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12-11-5 20:58 编辑

非洲土著给美国捐了三美元


    一战后美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使得资本家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将这海量财富投入到再生产中去,这又导致了生产的绝对过剩,堆积如山的货物无人消费。由于美国历来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政府不干预市场,不协调财富分配,也不对弱势群体予以保障,结果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底层民众无力消费,产品卖不出去,资本投资于实体经济无法得到回报,握有巨额资本的资本家们心急火燎地为资本寻找出路。
    而在对外资本输出上,美国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市场欧洲又被堵死。欧洲各国经历了一战的重创,经济疲软,又欠了美国一屁股战争债。此外,美国对欧洲长期保持贸易顺差,这更使得欧洲所欠的债务超过了他们的偿还能力。为了偿还所欠美国债务,欧洲黄金储备几近耗尽。在这种情况下,将资本输出到欧洲的风险极高,基本上等同于自杀行为,美国国内资本遂停止外流,只能在国内寻觅出路。
    此时的美国,巨额资本快速集中。对投资人而言,将这些资本投放在实体经济中回报有限,对外投资风险又高,于是大量资本涌入股票市场。在媒体的花言巧语之下,人人均感到购买股票是发财致富的捷径,不但大资本家进行投资,一般中等收入者和工人阶层也疯狂购买股票。到1929年的股票高峰期间,一些股票甚至以几十倍的高价出售。纽约证卷交易所全部证卷的市场价格,从1925年的270亿美元激增至1929101日的870亿美元。
    狂热的股票投资无异于给美国经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这颗炸弹在19299月底引爆,导火索是英格兰银行为停止英国黄金外流和保护英镑地位,从纽约证卷交易撤出数亿美元,导致美国股票市场一度跳水。在短暂的稳定之后,1015日,纽约证卷交易所开始出现抛售现象,初期大投机商还比较谨慎,持仓观望。到了1024日,整个市场陷入全面恐慌,人们疯狂抛售股票,价格下跌之速,连行情自动显示器的跳动都跟不上,当天就有十一名大投资商自杀。
    对此险情,当时的胡佛总统却仍持观望态度。1025日胡佛发表讲话,称美国的经济是建立在健全与繁荣基础之上的。就在胡佛讲话之后几天,大量股票开始被不计价格地疯狂抛售,由此开始了持续多年的经济萧条。此后整整三年之内,美国股票虽有间歇性的微幅回涨,但总体保持下跌趋势。到19337月美国股票跌到最低点时,有740亿美元被蒸发掉,这大约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战争费用的三倍。
    由证卷市场崩溃引发的危机席卷了美国各个领域。至19333月,美国失业人口达1500万人,每三个工人中就有一人失业,半失业者则无法计算。危机爆发后三年内,美国国民财富减少一半。人民普遍感觉资本主义已走到了尽头,前途一片黑暗,射出不祥的闪光。人民疯狂到银行提款,5000家银行倒闭,900万户存款荡然无存。
    危机爆发之后,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几十万儿童失学。卫生局没有了经费,街上到处是垃圾。掌管钱的财政部竟也没有了现金,导致联邦政府工作人员领不到工资。多个城市的饥饿民众涌入食品店,将食物一抢而光。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穷到连邮递稿费的邮票也没有,舞蹈明星萨利·兰德靠跳脱衣服维持生计。当记者问她为何要跳这种舞时,她说:“我不脱裤子,就挣不到钱啊。”往昔衣冠楚楚,被视为翘楚的律师们也开始蹲在街头兜售杂志、便宜领带,一些脑子灵活的律师干脆换上一套破衣服,在市区的某一个角落向行人行乞。
    1931年春,非洲喀麦隆的土著居民,出于怜悯之心,竟然给纽约汇了一笔3.77美元的款项,以救济那些“挨饿的人”。美国人疯狂地想找到工作,仅仅纽约的一个职业介绍所就收到了十余万份就业申请书,申请去曾被美国人视作地狱的苏联工作。成群结队的各国侨民登上轮船,离开往昔被视作天上之城的美国,自由女神像高举着火炬忧伤地看着他们离去。

胡佛总统的两只鸡飞了


    尽管危机重重,当政的共和党政府却恪守自由放任政策,不肯着手干预经济。在任的美国总统胡佛出生于贫困家庭,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靠个人勤奋学习而进入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并在中国的冒险生涯中挖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由于头脑敏锐,善于把握商机,胡佛很快就成为百万富翁。
    一战之后,胡佛连续担任两届美国政府的商业部长。以此身份,他大力推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导致了美国二十年代的繁荣,最后因政绩显赫而当选为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坚持美国传统的政治理念,认为政府的职能只能是保证个人自由和公民的机会均等,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在危机爆发后,胡佛对付萧条的主要办法是自愿主义,即根据自愿原则,由私人机构救助失业者。当通用电气董事长提出一揽子有联邦政府参与的救市方案时,胡佛大吃一惊,认为这是法西斯主义。19312月胡佛声称,联邦政府的救济将摧毁美国人的品格,毁掉自治的根基。在这场危机之中,胡佛认为他的政府的职责不是救市,而是保护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制度,故而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1932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大批穷困潦倒的一战退伍军人来到华盛顿集会,他们要求提前发放战时服役补助金。已焦头烂额的胡佛,派出后来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领兵驱散了这些退伍军人。在大选年作出这种举动无异自寻死路,此时已没有任何人相信胡佛会当选。美国各地的破产者、失业者流浪街头,他们用铅皮、铁皮搭起房子栖身,愤怒的人们将这些棚子命名为“胡佛棚”、“胡佛村”、“胡佛镇”之类。
    在底特律的一次竞选活动中,当胡佛座驾经过时,路两边的男女一起高呼:“打倒胡佛”,随后胡佛在讲话时竟双手颤抖,面色灰白。这场危机使胡佛成为一个人人挖苦嘲笑的对象,而他在当选总统时曾踌躇满志地宣称,要使每个美国家庭每天锅里都有两只鸡,此时既然他所许诺的鸡飞到天外去了,选民们自然选择请他滚蛋。
    就在危机中的美国人惊惶不已之时,一个有力的声音从广播中发出呐喊:“让我来进行改革,我将为美国实行新政!”这个人就是罗斯福。193211月,富兰克林·罗斯福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当选美国第32任总统。所有的美国人都以殷切的目光看着他,期盼他能带领美国走出困境。而此时美国经济景象之坏,也让所有人都触目惊心。前总统卡尔文·柯立芝在去世前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还可以看到一些希望,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在罗斯福就职之后,前总统胡佛则哀叹道:“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无能为力。”
    人们普遍感到失望,整个社会弥漫着沮丧的气息,一些人甚至喊出了要学习法西斯。此时只要有人能救美国经济,哪怕他想登基称帝,历来崇尚民主的美国人也会全身心地拥戴他。许多人主张,只有找到一个领袖并赋予他以独裁权力,美国才能摆脱困境。《巴伦》杂志说:“我们当然了解,独裁政体完全背离美国政治制度以及诸如此类立国精神,但一个独裁者将帮助我们走过前面路上崎岖的地段。”

资本主义在八天内得救

    193234,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罗斯福一改往昔的浪荡风格,他表情严肃,面容严峻,以坚定的声调宣称除了恐慌情绪以外没有什么值得害怕。虽然罗斯福在就职讲话中未明确提出将如何解决危机,但他给美国人展示了一个坚强有力,充满自信的领导人形象,而这恰恰是心慌意乱的胡佛从未能做到的。罗斯福的演说非常成功,第二天就有四十五万人写信给他表示祝贺。
    在就职的当夜,罗斯福就指示财政部长起草紧急银行法案,保护国家日益减少的黄金储备。随后罗斯福发布总统命令,停止黄金交易,全国银行放假一天。38日,罗斯福在白宫举行了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罗斯福就经济形势及将采取的措施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通过媒体让民众相信,不要恐慌,我们一定会克服危机。此后直至罗斯福去世,十二年里,每周两次,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里,身体后仰,嘴角叼着烟嘴,生动诙谐地回答着记者的提问。
        39,美国国会在战时气氛中召开,紧急银行法案被迅速通过,罗斯福政府向私营银行保证,将提供帮助以使他们的银行重新开业。312,有六千万人在收音机旁收听了罗斯福的“炉边讲话”,罗斯福用自信有力的音调,向国民保证把积蓄送回银行是安全的。罗斯福幽默地说:“我向大家保重,把钱放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比藏在你们裤子底下更安全。”次日上午,各大城市的银行重新开门,提着装有黄金和货币的包前来存款的人们排起了长龙,各大城市的存款数均超过了取款数。美国银行业经受了危机的考验,华尔街兴奋地呐喊:“资本主义在八天之内得救了!”
    在罗斯福就职后两周内,一系列积极的政府干预措施被推行。而此两周内,最富戏剧性也是最让人惬意的法案则是啤酒合法化。在美国的禁酒令中,啤酒也被归入禁售名单。罗斯福觉得有必要给重压下的美国人一点轻松,一点乐子,清凉的啤酒自然能安抚下美国人惊惶的心。当国会两院表决时,议员们竟然凑在一起嚷嚷:“表决——表决——我们要啤酒——啤酒!”在国会两院表决通过之后,罗斯福立刻签署啤酒法案。此后美国各地的啤酒厂加足马力生产,各地的人们畅饮着久违了的清凉啤酒,这是罗斯福给危机中的人们的一个礼物。
    罗斯福当政之后仅仅两周,美国就气象为之一变,一度沉沦沮丧的美国人,现在看到了希望。在初步稳定美国经济形势之后,罗斯福新政开始进入新的时期,罗斯福急需一种能刺激经济的新政策,此时凯恩斯主义进入罗斯福的视线。

生逢其时的凯恩斯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一直密切关注着大洋对岸的这场危机。1932年,凯恩斯在《大西洋》杂志发表文章,告诉美国:“这不是贫穷危机,而是富裕危机。”在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凯恩斯又在《繁荣之道》中论述了运用政府开支摆脱萧条的道理。凯恩斯认为,因为失业,所以要创造就业,而要创造就业,就需要政府的公共工程,要开展公共工程,就要政府保持财政赤字,就要政府发行国债。
    在罗斯福之前,历届美国政府都将举债视作不光彩的事,而罗斯福本人也不大想出现财政赤字。1934年凯恩斯亲自到白宫会见罗斯福,劝说他放手施行赤字开支。凯恩斯兴致勃勃地说道:“每月两亿美元的赤字,将再次把美国带进萧条;每月三亿美元的的赤字,将维持现状;每月四亿美元的赤字,将带来美国的全面复兴。”
    虽然罗斯福相信预算平衡的“健全财政”,对财政赤字一直耿耿于怀,但正是从罗斯福政府始,美国政府开始出现财政赤字。1935年罗斯福政府的财政赤字为29亿美元,1936年为25亿美元,1937年为35亿美元。这些数字在今日看来很小,可在当日却是一笔天文数字。要知道,一盎司黄金在当日不过二十多美元,而现在却翻了近六七十倍。从华盛顿总统到威尔逊总统,124年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也不过75亿美元。
    对比于赤字问题上的小心谨慎,在公共工程上罗斯福是大刀阔斧,以大手笔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公共工程。193311月,罗斯福授命成立民政工程局,该机构存在了仅一年,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公共工程,使处于无望状态下的几百万美国人得到了工作,保持了社会的稳定。在1935年又新成立了公共工程局,公共工程局建设了大批各项公共工程,这些工程包括了公路、桥梁、机场、运动场、学校等。该机构一直持续到1943年,最多时可以吸纳850万人就业,占当时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
    罗斯福以让人目瞪口呆的速度快速花钱,钱源源不断地从公共工程局流到承包商、制造商、工程师、工人、卡车司机、木匠、建筑师的口袋里。这些钱又反过来促进了消费,给疲软的美国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使美国人度过了经济寒冬。自经济萧条开始之后,人们第一次拿着现钞而不是食品券去购买食品,工人们能有钱采购自己必需的工作用具,母亲们能有钱在圣诞前给孩子购买礼物,孩子们则品尝到久违了的糖果。
    在大萧条进入第七个年头时,罗斯福新政取得了神奇的效果,以往在街头练摊的精英阶层不见了,城市中排成长龙领面包的队伍也消失了。虽然还有800万的美国人失业,但各处都弥漫着复兴的气息。1936年罗斯福任期届满,他在全国各地开展竞选活动时,所到之处,无数人涌在铁路两边、街道上和码头欢迎他。罗斯福自述当他听到千万人热泪盈眶地喊:“他救了我的家”,“他给我了工作”时,着实被吓了一跳。美国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罗斯福是最受欢迎的人,其次是得票远远低于他的上帝,在美国人看来,罗斯福现在就是拯救美国的上帝。

赌徒的迷局


    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相伴而行,使美国度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光。自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大多采用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被视为是通向繁荣的政策(Policies for Prosperity)。但凯恩斯主义真的是发展经济的万能良药吗?
    理想状态下的凯恩斯主义应该是,当经济出现危机时,政府通过大量公共工程,刺激经济,虽然此时会出现不断攀升的政府财政赤字,但这不是问题。当经济经过刺激进入繁荣期之后,如果政府立刻反向操作,削减政府开支,用繁荣期的积余来弥补赤字,那么就会实现财政的预算平衡。
    但现实却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迷上了凯恩斯主义,决策者的心理就如同赌徒一般。赢了钱时,他绝不会罢手,别人劝告他收手时,赌徒会说,再来一把、这是最后一把。如果这一把输了,抱着翻本心理的赌徒自然不会罢休;如果赢了,则因手顺而会继续赌下去。除非输得头破血流,不然它绝不会罢手,这就是赌徒的迷局。
    二战后的西方各国就是这种心理,它们普遍采用凯恩斯主义,以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但是长期的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累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爆发出来,造成了西方国家普遍的经济停滞。在最近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希腊政府破产,西班牙、意大利等国政府负债累累,处于破产的边缘,危机蔓延至整个欧洲,有愈演愈烈,不可收拾之势,这也是凯恩斯主义负面效应的表现。
    而在一些拉美、东南亚等一些后发国家中,凯恩斯主义的推行,除了如发达国家中存在的问题之外,凯恩斯主义在这些国家还有一个最大问题,即由于法制不健全、权力无制衡,凯恩斯主义的推行会造成政府权力的大肆扩张和权力寻租行为。设想一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权力制衡,谁能保证在巨额资金在手之后,官员不会发生权力寻租行为?
    罗斯福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敢逾越法律的边界,时刻提防着最高法院九个大法官的狙击。在罗斯福的第二次就职典礼上,主持宣誓典礼的首席大法官念到誓词中“保证维护美国宪法”时,特意提高了声调,罗斯福同样有力地重复了这句誓词。美国媒体则拿着放大镜跟在手握重金的公共工程局局长哈里·霍普金斯身后,霍普金斯以无与伦比的精细,一丝不苟地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就是如此,媒体还是追问他为何将救济工人的钱用来救济艺术家,他无奈的回答:艺术家也要吃饭。
    由于存在权力制衡、由于存在媒体监督,罗斯福新政取得了良好效果,每分一钱都得到充分运用。而在拉美、东南亚国家一些中,政府操盘控制一切,国内缺乏有力的媒体监督和权力制衡,最后的结果是少数特权阶层借政府干预经济而大肆聚敛财富。如印尼的苏哈托家族、菲律宾的马克斯家族等,无不占有巨额财富,成为权贵阶层。二战后,在拉美、东南亚等采纳凯恩斯主义的国家之中,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曾出现过普遍的繁荣,但之后这些国家几乎没有例外地陷入动荡之中。
    从拉美到东南亚再到今日的欧洲,随处可以见凯恩斯主义的后遗症。凯恩斯主义本来只是应对经济危机而开出的一方良药,但因为疗效佳,结果病人吃上了瘾,将它当作了饭吃。偶尔吃下良药,自然能治愈病症,身心健康,但若是天天吃,再好的药,其结果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文史天地》第11期
嘴上有龙!
1、凯恩斯主义的意义是提供了一个(短期内)协调工人的货币收入和资本家的利润的技术手段,因此在二战后成了社会民主党改良主义的技术手段。凯恩斯主义的危机,意味着这种协调再也不可能进行下去了(见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奥菲《福利国家的矛盾》等著作)。当然,这种危机以对……有利的方式得到了“解决”。



2、不是一切“政府干预”都可以叫做凯恩斯主义。
1、凯恩斯主义的意义是提供了一个(短期内)协调工人的货币收入和资本家的利润的技术手段,因此在二战后成了社会民主党改良主义的技术手段。凯恩斯主义的危机,意味着这种协调再也不可能进行下去了(见哈贝马斯《合法 ...
三苗 发表于 2012-11-5 21:57
谢谢三苗兄指正
嘴上有龙!
蛤蟆水平让人刮目了,恭喜。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12-11-6 09:41 编辑
蛤蟆水平让人刮目了,恭喜。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1-6 08:48
拍俺一下,不能改变俺的革命宏愿,你早点移民吧!!!
嘴上有龙!
拍俺一下,不能改变俺的革命宏愿,你早点移民吧!!!
袁灿兴 发表于 2012-11-6 09:39
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本来只是应对经济危机而开出的一方良药”,但是多吃要出问题。那么“中国式的革命”无疑是一剂毒药。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拍俺一下,不能改变俺的革命宏愿,你早点移民吧!!!
袁灿兴 发表于 2012-11-6 09:39
呵呵,即便革命发生,也不能保证你就有一个美骄娘和一套房子。即便在美国,许多人也没老婆也没自己的房子。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12-11-6 10:10 编辑
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本来只是应对经济危机而开出的一方良药”,但是多吃要出问题。那么“中国式的革命”无疑是一剂毒药。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1-6 09:52
吃多了会有抗体的,改良在贵国没有出路。
嘴上有龙!
呵呵,即便革命发生,也不能保证你就有一个美骄娘和一套房子。即便在美国,许多人也没老婆也没自己的房子。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1-6 09:53
革命后有美女最好,没有亦无妨。只是在中国,指望皇上开恩,主动改革,不啻天方夜谭。
嘴上有龙!
吃多了会有抗体的,改良在贵国没有出路。
袁灿兴 发表于 2012-11-6 10:04
如果你说改良没有出路,所以只有走革命这条路。那么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说革命没有出路,所以只有改良。

改良和革命同样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选址改良,因为革命意味着鲜血和无数无辜的生命。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12-11-6 10:13 编辑
如果你说改良没有出路,所以只有走革命这条路。那么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说革命没有出路,所以只有改良。

改良和革命同样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选址改良,因为革命意味着鲜血和无数无辜的生命。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1-6 10:09
另,“中国式革命”,即造反坐江山,这一套,在俺看来,已经过去了。
现在如果是追求宪政的革命,可怕么?
利比亚人民爆了卡扎菲的菊,现在开始走向宪政,这个革命,真是大快人心!
革命不是无辜者希望的,是被统治者逼迫出来的。如果尚有活路,谁会以命相搏杀?
现在贵国的屁民,尚有饭吃,待无饭吃时,出现如1930年般的经济萧条,除了厮杀,还有什么出路?
选择改良,你拿什么去和他叫板?无数的利益在手,当政者自己动手,割了自己的睾丸?放弃权力和利益?可能吗?
它不是嚷嚷过了么,要拿三千万头颅来换它的江山。
嘴上有龙!
12d" /只是在中国,指望皇上开恩,主动改革,不啻天方夜谭。
袁灿兴 发表于 2012-11-6 10:07
这个我同意。做顺民,求不来改良。
在顺民和暴民之间,做维护自己权利的公民才是出路。
呵呵,即便革命发生,也不能保证你就有一个美骄娘和一套房子。即便在美国,许多人也没老婆也没自己的房子。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1-6 09:53
施JJ这叫饱汉不知饿汉饥,哎,有本事你和永德互换位置试试。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施JJ这叫饱汉不知饿汉饥,哎,有本事你和永德互换位置试试。
psyzjs 发表于 2012-11-6 10:22
大树你好歹有老婆的好伐,老汉俺孤零零一人。
嘴上有龙!
另,“中国式革命”,即造反坐江山,这一套,在俺看来,已经过去了。
现在如果是追求宪政的革命,可怕么?
利比亚人民爆了卡扎菲的菊,现在开始走向宪政,这个革命,真是大快人心!
革命不是无辜者希望的,是被 ...
袁灿兴 发表于 2012-11-6 10:12
你先去了解一下利比亚的现状吧,他们爆了卡扎菲的头,最近还爆了美国大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头。外交官都敢杀,这是宪政吗?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施JJ这叫饱汉不知饿汉饥,哎,有本事你和永德互换位置试试。
psyzjs 发表于 2012-11-6 10:22
大树你都能财色兼收,永德又不比你差,他可能只是缺一个机会罢了。
改良是做梦,革命是忽悠。做人还是脚踏实地努力活好吧。
大树你好歹有老婆的好伐,老汉俺孤零零一人。
袁灿兴 发表于 2012-11-6 10:26
我揭发,袁博士在装可怜。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你先去了解一下利比亚的现状吧,他们爆了卡扎菲的头,最近还爆了美国大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头。外交官都敢杀,这是宪政吗?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1-6 10:45
利比亚是否会成为宪政国家还有待观察,但你的逻辑很混乱。美国是宪政国家想必你不会有异议,可那里每天也有暴力发生。按照你的逻辑,如果有人问,美国人连小学生都敢杀,这是宪政吗?看看有多荒唐。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11-6 11:39 编辑
利比亚是否会成为宪政国家还有待观察,但你的逻辑很混乱。美国是宪政国家想必你不会有异议,可那里每天也有暴力发生。按照你的逻辑,如果有人问,美国人连小学生都敢杀,这是宪政吗?看看有多荒唐。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1-6 11:16
如果美国有一批号称要建设宪政的革命者,滥杀小学生但是得不到法律惩罚,那它肯定不是一个宪政国家。

我的逻辑是:按利比亚的现状,某种意义上比卡扎菲时代还混乱,杀美国外交官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说明他们离袁博士宣称的宪政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认为一场暴力革命杀了独裁者,宪政就从天而降,那才是最荒唐的。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我的逻辑是:按利比亚的现状,某种意义上比卡扎菲时代还混乱,杀美国外交官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建设宪政绝不是杀几个人就可以解决的。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1-6 11:32
过渡阶段的混乱是肯定的。最不混乱的是北韩,你愿意移民去那里吗?建设宪政绝不是杀几个人就可以解决的,这个我同意。可独裁者滥杀平民你又该如何应对呢?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11-6 13:09 编辑
过渡阶段的混乱是肯定的。最不混乱的是北韩,你愿意移民去那里吗?建设宪政绝不是杀几个人就可以解决的,这个我同意。可独裁者滥杀平民你又该如何应对呢?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1-6 11:56
建设宪政绝不是杀几个人就可以解决的,这个我同意。------有这个就够了,我发表意见无非也就是针对袁博士宣称利比亚杀了卡扎菲就走向了宪政。

至于你问我独裁者滥杀平民怎么办,我只知道,杀了独裁者,或许会有更厉害的独裁者,或许还有更多平民被杀。

如果我有灵丹妙药可以解决,那我就比上帝还厉害了。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革命不可取,改良亦不可取,维持现状,最好。
革命不可取,改良亦不可取,维持现状,最好。
douniwan 发表于 2012-11-6 12:45
维持现状就是改良的方式之一,也就等待机会,得寸进寸,得尺进尺,慢慢累积点滴的进步。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zoufeng_1234先生是个能人,伸缩自如,进退有度,大局均在把握之中。不由得不说声,佩服。
zoufeng_1234先生是个能人,伸缩自如,进退有度,大局均在把握之中。不由得不说声,佩服。
douniwan 发表于 2012-11-6 12:53
该老先生已经一饭三遗,进退尚有度,伸缩难自如矣。
嘴上有龙!
革命不可取,改良亦不可取,维持现状,最好。
douniwan 发表于 2012-11-6 12:45
维持不了的,,一切都在变,而这些在庙堂上的肉食者却仍然活在中世纪。等着火山喷发吧。
嘴上有龙!
本帖最后由 袁灿兴 于 2012-11-6 13:16 编辑
维持现状就是改良的方式之一,也就等待机会,得寸进寸,得尺进尺,慢慢累积点滴的进步。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1-6 12:47
维持现状?维持不了的,这么些年,一直在倒退,何曾有点滴进步?薄二杆子不被拉下来,更是一场大的血雨腥风。而薄二杆子被拉下来又如何?一个小村长,就是一个小薄二杆子。
嘴上有龙!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11-6 13:33 编辑
维持现状?维持不了的,这么些年,一直在倒退,何曾有点滴进步?薄二杆子不被拉下来,更是一场大的有血雨腥风。而薄二杆子被拉下来又如何?一个小村长,就是一个小薄二杆子。
袁灿兴 发表于 2012-11-6 13:11
韩寒有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大意是:如果革命了,也成功了,你未必不会成为那个你曾经最痛恨的人。

如果我们不改良我们自己,或者说改良我们生长的土壤,那么你推翻一个独裁者,自然会有新的独裁者成长起来,施国英说混乱的局面是难免的,要知道混乱的社会是独裁者生长的最佳土壤。

当年的毛润之也是像袁博士一样的理想主义青年,结果呢,成了韩寒说的那个人。
神经病人思维广,自费五毛立场稳
12d" /> 该老先生已经一饭三遗,进退尚有度,伸缩难自如矣。
袁灿兴 发表于 2012-11-6 13:08
是,zoufeng_1234老先生手淫改良,意淫革命,不亦乐乎。
施国英说混乱的局面是难免的,要知道混乱的社会是独裁者生长的最佳土壤。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11-6 13:19
过渡阶段的混乱是肯定的。最不混乱的是北韩,你愿意移民去那里吗?
施国英 发表于 2012-11-6 11:56
金三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