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不能美丽吗?

儿子上一年纪,这两天和语文老师有点事情。
起因是组词,题目是:——的眼睛。这一课中学习了新字“明”,大部分孩子填写的是“明亮”的眼睛,儿子填的是“美丽”的眼睛。老师发回作业本对儿子说:不对,改;儿子没改,又交了上去,老师再次发回,又道:不对,改。这一次,儿拿着铅笔和本子上讲台找老师。
儿子:老师,美丽的眼睛为什么不对?第三课上就有一句: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
老师:美丽这个词用在这里不太确切,第三课上用的是“美丽的大眼睛”,而这里没有大。所以要改。
上位后,儿心中直犯嘀咕:小眼睛怎么就不能美丽?大约是怎么想也想不通,却又不得不改。遂对同学说:我要休学,这个学不上了,或者等陆老师来了以后再上。(陆是原来的语文老师,现休产假)同学把儿子的话传给了语文老师,老师立即找儿子谈心。
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陈老师?
儿子:不是,但美丽的眼睛为什么不行?
老师:美丽的眼睛用在这里比较牵强,原来的课文是说美丽的大眼睛;再说你说不上学了,老师能不能也象你一样不教了走了呢?你这样说话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老师不负责任。
第二天一早,老师问:你想通了吗?儿子:想通了,当时就想通了。
在这之后,碰巧遇到老师,才知道关于眼睛的事情。遂问儿子。
妈妈:你怎么没跟妈妈说?
儿子:小事情。
妈妈:你说你想通了,想通了什么?是小眼睛不能美丽吗?
儿子:不是,小眼睛也可以美丽,美丽的眼睛是可以的。
妈妈:那你想通了什么?
儿子:我那句话太折磨人了。
妈妈:折磨谁了?
儿子:折磨老师。
妈妈: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你打算怎么处理?
儿子:她坚持改就改呗。
妈妈:如果是考试呢?
儿子:按我自己想的做。

友谊是一朵生长的异常缓慢的花儿。

这还用说,尽管美丽不是一个权利问题,但小眼睛确实也可以美丽的。古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所谓“丹凤眼”,就不是一种大眼睛。

小学语文老师的教条与刻板,真是要命。连小眼睛不得美丽都成为一道文字禁令,孩子的天性还有望舒展吗?

语文题和数学题有一个本质区别,数学题通常都有对错,而语文题常常没有非此即彼的对错,区别只在于程度,六分好还是八分好,或三分糟还是九分糟。小学语文老师如能少一些刻板教条,学生就有福了。

不过,这老师还算不错,她后来对伊公子的开导方式,让俺肃然起敬。

这是一个中国教育中很严重的问题,为了维护师道尊严,不惜牺牲真理。

读高中时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老师示范大家解一道几何题,我当时也许是好出风头的缘故,当场指出老师的解法过于繁琐,提出自己的解法,老师的脸当时就拉长了,以后的日子经常穿小鞋,抓到我的错处总是讥讽加呵斥。以前参加数学竞赛的名单从来没少过我,这以后就没我的份了。更可气的是我爸也说我不应该出风头(我爸也当过老师),把我训了一顿。

这小孩还真是可爱,我认识的几个小孩遇到类似的事情会直接评价“新来的语文老师很差,懒得理她”。现在的小学生已经不像我们以前那样盲目崇拜老师。

ID已送人
     我对这个事例最深刻的印象,是这位小学老师如何以温和而又坚定的、充满爱心而又寸土不让的方式,悄悄剥夺了孩子自主理解的权利。
吃的是草,吐出来的也是草。
偶感觉孩子比老师还懂事还大度,讽刺阿。诸多教育方式的不合理,老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已经日落千丈了,不要老抱怨体制如何,从自身开刀才是最切实的。比如这位老师,在传授基本知识时,是偶觉得应是从常识出发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出发,而不是什么本本。偶感觉她很无趣。

觉得那位老师简直是强词夺理,明明错了,还不承认。美丽的眼睛错在何处?

另一种猜测,是不是按课文内容填空呢?只有这种情况才需要和课文上一模一样。

诗意地栖居,个性地生活,唯美地梦想……

有篇课文,是赵丽宏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我问学生如果要赞美一哈腊梅,你们会怎么吹。他们乱吹了几句,跟赵丽宏的想法差不多,无非是忍得霜冻,经得寒冬,芬芳馥郁之类的,没啥新意。那么,既然没有新意,是不是语言特别妙?也不是。这样的文章,不知道念它做啥。最郁闷的是,还要违心地告诉学生,考试的时候,千万不能说此文无新意。想想,我跟那个老师也差不多一样无理无趣了。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伊公子很有性格啊!

我高三的时候碰到过个更强词夺理的语文老师,明明念半边字,还硬说是通假。我们翻新华字典给他看,他居然说:“这本字典是大兴的!”

   碰到这样的老师你还真的没脾气。[em06]

   可以理解为什么童话大王郑渊洁坚持自己请自己觉得能相信的老师来家里教儿子,宁可让儿子在家里念“私塾”,也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当然,或许他的做法有些走极端,但我们的学校里确实有这些误人子弟又死要面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