地方教育由各教育委员会掌理,而教科用图书的选定关乎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的受教学习权及教师教学品质,因此如何从教科书检定制度底下的众家教科书版本中,採择出最适切的版本,成了各教育委员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整合市、钉、村的教育资源并提高行政效率,先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通盘盱衡地理位置、就学人口数、资源分配等因素,决定出「採择地区,复由同一地区内的市钉村教育委员会共同进行教科用图书选用作业。另一方面, 市钉村教育委员会亦在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的指导、建议及支援底下,进行充分的教科书调查研究,用以决定最适切的教科书版本。以下兹就「採择地区」的教科用图书採择程序,予以介绍之:

一、 组成教科用图书採择协议会:

委员为代表制,包含地区内各教育委员会代表(教育长及教育委员)、学者专家代表(?识??者)、学校校长代表(教育?系者)、家长代表(保护者)等。

二、 召开市钉村教育委员会代表者会:

(一) 说明教科书制度的概要,以及採择的架构。

(二) 讨论教科书採择的作业流程。

三、 召开第一次採择地区教科用图书採择协议会:

(一) 说明教科书制度的概要,以及採择的架构。

(二) 讨论採择基准、选定资料的切入点,以及採择过程的注意事项等。

(三) 决定採择协议会的开会时程。

四、 纳入教科用图书研究员的建议事项:

各採择地区配有员额不等的教科用图书研究员,针对各地区教育发展特色及课程规划等,综合分析研判并提供具体建言。採择协议会需纳入研究员建议事项,作出相对因应。

五、 召开第一次学校教育研究会:

讨论研究步骤,研究的观点与基准。

【此间按教学科目,分头进行教科书研究】  

六、 召开第二次学校教育研究会:

会中同时完成教科书选定必要参考资料。

七、 召开第二次採择地区教科用图书採择协议会:

(一) 说明教科书选定必要参考资料内容。

(二) 主持教科书候补版本的讨论。

    【此间各市钉村教育委员会依据协议会报告书积极进行相关作业】   

八、 召开第二次採择地区教科用图书採择协议会:

(一) 邀集彙整各市钉村教育委员会的检讨意见。

(二) 教科用图书选定的说明。

(三) 採择理由的说明。

(四) 资讯公开等事宜。

    【此间各市钉村教育委员会据上开会议决议事项作成教科书的採择】   

九、 正式公告下一年度教科书採择结果。

另外,各个「採择地区」在决定採用哪一种教科用图书版本之际,需公告「採择理由书」以及「选定必要参考资料」。前者由代表的教育委员会,针对採择地区教科用图书採择协议会所採择的教科用图书版本,基于学理的观点及研究的基础,按教学科目逐一陈述理由。后者则由协议会主导,针对各家出版社所编印的版本逐标注记号,接著按各个教学科目所欲达到的教学目标等,交叉比对符合效标关联效度的教科书版本。 
美国维州重审错误百出的历史课本  

美国华盛顿邮报

美国维吉尼亚州的历史课本错误连连,引起州教育单位的关切。维州教育厅官员于2010年12月29日建议重整教科书检审查制度,以避免错误的教课书充斥课堂。维州费尔法克郡(Fairfax County)官员也表示,即日起停用某些错误百出的教科书。除了费尔法克郡外,其馀各郡亦积极对教科书审查制度展开检讨。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于2010年10月报导一则维州四年级历史课本的缺误,这本名为「我们的维吉尼亚︰过去与现在」(Our Virginia︰Past and Present)的课本中提到,数千名非洲裔美国人在南北战争中拿起枪杆,为南方而战。虽然这个观点普遍为南方人所接受,却遭大多数历史学家驳斥。该书作者马索夫(Joy Masoff)和其所属的五池出版社(Five Ponds Press),均已就此事公开道歉。这起事件爆出后,维州又陆续从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课本中发现错误。

维州的新教科书审查制度将要求出版商聘请该科目的专家审查内容,并对课文的论点提出相关文献佐证。维州教育厅长(Superintend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怀特(Patricia I. Wright)表示,教育厅人员也将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检查,然后再将课本交给教师审查群进行二审。怀特说︰「维州的学生所用的教科书,应该是符合本州社会科学标准,亦揭示全国认可史实的优质教科书。近来接二连三的错误显示,现存的审查制度有漏洞,必须改进。」这项审查制度的改进提案仍待维州教育委员会(Virginia Board of Education)的批淮,而州教育官员也计划于1月10日开会讨论历史学家对课本品质的忧虑。在此同时,该州其他学区一方面要求五池出版社改正所有错误,另一方面也重新考虑使用他家出版社的教科书。
美国大学排行榜透露的讯息   

12/6/2010 CTI Career Search及12/9/2010 US News & World Report综合摘要

虽然根据调查显示,许多大学招生人员及高中升学辅导人员对美国新闻及世界报导杂志近年来公布的全美最佳大学排行榜的价值持疑,并对这份排行对学生及家长选择学校时的帮助表示保留态度,但不可否认地,美国高中生申请大学时,越来越依赖大学排行榜提供的资讯。全美大学升学辅导委员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 简称NACAC)日前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后,提供报告内容重点供各界参考:

1. 大学院校是否以排行榜名次为市场行销策略?

经调查,在80%自认在排行上有利的学校中,有71.3%的大学广泛地使用排行榜的名次来作宣传,希望争取家长和学生的好感,为大学招收学生作准备。

2. 高中的升学顾问与学生及家长讨论升学时,花多少时间在讨论排名?是否会以大学排行榜为参考?

全美大学升学辅导委员会中在高中担任辅导人员职务的成员表示,辅导人员和家长及学生讨论的时间中,大约65.2%或更多的时间在讨论大学排行榜,虽然如此,但只有16.5%的顾问会影印排名放在他们的办公室让学生需要用时取阅,这意谓虽然高中升学顾问们虽然对排名有负面的看法,但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会提出利用大学排行榜的帮忙来选学校的需求。

3. 美国新闻及世界报导杂志的大学排行榜对大学院校是否对学校造成压力,促使投资于加强或维持排行榜名次的努力?

NACAC 的成员无论在高中或大学任职绝大多数(95.1%)都认为,大学院校的确受排行榜的刺激,普遍都以改善排行榜名次为投资战略和政策。这种排行榜压力对学生、学校皆有利,鼓励以学生为考量中心的学校政策顺利推行,如班级大小及候补保留率等。另一方面,NACAC在大学担任招生专职的成员也会受到来自校长、校董会及教职员提出如何改进学校在排行榜名次的压力。

4. 大学院校会特别为排行榜名次而规划专案来改善(programmatic changes)?

在大学任职54.1%的NACAC成员表示他们的学校不会针对排行榜名次而改变营运计画,7.6%表示学校经常会因为排行榜名次而改变策略,38.4%偶而会因排行榜名次改变策略。

有趣的是,从这调查结果也发现,虽然被调查人员相信其他的学校参与排行榜竞争的游戏,但很多潜意识认为自己并不在行列之内,而且不认为自己在複杂的过程中能左右排行榜名次的变动。此外,此份调查结果也显示,美国新闻及世界报导杂志的大学排行榜对各NACAC会员学校影响重大,而且对学生在选择就读学校上也相当具有影响力。
南韩国立大学教授「铁饭碗」即将消失   

朝鲜日报2011年1月4日版

南韩政府决定自今年3月起,对国立大学教师实施「按个别业绩发薪」。

今年1月4日,南韩教育科学技术部宣布,国务会议通过「公务员薪给改革方案」,将首先针对国立大学教师实施;但为因应大学教师所可能产生的抗拒,决分批逐步实施,全面实施时间往后延,各业绩等第间的薪给额度差距,再作微调。

今年3月,此项改革第一批适用对象为国立大学「新聘」教师;2013年,扩及「约聘」教师,2015年扩至「终身职」教师;届时,国立大学教师新核薪制便全面上路;私立大学得参照办理。

所谓「按个别业绩发薪」,除「本俸」加各项「津贴」外,将于每年2月评定教师「业绩」,翌年,即按该业绩核发「业绩津贴」。「业绩津贴」累计,加上「本俸」,儘管工作年资相同,但因每人「业绩」不同,所领薪给总额便相差甚大。

个别业绩,仿公务员「第四级课长」考核,分S、A、B、C四等级。如有特别优秀教师,得在S等级内增闢SS一至若干名。各等级人数限制:S等级20%、A等级30%、B等级40%、C等级10%;各校得依大学自主原则,于各等级人数5%幅度内调增或调减;SS者,翌年薪给高于平均薪给2倍以上,S等级高于1.5至2倍,A等级1.2至1.5倍,C等级不发业绩津贴,第二年业绩评核如仍为C等级,即冻结其薪资。至于评定业绩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诸细节,均由各校自主决定。

教育科学技术部去年10月公告此项核薪制度改革方案时,先将原订全面实施时间自2015年改为2013年,后又改回2015年;其次,各业绩等第间的薪给差距倍数作调整,譬如原拟获评SS者,其薪给高于平均薪给2.5倍以上,今改为2倍以上;原订S等级薪给高于平均薪给1.7倍以上,今改为1.5至2倍;A等级薪给前订高于平均薪给1.2倍以上,今改为1.2至1.5倍。

有人质问该部:是否因遇大学教师集体抗议而政府改革意志就动摇了?该部解释道:为使新制未来确实可行,比旧制更合理,更能激发教师认真教学、积极研究精神,使大学更具竞争力,则正式改制实施前,宜有充分准备;其次,多听各方意见,将原改革计画调整得更细緻,是绝对必要的。
唐肯呼吁修改美国中小学教育法   

美国教育週报(Education Week)(January 3, 2011). "Duncan Calls for Bipartisan ESEA Renewal"

美国联邦教育部长唐肯(Arne Duncan)1月3日在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的社论版上刊登一篇陈词恳切的文章,呼吁国会尽速审查中小学教育法(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ct)修正案。唐肯表示,儘管民主共和两党在多数议题上看法分歧,在幼稚园至高中教育政策上仍能达成共识。专家分析,唐肯可能是希望在新国会开始之际,提醒联邦国会议员该法历经多次研议仍无结论,期望加速修正案的通过。

中小学教育法也就是2002年通过的「有教无类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唐肯在文中提到该法的一些问题,如在一些表现不佳学校上贴标籤,而不论它们进步多少或做了多少努力。又如该法以单一尺度衡量学生学业成绩合不合格,却不看个别学生进步了多少。唐肯写道︰「他已经和数百名市长、州长和国会议员讨论过,虽然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完全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修正有教无类法,让该法能更有效的帮助州与地方学校进行改革。」

对大部分的教育专家和政府官员而言,这篇社论并无惊人之处。多数议题唐肯均已公开讨论过,就连备受争议的以学生表现给教师薪水也已经不是新闻。如此看来,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专家认为,唐肯当是欲利用新国会开始的契机,提醒彼等优先审查这项延宕已久的法案。过去一年来,联邦教育部送至国会的修正案蓝图,虽经多次辩论,却不若健保法案和其他法案等优先被通过。该法在新国会的重要性未卜,但专家认为唐肯的谈话或能起一些作用,至少在即将到来的总统国情咨文中应该会有更具体的建议。
最有文化素养的城市 华府称冠   

2011年1月10日路透社(Reuters)

1月10日新发佈的一份研究称,华盛顿首度名列全美最有文化素养的城市。根据康州州立大学这份研究的排名,华盛顿、西雅图、明尼阿波利斯、亚特兰大与匹兹堡被列?全国前5名最有文化的城市。

该研究以评估各城市的报纸发行量、书店数量、图书馆资源、期刊出版资源、受教育程度及因特网(Intel)资源,来作?排名依据。

研究报告主要撰写人米勒称,该研究有助于了解个人文化水准与程度,并可间接知道对其个人经济发展、参与民权活动,以及在社区群体?生活质量上,具有多大影响力。

然而研究者也担心,美国民?读书能力下降的趋势。自2003年开始对全国最有文化的城市做年度调查以来,报纸读者量与发行量逐年下降,书店数量也在大幅减少。

在明尼阿波利斯市,原来每1万人享有14家独立经营的零售书店,现在却只有6家,波士顿更从每1万人9家书店,减?3家。以全国为范围来看,这个数字由9降到6。与此同时,网上购书量自2007年起上升了83%,但研究称,这也并不能扭转整体?读量下降的趋势。

资料来源:
(1)2011年1月10日路透社(Reuters)
(2)2011年1月11日明报 (Ming Pao)
花大钱上名校 值不值得?   

2010年12月17日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许多华裔父母盼望孩子能顺利进入长春藤大学,有利于日后求职及生涯发展,不过私立名校多数学费昂贵,学生亦不一定能获得奖学金补助,目前就业市场情况不佳,不禁令人质疑,花高额学费上私立名校是否值得?

纽约时报指出,许多研究结果皆显示,名校毕业生确实收入较高,由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与康乃尔大学(Cornell)联合发表的报告指出,「就读名校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贝伦金融周刊(Barron's)研究则发现,最顶尖与排名最末大学毕业生,10年后年收入差距可能高达40%。此外,名校毕业生申请就读研究所的机率也较高。

不过,私立名校的学费较公校昂贵,譬如,位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私立大学今年学费高达5万元,而新州州立公校罗格斯大学(Rutgers)对州内生的收费则不到2万5,000元,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与宾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学费亦相差1倍。

杨百翰大学经济学系主任艾德(Eric R. Eide)表示,收入差距的研究虽完成于1998年,但至今仍适用。他认为,教育是长期投资,许多家庭筹措学费负担重,但长期相比仍利多于弊,因名校毕业生的「薪资上涨速度比学费增速更快。」

也有人质疑,资质优秀的学生就读公校,未来薪资是否仍偏低?普林斯顿大学与梅隆基金会(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的经济学家们于1999年使用兰德数据研究,依学生的SAT分数与高中班级排名,发现这类学生虽就读公校,但就业后的薪资水准与私立名校毕业生不相上下。但研究也发现,弱势家庭的学生若就读私立名校,毕业后薪资水准与就读公校差距较大。

然而,薪资水准并非衡量毕业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宾州州立大学与加州克列蒙研究院(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的教授们曾合作研究,名校毕业生是否对工作满意度更高。该研究追踪1992与1993年近5,000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现就读学校排名越高,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较低,该报告解释,此现象可能导因于名校毕业生对薪资水准期望较高所致。

克列蒙研究院社会学家汤玛斯(Scott L. Thomas)表示,私立名校毕业生就业后可能回报较高,但相对的成本也高,学生是否选择读私校,仍视个人情况而定。有部分学生因经济因素希望就读商学院或工程学院,以便在毕业后取得稳定工作,可能就读州立大学较划算。

汤玛斯表示,就读大学目的在于取得实用技能与拓展人脉,一所知名大学可能具备广大校友人脉,毕业生可享求职优势。达特茅斯大学(Dartmouth College)校友兼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Indiana University at Bloomington)教育副教授麦康纳(Alexander C. McCormick)则指出,校内各学系间的差距可能比校与校之间的差距更大,「譬如排名第50的学校,生物学系却可能名列全美第5」。

资料来源:
(1)2010年12月17日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2)2011年1月4日世界日报 (The World Journal)
多少分能进多伦多大学?   

加拿大都市网

根据多伦多大学历年的入学统计资料,各主要科系的入学分数线分列如下,提供给高中12年级的学生和家长,作为申请大学时的参考:

Arts文科
录取比率最高:80-84分
最低录取范围:低于70分
平均录取分数:81.3分

Science理科
录取比率最高:80-84分
最低录取范围:70-74分
平均录取分数:85.5分

Commerce商科
录取比率最高:85-89分
最低录取范围:70-74分
平均录取分数:86.3分

Education教育
录取比率最高:80-84分
最低录取范围:70-74分
平均录取分数:84.7分

Physical Education体育
录取比率最高:80-84分
最低录取范围:70-74分
平均录取分数:83.2分

Engineering工程
录取比率最高:90-94分
最低录取范围:75-79分
平均录取分数:89.9分

Fine Arts艺术
录取比率最高:80-84分
最低录取范围:70-74分
平均录取分数:81.5分

Journalism新闻
录取比率最高:80-84分
最低录取范围:80-84分
平均录取分数:84.3分

Music音乐
录取比率最高:90-94分
最被录取范围:70-74分
平均录取分数:86.9分

Administration管理
录取比率最高:80-89分
最低录取范围:75-79分
平均录取分数:83.6分
孩子教育出问题 多数怨父母不怪老师   

美联社和史丹福大学联合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68%的成年人认为,美国教育体系中的问题主要归因于家长,而不是教师、学校、政府或教师工会。只有35%的受访者认为,教育的过错主要在于教师,母亲比父亲更倾向于认为错在家长(72%比61%),而保守派比温和派或自由派更倾向于责备家长。

那些将教育责任主要放在家长身上的人,更有可能将学生缺乏纪律以及对学生期望太低看作学校的严重问题,他们也更倾向于将打架和成绩差看作是严重的事情。

「责任教育家长联合会」的执行主任伍斯特豪夫说,孩子及其家长面对的问题日益增加。孩子们劳累、飢饿,需要人来帮助他们做作业。一些孩子在家里或者社区面对暴力,一些父母疲于奔命,无力帮助孩子的功课。

逾半的受访者说,学生纪律以及打架、暴力和帮派是极其或非常严重的问题,几乎同样比例的人对学校聘用到和留住优秀教师感到担忧。

大部分人说,他们当地的公校教育很好或还行,但67%的人相信美国在教育方面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儘管如此,55%的人相信自己孩子得到的教育比自己得到的要好,大部分人认为,自己孩子学校在帮助学生准备将来的升学和就业方面做得不错。

这次的研究在99年9月23-30日进行,研究电话採访了1001名成人,统计误差率为正负3.9%。

以往也有研究证实,父母在孩子的学校表现中起关键作用。
中国留学生首超印度美大学喜忧参半   

1. 2010年11月29日国际金融援助(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id)2. 2010年12月13日大纪元时报(The Epoch Times)

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公布的年度报告「敞开大门」(Open Doors),2009至2010学年中国留美学生人数上升了30%,首次成为在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即使如此,资深教育者担忧美国大学对学生单一来源国的过度依赖,众多的中国学生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挑战,例如对热门专业的大量需求,而这些学生对餐厅的饮食也有抱怨。

《纽约时报》报导,报告发现去年有69万923名国际学生来美留学,创下历史新高,其中约12万8,000人,即18%以上,来自中国。总体来说,美国各高等院校的留学生人数在2009至2010学年上升了3%。

印度近年来一直佔据留美学生人数首位,但去年仅微量增加,达到10万4,897人。

中国大学生人数大增50%

多数来美的中国留学生仍为研究生,近期人数上升最多的是大学生。去年有3万9,921名中国大学生在美国留学,比之前一年上升了50%,也是5年前的4倍。

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国际学生和学者办公室(Offic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Scholars at New York University)主任奥斯特尔(David B. Austell)说,中国攻读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于中国东海岸的大都市区。他说因为这些学生不具有与美国人同样获得奖助学金的资格,通常必须全额支付学费,其人数的增长显示了部份中国家庭有著雄厚的资金。

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国际服务办公室(Office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s)执行总监坦芭西亚(Tony Tambascia)说,去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大幅增加,但在今年秋天才首次超过了印度。

报告说,去年来自沙乌地阿拉伯的留学生人数增加了约25%,达1万5,810人,这反映了沙国政府对留学生的慷慨资助。

但去年并不是所有国家的留学生人数都在增加。与前一年相比,日本留学生人数下降了15%,墨西哥、印尼和肯亚的学生人数各下降了7%至9%。

国际教育协会总裁古德曼(Allan Goodman)说,美国将继续比其它国家更积极招募留学生。据商务部(Commerce Department)统计,这些留学生为美国经济增加了近200亿美元的收入。

印度去年有1万5,192名印度留学生,比5年前少。去年来美攻读研究生的印度学生人数下降了近4%。

报告发现在过去几年中,9万4,279名留学生在加州学习,远多于其它州。南加州大学的留学生人数最多,去年达到了7,987人。

美留学生总数微量增长

《高等教育纪事》﹙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报导,在中国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的背后隐藏著国外留学生总数的微量增长。2009至2010学年国际招生人数仅上升了3%,为69万923人。首次来美留学的人数仅上升1%。即使以人数增长为衡量,2009至2010年在美留学生总数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相比之下,前一年国际生总人数上升了8%,新生人数上升了16%。

以攻读学士和研究生学位来说,国际学生人数各小幅上涨5%和4%。但攻读副学士学位(associate-degree)的学生人数在2009至2010年下降了7%,比一年前上升了13%。

强化英语课程的国际生人数也下降了3%。这类课程的招生人数通常在经济衰退时下降,因为这类课程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

前10名留学生来源国之中,有5个国家的在美留学生人数在减少。越南的留学生上升幅度正急剧放缓:2009至2010年仅上升了2%,前两年每年均上升45%。

经济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留学生人数下降的韩国和台湾已设立了自己的研究生课程,这可能使更多学生留在本国。新加坡也设立了自己的教育系统,吸引了邻近国家的优秀学生。

美大学喜忧参半

即使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增加也被国际招生官员视为喜忧参半的事。从一方面来说,全额付清学费的留学生对摇摇欲坠的美国大学而言,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很多学院以此作为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资深教育者担忧对单一来源国的过度依赖。例如,伊朗曾是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国,直至1979年推翻巴列维国王后禁止了学生留学。同样,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使日本留学生人数大幅减少。

此外,凡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招生部副教务长及录取办主任克里斯琴森(Douglas L. Christiansen)说,拥有同类留学生群体并不能真正增加校园的多元化。

美国全国各大学已因中国学生的大量涌入而忙乱不堪。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2005年在202名大一留学生中仅有4名中国大一新生,今年秋季则在678名大一留学生中有445名中国学生。众多的中国学生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挑战,例如对热门专业的大量需求,包括工程学等,而这些学生对餐厅的饮食也有抱怨。

为想要到国外留学的学生设立网站和指南服务的英国公司Hotcourses Ltd.共同创始人埃尔姆斯(Mike Elms)说,与任何热潮相同,中国留学人数的前景也可能乾涸。例如,中共政府也许会限制未来留学生的人数,还有一个人口必然性: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将最终使大学年龄的人数减少。

各国留学生人数排名

以下为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十个国家和地区,以及2008至2009年和2009至2010年人数比例的变化:

1. 中国,12万7,628人(上升30%)

2. 印度,10万4,897人(上升1.6%)

3. 韩国,7万2,153人(下降3.9%)

4. 加拿大,2万8,145人(下降5.2%)

5. 台湾,2万6,685人(下降4.9%)

6. 日本,2万4,842人(下降15.1%)

7. 沙特阿拉伯,1万5,810人(上升24.9%)

8. 墨西哥,1万3,450人(下降9.4%)

9. 越南,1万3,112人(上升2.3%)

10. 土耳其,2,397人(上升2.0%)

大学外国留学生人数排名

以下为2009至2010年美国拥有最多外国留学生的十大学校:

1. 南加州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7987人2. 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7287人

3. 纽约大学-7276人

4. 普渡大学- 西拉法叶主校区(Purdue University - Main Campus West Lafayette, Ind.)-6903人

5.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City)-6833人

6.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6095人

7.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5685人

8. 密歇根州立大学东兰辛分校(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5358人

9.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5265人

10.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 5172人

各州留学生人数排名

以下为2009至2010年拥有留学生最多的10大州,以及2008至2009年和2009至2010年人数比例的变化:

1. 加州,9万4,279 人(上升 1.2%)

2. 纽约州,7万6,146人(上升1.6%)

3. 德州,5万8,934人(上升1.3%)

4. 麻萨诸塞州,3万5,313人(上升4.4%)

5. 伊利诺州,3万1,093人(上升4%)

6. 佛罗里达州,2万9,708人(下降2.2%)

7. 宾夕法尼亚州,2万8,097人(上升2.1%)

8. 密歇根州,2万4,214人(上升2.5%)

9. 俄亥俄州,2万2,370人(上升7.9%)

10. 印第安纳州,1万8,569人(上升8.6%)
台湾旅美学者黄承元荣获美国最高人文学术荣誉   

台湾旅美学人黄承元(Alexander Huang) 荣获史嘉林学术奖。美国拥有3万5000多名会员、已有将近 140 年历史、由全球100多国的会员组成的现代语言学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今年度把史嘉林 (Aldo and Jeanne Scaglione ) 最佳比较文学研究学术著作奖颁给黄承元的新书《莎士比亚中国行旅》 (Chinese Shakespeares: Two Centuries of Cultural Exchange,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现代语言学会简称MLA,宗旨为支持推广人文及文学文化研究、为全球历史最悠久、会员最多的人文领域学术组织。

史嘉林学术奖评审团认为黄教授的书「擘画全新的研究方向与领域,发人深省,深度广度具足,突破莎士比亚、表演学、跨文化交流、东亚研究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瓶颈,以多元视角检视改编、演出、文化翻译,及全球化的複杂现象。该书是比较文学界的新里程碑,彻底改变整个文学文化研究领域。」 今年度是史嘉林学术奖有史以来首次颁给一本研究亚州文化的书,也是首次颁给一本莎士比亚研究专书。该书另获得美国纽约大学的 Joe. A. Callaway 最佳戏剧研究著作奖,并受提名入围美国戏剧研究学会学术著作奖; 中文版即将出版。(杂志专访含网上影音档请见: http://rps.psu.edu/indepth/huang.html)

本书探讨的中外翻译家、文学家、导演、剧作家包括台湾的吴兴国、魏海敏、赖声川、李国修等知名戏曲与话剧等表演艺术家、以及日剧时期台湾的剧场。《莎士比亚中国行旅》 荣登 Amazon.com 亚马逊网路书店 2010 年 12 月份电影文学改编类畅销排行榜第8名。

黄承元教授为国际莎士比亚及戏剧领域的权威、生于高雄长于台北,台北市再兴高中毕业后获教育部资赋优异保送国立清华大学外语系,先修生命科学后转攻德国文学与英国文学、陆军退伍后获美国史丹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前往直攻博士、并负笈英国牛津,德国哥廷根,特里尔,慕尼黑,法国史特拉斯堡、仅五年即获双料博士:史丹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 (专攻德国、英国、及中国文学) 及人文学博士、通德、英、日、拉丁文等语言,高中和大学在学期间为游泳校队(获多面金牌银牌)及絃乐团小提琴手。

目前黄教授为美国宾州州大专任副教授,获终身聘荣誉,兼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员、英国 Stratford-upon-Avon 国际莎士比亚协会永久会员(全世界约仅200个学者有此殊荣)、美国亚洲戏剧研究学会 (Association for Asian Performance) 副主席、 《国际莎士比亚年刊》总编辑。《国际莎士比亚年刊》有史以来第一次任命亚裔学者担任总编辑职位。黄教授于宾州州大开授大学部及博硕士班莎士比亚、文艺复兴英国文学、戏剧学、全球化及翻译研究、及文学文化理论等课程,颇受好评,曾任哈佛大学访问学人、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并赴亚州、英国、欧洲等各大学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