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永别了,妈!”北邮博士博客遗书看得泪流满面

[转贴]“永别了,妈!”北邮博士博客遗书看得泪流满面
文章提交者:天山去折梅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想好了。我想我真的想好了。

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我在这里再怎么折腾也激不起半点涟漪。所有的努力都会被既得利益集团踩在脚下,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最终下了这样的决心。世俗的炎凉,尘世的丑恶,恶心的嘴脸,可恶的压力,你们都随风去吧。

对不起。对不起。
我可怜的让我万般不舍的妈妈,最对不起的就是你……我此刻一想到你苍苍的白发,粗糙的双手,一年大部分的饭菜只是馒头就咸菜,一件蓝色的夹克穿了那么多年,每年过年都是那一件,我都会心痛得要死。儿子不孝,不肖,没能让您的付出得到回报,这么多年您一个人含辛茹苦供我一直读到北邮的博士啊……曾经,我所有对您的承诺,都没有办法履行了,对不起,对不起。儿子是一个没有用的人,自从离开老家以来,其实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让您也能来北京吃一次烤鸭,看看天安门和故宫,住上楼房,坐上小车,不用再为了我去捡垃圾、拾破烂,不用再去给人家工地上做饭赚钱瞧人家白眼……可是,这么多年了,我什么都没有给您,我甚至连您一直想要却舍不得买的假牙伴侣都没能给您买到,每当晚上躺在床上想到您每顿饭都在用那戴不牢的假牙痛苦地磨着干涩的馒头,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一百块啊,不过是一百块啊,一百块还不够那些老板官员们抽一盒烟的钱,我却给你买不起!

我太没用了。现在知识太没用了。有用的只是金钱和权势,有用的只是关系和背景。现在要凭正直的才华去出人头地,太难太难了。我也曾试着找过工作,但是没有人用我。我对这个世界彻底地绝望了。绝望了。我的肝又开始痛了,不能再写下去了……我走之后哥哥一家就应该会对您好点了,保重……终于可以一了百了了,我很高兴。永别了,妈!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感觉非常得不可思议。从2010年起全国统招博士生不是统一提高津贴了吗?貌似北京的最高呢。
每个人都遭遇着诸多的无奈,直接与这个社会的大混乱挂钩。但又能怎样呢?没有任何一个社会机构,任何一个人会为你的沮丧、绝望埋单。
不是每个人都有自杀的权利。
知道了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是多么的薄弱,玩不起这个游戏,远离,开拓新的面向也好。死是最好的办法吗?
乱世当中,做不了什么,能够保存自己也好。
有些同情,也有点鄙视,听语气,听理由,这个人若真发达了,也很难讲不是这个体制链条上“平庸的恶”中的一员。
把这个帖子和《大学生当蓝领何尝不可? 》放到一起看,更让人感慨。
自我价值的实现有一个过程,刚毕业出来,自食其力(养活家人)应该是最先考虑的问题。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我所在的县市,最近几年一直组团外出招聘人才,拥有高校博士学位的人员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各类专业都需要,如果肯来的话,我敢保证,一定会有单位接收,而且待遇绝对不会差,起薪最起码每月6千以上。苏南经济发达,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即便是科研环境、信息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包括医疗、小孩子的教育等等,也未见得比大城市差多少,有些地方甚至更好,但为什么很多博士毕业生宁愿留在大城市过接近于赤贫的蜗居生活,也不愿意来像我们这样的小城市过安稳宁静的舒适生活呢。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学术地位、为了闯一番大事业吗,可连生命都不再留恋、都可以放弃,还有什么大的事业值得去追求的呢。说到底,还是个心态问题,说得重一点,这个自杀的博士生,是个极端偏执、极端自私的人,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吗,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他的母亲、如果他真的希望母亲今后能够过得好一点,他就不该以这种决绝的方式告别人世,让他母亲所有的期盼归于虚无,让他母亲在以泪洗面中度过残生。
支持楼上。
如果家里实在困难,真的没必要去读博士,就业很难,开始工作的几年都很难,要磨合适应重新学习,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这位博士是很可怜,但太脆弱了,指望社会都像妈妈一样为自己奉献,不可能。这份遗书没有写更具体的原因,也许是受了很大打击。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3-25 11:15 编辑

呵呵,在我们这个内地地市里,一般高学历是被人看不起的,虽然本市某比较弱的一个医院连硕士也没几个,但还是传言某某博士来了,一个月二千工资都不愿要他,因为没有实践能力。本市最好的医院,居说今天准备进27个博士,可能是以前没有博士,现在需要一个台面。
总之,象博士这样的高学历,居说在香港这样的地方,也是被人看不起的。高学历一般意味着低能力,因为如果有能力,根本没必要去读博,本科就可以出来赚大钱,何苦呢。
象在本市,一般的局级领导,大多是中专大专毕业,然后去党校混个研究生,混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其实在中国混,重要的是人际交往能力,与领导的沟通能力,以人为本嘛,其它的都是次要的。
有本事的人,首先是会搞人,控制人,只要将上面摆平了,有了资本和资源,就可以招来人做事,将博士,硕士,院士来干干杂事也不在话下。
学多了,有个最大的坏处,就是自以为是的原则太多,凡事太死板,在当今潜规则盛行的年代,老实做事是不行的,耍滑头更重要,而学知识少欲望强的人,更容易放弃原则,也更愿意融入潜规则,也更愿意从中得到成功感。显然,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一名博士或院士,并奴役他们,是极其荣光的事。
我对这名博士的做法难以理解,以往也有些博士跳楼的例子,比如说因为老板过于苛刻啥的,这的确让人同情。不知他是因为啥原因跳楼,还搞了二个人一起跳,其实大不了就退学嘛,没啥的。但是他说肝痛,如果他是因为病重而不想花钱一了百了,我倒是佩服其勇气。
我05年想自杀,没敢!想死也需要勇气,我想我如果死,怎么非要杀几个我看不惯的人。我是很理解死者的心态,不那个时候我退学,文凭都没有混上,有钱的,拉关系的,都没有退学,我挂科了,就给我退学了,只能打工吃青春饭吗?不能单纯说自私,如果给我一个好工作,那么我也可以这样的一笑,我实习的时候我教的历史,虽然老教师不喜欢,我的一些疯狂教学方法,学生都很喜欢,有成绩就行,就是因为我没有教师资格证,但是资格证总是考不过,怎么办只那个走人,我也会埋怨这个世界,我看还是我们教育的原因吧!死者最后那段话很有真实讽刺性,也是所感到,到现在谁是领导,我就越看不惯。呵呵!有点人格分裂,单位装成另一个样,自己内心是另一个样,呵呵!
对死者表示哀悼。不过,还是活下去好。。。道路是曲折的,死了,什么都没有了。
可能是患了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太对不起他母亲了。
出人头地又怎样,这个世界对个体太不尊重了,无论你被放在什么位置上,都是一样。死亡是人人头上一把刀。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3-25 12:58 编辑

这家伙太没用了。
北邮博士若肯出来给自家孩子当家教,多少家长得高兴死。

希望这遗书是虚构的。

另外很不认同7楼的说法。高学历不意味着低能力。官场有肮脏规则,与知识无关。但在生意场或技术场地,高学历是有优势的。学习更多,思维的训练也更多,才能想得多,看得远。毕竟现在不是20年前,靠胆子和直觉赚钱已经不够用了。

“在我们这个内地地市里,一般高学历是被人看不起的……”,这大概也顺便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患者要跑到北京上海看病,而不信任地方医院了。
不完全认同
商界的高学历实在太少,如果有,也不过是得了财富以后搞的一个加光彩的东西,首富李嘉诚是什么学位我不知道,估计不会高于学士,荣誉博士估计倒是不少。
体育界的名人,估计基本上都是小学中学水平,但是人家照样成功。
国内的领导人,大多只是本科罢了,就算放眼当今世界,几个国家领导人是硕士博士,查尔斯王子是英国历届王室中学历最高的:学士。
就算是技术科技含量最高的IT业,老总也是清一律的退学生。
也许学术界的博士头衔的人挺多,但是真正做出一流贡献的人,就有人没学位,比如说华罗庚,只是初中毕业。爱因斯坦好象是个博士,是当图书管理员时搞了个在职博士罢了。
所以,高学历,实在是没用的。高学历的毛病在于,用严格的科学训练来约束人性,使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其实,中国所有的官场,商场,还是技术场,学术场全是官僚化的人格,这更使得高学历的人更是无用。
比如说学术场,这和官场很相似,最重要的还是和上面搞好关系,只要搞好关系,资源都有了,啥都有了,学术成果也有了,这就是所谓的综合实力,如今,是看综合实力,而不是看片面的科研能力的时代。
就算是生意场,不要以为情况会有变化,起码中国的生意场,同样注重人情和利益,会骗会吹同样吃香,逻辑性太强了,反倒办不好事,反倒是通晓人情事故的人,如鱼得水,这和眼光长远没关系,这年头,最重要的是搞眼前的,长远的早着呢,你不搞毒奶粉,就被别人淘汰。
看中国历来的皇帝,也是如此,在动乱中能揭竿而起的,基本不会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其实此时就是无用的象征,最大目标不过是跟在别人后面当个军师啥的。所以刘邦是个小流氓出生, 这是很正常的事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是生活在人之中的,如果你能将人玩转,就能利用人做事,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这个道理,而所谓的科学训练,就是促使人去做一个专才,无论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训练得再好,也只是一个劳力者,而不是劳心者。科学训练,现代教育,真是遗毒万年。
所以韩寒郑渊洁说得好,小孩子,读个小学毕业就足够了,会基本的算数也就可以了,然后就研究如何去做人,这比读书强多啦。
中国博士太多,每年十几万博士毕业,这个数量超过十年前的研究生了。
今年博士生想留在北京很难,朋友之女在大连电视台已经是出头的记者,是台里某栏目负责人兼主持人,她制作的短片曾获亚洲和国内多次奖获。三年前她来京读博士,今年毕业到现在工作还没影呢。
北邮博士怨恨社会选择自杀,南平中专毕业生郑民生怨恨社会杀学生,
。。。
死之前如果豁出去一把,绞绞脑汁做赚钱的尝试,不行再死可能没这么遗憾。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0-3-25 16:39 编辑

13# shen

消费者不是那么容易骗的。官商勾结的行业可以又骗又诈,但还有很多行业要老实努力。将获得财富归结于使奸耍滑不好好读书,更像是安慰人的话,就如将穷人和品德高尚联系起来的陈词滥调。如果搜一下统计数据,高学历高收入、低学历低收入都是连在一起的。在这个国家赚清白钱可能让你上不了100富豪榜 ,但仍可以让你40岁时获得财务自由。

至于退学者的成功,是因为太过罕见才变成传奇。和IT业交道打得不多,唯一认识的两个老板,一个是哈佛双学士,一个哥伦比亚和乔治敦大学两个硕士学位。


如果真是不读书才能赚到钱,中国家长们何必那么拼命供孩子读书呢?家长们傻吗?
感觉非常得不可思议。从2010年起全国统招博士生不是统一提高津贴了吗?貌似北京的最高呢。
每个人都遭遇着诸多的无奈,直接与这个社会的大混乱挂钩。但又能怎样呢?没有任何一个社会机构,任何一个人会为你的沮丧、 ...
边走边唱 发表于 2010-3-25 09:32
教育部肯让你在权者吃肉的时候喝汤?黄粱美梦而已。

还是CAS好,不归教育部管,至少温饱不成问题。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本帖最后由 shen 于 2010-3-25 19:47 编辑

ironland兄,我只是开开玩笑,你当真了
其实,学历教育,学位教育,不仅仅是用于直接创造财富的,而是有更多的内涵,例如,如果我们不将真正有价值的传承给下一代,这个世界会怎样,那真是可怕。现在这个社会因为集权和资本,将价值观糟蹋成这样了,如果再没有教育,真是不堪设想。
有些是不能用所谓的权力和金钱来衡量的,例如那位光纤之父,作为顶级的学者,又能有多少收入的,有些是不能用财富来评价和衡量的。而有些学者,可能有一样的贡献,终身默默无闻,例如冯康,我想如果我不说,这个论坛可能没多少人知道我们有这么一位对工程和数学有极大贡献的一流数学家。现在这个社会,对于权力和金钱的成功者,往往给与光环,其实这种成功者,往往都是有些原罪的,无论是权力还是金钱,往往都有不干净的成份。与此相反,教育,学术的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往往很干净,虽然现在有学术腐败,他们可以当教授当院士,但是肯定无法登学术的大雅之堂,造假的东西,基本不可能在立足于世界。而做出一流的学术的人,对世界的价值也许不在当前,但也许在以后的十年,甚至下一代下一世纪,他们得到的即得利益并不多,但他们是最值得拥有光环的人。
这个博士极可能是得忧郁症,如果是这样,不能怪这位学生过于脆弱,给你一个极大压力的环境又没有缓解的空间,你也有可能得此病,重要的是一定早早发现,忧郁症倒致自杀是很常见的,我身边的人就有,但是一定要去治,这种病预后良好。如果你发现周围的人有可能得了此病,一定要劝说他去治疗,免得发生悲剧。
抱歉,我唐突了。

————————————————————————
其实,学历教育,学位教育,不仅仅是用于直接创造财富的,而是有更多的内涵,例如,如果我们不将真正有价值的传承给下一代,这个世界会怎样,那真是可怕。现在这个社会因为集权和资本,将价值观糟蹋成这样了,如果再没有教育,真是不堪设想。

——————————————————————————

这话极是。 只是此刻我看不见教育重建的机会在哪里。
本帖最后由 海边儿的娃娃 于 2010-3-25 23:14 编辑
其实,学历教育,学位教育,不仅仅是用于直接创造财富的,而是有更多的内涵,例如,如果我们不将真正有价值的传承给下一代,这个世界会怎样 ...
ironland 发表于 2010-3-25 20:03
以功利为目的的教育,却得不到功利的回报,自然是亏本的生意。
也许我们的教育从出发点就错了,然后一错再错。
不禁想起钱老的遗言……

然而抱怨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死是最不负责任的做法,低下头来调整心态、想办法、做事情才是真的。
社会从来就不是公平的,个人相对于时代也永远太过渺小,战争、天灾、文革、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贫富差距等……
很多事情我们都无力改变,只能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去适应,然后强者再反过来去改变这个现状。

想起一句歌词“最後まで笑ってる強さを もう知っていた”(笑到最后,方知坚强)。
这个博士生应该不止是心理有问题,更可能的是他的病,肝病比较严重,这是一个要命的疾病,花钱很多,还不一定能治好,所以,他不想对母亲造成太大的金钱压力。高校的博士总体收入确实比CAS差的多,因此,综合因素吧。
这个博士生应该不止是心理有问题,更可能的是他的病,肝病比较严重,这是一个要命的疾病,花钱很多,还不一定能治好,所以,他不想对母亲造成太大的金钱压力。高校的博士总体收入确实比CAS差的多,因此,综合因素吧。 ...
linzh 发表于 2010-3-25 23:20
这个解释很人性,很阳光。
希望这个博士真的是秉着楼上所说的原因才走上这条路的。

自杀本是个人选择,似乎不该拿学历来说事,但是高校博士自杀率的确是偏高,尤其是理工科的博士,哪个著名高校一年不自杀几个博士?不报而已。
因为真的是付出了太多而鲜有回报,再加上长期长期科研所造成的思维单性化,及一直优秀惯了而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一无是处的心理落差,觉得自己真的是辛辛苦苦的把自己逼上了一条绝路,愧对父母而又看不到任何希望,导致了长期精神压抑,于是就不时会有自杀的冲动。

其实郁闷的时候,很多人都想过自杀吧?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自我调节的方式度过那段冲动,或是勇气不足难以实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