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专家


我对于专家的怀疑,是因为我自己也曾经做过一回专家。

1996年,我在浙北某地管水库。霉雨季节,遭遇二十年一遇洪水。水库水位已逼近溢洪线,下游汛情也非常紧张。开闸泄洪,会增加下游防洪压力;而继续关闸蓄洪,水库将失去调节能力。两难之间,如何决策,关键要看老天是否继续下雨。水库大坝上,市长的脸色和天色一样凝重。情急之下,他突然问我:“小施,你看这天还会不会再下?”我仰头看看天,沉思片刻后回答:“再下的可能性不大。”市长紧皱的眉头有些舒展,说:“那就再熬一熬,继续关闸蓄洪。”

老天果然没有再下雨,上下游得以两全,抗洪斗争胜利结束。市长见了我就表扬:“到底是专家,有经验!”我哪里是什么专家,不过是早晨听了气象预报,又揣测到领导的心思,才如此参谋的。我懂的:高明的领导,从不吝啬表扬。然而,平心而论,按照目前专家市场的行情,倘若我胆子再大一点、心理素质再好一点,也许真的可以挂牌做专家。

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CCTV请了国防大学某军事专家点评战况。当时,他的分析和伊拉克那位铁嘴副总理阿齐兹几乎完全一致:美国人之所以进展顺利,是因为萨达姆诱敌深入、藏兵于民,美军一旦兵临巴格达城下,将会遭遇顽强抵抗,甚至会发生激烈巷战。总之,“美国人是要吃苦头的!”说实话,我看不惯山姆大叔以暴治暴、指哪打哪的做派,因此,对“美国人吃苦头”翘首以待。结果当然很失望。

军事专家是如何得出上述结论的,我不得而知。不厚道地说,他有如瞎子算命——蒙的。瞎子算错了命,可能被顾客砸招牌。而在CCTV作预测,不需要承担这样的风险。CCTV很强大,没有人敢砸它的场子。那位专家虽然一时贻笑大方,却十年如一日,坐定了嘉宾的铁交椅。这些年来,他在荧屏上侃侃而谈,越谈越滋润、越谈越淡定,越谈越有名人风采。前些时候,该专家居然用美国撤军后伊拉克发生的某些情况。来证明他八年前的预测其实并没有错。有“话语权”如此,实在令人羡慕。

我和那位专家素昧平生,对他个人并无成见。我只是觉得CCTV应该多请一些专家,哪怕不允许“百家争鸣”,至少也可以换换新鲜面孔。而不至于“一花独放”,一错到底。我的建议不会有人理睬,CCTV乃大雅之堂,岂是阿猫阿狗可以随便登的。党的喉舌,性命交关,把它搞乱了,谁也负不起责任。

其实,专家也有专家的苦衷。“话语权”并非个人所有。表面看嘉宾自说自话,但调子却是上面事先定好的。好比侯宝林唱堂会,相声怎么说,要由东家说了算——“叫你打来,你就打,你不打来,他不管饭!”专家们面临的得失,比管不管饭重要得多。一边是央视的热镜头,一边是家里的冷板凳,何去何从,聪明人不难作出选择。

虽然理解,但我对那些“明星专家”还是不肯崇拜。他们终年串场子,哪里还有时间、还有心情去做学问。人一走红,心就会浮起来。而做学问,是需要潜心钻研的。有人——比如余秋雨——贪心不足,一边当明星,一边还想成为大师。虽然,余秋雨的理想得到了官方的强力支持,但我仍然担心他会力不从心。天降大任于斯人,党需要余秋雨当大师,可以给他封号,可以为他盖“大师工作室”(用纳税人的钱),还可以为他提供各种各样的表演舞台,但惟有一样东西党不能给,那就是作为大师所必须具备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不用怀疑的是,按目前的弄法,余秋雨越使劲,离大师越远。

经过六十年改造,如今,像陈寅恪、马寅初那样“顽固坚持反动立场”的“反动学术权威”,早已被淘汰干净,传统意义上的专家已然消失。社会科学本来就似乎是软科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理没理都能说出一箩筐道理,倘若再由一批软骨头,说一些讨彩头的软话,那么,真理就只能跟着权力走了。这年头,被分配到“话语权”的专家,多怀揣一把小算盘,计算着自己的进项,为了名利,心甘情愿做应声虫、做“托”。如此专家,教人怎能不怀疑?

相对而言,自然科学比较硬。霍金的大爆炸理论是通过数学运算证明的,由不得你不信。然而,即便是霍金,似乎也要遭遇炒作、也要被某些科学以外的因素所左右。病中的霍金,不时有惊人的预言,比如,外星人正驾驶着宇宙飞船向地球飞来。我宁愿相信那是讹传,是有人假霍金之口作弄地球人。退一步说,即使那真的是霍金的想法,我也不愿轻易盲从。因为它没有得到过数学证明,也没有被哈勃望远镜观察到,而只是一个毛估估的东西。虽然,被外星人捉去当俘虏,似乎是一件很好玩的事,但我对此并不报太大的希望。

怀疑专家,我不知道需不需要资格,先怀疑了再说。
本帖最后由 老西安 于 2011-6-17 00:25 编辑

坐一回去意兄的沙发。
CCAV的专家,有很多是社会活动家,就是兄台所说的串场子的。连于丹这样的文盲都敢僭居神马大讲堂,大谈文化,更不用说张哈夫召忠将军了。张将军能不能将兵咱不知道,不过该将口才确实不错,长得也颇吸引人注意。
大哥篇篇文章都是平实写来,篇篇文章都是那么耐看。认真拜读了。
关于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区别、怎样才算一个有良知的科学家等等,这些也是我们在家里经常聊天的话题。
你好几篇文章所涉及的话题也都是我非常有兴趣的,拿小本本记下,包括今天这个,下次回来约你喝酒时翻出来细聊。
“我不用怀疑的是,按目前的弄法,余秋雨越使劲,离大师越远。”
——依余秋雨的能耐和潜质,即使没有大师工作室这档子事,也没有发生过含泪事件,假设一切都照最为顺溜的路线往前走,他也只是一个略有小成的散文家。
“怀疑专家,我不知道需不需要资格,先怀疑了再说。”
——革命有理,怀疑无罪。
寂静涅槃
手机信息上天天都是专家如何说如何分析,俺早就不耐烦了。不说去意兄替俺出了一口恶气,也总算是替俺顺了顺气,就像张岱说的,容小僧伸伸腿。
表面看嘉宾自说自话,但调子却是上面事先定好的。——问的啥,怎样答,是有稿子的,嘉宾至少可以在去演播室的路上默诵。
几疑帘动风为客  一任灯残月做东
表面看嘉宾自说自话,但调子却是上面事先定好的。——问的啥,怎样答,是有稿子的,嘉宾至少可以在去演播室的路上默诵。
弱水过客 发表于 2011-6-17 00:23
有稿子的情况比较少,前面是有个基本线路的,最重要的是以后的剪辑,可以把专家没有说的、没有的意思按照主旋律编辑过来。

专家真的说了啥的,往往倒是一剪刀没有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去兄俨如研究“专家学”的专家。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谢西安兄沙发。不过说于丹文盲,我是不同意的。于丹口才好,有评书腔,常用词有“阳光、温暖、感动、流淌......"。听于丹说话最大的感受是:好听,但听过以后却忘了她刚才说了些什么。于丹的“感动”在听众的耳朵里流淌,而不是在心田里流淌。

翘首盼望风雨妹妹衣锦还乡。不过喝酒时你千万不要掏出小本本。我们不研究问题、更不谈主义,只喝酒,要么谈谈感情。

老周是说,大师工作室之类的倒忙,帮得很多余。

我对“乡邦文化专家”略有研究。
去意兄的帖子总是在平实中道出一些道理来
上次去安吉时间有限,未及多多聆听,遗憾遗憾。风雨妹妹还乡时告知一声,期待再会去意兄和老范,见见神交多时的风雨妹妹。
即使在地狱,也要把它变成天堂
翘首盼望风雨妹妹衣锦还乡。不过喝酒时你千万不要掏出小本本。我们不研究问题、更不谈主义,只喝酒,要么谈谈感情。
去意无边 发表于 2011-6-18 13:50
哈,你别怕我的小本本呀,又不是变天帐。要说感情,叫你一声大哥是情理之中的。
风雨妹妹还乡时告知一声,期待再会去意兄和老范,见见神交多时的风雨妹妹。
傻瓜也快乐 发表于 2011-6-18 14:19
大姐放心,下次回来若不留出见姐姐的时间,我誓不为妹
专家说话如果言不由衷,不如闭紧鸟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