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功过难说皮诺切特

推翻阿连德

1541年智利沦为西班牙殖民地,至1819212日智利宣告独立。独立后,智利建立起了一套稳定的宪政体制。在独裁统治普遍、军人政变频繁的拉美,智利却极少发生过军人政变,总统和政府都是经过正常程序产生和交接。由于政治稳定,智利经济在拉美也一枝独秀。
智利号称“铜矿之国”,铜矿储量占世界的70%左右,其他矿藏资源也极为丰富。美国资本长期垄断了智利的铜矿开采业、石油业,又控制着智利纺织业、通讯业等重要行业,从中获得了巨额利润。智利的普通民众并没有从这些产业中获得好处,国内存在着大量贫民,不满呼声日益高涨。
1970年,代表底层民众的阿连德当选总统。随后阿连德推行了国有化政策,将被国外资本所控制的铜矿收归国有,美国资本控制的纺织业、电话电报公司等行业也相续被收归国有。在打击国外垄断资本的同时,阿连德政府决定将80公顷以上的庄园主土地没收,并分配给无地的农民。
阿连德的这些政策遭到了国内右翼势力和美国垄断资本的反对。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于阿连德的上台也忧心忡忡,担心美国后院再出现一个古巴式的共产主义政府。19709月,尼克松指示中情局,“把智利经济搞垮,让阿连德上不了台,上了台也要把他赶下来。”为了推翻阿连德政府,美国中情局加大了对智利军队的渗透力度。
自阿连德上台之后,为了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在日益激烈的苏美冷战之中,阿连德一改智利一百多年来的亲美外交政策,开始“一边倒”,与苏联、东欧、古巴等国频繁往来。苏联给了阿连德大量贷款,双方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苏联还通过盟国向阿连德提供武器援助,阿连德随身携带的冲锋枪就是古巴领袖卡斯特罗送给他的,并刻有题字“赠给我亲密的战友萨尔瓦多·阿连德”。在皮诺切特发动政变之前,一艘载有大批苏制武器的船只已到达智利港口,只是尚未来得及卸货,故而阿连德的支持者未能得到武装。
到了1973年,右翼势力通过国会罢免总统的企图失败,便转而连结军队,密谋政变。在智利的政治格局中,由于宪法的设定,军队保持中立,不能干预政治,但军队中的保守气氛极为浓厚。智利海军中70%以上的军官来自富裕家庭,并毕业于天主教学校。陆军中近一半的军官来自于中产阶级家庭,在当上军官后通过与上流社会联姻而提高地位。在右翼势力的运作之下,一些智利军人开始策划反对阿连德。
经过右翼势力与中情局运动,1973629日,智利陆军第二装甲团首先发动政变,派出坦克包围总统府,在倾向于总统的陆军司令普拉茨支持之下,阿连德将这次政变被镇压下去。但普拉茨的镇压行动造成陆军内部的普遍不满,迫于压力,普拉茨辞职,随后右翼军官控制陆军,皮诺切特出任陆军司令。
1973911日,智利陆海空三军司令会同警察局长,共同策划了政变。此日上午,陆军坦克出动保卫总统府,阿连德放弃出逃,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谴责了军事政变,并高呼“智利万岁!人民万岁!工人万岁!”随后让女儿离开总统府,自己带领总统卫队,手持冲锋枪进行了抵抗。在飞机轰炸之下,阿连德握着古巴总统卡斯特罗送给他的冲锋枪战死。

休克疗法



阿连德上台之后,除了大力推行公有化政策之外,还改善劳工福利,提高工人工资,减少工作时间,为普通民众建造住房,实行免费医疗。这一系列政策得到了民众的欢迎,阿连德上台后的第一年内,智利经济得到快速增长。

但阿连德经济上的国有化政策过于激烈,他不但将国内的中产阶级视为打击对象,甚至将个体工商业者、小农户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打击。而在大规模国有化之后,由阿连德派出的政工人员开始全面接管国内企业和农场。这些政工人员根本没有企业管理经验,将企业搞得一团乱,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在农场中,政工人员人员也不懂农业生产的调配,农场又缺乏化肥、农机等生产资料,结果农业产量急剧下降。
在这些政策推行了一年多之后,1972年,阿连德花光国库积存,经济开始停滞,生产萎缩,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水准急剧下降。一直供给充沛的首都圣地亚哥的商店,开始挂上“没有面包”、“没有面粉”、“没有香烟”的牌子,民众不得不依靠配给而领到生活必需品。人们发现,自己并未过上阿连德所许诺的“红酒加馅饼”的美好生活。面对此种危局,阿连德却继续大规模借债,大量发行货币,并推行超过经济承受能力的社会福利,结果导致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处在崩溃边缘。
皮诺切特政变上台之后,最初两年经济形势未曾好转,也被严重的通货膨胀所困。1975年,皮诺奇特邀请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及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经济学家前往圣地亚哥举行会议,商讨对策,这批经济学家被称作“芝加哥小子”。弗里德曼开出的药方是“休克疗法”,即停止大规模印发货币,削减政府开支2025个百分点,裁掉数以万计的政府雇员,停止工资和物价控制,将国有企业私营化,解除对资本市场的管制,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等。
皮诺切特立刻被“休克疗法”所吸引,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来推行。政府开支被果断地削减了27%,大批滥发的货币被拖到焚烧场里烧毁,成千上万的政府雇员被解雇,国家退出银行系统,并撤销对金融的管制,放宽对外国投资的限制。在最重要的环节,即国营企业私营化的过程中,四百多家大型国有企业被拍卖。智利的私营化进行的相当彻底,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领域也进行了私营化。
“休克疗法”带来了阵痛,智利的国民生产总值暴跌13%,工业产量下降了28%,大批民族企业破产,无数工人和政府雇员失业。在经历了三年的阵痛之后,1978年开始,智利经济出现反弹,从1978年到1981年,智利经济增长了20%。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再加上降低了进口商品关税,大批价廉物美的商品涌入智利国内,人们可以消费得起以往被视为奢侈品的电视、汽车等物品。1983年,由于国际铜价暴跌,导致智利经济出现短暂停滞,但此后从1984年至1989年,智利经济连续六年快速增长,并且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使智利成为拉美地区最有竞争力的国家,被称为南美“小老虎”。
弗里德曼在智利的经济指导活动引发了美国国内的争论。《纽约时报》评论道:“弗里德曼是这一军事集团经济政策的指明灯”,百事、通用汽车、辉瑞等大公司对弗里德曼是鼎力支持。芝加哥大学的学生社团却发誓,“要通过抗议和曝光把弗里德曼赶出校园”。1976年弗里德曼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颁奖仪式上,一个抗议者高呼“打倒智利的资本主义和自由”。
对于智利发生的一切,经济学家们给予了极大关注,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皮诺切特是自由的化身,他所做的只是在过渡时期实行专制统治,以逆转国家对市场的控制。他在智利接受采访时表示:“较之没有自由的民主政府,我个人更偏爱自由主义的独裁统治”。哈耶克甚至认为,皮诺切特主持下的智利,是对二战后风靡第三世界的斯大林主义的反击。

肮脏战争


1915
11月,皮诺切特出生在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市。他从下就立志投军,中学毕业后曾两次报考圣地亚哥陆军学校,但是因为年龄太小而被拒绝,1933年第三次报考时方被录取。在军校期间,皮诺切特全身心投入,表现优秀,毕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在军中服役几年之后,被派往厄瓜多尔军事学校任教,后又担任智利军事学院教授,著作颇多,可谓是一个学者型的军人。1968年,皮诺切特被授予少将军衔。阿连德总统上台之后,皮诺切特一度还打出护宪派的旗帜,反对军事干预政治,1973年被阿连德任命为陆军司令。但不想就是他推翻了阿连德政府。

皮诺切特上台之后,初期权力格局是陆军、海军、空军、警察各派一名代表组成军政府,轮流执政。到了1974年,皮诺切特在斗争中胜出。协助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的二十四名将军,在政变成功之后的四年内,有十九人突然死亡或失踪。皮诺切特全面掌权后,先是自任为总统,后又授予自己大元帅军衔。
政变之后,皮诺切特解散国会,取缔左翼政党,实行严格的书报检查制度,对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以无情打击。1974年,皮诺切特组建了一支特别警察部队(DINA),专门从事被称为“肮脏战争”的镇压行动。这支部队逮捕了大批智利反对派人士。自1973年政变之后,短短三年之内就有13万余人被逮捕刑讯,上万人被驱逐出境,1500余名政治犯失踪。在智利的外籍居民和移民也遭到皮诺切特的镇压,八十余名西班牙移民被杀害,加拿大修女遭到酷刑,倾向于阿连德的瑞士等国国民被暗杀。一些异议人士被捕后遭严刑拷打致死,被用直升飞机运到太平洋上空抛下去,从此消失无踪。
皮诺切特下台之后,在对其执政期间犯下罪行的调查过程中,12名已退休的直升机飞行员打破沉默,讲述了19741978年间抛尸太平洋的行动。飞行员将抛尸行动称为“死亡之旅”,这样的飞行至少有40次,每次都要抬815具尸体放入“美洲狮”直升飞机。尸体装在帆布袋里,可以看到人的腿和脚,有时还可以看到女式高跟鞋和裙角。尸体都被用金属丝困住,在帆布袋里还有金属块,以增加重量,确保尸体沉入水底。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1976年,一名女性遇害者的遗体漂到了智利的一处海滩。死者被确认为共产党领袖玛尔塔·乌加特,从这时起“死亡之旅”才被曝光。
阿连德倒台之后,苏联在智利扶持了一个秘密武装组织“罗德里格斯爱国阵线”,并向该组织提供了大约八十吨武器,用来开展武装斗争和暗杀行动。1986年,该组织在皮诺切特常去度假的圣地亚哥郊外度假别墅的公路上设下埋伏,在公路下方挖了一条地道,埋设了几十公斤烈性炸药和大量铁钉,并在公路两边埋伏下三十五人组成的枪手,携带有大批枪支和火箭筒等武器。
198657日,皮诺切特度完周末,下午六点十五分带着他十岁的外孙出发返回市区。皮诺切特的车队由五辆轿车组成。进入伏击圈后,第一辆车被枪手用火箭筒打翻,第二辆车是奔驰350型轿车,枪手以为这是皮诺切特的乘车,就将炸药引爆,随后又用火箭筒将第三辆车摧毁。皮诺切特坐在第四辆车里面,枪手一看这辆车是奔驰500型轿车,就拿出火箭筒准备开火,但没想到这颗火箭是哑弹,于是就开枪扫射。
这辆奔驰车是皮诺切特刚从德国买来的防弹轿车,防弹效果极佳,被射中了三十六枪,但车内的皮诺切特安然无恙。皮诺切特的司机拼命调头,将车开回别墅,伏击的枪手追赶不上,无心恋战,就紧急退往圣地亚哥。此次伏击中,五名皮诺切特的卫兵被杀,九人受伤,伏击者无一死亡。这些伏击者退走后,还在圣地亚哥的电影院一起看了电影《兰博》,然后化妆成滑雪者,通过雪山逃至邻国。
伏击事件发生后,皮诺切特宣布在全国戒严九十天,并逮捕了大批嫌疑人。皮诺切特的行动招致了在智利有强大影响力的天主教抗议,教会多次发表声明,要求取消戒严,停止镇压。迫于压力,皮诺切特不得不表态,将在全国取消戒严,并允许流亡者归国。19871月,皮诺切特下令释放2534名政治犯,随后又宣布恢复中断了13年的政党活动,但仍然禁止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活动。

审判皮诺切特

根据智利军政府19809月通过的新宪法,将在1988年举行公民投票,如果皮诺切特在此次公民投票中获得多数赞成票,他将作为合法总统继续执政到1997年。如果多数选民反对,则军政府应在198912月进行总统和议会选举,19903月交权。
1988年,智利军政府决定举行全民投票。皮诺切特对此次选举充满信心,因为他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此前连续多年,智利保持5%以上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大幅度下降,国际贸易收支盈余,经济一派繁荣景象。
但是投票的结果却显示,55.91%的选民反对皮诺切特连任。在1989年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反对派总统候选人胜出。19903月,皮诺切特将权力交给民选总统艾尔文。虽然皮诺切特退出政界,但他仍然担任陆军总司令,掌控军权。直到1998年,皮诺切特因为身体不佳,才无奈地交出军权。
皮诺切特下台之后,在对其当政期间犯下的罪行是否追究上存在争执。在皮诺切特当政的17年间(19731990),共有2095人被杀害,1102人失踪。而皮诺切特早在1980年就已为自己留下后路,此年修订的宪法中规定,任职六年以上的总统将自动成为终身议员,不受法律追究,这样,他就成为智利唯一的一名终身议员,获得豁免权。
皮诺切特在国内暂时逃过一劫,但没想到82岁的他跑到英国时竟然招惹出是非,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注意。在1982年阿根廷与英国的马岛之战中,智利是南美唯一一个支持英国的国家,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私交甚笃,经常赴英访问治疗。1998922日,皮诺切特以私人身份访问英国。在英期间椎间盘突然不适,随后以假名挂号进入伦敦一家私人诊所治疗。1016日夜间,手术后正在休养的皮诺切特突然被英国警方拘禁。英国称此次拘禁是应西班牙政府的引渡请求。
早在八十年代西班牙就开始调查西班牙移民在智利失踪或被杀案,到1996年,西班牙确认94起失踪或被杀案与皮诺切特有关,并多次向智利提出审判请求,被智利司法部门拒绝。得到皮诺切特来英国治病消息后,西班牙立即向英国发出了引渡请求。根据欧盟协议,成员国在收到引渡请求后应对嫌疑人加以拘捕,但是否引渡要依靠据司法部门的决定。
皮诺切特被拘后,智利外交部随即提出抗议,要求立即释放。撒切尔夫人在《泰晤士报》发表声明,要求立刻释放皮诺切特,并称在英国拘禁皮诺切特是一个严重错误。《华尔街日报》则认为,如果全世界都向独裁者报复,那么只会让更少的独裁者自动让出权位。就在英国为是否同意西班牙的引渡要求而焦头烂额的时候,法国、比利时、瑞士、瑞典、加拿大等国也对皮诺切特提出引渡要求,因为在皮诺切特统治期间,这些国家在智利的国民曾遭到迫害。
就智利而言,在皮诺切特被逮捕后,总统弗雷表现强硬,称应当尊重智利法律,智利人要在智利接受审判。随后美国表示支持智利政府的决定,潜台词即英国不要同意引渡皮诺切特。根据智利国内的民意调查,有63%的民众认为皮诺切特执政期间犯下了罪行,57%的人则认为他应该返回智利受审。一旦皮诺切特在国外受审,那么国内的皮诺切特支持者必然不肯罢休,皮诺切特在军队中又拥有相当影响力,必然造成智利国内政局动荡不安。
综合各种因素考虑,英国上议院最终在1999118日裁定皮诺切特拥有豁免权,警方应立即将他释放。被释放之后,皮诺切特在英国进行了两个月多月的详细体检,查出患有十几种疾病,包括因中风引起的大脑皮层损伤。199932日,皮诺切特从伦敦的军用机场乘坐专机回国。
皮诺切特回国之后日子也不好过。在两个多月激烈辩论之后,圣地亚哥最高法院取消了他的豁免权,并决定对他立案调查。此后皮诺切特接受了300多次调查和起诉,多次被软禁。由于他患有多种疾病,对他的审判也被一再拖延。在皮诺切特去世之前,一直未能将他送上审判台。
就皮诺切特本人而言,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从未有过反思。88岁生日前一天,他在接受采访时称:”对以往的杀戮我毫无悔意,因为我从来没有命令任何人去杀戮。我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毫无仇恨和怨气,是个好人,就像一个‘天使’。”对于皮诺切特面不改色地称自己为“天使”,人权活动家洛雷娜·皮萨罗愤愤地说:“有一个称呼更适合皮诺切特,那就是死亡天使。”
20061210日,“死亡天使”皮诺切特以91岁高龄去世。皮诺切特去世之后,智利国内爆发了其反对者和支持者的冲突。在任的女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与皮诺切特有杀父之仇,巴切莱特本人与母亲一度遭到虐待,后出逃国外。尽管如此,巴切莱特总统不得不给皮诺切特举行隆重葬礼,因为复仇容易,修复一个国家阶层之间的裂痕实在太难太难。


《文史天地》2012年第12期
嘴上有龙!
皮诺切特和撒切尔是“师兄妹”关系。


另外,皮诺切特的所谓“功”结果是什么,显而易见。
智利建立起了一套稳定的宪政体制。在独裁统治普遍、军人政变频繁的拉美,智利却极少发生过军人政变,总统和政府都是经过正常程序产生和交接。由于政治稳定,智利经济在拉美也一枝独秀。
——————————


并不是这样的

早在1920年代,智利就由于当时依赖的硝的出口遭受重创而导致经济社会出现动荡。1924年就发生了推翻 时任总统Alessandri 的政变,并出现了1924-1932年持续了8年的动荡状态。之后智利一度在“人民阵线”的执政时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智利的工人运动也随之步入正轨并逐步壮大。但是随着冷战的来临,这些改良在美国的压力下取消了,智利ZF也转而镇压。1960年代 Frei政府又搞了些许改良,当然,已经“激进化”了的智利工人没有被这些收买……
智利建立起了一套稳定的宪政体制。在独裁统治普遍、军人政变频繁的拉美,智利却极少发生过军人政变,总统和政府都是经过正常程序产生和交接。由于政治稳定,智利经济在拉美也一枝独秀。
——————————


...
三苗 发表于 2012-12-30 21:13
多谢兄台指正。对于经济学,俺是外行。。。
嘴上有龙!
皮诺切特和撒切尔是“师兄妹”关系。


另外,皮诺切特的所谓“功”结果是什么,显而易见。
三苗 发表于 2012-12-30 20:57
恩!
嘴上有龙!
阿连德虽然是民选总统,如何上台,后面有否苏饿暗中财力支持,上台后,如何于苏俄勾结?皮氏右翼威权主义搞失踪\屠杀固然千古罪人,阿连德成为南美第二古巴可能性已经很明显.
关键问题是美国,不是于苏俄争夺阿连德,引诱他走西北欧改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知法犯法策动违宪政变,美国保守政府每次表面上反共激烈,造成后果却是诱发第三世界共产主义壮大,美国的保守注意政府背后是垄断资产阶级和御用学者,他们第一关心的是金钱,反共出于金钱目的,共产党让他们赚钱他们就不反共了,或装装样子
6# feilian





不用费心在阿连德身上挑毛病了


1930年代智利的“人民阵线”政府

就是摆明了苏联支持的。
本帖最后由 三苗 于 2012-12-31 08:26 编辑

6# feilian


另外,

你以为改良主义就能收买智利人民?


1930年代的“人民阵线”搞过一次,冷战开始后在米国压力下取消了。


1960年代Frei政府又搞了一次。


不过和你想象的恰好相反,改良主义不仅没有收买智利人民

反而……嘻嘻。



何况拉丁美洲在古巴革命的时候,早已是遍地干柴烈火。见Thomas C. Wright: Latin America in the Era of Cuban Revolution
6# feilian


至于你对米国的吐槽

笑死了


当然


你永远无法理解

永远在极力回避


你和皮诺切特共同、用不同手段捍卫的这个制度的剥削和压迫


以及人民对这个制度及其剥削压迫的抗争。
韩国的朴正熙  中国的邓小平  呵
10# 天马行空


和皮诺切特并列的

是英国的撒切尔,美国的里根,德国的施罗德,法国的萨科奇

以及瑞典、意大利……等等


哦,还有本坛的某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