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怀念恩师林龙华

本帖最后由 某某马甲 于 2010-4-7 09:01 编辑

怀念恩师林龙华

这段时间在做博客,与各位博友交流学习,感触很多!在这期间认识了一位叫“海风”的老师,与他的交往中让我想起一个人——我的恩师林龙华。林教授是我在汕头大学读书时的一位主要授课老师,是引领我走上美术正途、让我感激和尊敬的老师。在林老师的谆谆教诲和影响下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从艺、做人、为师的道理。我思念我的老师!

在上大学前,从别人口中就已知道汕头大学有这位老师了,而且还听说了他是一个很讲原则、有点古板、许多学生都怕的那样一个老师。他的祖籍在大埔,是我的家乡人,所以在我考上大学时,在汕头的老乡带我先去拜访了他一次。他语言不多,但给我的感觉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不可亲近、没有人情味,反而觉得他很和蔼、很亲切。当时我想也许因为我们是老乡的缘故吧。真正了解他是在入学以后的事了。入学后的新生教育是林老师负责的,他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了美术设计系的发展史,给我们讲了陶行知……也就在哪个时候我知道了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格精神。这时他给我的印象是很健谈的,对学生很爱护的,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但在师兄师姐们的思想灌输下我们对他还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
他给我们上的第一次专业课是风景写生。那是大一第二学期的事。老师为了让我们练练手、找找感觉,安排我们在校园里画了一个星期。然后带着我们去了南澳岛,在那我们呆了半个多月。在南澳,课业上老师没有给我们提太多的要求,只是以他自身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同学,他每天比我们起得早、比我们画得勤。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我们也自然而然的自觉和勤快了起来。这让我明白了言传不如身教的道理。那段时间,我们过得十分快乐。白天我们自由画画,晚上我们集中交流。作业的观摩交流,是让我们收获最大的一个活动,它不光使我们画技得到提高,更主要的是使我们懂得了其他很多的道理。有一次我们在观摩作业,我指着一张画船的作业,说那船应该是很残破的可这张作业的用色却使这船看上去像新的……还没说完,旁边的一个同学低声说:“那是老师画的!”当时我有点不好意思。可这并没有让林老师感到不快,他反而鼓励我们就应该这样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他给我们说画更多的却是说我们的优点,更多的是给我们以鼓励、给我们以切实可行的建议。有一次我画了一张以沙滩为主的海景,那天观摩的时候有一位同学说我把沙滩画得太平了应该加点脚印什么的,我当时自我感觉良好很不服气,说我看到的沙滩就是这样的,说我还想在上面打几个滚呢。我们争论得很激烈。后来林老师给我们圆了场,说我画得不错但也可以考虑一下加点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效果。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往往在我们争不出个结果的时候,都是老师出来圆场。我们都听老师的,因为那时我们已很敬佩老师的艺术修养、敬佩老师的为人了。这让我慢慢认识到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别人善意的批评,要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不要老挑别人的毛病等为人处世的道理。林老师极少为我们改画,不像有些老师一句话不说拿起笔就把你的画改得面目全非。他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就像珍惜他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样,他会努力地去发现你的优点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你合理的建议。当时有些同学不珍惜自己的作业随画随扔,这老师是极力反对的,他说一张画再怎么不好也会有一点可取的东西,不管画得好坏都要把它留下来,这样前后可以做个比较,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优势,也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的进步,而不是靠碰运气画一两张好作业的。我们十分喜欢林老师上课,喜欢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说实在的,他上了我们很多的课,那怕我们做得再怎么不好,他从来没有用比较尖刻的语言说过我们什么,他总是那么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给我们以引导。通过几个星期的相处,他给我们的感觉已亲如父兄,我们与林老师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了,我们常在周末及节假日到老师家玩,吃他老人家为我们做的饭,吃他老人家为我们包的饺子。以后林老师还给我们上了人物素描和人物色彩两个课……时间过得很快,1993年7月我毕业了,林老师也从汕头大学退休了。
我与林老师的交往并没有因为我的毕业和他的退休而终止。毕业后我回到梅城教书,次年他也来到梅城讲学。那时我常到他那与他聊天、看他画画并与他一起游梅城。他老人家用自行车载着我去嘉应大学游玩的情境,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仿佛是刚刚发生的事情。1995年他应嘉应大学之聘到该校创办美术系,又担起了繁重的工作。在刚开始的两三年里我还是经常去拜访他老人家,看他画画、听他教诲。后来林老师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应酬也越来越多了……我知道他需要有自己的时间,知道时间对他的宝贵,实在是不忍心再去打扰他,我去得也就慢慢少了。再后来嘉应大学美术系已具规模,各方面工作已正常运转,林老师实现了他在家乡创办美术系的心愿,他慢慢地辞去了那里所有的工作,回到汕头,潜心研究书画艺术。我很少出差到那,与老师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林老师的造型功力非常深厚,艺术修养很高。早在1957年他的水彩画《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就参加了当时水平极高的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工作者作品展览会。在八十年代以前他创作并出版了大量的年画。一直以来林老师还画了大量的水彩作品,在水彩人物方面更是有很高的造诣,1995年前后还创作了两幅有名的水彩画《惊涛—孙中山和宋庆龄》和《戎马生涯—叶剑英青年时代》。以他的实力,完全可以成为一代大家,可他却把他的时间和精力、把他的创作生命献给了美术教育、献给了他满天下的学生。林老师曾说过他是带着十分强烈的成名成家的愿望进入高等院校的。他在1951年考取的了徐悲鸿大师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他说:“当时徐悲鸿还在,看了他的油画,看了很激动,心里就想着要成为像他那样的,大师级的。” 可后来由于组织的需要,林老师是“不太情愿地”被调到当时赫赫有名的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在鲁迅文艺美术部,林老师接受了最革命的思想教育。在“一切文艺是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熏陶下,他的名利观念逐渐淡薄。1955年毕业分配时,他听从组织安排,留校当上了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员。他在鲁艺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0年。这时教书育人已成为了林老师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了。1985年为了创建汕头大学美术系,林老师从东北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故土——汕头。林老师在汕头大学美术系任副主任忙于各种工作直至1993年退休。林老师说:“我觉得有些事情要是没搞好的话,总觉得心里不塌实,搞自己的东西总觉得搞不下去,我觉得重要的事情搞完了以后,再搞自己的,心情还好一点。”退休后,原以为可以好好做做自己的事了。然而在1995年,家乡梅州的嘉应大学聘他去创办美术系,为了家乡的美术教育事业林老师又踏上了征程。就这样,林老师在高校的讲台上足足站了46个春秋,等他默默地忙完了最重要的事,却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在老师70岁的时候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个人展览。对于一个画家来说,70岁才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似乎晚了一些。但回首人生经历,林老师说他并没有感到遗憾,他为他有满天下的学生感到安慰、感到骄傲。在展览中有一幅林老师书写的对联:“甘当门槛,为学子登堂入室;愿做人梯,为后生攀高望远。”这正是林老师从事高等美术教育46年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的真实写照。
我知道林老师对他的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我却至今没有任何作为,我深知我辜负老师了……我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来报答我的老师。前些天,给老师打了一个电话,知道他老人家身体还非常好,还一直忙着,并准备近期到新加坡举办展览……不管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林老师总是以他的行动默默地影响着我、给我以教诲。我思念我的老师!

(以下展示林老师不同时期的一些作品,以供欣赏!)

在新开垦的土地上 1955  

湖南农民 1962

老艺人 1963

老农 1963  


女孩速写 1980

芭蕾舞演员 1980

鲜族少女 1981

持瓶维族女 1981

暇 1982

白裙子姑娘 1984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欢迎抢沙发
为了满足某位扫帚书法家的狂傲的“心悦诚服”的要求,特转来此帖。

并借此沙发,向林大师致敬。

欢迎抢沙发
本帖最后由 某某马甲 于 2010-4-7 02:40 编辑










欢迎抢沙发











欢迎抢沙发
“他在1951年考取的了徐悲鸿大师所在的中央美术学院。他说:“当时徐悲鸿还在,看了他的油画,看了很激动,心里就想着要成为像他那样的,大师级的。” 可后来由于组织的需要,林老师是“不太情愿地”被调到当时赫赫有名的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在鲁迅文艺美术部,林老师接受了最革命的思想教育。在“一切文艺是为人民服务” 的精神熏陶下,他的名利观念逐渐淡薄。1955年毕业分配时,他听从组织安排,留校当上了一名普通的美术教员。他在鲁艺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0年。”
   
图片未经转换看不见,通过上面的文字大体知道你们的林老师是个什么人了。我太知道“一切为人民服务”熏陶下,听从组织安排的普通美术教员会是个什么样子。
那个时代,可以说百分之百的人都是“‘一切为人民服务’熏陶下”出来的,“听从组织安排”也同样是百分之百的人的共同选择,仅由此就“知道”一个人的“样子”恐怕难以准确。
5# 杨林

     林龙华老师只是应邀对愿意听取大家意见的EE的画说出自己的看法,他注册用了真名,除了尽了一个美术教师的职责之外,并没有任何哗众取宠的言语和行为。
     我想,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环境下的一代老人,在自己的工作位置上恪尽职守。我看到的是一个专业的美术教师,用自己心血浇灌学生,希望学生成功。
     谁在年轻时候没有豪情壮志?
     我作为一个退休教师,深深体会其中感受。
朋友说,苍然太苍,奉命改为“宛然”
这个学生也奇怪,用这个标题“怀念...”弄得好像人已经不在了似的。呵呵。
朋友说,苍然太苍,奉命改为“宛然”
杨林先生如果想看到图片,只需点击该图,就可以到原来的博客,之后,就可以找到原图。我尝试了,结果,上面的图也显现出来了。
你不妨试试。
不过,还请你评论的时候客气点,林老师并没有想在这里显摆自己的愿望,是这里的朋友发的。
朋友说,苍然太苍,奉命改为“宛然”
向林老先生致敬!
5楼“通过上面的文字大体知道你们的林老师是个什么人了。我太知道‘一切为人民服务’熏陶下,听从组织安排的普通美术教员会是个什么样子。”语嫌轻薄,自作“显摆”。
6楼铜板多“同情的了解”。
偶酿酱香入诗肠,常念老辣出文章.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4-7 12:19 编辑

林老师的习作很熟练。

看着仿佛又能闻到学校画室的气味。

各个学校大概都有些像林老师这样的老先生。

为人很好,技巧也好。

只是可惜生不逢时,人生里被设下很多局限,妨碍了艺术创作的发挥。

倘若生在自由年代,

不知他们能有怎样的成就。
图片看到,油画和水彩画都是那个时代的较高水准,造型、色彩、神情刻画都不错。
书法的训练基本上没有,这不奇怪,因为徐悲鸿主政中央美术学院期间,没有把书法作为央美的基础教学。虽然徐本人是康有为的学生,书法相当了得。很可惜,老先生的天赋不错,却由于时代原因书法连门都没入,这不是他的错,还可惜的是因为没能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和审美常识,国画的品味也不高。
铜板既然用了两个百分之一百,我认为不是认真探讨问题的态度,不回复。
另外我对林龙华老先生并无反感,碰到有见地的品评我才有兴趣看看说话人的作品。谢谢楼主提供作品,你的作品我就不看了。
一楼的人物象木偶,似乎是在努力把人往物上靠近。
林老师的书法也相当不错啊。有许多中青年画家画的还行,字一写上整幅大打折扣。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hh  看到怀念两字, 就想到。。。。。

还是改个词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