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搞文摘1102(七十八)期

本帖最后由 猪头猪智慧 于 2011-2-4 17:09 编辑

1、
伦敦某小学一名9岁小女孩写信给约翰尼·德普,要求杰克船长率领他的部下去推翻她的老师。正在伦敦拍摄《加勒比海盗》4的德普先和学校联络,校方没有声张,通知小朋友到礼堂,他率领部下忽然出场,现场尖叫声震耳欲聋。德普为小朋友表演了十五分钟。不过他说无法推翻老师,因为警察正埋伏在外面。

乱来。这在我朝永远不会发生:1明星一定要出场费的;2学校永远不会配合,3警察会真的在外面。(@洪晃ilook

2、
万一中国人在看!

3、
信谣言满天飞,要信政府和社区

4、
央视内部高职炮轰春晚,此人乃央视公共咨询中心综合部部长张翼宫,刚才他直言:新闻联播竟然说今年春晚的观众满意度较去年有所上升,这真是赤裸裸的强奸。作为一个观众互动平台的负责人,我可以负责的说今年的春晚参与量和关注度为近四年最低。

5、
中国最大和最小的眼睛

6、
大家要严肃对待这个数据,不准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有了这个88%
你就应该绝对  相信  党和政府一切的一切了!
@记者杨涛:除夕夜广东番禺大火烧山,兔年凌晨沈阳万鑫酒店整栋大厦被烧光。据悉,初一零时5分番禺雅居乐与华南碧桂园中间的山头突发大火,附近住户称怀疑有人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所致。零时30分,火灾现场山上火光一片,天空都被映红。赶到的消防车却因路太窄而无法靠近火灾现场,华碧保安只能拿消防软管上山救火。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看你的Q号多搞笑

很给力的表情,小时候,怕打针的同学,请举个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Q号:在网吧自杀被强亲
为啥台湾101大厦放烟花不起火呢?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2月3日大年初一,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学者吴祚来通过微博,公开指称《重庆日报》制造假新闻,假借其名义为“唱红打黑”造势,否认自己曾说过该报刊登的话语,4日有自称报道记者对此向吴祚来表示抱歉。

《重庆日报》2月3日报道《2010年知名专家“热评”重庆:很现代很亲民》,其中引述“吴祚来”的话称,“红歌是精神食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重庆市委、市政府就是在发掘和调动这种精神力量。”除吴祚来外,被提名引述的学者还包括王大伟、李林、胡星斗、胡鞍钢、崔之元、李希光等人。

吴祚来本人于当日晚间发微博郑重声明,他没有说过文中引述的话,“完全是欺骗,请重庆市委宣传部核实!”并感慨道:“重庆媒体,你不能这样公然造谎啊!!!”

据吴祚来称,这已经是重庆媒体在他身上第三次制造假新闻了。他提供了前两次的网址,不过这两次其实都是2010年8月27日题为《“唱读讲传”培育出重庆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的同一篇文章。但吴祚来本人又提及还另有一篇关于青海的假采访,他用气愤的语气写到:“你说这叫什么事情呢,怎么盯上我了呢?谁来帮我打官司啊?”

4日早,吴祚来再发微博,称收到一篇未署名的自称《重庆日报》记者的道歉信,说自己年轻不懂事,对其表示歉意。

在回答网友的询问时,吴祚来表示他没去过重庆,更没有与重庆媒体有任何接触,“我没见过任何重庆官员啊,红歌,我没亲身去听,根本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他还严肃地表示:“谁唱红我都没意见,但我对唱红歌行为还是难过,因为唱红歌时代,伴随着国家苦难,个人崇拜,民生凋比,我不会支持唱红歌的,请任何人不要借我名义支持红歌。”

最后,吴祚来讽刺道:“他们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勇气是哪里来的呀,这是新闻史上一个奇迹吧”,并称“重庆不是要打假新闻么,大家看看他们如何打!”

近几个月来大陆言论状况明显收紧,“假新闻”成为当局打压言论的有效武器,先有《成都商报》记者龙灿因“复旦黄山门”报道被逐,最近又有成都《看历史》编辑马兰因抗战老兵晚年待遇问题被指为“虚假报道”被辞退。此外,著名评

论人长平也从南方报业集团“被辞职”。而重庆也于去年12月开展“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动员大会,要求“对编造、刊播、炒作虚假新闻的,坚决严肃查处。”

现年48岁的学者吴祚来则是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曾于2010年在媒体发表文章,炮轰赵本山小品《捐助》不尊重弱势群体,并称以赵本山为核心的文化集团已经同中央电视台结成利益共同体。民间文化集团借助央视的文化垄断,实现了文化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他呼吁措施来限制这样的利益集团对民间公共文化的侵蚀。
今天,我就是高瑜
为啥台湾101大厦放烟花不起火呢?
40355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11-2-4 16:59
真壮观啊!居然没有烧起来,咋整的啊!
俺是灭绝师太
大学生发起网上春晚调查 仅3%网友认为"精彩"

2011年央视春晚满意度如何?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季忭杰在网上发起的调查显示,仅3%的网友认为晚会“精彩”。

2日晚11时32分,华中科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一学生季忭杰在人人网上发起了“你喜欢今年的春晚吗?”的调查。截至昨晚8时,该调查的参与人数为345人。数据显示,认为今年春晚“相当精彩,太给力了”的仅占3%;认为“一般般,没什么感觉”的占45%;认为“完全没新意,太做作了”的占31%。此外还有21%的参与者称“我根本没看”。

季忭杰告诉记者,以前一家里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是除夕夜的“必修课”。“但是今年电视里放着春晚,电视机前的人都各自干各自的事情去了,觉得春晚在我们家已经不那么受欢迎了。”小季称,问了一下身边的同学,他们也不怎么喜欢看春晚,为更广泛地了解春晚的受众反映情况,就发起了这个调查。

季忭杰的调查与央视公布的调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据报道,央视公布的调查显示:在全国收看电视的家庭中,有93.88%的家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收看过晚会节目的家庭中,81.92%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办得好(其中表示很好的为49.90%,表示比较好的为32.02%)。

季忭杰对央视公布的调查结果持质疑态度,但也有网友对季忭杰发起的投票提出了质疑。网友孙昊给季忭杰留言说:“你的投票最多也就是春晚在年轻人眼里的形象,而官方的数据则是十多亿电视观众,你证明不了什么。”
俺是灭绝师太
QQ 在学校  醒了  被人暗杀   !!
够惨的
傻人有傻福!
洋春联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美国特工错绑德国木匠

被疑为恐怖分子 遭4个月审讯折磨

这简直是好莱坞大片《反恐疑云》的现实版:一名德国男子2003年前往马其顿旅游的途中被美国中央情报局错当成恐怖分子绑架,遭受了长达4个月的审讯和折磨。重获自由的他一怒之下将马其顿政府告上了法庭,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旅行途中错遭绑架

据美国媒体2月4日报道,哈立德·马里斯现年50岁,出生于科威特一个黎巴嫩裔家族,1985年移民德国,平日以做木匠活儿和兼职卖汽车赚钱养家。

2003年12月31日,马里斯前往马其顿首都旅游时,被边防人员扣留,并在一个窗帘捂得严严实实的房间里接受了长达23天的审讯。

在第24天,几名黑衣男子闯入房间将马里斯打昏,然后将他塞进一个超大号的旅行箱里带上飞机。马里斯醒来时,已经身处中情局位于阿富汗的秘密监狱。审讯人员告诉他,华盛顿方面怀疑他是恐怖分子,并问他是否参加过基地组织举办的训练营。

马里斯被关押期间遭到了殴打和侮辱。他从3月开始拒绝进食,在坚持了37天后,审讯人员强行将流质管插入他的嘴里。也许是意识到抓错了人,5月的一天马里斯被释放,并辗转回到了德国。

事过8年难讨公道

马里斯近日将马其顿政府告上法庭,理由是马其顿官员纵容中情局对自己绑架,并拒绝开展任何有助于揭开真相的调查。他要求马其顿官方正式就他的悲惨经历道歉,并赔偿5万欧元(折合6.9万美金)。

实际上,马里斯之前曾在美国和德国提出起诉,但都没有结果。马里斯的律师表示,其当事人是小布什政府在9·11恐怖袭击后颁布的“非常规引渡”政策的受害者。所谓“非常规引渡”指的是中情局特工在海外可以擅自抓捕恐怖分子嫌犯,然后将他们偷运到第三国审讯,以便对这些嫌犯实施在美国被严令禁止的酷刑。

遭遇堪比好莱坞大片

马里斯的遭遇跟好莱坞大片《反恐疑云》的情节惊人地相似。《反恐疑云》讲述的是一名中东裔美国化学工程师在出差回国途中被中情局当成恐怖分子逮捕,随后被送往开罗的秘密监狱接受酷刑折磨。主人公最终在一名有正义感的中情局特工的帮助下,逃离魔窟回国跟家人团聚。

不过在现实生活里,马里斯似乎没有那么走运。他的律师表示,这起诉讼进入司法程序后,至少要两年才可能有结果,而且最后等来的也许“只是一句正式的道歉”。
今天,我就是高瑜
盛世欢歌,大火越烧越旺.
网评员发贴量有了统计软件
blackhat 发表于 2011年2月07日 08时01分 星期一      
来自对号入座部门

——————————————————————————————————————
http://news.163.com/11/0106/06/6PMP830E00014AEE.html

给网评员算发帖的软件也采购
2011-01-06 06:30:00 来源: 云信网(昆明) 跟贴 1 条 手机看新闻

河南省三门峡市12月23日通过政府采购渠道成功中标一套“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
对1000个以上的境内网站(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等)实时监测、采集、内容提取,统
计网评员发稿情况”等12大功能。供货商证实,这些功能目前基本都可以实现。

河南政府采购网显示,此次采购编号为smxcgzx[2010]的“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已
成交,成交价格12.6万元,供货方为北京西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自称“整合了
国内舆情监测行业最优秀的人力资源,致力于舆情监测系统的研发和销售是国内目前唯
一能够实时更新采集论坛的点击数和回帖数,唯一一个能够实时更新采集跟帖的产品”


“我们的软件可以通过关键词抓取,实现对某些网站的重点监控。监控对象既包括门户
网站、新闻网站,也包括论坛、社区、博客。监控时间为全天候24小时,重大事件甚至
还可以设置短信通知。”供货方公司的刘女士说,如果监控结果对客户不利,客户可在
第一时间进行危机公关。不过该公司只提供监控信息,之后的危机公关要由客户自己去
做。

这个软件还有管理网评员发帖量的功能。刘女士表示,对于某些固定账号,软件可统计
它们在特定时间段的发帖回帖情况,不会遗漏。

《西盈网络舆情监测(监控)系统白皮书》显示,该公司的客户有质检、建委、警方等
11家政府机构,中石油、邮政储蓄、山西电力、太原市供电局、靖煤集团、国网电科院
等11家企业。

刘女士表示,上述客户名单并不完全,“一般都是悄悄地做这个事情,毕竟网络舆情监
测,现在也是一个敏感的事情”,好多客户都跟他们私下交易,但很少有客户走政府采
购渠道。

——————————————————————————————————————
附:

河南招标网:三门峡市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询价结果公告
http://www.hnzbw.cn/newshow1.asp?id=211835&l=1

北京西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www.softxy.com/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看你的Q号多搞笑
40353
很给力的表情,小时候,怕打针的同学,请举个手。
40354
猪头猪智慧 发表于 2011-2-4 15:50
在楼顶跳楼被强亲×(&(×&……×&×,tnnd,这不引诱俺跳楼吗。。。。不过,细想想也不一定那么诱惑,万一对方是个公的还非人类,俺还是在7楼跳好了~~~~




爱情和友情有什么区别? 看这张图,你就明白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文章提交者:砸你玻璃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很有意思的现象:

当一些人赞美美国时,有人骂道:卖国贼!
当一些人赞美英国时,有人骂道:崇洋眉外!
当一些人赞美日本时,有人骂道:汉奸!
当一些人赞美韩国时,有人骂道:哈韩!

我在想,这些多少都有点道理,因为这一些人毕竟不是在赞美自己的祖国!
可是,我就不明白了,
当一些人赞美朝鲜时,怎么就成了爱国了呢?

更让我不明白的是,当我赞美我自己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俺却成了叛徒!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科技部撤销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因存严重抄袭

http://news.sohu.com/20110210/n2 ... D%E6%8A%84%E8%A2%AD

本报讯(记者刘欢)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被科技部公开撤销了其昔日获得的国家科技奖项。

科技部在通告中称,经调查核实,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等问题。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第二十一条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第九十二条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同意,并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撤销“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所获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连生,为该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早在2007年底,西安交大6名老教授就李连生获奖项目中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联名进行实名举报。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法庭交锋,在众多造假事实面前,李连生已被西安交大解除教师聘用合同。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国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 引用率排在100名开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0日04:19  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 官方微博

  本报记者 雷 宇

  岁末年初科学界的盘点不断展开,去年年初曝光的井冈山大学论文造假事件屡被
提及。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钟华和工学院讲师刘涛为责任人,发表在国际学术
期刊《晶体学报》的70篇论文存在造假现象,被一次性撤销。这起中国SCI论文饥渴
背景下的疯狂案例曾令国际舆论哗然。

  实际上,即便在我国最高水平的科研机构或国家部委高层次的评审中,算数量、
比速度,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一些还算好但并非真正突出的发现,因为其论文发表
在国际顶尖杂志,就被国内领导和部门作为突出贡献而庆祝并给予极大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科研论文发表数量突飞猛进。最新的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
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据统计,这些科研论文的
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真正极好的论文,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科学界如何潜心学术、摒弃急功近利专访北京大学教授
饶毅。他一直坚持科研的质量、回归科学本质,秉持“慢”的理念。

  2007年,时年45岁的饶毅从美国西北大学归国,他曾任该校讲席教授、神经科学
研究所副所长。其实验室研究方向是高等动物发育的分子信号。饶毅的回国在当时引
起了不小的反响,并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

  记者:在国内的学术圈中,您的论文数量似乎并不多?

  饶毅:论文是发表你的科学发现。论文可以看数量也可以看质量。如果用《让子
弹飞》来比喻,你可以算很多次枪声后击中很多目标,但也可以看看子弹击中了什么
目标。中国现在可能主要看枪响后报捷的喜报用什么材料,就是问发表在什么杂志,
而很少人能判断打下的目标到底多重要。

  我自己的论文数量比较少,自从2004年有独立的国内实验室后,发表过3篇原始
文章。其中,两篇是神经发育:2005年《细胞》报道GSK参与极性形成,2007年《发
育生物学》报道ILK参与极性形成;一篇是行为,2008年《自然神经科学》报道鱆胺
参与争斗。

  另外2005年我应邀在《自然神经科学》发表过一篇述评,评论同期一篇文章,虽
然不是我们的研究,但我挺喜欢这篇文章,它对原研究者的结果提出不同的解释。

  而2006年、2009年、2010年,我在北京的实验室论文数量为零。

  这是国内实验室中发表论文特别慢的活标本,可供批判。

  记者:我发现有个很矛盾的现象,您经常在中国报刊写文章,好像不低调,但对
科学却很有耐心,又很低调。

  饶毅:不矛盾。我写的中文文章,是为了推动改革、为了改善科学文化、为了让
青年学生少受不良风气误导,所以数量不能太少。而科学是我的本行,无需在公众中
谈。我自然有我的科学交流对象,而且我主张研究过程中积极交流,而不仅限于交流
已经发表的工作。

  记者:很多人对您个人实验室的情况也很好奇?

  饶毅:我的实验室,无论是以前在美国的实验室,还是后来在北京的实验室,迄
今为止,速度都不算很快。

  在我的实验室,做实验完全取决于做实验者的喜好和自身动力,学生、技术员都
有很大余地,而且他们多半很有主见。前不久的组会上,一个学生在回答我建议时说
“好”,实验室其他人员惊讶了半天:好像是第一次听学生说“好”而不是反驳我。


  一般来说,我的实验室不依赖速度的竞争,而是需要多想,多探讨,选择别人不
太做的领域。

  在美国时,我实验室做得最多的是神经导向分子,特别是1999年发现Slit蛋白质
是神经纤维排斥性导向分子。这是我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Corey Goodman、加州
大学旧金山分校的Marc Tessier-Lavigne同时发现的。

  他们都是比我年资高的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Goodman的年资可以做我老师,
Tessier-Lavigne是新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因为1994年证明第一个导向分子的工作闻
名于世。1999年我们三个实验室的论文发表在同一期《细胞》杂志上。

  我的实验室当年还有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自然》和《神经元》,报道Slit参
与神经细胞迁移的导向作用。因为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工作,才能在该领域做下去。后
来,从1999~2009年十年,我们共发表约20篇论文,全部集中在神经导向,以Slit为
主,也做过其他两个分子,所有这些都集中理解一个问题:导向的分子机理。

  记者:回国以后呢?

  饶毅:我希望在中国的工作和我在美国的工作一样。我回国的时候,估计能做到
这点。但是,从发表的论文看,我在中国的实验室,论文数量特别少。即使如此,我
现在也有信心把国内的工作做得比美国的好。

  这几年我的实验室研究方向从发育转到行为。实验室一些学生探讨和摸索了不同
的行为范式,最后我们决定做社会行为的分子和细胞机理,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
途径,剖析动物间相互作用的机理。这种转型,本身需要时间。我们进入新领域,行
为领域的人不熟悉我们。行为和发育不同,有很多人工观察的部分。我不放心,重要
实验,我都至少看两个以上学生重复的结果,不能出纰漏,必须严谨。所以,对于自
己实验室的“慢”,我觉得至少在目前是必需的。

  记者:如何解读这种“慢的标本”?

  饶毅:科学研究的慢,不是偷懒不做,而是指重要的结果出现慢,但研究者积极
思考,积极推进研究。

  是否慢与个人风格和特色有关,也和研究的性质和领域有关。我们实验室因为研
究性质、转型、风格、时期等多种综合因素,不可能快。我们不是故意追求慢,是速
度不能做我们的目标,质量和高度更受重视。

  在科学界,有少数科学家个人的产出可以既快又好。或许可以说,这是学术界都
喜欢的“西施”,我们实验室很尊重和羡慕做得既快又好的科学家。

  但是,我自知不是“西施”,而是有很多缺陷的研究者,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
能什么都做好,不可能很快,也就不宜“东施效颦”。

  记者:论文发表的杂志好像大家觉得很重要,您如何看?

  饶毅:在哪个杂志发表,说明当时一些同行对论文质量和重要性的看法。但是,
它并非所有同行的看法,而是几个审稿人的看法,有时可以出现偏颇,而且有时间问
题。所以,虽然发表的杂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章的重要性,但是也会出现不准确的
时候。

  比如,神经生物学近年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发明是光遗传学,就是用光来操纵分子
,发明技术的两篇关键论文,值得获诺贝尔奖,但它们在《自然神经科学》和《美国
科学院院报》上发表,而很多相关的后续文章发表在《自然》、《科学》和《细胞》
上。

  这是因为刚刚出来时,几个编辑和审稿人没有马上意识到其重要性,而后来大家
很快都意识到重要性,所以后续的文章刊登在更显眼的地方。其他领域也出现过这样
的现象,所以,一定要看内容、做学术判断,而不能单纯看发表杂志的名称。如果只
看杂志名称,那么我们各个单位就不用科学家,而可以请初中生来评价科学了。

  记者:您是否也感受到了一些压力?

  饶毅:目前中国科学界比较求快,对我也不例外。

  有人讥笑我老得不行而回国,有人认为我只能写博客不能做科研,有人认为我做
不出科研成果才谈政策……不一而足。

  也有人好意告诫我发表论文比发表议论重要,而且应该又快又多。实验室的学生
也有善意的担心。我不愿骚扰实验室学生,不会经常催结果,而是有问题就讨论。

  但我不可能做到又快又好,只能有选择。

  好在我已有工作基础,而且2005年在中国发表过一篇《细胞》论文,我得到的支
持可以持续一些时间,只要我不怕喝倒彩的压力,不脱离自己的特点转而追求急功近
利,还可以承受慢一些带来的压力。

  记者:对于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您有哪些建议?

  饶毅:对于中国的研究者来说,特别是年轻的研究者,目前比较难,如果做得慢
的,在国内压力会比较大。

  我现在愿意出来讲这些不是我自己需要特别支持。我接受中国青年报的采访,就
是想提供一个标本,希望国内多一些单位能选拔和支持一些慢的人,特别是一些年轻
人。在目前情况下,选择优秀的人、有潜力的人、积极工作的人,即使他们“慢”,
也支持他们,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支持快的人,支持错了,也没人责怪。而支持慢的
人,也可能有搞错的时候,作为各级资源掌握者、决策者,这很不容易。

  但是,世界科学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今后最重要的科学发现,既可能出自快的途
径,也可能出自慢的方面。因此,不同的科学工作者根据各自特点,有所选择,有得
有失。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三人行,必有影子。

这样的白娘娘雷峰塔估计是压不住的。。。(via @anglelinli)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全裸划船横渡大西洋 创造世界纪录
来源:杭州网-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 都市快报

  记者楼栋综合报道 已经有太多的女人在体育界“一脱成名”,从温布尔登网球场的
裸奔女,到《太阳报》的三版女郎,连国内也出了以献出裸照庆贺中国男篮世锦赛小组
出线的“篮球宝贝”韩一菲……但相貌平平、皮肤粗糙的英国女人瑙米·胡格斯特格之
所以脱,是为了创造手划船横渡大西洋的最快世界纪录。

视频-5男1女全裸划船横渡大西洋 创造世界纪录

  6人要破16人创造的纪录

  出发第2天屁股就开始痛起来

  今年1月6日,胡格斯特格和5个男队员一起,把一艘15米长的三体手划船“哈林号”
划出大西洋东岸的西班牙特内里费岛。他们的目标是在31天内,全凭人力,到达终点南
美洲巴巴多斯的圣查尔斯港,从而创造手划船穿越大西洋的最快世界纪录。或许有人会
问:划船和脱衣有什么关系?出发前,胡格斯特格自己也没想到,但在“哈林号”上只
待了三天,就出状况了。

  哈林号这次的航程超过4800公里,每天差不多要划160公里,而且一天也不能停歇。
原世界纪录是由16人组成的一个团队完成的,而“哈林号”上只有6个人,这意味着胡格
斯特格和队友每人要比人家多付出一倍以上的体力。到了晚上,他们分成两组,轮流划
两小时,每人吃饭、睡觉的时间就在这断断续续的两小时里。在如此大的强度之下,第
二天全体成员的臀部因为与座位摩擦的关系,都出现了茶杯口大的水泡。

  “水泡和伤处很疼,而且会感染,当时我们要继续前进,处理它的唯一办法就是靠
大自然的药品去治愈——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之下。”胡格斯特格说。当天,男队员们都
脱光了衣服和裤子继续划船,而且效果还不错,很快他们就感觉没那么受折磨了。

  在5个男人面前脱光有点犯难

  其中一个还是她朋友的老爸

  但船上唯一的女性胡格斯特格就犯难了。

  “在他们面前裸露,这实在是很尴尬,我是他们当中唯一的女人。”胡格斯特格得
过2005年赛艇世锦赛女子双人双桨铜牌,但这样的意外她还从未遇见过。在个人网站的
“大西洋之旅”栏目中,胡格斯特格这样写道:“这段旅程真是让我脸红,这些男队友
里面还有一个是我好朋友的爸爸。”

  第三天,胡格斯特格臀部的水泡有茶碟那么大了,“那意味着,那个时候我们只有
裸体划船才行,为了打破世界纪录,没有其他的选择。我决定脱了,因为水泡引发的疼
痛实在难以忍受。出发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我裸体划了两天的船。”胡格斯特格说,
“不过我根本不觉得害羞,也没时间考虑这些,因为我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成为最快的
横穿大西洋的划船运动员。对,我只关心这个。”

  船上的5位男队员也只关心这个,狭窄船体里的裸女队友没有给冲击世界纪录的计划
造成任何干扰。船长、前英国海军军官霍金斯称赞胡格斯特格是他见过的最强韧的女船
员:“瑙米真的非常棒,作为一个女性,她为这个团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当“哈林号”抵达圣查尔斯港,胡格斯特格的一切努力都值了。要知道,除了这段
脱衣的插曲,一路上他们还遭遇过10米高的大浪、差点被俄国万吨巨轮撞沉、被跃出水
面的飞鱼袭击……最终,“哈林号”用时31天23小时31分钟到达终点,一举把世界纪录
提高了20小时14分钟,这也比他们之前预期成绩快了整整14个小时。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quote]看你的Q号多搞笑
俺的是喝醉了跳楼,死了。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
[转贴]平壤公寓阳台上的玻璃窗为何消失了(组图)

8753 次点击
40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汪元 于 2011-2-10 0:53:3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url=list.asp?boardid=1]猫眼看人[/url]





朝鲜平壤市公寓阳台的玻璃窗消失了。据说,冷风可以通过阳台窗户直达室内,老百姓在严寒中瑟瑟发抖。2月7日,“开放朝鲜电台”援引平壤消息灵通人士称“金正日指示将镶嵌在平壤市公寓阳台的塑料和玻璃窗全部拆除,老百姓对此的不满与日俱增”。

据平壤消息灵通人士称,最近金正日对平壤市进行了视察,当他看到公寓阳台各式各样的窗户时说“看上去不像人居住的房子,反而像兔子窝一样。外国人到世界文明之都的平壤市来参观,会笑掉大牙的”。同时朝鲜消息灵通人士还透露说,(金正日)指示“马上拆除镶嵌在阳台上的塑料和玻璃窗”。

朝鲜公寓阳台本来没有窗框,人们都是在阳台上用砖砌出齐胸高的墙,在阳台上种上金正日花等。但是由于最近数年间平壤电力供给不足,不能供暖,因此居民就在阳台上安装了窗框,并加一层塑料或装上玻璃来达到防寒效果。

据称,上述金正日要求拆除玻璃的指示一下达,老百姓的不满就沸沸扬扬,人们埋怨“没有柴火的院子里如果连这些(玻璃和塑料)都没有,是想让老百姓冻死吗?”然而,听到百姓的不满声高涨,劳动党中央马上就转变了政策,称可以为主干道边的公寓提供玻璃,但附加条件是必须把木制窗框换成铝制窗框。这仍然是为了美观着想。老百姓反驳称“铝制的窗框比木制的贵,谁能换得起(铝制窗框)?”消息灵通人士转达称,当然如果不是在主干道旁生活,而是在侧路公寓生活,阳台上就不应该安装窗户。

但是也能从中读出微妙的变化。据悉,以前只要有人不满劳动党的政策,就会立即受到强制追查,但是现在朝鲜当局对百姓的不满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应。消息灵通人士称,现在老百姓的忍耐好比在悬崖边上,当局可能对此也比较清楚。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灌水]举国上下的贪官都笑疯了,今日可定为“贪官节”?



江南镜月 于 2010/9/9 1:03:39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url=list.asp?boardid=1]猫眼看人[/url]
    今夜,全国的贪官们过年一样高兴起来,都在家里偷偷笑疯了,因为他们都得到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韩峰‘香艳日记’”的揭发者被抓了!



    他们都从各种途径得知一条消息:

-----------------------------------------

    一度沸沸扬扬的“日记门”事件,终于查证当初甚嚣尘上的“流言”大部分属实,其主角“日记局长”韩峰被控受贿101万元而受审。今天,有关部门传出另一条相关消息:“隐私日记泄密的相关人员已被抓获”。

   
------------------------------------------

    不查不抓其他涉案涉嫌违法犯罪人员,相反抓捕举报有功者,如此颠倒是非,韩峰必定很高兴!全国的贪官们更是过年一样高兴得很呀。今夜,他们全都在家偷着乐,笑疯了呢。




    全国的平民百姓渐渐知道了这件事,肯定要愁眉苦脸了,天突然间怎么暗淡无光了?

-----------------------------------------

有人评论道:“泄密者”首先不存在“窃密”的行为,韩峰的隐私日记是他从其送给情妇的笔记本电脑中获取的,只是把“被删除的日记”给恢复了;曝光在网络之下的“性爱日记”如今连韩峰自己都承认大部分属实,那么就不存在捏造事实、造谣诽谤的行为;因为韩峰的腐化堕落行为与“泄密者”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在基本真实的前提下也就不存在侵犯隐私。那么警方凭什么对他进行抓捕呢?

    既然内容属实,而且是腐败堕落的肮脏行为,有什么值得保密的,又凭什么冠之以“泄密”的罪名?如果“相当人员”通过组织或者司法程序反映情况,案件能够顺利调查处理吗?从“日记门”事件发生后有关各方一切认为“不可能”,众口一词称韩峰是个好干部,以及日记中牵涉当地多名官员,不难想象会是怎样的后果,因而,通过网络曝光日记内幕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选择。

    “破获”局长隐私日记,进而促使反贪部门揪出贪官,可以说举报有功,不但不该抓,相反应该给予奖励才是,真正该进一步调查、处理的恰恰是“案中案”中的相关情节和人物,如收20万元帮助删帖的“广东女子”,显然涉嫌受贿和毁灭罪证;日记所涉及到的相关官员,理应查清事实,依情节分别给予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兔八路 于 2011-2-10 10:00:0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子。

显然,这是一位街头卖艺人。   

没有人知道,这位在地铁里卖艺的小提琴手,是约夏·贝尔,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演奏的是一首世上最复杂的作品,用的是一把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   

在约夏·贝尔演奏的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   

大约3分钟之后,一位显然是有音乐修养的中年男子,他知道演奏者是一位音乐家,放慢了脚步,甚至停了几秒钟听了一下,然后急匆匆地继续赶路了。   

大约4分钟之后,约夏·贝尔收到了他的第一块美元。一位女士把这块钱丢到帽子里, 她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 6分钟时,一位小伙子倚靠在墙上倾听他演奏,然后看看手表,就又开始往前走。   

10分钟时,一位3岁的小男孩停了下来,但他妈妈使劲拉扯着他匆匆忙忙地离去。小男孩停下来又看了一眼小提琴手,但他妈妈使劲地推他,小男孩只好继续往前走,但不停地回头看。其他几个小孩子也是这样,但他们的父母全都硬拉着自己的孩子快速离开。

到了45分钟时,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大约有20人给了钱就继续以平常的步伐离开。约夏·贝尔总共收到了32美元。   
要知道,两天前,约夏·贝尔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得花200美元。   

其实,约夏·贝尔在地铁里的演奏,是《华盛顿邮报》主办的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的一部分。   

实验结束后,《华盛顿邮报》提出了几个问题:一、在一个普通的环境下,在一个不适当的时间内,我们能够感知到美吗?二、如果能够感知到的话,我们会停下来欣赏吗?三、我们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认可天才吗?   

最后,实验者得出的结论是: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东西呢?

******************************************************************************
猪评:这个结论肯定错了,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在zhuangbility,剩下那部分人,很不幸,他们一生大部分时间也在zhuangbility,更不幸的是猪也一样。


非常喜欢27楼的故事。

很多时候,所谓对美的判断,究竟是关于美还是仅仅关于标签而已?
兔八路 于 2011-2-10 10:00:0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2007年一个寒冷的上午,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地铁站里,一位男子用一把小提琴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共演奏了45分钟左右。他前面的地上,放着一顶口子朝上的帽 ...
歪弟 发表于 2011-2-11 22:45
偶还不知道这辈子在地铁都错过些啥了~~内牛满面
非常喜欢27楼的故事。

很多时候,所谓对美的判断,究竟是关于美还是仅仅关于标签而已?
ironland 发表于 2011-2-11 23:15
我觉得只有孩子或者孩子那样的心灵才对美有着最直接最纯粹的感应,成年人心里已经贴满标签啦,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