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寻找我的同时代人,我要搞个同时代人的聚会

我一直固执地以为,生于1971-1976年是同一代人,这个年代,可以称为70年代上半叶,也可以称为文革后期,正是因为考虑到文革的因素,我才把1976年归为70年代上半叶而不是下半叶。对于出生在这个年代的人,我天生有一种亲近感,刚才在“时时刻刻”的文章中读到一句“到底是70年代末的青年,不像我们生于70年代上半叶的,好像文革的余气在襁褓里也能沾染我们”,不由得一阵激动,产生了要召集本论坛“70年代上半叶”人聚会一次的念头,有人响应吗?
我发现,很多人都有这个爱好:为自己恰巧出生的那个年代,寻常优于其他年代的堂皇理由。这事我也曾想过,我曾坚持以为,仅仅比我小两岁的人,在时代感知上就会与我产生代沟。我坚信,生于60年代上半叶的人,是不可替代的。
在余世存的文字里也曾发现这个爱好,他认为,他们那一代(他所谓八九那一代)也是不可替代的,早于或晚于,都被他视为“劣于”。
现在,旧苗又来了。
看来,这是好事,认为自己出生的那个年代最有意义,好比男人认为自己的妻子、女人认为自己的丈夫乃是天下最好的人,对于社会不是一件坏事。至于这个看法是否正确,倒变得次要了。
那就帮旧苗呦喝一声:有人响应吗?
我反正是无法响应了。
咱也无法响应,也帮你吆喝一声(不就是想请时时刻刻吗 ),仔细一想,楼主法力无边哇,这下几乎把茶楼美女一网打尽,还有水色,丙凶,艾墨......


丙辰龙,呵呵,看ID就知道我是76年的啦。
水色是,卓立是。 emmer妹妹不是,她好像80后的吧。
再友情泄露两位:城骁,OVERSEE。

不够数

如果凑不齐一桌的话,可以放宽到60年代后期或70年代后期,呵呵。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周兄误解我了,我绝非认为我出生的那个年代优于其他年代,我只是对与我同时段出生的人怀有亲切感罢了,这纯粹是一种个人感受,至于说到时代感知上的代沟,我反而比较迟钝,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比我老婆大好多岁,完全处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但我们之间的沟通,包括时代感知,好象也并没有太大的隔阂。凭感觉郭勇健兄和我不但是同时代人,甚至很有可能是同龄人。
原帖由 李旧苗 于 2008-11-12 13:23 发表
凭感觉郭勇健兄和我不但是同时代人,甚至很有可能是同龄人。
嗯,1973,从他的邮件地址看到的。

还有铁客,他的blog地址显示是1972,不过那个家伙整天猫在阅读沙龙,两耳不闻窗外事,想必对我们这类活动不感兴趣。
旧苗,谈不上误解,对自己出生的年代有一股特别的认同或亲切感,都是好事。实际情形当然会有点区别,有些时代波澜不惊,早几年晚几年区别不大(说来说去,不过是几个名牌变迁或电脑内存的大小),另一些时代则动荡些。
我为什么如此强调比我小两岁的人都会在时代感知上有差别呢?最简单的理由,在我这个年龄,对于文革、对于老毛、对于专制集权,至少还会存留真切的记忆,再往下,就不容易产生真切体会了。——那当然不是坏事。所以,我强调的并非“优于”(前帖表述不当),而是意义。
原帖由 周泽雄 于 2008-11-12 13:29 发表
旧苗,谈不上误解,对自己出生的年代有一股特别的认同或亲切感,都是好事。实际情形当然会有点区别,有些时代波澜不惊,早几年晚几年区别不大(说来说去,不过是几个名牌变迁或电脑内存的大小),另一些时代则动荡些。
我为什么如此强调比我小两岁的人都会在时代感知上有差别呢?最简单的理由,在我这个年龄,对于文革、对于老毛、对于专制集权,至少还会存留真切的记忆,再往下,就不容易产生真切体会了。——那当然不是坏事。所以,我强调的并非“优于”(前帖表述不当),而是意义。
在我看来,中国近200年来就没有太平过。所以恐怕也差不多。
要说精英,我认同庚子赔款后2,30年间越洋求学的那一批。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我是
总有一天,我会遇见我内心的生命,会遇见藏在我生命中的欢乐,尽管岁月以其闲散的尘埃迷糊了我的道路。
原帖由 阿吕 于 2008-11-12 13:43 发表

在我看来,中国近200年来就没有太平过。所以恐怕也差不多。
要说精英,我认同庚子赔款后2,30年间越洋求学的那一批。
那是那是,我一点没有将自己出生的时代精英化的意思,何况,实际情形也没有证明这一点。我强调的只是独特性。独特性也有小大之别,但为自己出生的时代找点独特性,本身却是可取的。
我是好几次听勇健提到他比我小十岁,才知道他生于1973年的。在燕谈,这个年龄大概正好算是中坚。
勇健兄是1973年出生的?那比我稍大一些。凑齐一桌是没有问题的,铁客、勇健、卓立、OVERSEE、丙兇、水色、黄昏、时时刻刻,还有伊来,加上我,已经满10个了,而且,恰好是男女各半,呵呵。
秋正浓,蟹正肥,旧苗张罗张罗吧,在沙家浜搞个另类腐败。怎么个AA法,我就不插嘴了。
从真名到燕谈,这几年估计有很多位朋友到过沙家浜吃蟹而没有给我打电话吧,有刀兄是其中之一,应该不止他一个。
在网上查了一下,勇健兄果然是73年出生的——1973年10月26日出生于福建福清,大我不足一岁。铁客兄1972年出生于重庆。

回复 17楼 的帖子

17楼的查户口的啊????!!!!!
俺代表郭勇健送你炸弹数枚,请笑纳!
FB??
这个划分具有一定道理,因为1970年没有划入,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1970年的实际是属于60年代末系列的,我们大一经历过的事情,人家大四反对精神污染也经历过。再和1971年的人谈话,就感觉恍如代沟很大。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勇健兄,去年12月份我去厦门,没有见到你和燕谈的另一位女友——火苗,感觉挺遗憾,搞个同时代人的FB,可以弥补我的这份遗憾。
啊,我是燕谈厦门站站长(自封的),到厦门FB,只管找我啊。

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去上海。还记得泽雄兄说过“请你吃饭”,念念不忘了许久,得找个时间上门讨债,呵呵。

[ 本帖最后由 城骁 于 2008-11-12 15:25 编辑 ]
我身边恰好有位70年出生的朋友,她和我的最大差异在于,胸怀里始终隐藏着宏大的现实使命感,她的性情即颓废又坚韧,和六十年代的一批很是相似。

   旧苗的提议可操作性太小。这十只燕子天南海北的要如何扎在一起?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水色评点精准,我们身上还多少有些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情怀,记得当初进入市场经济,一开始还内心挣扎很久,而下一届的很自然就接受了,很是羡慕他们没有内心冲突就选择了自我经济利益天然合理性。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一块聚有困难,单独聚也行呀,比如我去南京,就先找水色、伊来,还有一个美女加才女的叫什么,一时想不起来了。
原帖由 兮兮 于 2008-11-12 15:13 发表
这个划分具有一定道理,因为1970年没有划入,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实。1970年的实际是属于60年代末系列的,我们大一经历过的事情,人家大四反对精神污染也经历过。再和1971年的人谈话,就感觉恍如代沟很大。
不会吧?我觉得我们就是大一遇上反精神污染,大四赶上那个六乘以四的啥事件?70年比我们小多少啊?大四就遇上反对精神污染了?
还有我觉得我是“天生”喜欢70年代初叶的,可他们为什么就不喜欢我呢?也不说弄个特邀佳宾什么的,心情很不平静哪。
原帖由 李旧苗 于 2008-11-12 15:29 发表
一块聚有困难,单独聚也行呀,比如我去南京,就先找水色、伊来,还有一个美女加才女的叫什么,一时想不起来了。
叫黎戈。还有个老李北海鱼也是76年的丙辰龙。来吧,不过我实说了吧,南京的妹妹性情都有些清冷孤僻,对   F B大计不甚热衷,就看旧苗手段了。

[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08-11-12 15:41 编辑 ]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原帖由 水色 于 2008-11-12 15:36 发表


就看旧苗手段了。
别看我手段,我也没啥手段,反正我去南京,水色是一定要见一见的,见一见对水色有很大好处。
71-76,真正的有别于其他年代生人的共同点,大概是正好在形成初步世界观的时期,初中-高中时目睹了那个现在绝对不让提的事件吧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8-11-12 16:08 发表
71-76,真正的有别于其他年代生人的共同点,大概是正好在形成初步世界观的时期,初中-高中时目睹了那个现在绝对不让提的事件吧
就我而言,不仅是目睹,而且有参与,当时读初二的我,写声援信然后在班里征集签名支持,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班里最漂亮最乖巧(也就是平常最听老师话)的一个女孩,竟然也签下了她的大名。当然,事后学校没有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