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香街少年杀人案

露香街少年杀人案

                                                            施国英

 

凶杀案发生的那天傍晚,同平常的日子相比并无特别的异样。

老城区露香街九十八弄九十五号二楼前厢房里的汪家伯伯象往常一样,提着酒瓶子到弄堂口的烟纸店零拷了二两乙级大曲,然后坐在他的书桌前,就着一把花生米开始晚餐前的小酌。

汪家伯伯买酒从来就是二两一买,哪怕一天之内要上三,四次烟纸店也在所不惜。家里不存酒是他多年喝酒养成的习惯。因为只要酒瓶子不空他就会一直喝下去,有时喝多了就会操前南京腔的普通话骂爹骂娘。汪家伯伯好坏也算是读过点书的人,他不会让这种情形经常发生。

据说汪家伯伯早年读过两所大学:财经学院和师范学院。但不知为什么,他既没有做会计也没有当老师,却一直在城隍庙的照相馆里给人拍照。她的妻子王雪则是照相馆开票的,据说王雪早年也读过中专。没有人搞得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汪家是文革初期和人换房子搬来露香街的。搬走的那家人也有点问题,小女儿天天穿着绿军装,臂上裹着红卫兵袖章在弄堂里抄家斗人,当妈的却在家里对着伟大领袖的塑像早请示晚汇报,嘴里不停说我有罪我有罪。

汪家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汪家伯伯的父亲是个瞎子。王雪不会生小孩,据说她曾经为此跳楼自杀过一次,当然未遂。汪王领养的女儿汗毛特别发达,被人称作毛妹,他们领养的的另一个儿子是天生的朝天眼,永远眯着眼睛睡不醒的样子。但汪家又是九十五号里看上去最有钱的人家。他们有一整套做工非常精致的红木家俱,还有一个佣人。

当然,凶杀案发生的时候,瞎子老人早已去世,佣人也早就离开。

汪家那个叫毛妹的女儿,在凶杀案发生之前早已出落得十分性感。她在小小年纪就交了一大堆男朋友。汪家伯伯一次次用皮带抽打毛妹,毛妹一次次离家出走。但毛妹最后好坏还是考上了中专的卫生学校,毕业后在地段医院当门诊医生。令大家不明白的是,放着医院里小白脸的医生同事不要,毛妹竟然嫁给了她的病人,一个粗黑丑陋的码头工人。从此汪家夫妇再也不许毛妹踏进九十五号一步。

毛妹再进家门当然是在汪家出了人命案以后。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邻居们看得清清楚楚,真正为死者伤心的是毛妹,她一边流泪一边抽泣着说,爹爹一辈子不顺心,想不到连死也死得这么惨。朝天眼两眼干干,尽管他的眼睛此刻已经动过手术变成了双眼皮。他翻来覆去只是重复一句话,抓到那个小赤佬我要他好看。邻居们都觉得他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群众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不久前朝天眼被单位开除,那份工作还是王雪提前退休让他顶替才得到的。汪家伯伯要赶他出门,已经长得人高马大的朝天眼一点也不畏惧地回答,要我离开家里是可以的,但是小时候我挨得打你要让我先打回。王雪在一旁帮腔说我愿意养他。她一向偏爱朝天眼而冷落毛妹。

这下好了,邻居们纷纷议论着,房子和红木家俱都归朝天眼了。邻居们还私下里嘀嘀咕咕,其实是王雪这个女人害死了她男人。

汪家伯伯的确是做了替死鬼。本来被杀的很可能是王雪而不是他。事缘二个星期前的一次小小事故。

露香街是一条纵横交叉的街道,这一点读者或许已经从它复杂难记的门牌号码发觉了。

出事的那天早上,住在露香街六十八弄十三号亭子间的沈清起床晚了,因为平时象闹钟一样催他起床的外婆那天恰好去了大马路维持交通秩序。外婆戴上红袖章,挥挥小红旗,一天可以赚一元五角。

沈清怕上学迟到,因此没有象往常那样骑着那辆嘎嘎作响的自行车走在大弄堂,而是抄近路在小弄堂里钻进钻出。在两条弄堂的交叉路口,沈清的自行车一头撞到了拎着菜蓝子的王雪,王雪跌倒在地上,篮子了的鸡蛋和牛奶瓶里的牛奶混杂流淌在葬兮兮的路面上。

王雪被送进医院,沈清那天的学当然也上不成了。十七岁的沈清正在全力以赴准备考大学。

王雪在医院了躺了三天,就被送回家。她在家里的雕花红木床上继续躺着。沈清每天放学后都来看她,问阿姨感觉好点了吗?王雪说要同沈清的父母讲话。沈清哀求这件事可不可以不让他父母知道,他的父母在崇明岛的农场工作,几个月才回来一次,平时回上海要扣工资的。王雪板起脸说,有关赔偿的事不同你父母讲同谁讲?

沈清的外婆捧着鸡汤上门来求情,说她女儿女婿都是脾气很急躁的人,知道孩子闯祸会把他打得半死,还是不让他们知道的好。沈清的外婆并且说她自己有一点积蓄,愿意替外孙赔偿。

王雪说她的腰受了伤,腰的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好起来的,精神损失费,营养费加起来能少于这个数字吗?这个数字让沈清的外婆吓了一跳,她当然拿不出这个数字。王雪还说,如果事情不能协商解决,她会上法院的。

实际上王雪隐瞒了一个事实,她的腰病其实早已有之,是她早年跳楼自杀未成而落下的老毛病。隔了几条弄堂的沈清和他外婆当然不知道这个隐私。

沈清的外婆只好拍电报叫女儿女婿回上海一趟。

那个农民出身的父亲果然将沈清痛打一顿,打得他鼻青脸肿的。沈清的母亲则怪她自己的母亲为什么要给沈清买自行车,做外婆的眼泪汪汪地解释说自行车是楼下阿三硬推销给她的,阿三买了新车,说沈清不小了,应该有辆自行车了。

沈清的母亲硬着头皮去见王雪。当她看到红木床上的女人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心里就来气,有钱人还要敲诈穷人。这个比自己大十多岁的女人看上去比自己还要年轻。她十八岁就到农场去种田,好不容易等到知青可以回城了,她却因为已嫁给当地的农民而失去机会,如今她在一个经济效益极差的乡镇企业当工人,还算是照顾名额。她拿什么去赔偿这个看上去并不缺钱花的女人?沈清的母亲不知道自己到底同王雪讲了些什么,她只听到王雪的最后一句话是那么法院里见。

回到亭子间后,沈清的母亲把见面的结果转达给了全家,他的丈夫伸手又抡了沈清一把掌。做母亲的冷冷看着儿子,恶狠狠地说:你自己去想办法,想不出办法你去死好了。

扔下这句话,沈清的父母回崇明岛去了。

于是,在凶杀案发生的那天傍晚,有人看见沈清背着一个书包走进了露香街九十八弄九十五号,底楼的邻居是看着沈清上楼的,他们并不觉得奇怪,这些日子这个男孩几乎每天都来。

沈清踏进二楼前厢房,那张红木床上此刻空着。王阿姨去医院检查还没有回来,正在喝酒的汪家伯伯招呼沈清坐下。沈清迟疑了片刻,没有人知道那一刻沈清究竟想了些什么。据说沈清突然从书包里掏出一包事先准备好的粉笔灰,撒向汪家伯伯的眼睛,然后,他迅速拿起一把铁榔头猛击汪家伯伯的头颅。楼下的邻居是听到了楼上似乎有响声,因为没有持续太久,也就没有在意。据说沈清最后还把汪家伯伯的尸体塞进了那只红木大衣橱,衣橱是有镜子的,镜子上留下几个大大的血字:

同归于尽!!!

听说沈清是在汪家伯伯被杀后的半年才抓获。由于他尚未满十八岁,不知最后是如何处置的。

 

这是老上海弄堂风情系列小说中的另一篇。

纯文学没多少人搭理,8卦贴却热闹得一塌糊涂。悲哀啊。

世风日下,不正常的也正常了.

其实是"正常"!

[em05]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很有味道,有上海特有的味道。

上海的弄堂里的人间关系太尖刻,有时候其他小城镇的人无法理解,至少不能理解出那种“斩”人家一刀的狠劲。

参加交流

看了楼主的作品很悲哀,看了楼主自己回的沙发贴俺又着实悲哀了一次,楼主说的八卦贴我推测是我的帖子(你表扬了菜农,所以他被排除在外),我的帖子本来就是“轧闹猛”的,本来想放在休闲的,但那里的帖子沉得快,于心不忍,就放在了笔会。我不知道八卦贴到底是怎样的贴,估计是很玄虚吧,可我谈的都是事实啊,而你的小说肯定有虚构,怎么着就我八卦你就不八卦呢?我的小文就没有一点点文学性吗?俺文学青年没当成,当一回文学中年总可以吧?

纸媒是纸媒,它有着垄断性,地位层次清楚,网络就不同了,谁都可以发表文章,象俺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机械工程师写的东西怎么能比你的小说热呢?你的心理不平衡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不能靠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俺知道网络的特点,俺是不会拿这种想象去炫耀的,那样毫无意义。

至于小树说的世风日下,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以下是引用姜河月在2007-05-23 22:12:21的发言:

看了楼主的作品很悲哀,看了楼主自己回的沙发贴俺又着实悲哀了一次,楼主说的八卦贴我推测是我的帖子(你表扬了菜农,所以他被排除在外),我的帖子本来就是“轧闹猛”的,本来想放在休闲的,但那里的帖子沉得快,于心不忍,就放在了笔会。我不知道八卦贴到底是怎样的贴,估计是很玄虚吧,可我谈的都是事实啊,而你的小说肯定有虚构,怎么着就我八卦你就不八卦呢?我的小文就没有一点点文学性吗?俺文学青年没当成,当一回文学中年总可以吧?

纸媒是纸媒,它有着垄断性,地位层次清楚,网络就不同了,谁都可以发表文章,象俺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机械工程师写的东西怎么能比你的小说热呢?你的心理不平衡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不能靠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俺知道网络的特点,俺是不会拿这种想象去炫耀的,那样毫无意义。

至于小树说的世风日下,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

你完全误会了!

我说的8卦贴是指我自己的两个涉及“二八论”的帖子。我是自嘲啊,同样我写的文字,遭遇却如此不同。你的帖子我也拜读了,蛮有趣的,我也喜欢。因为我打字很慢,很多我喜欢的贴都没有跟贴。

姜兄的对号入座吓我一跳,我以为大家明白我的意思,我经常自嘲的。

呵呵,还是姜河月直言相问施国英直言解释一下好,要不我也以为施女士是在指谁的帖子是八卦帖呢:-)

小说写得很好看,淡淡的调子里暗藏的悲凉与人生的凶险。“同归于尽”四个字写着多少伤心!

象王雪这样冷漠刻薄的女人我很少见到,上海的网友对她是不是见怪不怪呀?
俺是灭绝师太

施国英女士,误会了,对不起!

前面我的帖子都不算,现在重回,看了你的小说,心里不是滋味,一个风华正茂的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走向了绝路,可悲。

施女士,俺确实写不出什么,只会凑凑热闹,发贴有些抖抖惑惑,也没想到你在自嘲,才照成了误会,再次请你原谅!

我感觉也是指二八论是八卦贴,这样逻辑上对的,那个帖子太八卦,却堆成山,而施国英其他的帖子却很少有人跟贴。
菜农
以下是引用金秋在2007-05-23 21:46:19的发言:
象王雪这样冷漠刻薄的女人我很少见到,上海的网友对她是不是见怪不怪呀?

我运气好,没碰到过这样的人。拎不清要面子扎台型妒心重死要钱笑面虎是有的,热心过头的人也有,没心没肺落井下石到底不多见。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喜欢这样作者零度参与的叙述,越写重大事情,越轻描淡写地,汉字本身就具有无形压迫,生命在阴差阳错中消失,生活就是在错位繁复中继续。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以下是引用施国英在2007-05-22 23:27:42的发言:

这是老上海弄堂风情系列小说中的另一篇。

纯文学没多少人搭理,8卦贴却热闹得一塌糊涂。悲哀啊。

也是难免的,纯文学本该没多少人搭理。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写得很好看。
以下是引用姜河月在2007-05-23 23:58:40的发言:

施国英女士,误会了,对不起!

前面我的帖子都不算,现在重回,看了你的小说,心里不是滋味,一个风华正茂的孩子因为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走向了绝路,可悲。

施女士,俺确实写不出什么,只会凑凑热闹,发贴有些抖抖惑惑,也没想到你在自嘲,才照成了误会,再次请你原谅!

误会消除就好了。我也应该抱歉语焉不详,因为我在贴二八论原文时已说了我是当成8卦文来写的,以为不必多做解释。

我很明白这是一个娱乐至死,8卦当道的时代,为了与时俱进,我自己也写了大量8卦文,也喜欢看别人写的8卦,人之常情嘛。我私下里还对吴老大说,真名品位蛮高,可能需要增加一些通俗的东西来抬升人气。希望大家都不要误会,想8就8,我以后也会将8卦进行到底的。

和姜兄握手,很高兴你这么通情达理,而且你对拙文的感受,证明你是一个很有人道情怀的善良之辈,我要致敬的。

谢谢各位的跟贴。

施女士很大度,我的诛心之论很不该。

从施女士的回贴中知道8卦文章的大意了,纯文学和8卦文,就相当于歌剧和小品,这样看来8卦也不坏,俺看来只能向着8卦文学的方向前进了。[em04]

这么好看的小说没理由不热,俺来添把火!

轻听夜雨 水绵绵 琴隐隐  
仰望星空 光灿灿 月悠悠

这样的小说,不见得好看,也不该热.

我读来,象翻找潜伏不去却又太不相干的情绪,挺不畅快.少染为好.

我还是喜欢高兴,热闹.

向前望,谁知红叶有多少。

这贴有点热了,施女士还得谢谢俺的炒作![em01][em01][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