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原创首发]“师生关系”的师生访谈

晚上上完了课,来了两个历史系的女生,要求访谈“师生关系”,说是为了一个什么项目布置的作业。

反正就是聊几句,就坐下了。两个学生得到允许后放好了MP3,拿出一张小纸片,按照上面列出的项目一个个问下去。

第一个问题就没有听懂:是否学习了某某领导关于孟二东同志的什么什么指示?

——只好老实交代没有听说过。

刚才搜索一下,才知道9月份曾经掀起一个“认真学习某某某总书记给孟二东同志女儿回信精神”运动,看来看去,不知道是学习二东的精神还是学习回信的精神。只好再补课:“北大有一位叫孟二东的教授,北京《新京报》上有一篇文章称他为阳光教授,说了他三件事: 第一,七年著一书的踏实学者; 第二,爱请学生吃饭的温和长者;第三,带病援助新疆倒在讲台上的学者。”

本单位因为领导换届换了两个半月还没有换好,小民们不被召集来开会,所以这个学期没有开过会,当然就错过了这个伟大的教育运动。

这位同志三大优秀事迹当中,倒在讲台上我也觉得是当教师的最好收场,只是这可遇不可求。七年著一书,这个我没有做到,为了谋求稿费,今年就出了三本书。请学生吃饭,现在学生太多了,而且请了这一批不请下一批,好象也照顾不过来。所以感叹模范就是模范,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第二个问题是问觉得现在的师生关系状况如何?

——这个问题没有想过,只好回答和过去自己曾经有过的经历相比,现在的师生关系比较的功利一些。学生这方面迫于绩点的压力,下了课,很少有问课程本身涉及到的专业问题,不是问考试方法和难度,就是问标准答案。而教师面对上百的学生,要往往照顾不过来,一般也忙于自己的事情,确实对学生关心比较少。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也往往成为“老板”和“伙计”的关系,理科研究生为导师做实验、做课题,文科研究生为导师炮制论著、应付项目。研究生的数量又多,一上课就是十好几、好几十的,还是满堂灌的摸样。师生坐而论道的情况现在还真的比较少见。

提问的就追问:你如何评价呢?

——这个也不好评价,一代有一代的观点,妄说好或者坏,都难说。

她们还是追问:那么这一代和上一代有哪些区别呢?

——这个就没有办法回避了,只好谈自己的想法。

过去的大学好象是以培养君子为道的,而“君子不器”,所以并不强求要与职业接轨。比如我的先生,是典型的君子,清高儒雅,出身耕读世家,精通传统的经典,又熟练掌握外语,学问上述而不作,生活上克己复礼。那种气质在历次运动后仍然没有磨灭,保持到现在。

而我们这一批是在批判君子的风气中长大的,自然学不来先生这种气质。当时研究生很少,绝大多数人后来还是在高校研究所打转。但即使有所学问上的成就,能够看出的只是“匠气”而已。

现在不要说本科生,就是研究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要去求职的,学校已经成为“匠人”生产的流水线,要求标准化、规格化也就在所难免。所以师生也就成为产品与工匠之间的关系,教师如同《摩登时代》里的工人,只需要做标准动作——甚至不做标准动作还不行。

一个个问题问下去,终于到了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现在如何增强尊师重教?

——好象给过选择性答案:加强舆论宣传、改善教师待遇等等。可是我却觉得这都是表面文章搞搞而已。现在的社会环境本身并不重视知识,自然也就不会真正的重视知识的传播者。比如半个多世纪以来,从来没有领导受到学者的启发,都是反过来学者不停的领会和发挥领导的指示精神;谁都知道“凭本事”吃的最多只能是小康水平的饭,靠权势关系才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样的环境里有什么必要来“尊师重教”?

突然想起读大学时候的经历。记得当年风华正茂的尤天然教授,有一次开讲座讲美国历史学家特纳的“边疆学说”,并着重提到这个学说对于肯尼迪政府政策的重大影响。现在尤先生已经故去,而我面对的这两个历史系的学生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学派的故事。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这两个妹妹咋不问问女生学历史或学法律和不合适之类关系到自身情况的问题呢?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四年大学,记得最深的老师中,尤天然教授是其中一位,那时他还是讲师,我一直以为他是应该如老木匠所说,风华正茂,就好像是永远的记忆在我的心中,却没有想到他已经走了。实在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悲痛之余,唯有祈祝尤老师冥福。
今天,我就是高瑜
老木匠接受采访有一说一,丝毫没有做秀之态,这才是为师之道啊![em17]
俺是灭绝师太
那个孟二东是宣传部门树立的教师典型吧?号召教师们都象他学习?是不是现在的教师都出书去了?再说请学生吃饭就能重塑师道尊严么?是什么意思我还真没看懂。
俺是灭绝师太
网上看到过的,是倒在讲台以后才被发现的典型,所以才有木匠冷冷的那一句: 倒在讲台上我也觉得是当教师的最好收场,只是这可遇不可求。
今天,我就是高瑜
塑标兵,搞运动,是某些人的本行,可惜一代不如一代,水平退化得厉害。
碧天清远楚江空,牵搅一潭星动。
url=http://www.zmwblog.cn/user1/131/index.html]金丝铁线的博客[/url]
老木匠师应该反问一下,看看她们是如何评价现在的老师以及师生关系的,也许真正的答案会不谋而合呢

这么功利的环境下,要搞好师生关系也很难。

呵呵 认识几个木匠师傅的学生,都说不错,老师里面算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