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坦白一下自己对这类事的心路历程。
以前,看到这个会生气,愤怒和悲伤。看得多了,觉得以往的反应除了有损自己的健康,对事情本身豪无帮助,于是就变得没感觉了。然后有一天,遇到有位日本网友说,他看到这类事的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1-10-17 13:58
这位日本网友的心态,可以理解,难以认同。这片神奇的土地,是谁造就了她的神奇?是你,是我,是所有的、每一位中国人。包括在这里发问的、感慨的、庆幸的、逃离的…………谁不曾受惠于这片土地,谁可以不为这片土地有所担当?

德国青年卢安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偏远山区义务教学,一教就十几个春秋;与此同时,中国年轻人争先恐后向国外奔,官二代、富二代如过江之鲫…………当然,这都是个人的选择,不回国也各有苦衷和理由。可是,逃离改变的仅仅是自己的生活,于中国无补,感慨、咒骂改变不了现状。制度的原因是我们草民无力解决的。但在制度之外,人性之内,我们就真得没有空间了吗?
一百多年前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在其名著《中国人的性格》里感叹中国人没有同情心,没有人下海救助沉没船只的旅客……一百年后,中国人依然面临这样的问题。

每个学期我都要和学生在课堂上探讨:如何帮助倒地的老人,如何电话报警,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面对学生纯真的眼睛,我一直在说:我们管不了别人,却可以支配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果在座各位都有这样的意识,汇集起来,就是不小的力量,世界会因此而改善。永远不要去抱怨别人,从改变自己做起吧。
我是光,是爱,是生命的喜悦。
我还是有点不能相信。
木匠师傅的认知,没有事后解释的成分?难道人们都已经变得这么理性吗?这太恐怖了。
迅弟儿 发表于 2011-10-17 13:20
当然是事后解释啦

事情已经发生,有什么不相信的?这非常不幸的被监视镜头拍了下来,已经没有办法说它没有发生了

这个孩子的父母也有很大责任的,居住在这样一个机动车行人混行的地方,理应对孩子加强监护,不应该放任孩子穿过这样的道路。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每个学期我都要和学生在课堂上探讨:如何帮助倒地的老人,如何电话报警,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面对学生纯真的眼睛,我一直在说:我们管不了别人,却可以支配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果在座各位都有这样的意识,汇集起来,就是不小的力量,世界会因此而改善。永远不要去抱怨别人,从改变自己做起吧。
=========================

是对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

木匠也经常这样讲,还要讲,将来有一天有个伟大领袖要你们批斗老师时,千万要记住木匠说过的,不要下手太狠,将来拉出来倒霉的,还是你们自己……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我每天上班、等一会下班,都要经过这样的地段。

假设我碰到这件事,我想我会高声呼救,找小孩的父母,也会打电话120急救车,不过我想我也能理解那些从旁边视而不见绕行的人们。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33# 老木匠

呵呵,是大学生。很不幸,这本来应该是小学就要教的。咱们的教育颠倒了哦

不过做教师蛮幸福的。运动来的时候,学生大概会以革命的温情加人道主义对付我们吧O(∩_∩)O哈哈~
我是光,是爱,是生命的喜悦。
33# 老木匠  

呵呵,是大学生。很不幸,这本来应该是小学就要教的。咱们的教育颠倒了哦

不过做教师蛮幸福的。运动来的时候,学生大概会以革命的温情加人道主义对付我们吧O(∩_∩)O哈哈~
梅吟雪 发表于 2011-10-17 16:06
就是呀,我也是觉得颠倒了的

后面那个“人道主义”待遇,木匠就不敢想了,你看看这虚拟世界里,小将们已经摩拳擦掌的打算实行专政了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假设我碰到这件事,我想我会高声呼救,找小孩的父母,也会打电话120急救车,不过我想我也能理解那些从旁边视而不见绕行的人们。
老木匠 发表于 2011-10-17 15:58
倘若不幸碰到这类事故,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此行事。
就是呀,我也是觉得颠倒了的

后面那个“人道主义”待遇,木匠就不敢想了,你看看这虚拟世界里,小将们已经摩拳擦掌的打算实行专政了
老木匠 发表于 2011-10-17 16:09
同感,网络上的语言暴力非常恐怖…………即使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难以避免。常常想,学历和人品教养并非成正比的。
我是光,是爱,是生命的喜悦。
我覺得這跟家庭教育有關係,不全是學校教育的問題。 38# 梅吟雪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我看到微博传这一新闻,都不敢打开看,这是非常意外的悲惨的交通事故,后来看到大家说没有人报警,这个可能非常意外,非常凑巧的,一般会报警的,反正我是会报警的。

我个人看到事故已经报警过几次,一般来说,不用担心惹事上身,不是我撞的,我的车总是没有痕迹的。
参加交流
很多交通事故,当事人无法报警,一般由旁人报警的,这个事件实在是偶然,我也非常愤怒地谴责当时那些冷漠的人们。如果自己小孩遭受意外,又如何感受?
参加交流
我和我太太各有一次报警,都是离开现场远一点距离后,再报警,因为也实在怕做好事被认为是肇事者。
参加交流
这位日本网友的心态,可以理解,难以认同。这片神奇的土地,是谁造就了她的神奇?是你,是我,是所有的、每一位中国人。包括在这里发问的、感慨的、庆幸的、逃离的…………谁不曾受惠于这片土地,谁可以不为这片土地有所担当?

德国青年卢安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偏远山区义务教学,一教就十几个春秋;与此同时,中国年轻人争先恐后向国外奔,官二代、富二代如过江之鲫…………当然,这都是个人的选择,不回国也各有苦衷和理由。可是,逃离改变的仅仅是自己的生活,于中国无补,感慨、咒骂改变不了现状。制度的原因是我们草民无力解决的。但在制度之外,人性之内,我们就真得没有空间了吗?
一百多年前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在其名著《中国人的性格》里感叹中国人没有同情心,没有人下海救助沉没船只的旅客……一百年后,中国人依然面临这样的问题。

每个学期我都要和学生在课堂上探讨:如何帮助倒地的老人,如何电话报警,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面对学生纯真的眼睛,我一直在说:我们管不了别人,却可以支配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果在座各位都有这样的意识,汇集起来,就是不小的力量,世界会因此而改善。永远不要去抱怨别人,从改变自己做起吧。
梅吟雪 发表于 2011-10-17 15:50
出生在哪里是偶然,也是无奈,而离开是自我的选择,也是对安全和自由的追求,这也是人性之一种。

行善,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和祖国扯上关系,行善,在哪里都可以,好比卢安克。

真因为在那片恶土上管不了别人,想管也没能力,管好自己,善待自己,包括不想跟着那块恶土一起沉沦,拯救自己,这也是一种支配自己,改变自己。

说得极端点,如果有来生,我希望自己不会投胎在中国,那样我会活得更快乐。
譴責路人說最安全最吸引眼球的媒體手段,罵黨國要吃官司被失踪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我覺得這跟家庭教育有關係,不全是學校教育的問題。 38# 梅吟雪
杜雅萍 发表于 2011-10-17 16:31
是的,非常赞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教育的起点。基本上,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我是光,是爱,是生命的喜悦。
迅弟儿来佛山,是佛山的东区顺德,鉴于交通原因,我挑的是好走的路,下来看的地方都是好地方,又有熟人陪同,情况完全不一样。

而事故发生地是广州-佛山黄岐交界地方,我也很怕那个地方,人车拥挤,货物、摊档一塌糊涂,问路时,路边的人从来不答的,可能他们是外来工也不清楚,我不知道那18个路人是什么身份,也非常愤慨他们的冷漠,应该曝光、应该谴责,我不知道他们为何形成这个共识?
参加交流
出生在哪里是偶然,也是无奈,而离开是自我的选择,也是对安全和自由的追求,这也是人性之一种。

行善,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和祖国扯上关系,行善,在哪里都可以,好比卢安克。

真因为在那片恶土上管不了别 ...
施国英 发表于 2011-10-17 16:55
上个世纪70年代,晚年的英国大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在和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对话时说:“如果有来生,我会生在中国。”我想,如果汤因比先生在天之灵看到如今的中国,一定会避而远之,不敢投胎到这片恶土了。
但是身为中国人,我别无选择,只有为她的改善竭尽绵薄之力。当然,这是个人的自愿选择。和祖国概念无关,和自由什么滴也无关。大概和感情性情有关。家里的大姐拿了德、美双料博士定居美国20多年;小妹拿了德国博士还嫁了德国银,赤心爱国的偶老爹也徒唤奈何!很奇怪的,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偶几乎就没有动心过,也从未羡慕过别人出国,倒是喜欢往深山里跑,向乡村里跑。所以,只是性情的原因而已。
我是光,是爱,是生命的喜悦。
迅弟儿来佛山,是佛山的东区顺德,鉴于交通原因,我挑的是好走的路,下来看的地方都是好地方,又有熟人陪同,情况完全不一样。

而事故发生地是广州-佛山黄岐交界地方,我也很怕那个地方,人车拥挤,货物、摊档一塌 ...
菜农 发表于 2011-10-17 18:34
唉!叹口气。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这么多年了,我所在的城市没有让我失望,环境优美,人们友善,无论在什么地方问路,都会得到人们的热情指点,公交车上为老人孩子让座已经非常普遍,我几乎就没见过不让座的情景。遇到过一个新疆小偷,两个不太讲理的东北女人,除此外几乎都是友善。也许是我处的环境太单纯,遇不到不愉快的事情吧。生在中国,真该感恩了!
前些时遇到一件有点荒唐的事,至今想起还发笑。8月末,啤酒节如火如荼的时候,啤酒城每天客流量达到几十万人,可想而知交通有多么拥堵。晚上大约9点,和老公去接在那里参加嘉年华会的女儿。好不容易找到停车位。刚下车就看到一个女人坐在马路中央,很痛苦的样子。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敏捷的老公拼命砸起一辆正在倒车的后窗,我定睛一看,几乎吓呆了,天啊,车子马上要撞上这个女人了!感谢上帝佛菩萨,车在即将压倒她的时候停止了倒车向前开走了,我大松一口气。然后走过去,她原来喝醉了,嘴里说着:我好难受啊!我俯身对她说,告诉你家人的电话,我给联系。她痛苦地呻吟着,说不出完整的话。一个年轻还算魁梧的男人走过来,说是她的家人。正在打车。见状,我让老公去接女儿,因为人太拥挤,交通太复杂,必须在女儿走出大门的时刻接到她。我留下来照看这个女子。接下来可笑又无奈的一幕出现了。因为是在交通要道上,有无数的车要通行,而醉酒女子正好就坐在路中央,晚上黑乎乎的,被撞到的可能性很大,此刻最重要的是把她抱到路边去,(以这个女子的状态,根本没法走路)。可是那个男人对女子几乎不闻不问,,看情况就是她的妻子吧,只知道招手打车,我清楚地知道,在这个地方打到车的希望很渺茫。我催促他赶紧先把女子抱到路边安全的地方,不想男子回过头来,对着瘫倒在地痛苦呻吟的女人大吼一声:我求求你别这样了!然后跑到远远的地方继续向着路过的车招手。
我简直懵了,车在身边拥挤,痛苦的女子在脚下呻吟,行人匆匆地擦肩而过,简直度秒如年,气急败坏的我也冲着那个男人吼起来:她不是你家人嘛,你怎么不管她呢!你是个男人吗?可任凭我怎么着急,那个男人就是不理不问。
有个路过的男子听到我的话,调笑着说:男人也有无奈的时候噢……
真是天煞的!我只好站在女子身边,让周围的车辆绕行。真害怕她死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简直有一个世纪的感觉,男人终于打到车,带着女子离开了现场。这时老公带着女儿过来了,牵起惊魂的我一起回家。
这次经历,让我感叹:世界上原来有这样的人,这样的夫妻。真是不可思议!
我是光,是爱,是生命的喜悦。
偶几乎就没有动心过,也从未羡慕过别人出国,倒是喜欢往深山里跑,向乡村里跑。所以,只是性情的原因而已。梅吟雪 发表于 2011-10-17 18:42
旨趣相同。
对于城市旅游没有兴趣,人群集结处是风景最难看的地方,情愿一两个人在乡村漫步。
选择居住在哪里,是很个人的事情。我周围有一大把华人和少数西人三天两头往中国跑,他们太热爱上海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日子了。如今最花花的世界在中国。

我是看到人太多,空气不好的地方就想逃。所以超喜欢树比人多的澳洲。

另,我觉得美国太资本主义,加拿大太社会主义,澳洲既有资本主义,也有社会主义,真是来对了地方。
本帖最后由 kemingqian 于 2011-10-18 10:25 编辑

像俺这样乐观的人,觉得中国总会好起来的。而且,我也并不觉得现在的中国人道德就比过去要差了许多。70年代初俺在乡下住过,江南农村,村里就有一家老父老母被孩子遗弃无人看管。六七十岁的老两口光着屁股睡草堆,村里人也就是在背后议论几句而已,没有人出面帮忙。
看了现场视频记录,不忍目睹,不敢再看,也不敢贴出来。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我催促他赶紧先把女子抱到路边安全的地方,不想男子回过头来,对着瘫倒在地痛苦呻吟的女人大吼一声:我求求你别这样了!然后跑到远远的地方继续向着路过的车招手。
——生活中有些细节,往往不是眼睛看到的那样。。。。。。
这么多年了,我所在的城市没有让我失望,环境优美,人们友善,无论在什么地方问路,都会得到人们的热情指点,公交车上为老人孩子让座已经非常普遍,我几乎就没见过不让座的情景。遇到过一个新疆小偷,两个不太讲理的 ...
梅吟雪 发表于 2011-10-17 19:58
这个故事蛮有意思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66# 迅弟儿

还是回到迅弟儿的主贴来

这次事件发生的地方是商住混杂地段,来往的车人也都是过客,容易产生更为冷漠的过客心理。应该算是一个特例,不能算是普遍现象。

我每天上班经过一个棚户区,也是人车混行,也有一些垃圾回收企业混杂其间,不过总体来说是住宅区,住户大多熟识,小孩也是满地乱跑,都能得到邻居及路人的善待。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很难说因为是哪个地方的人,才会这样面对这样的事。现在全国都有怕扶起摔倒的老人,怕帮助车祸中的伤员,怕被讹诈。如果我在现场,我想至少会打报警电话和设法阻止来车吧。悲哀!
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

    1、 建议三苗和木匠停战,意见不妨各自保留。现在变成互相攻讦,有失绅士风度了。
    2、 就主帖表示一下意见:
    (1) 我现在很少出门,前几年出门时碰到一些现象:
    ——上公交车,凭我的满头白发,总有青年人给我让座——谁说世风日下了。
    ——一次在一座桥上,雪地里,滑了一跤,旁边人很多,没人拉我一把,总算自已站了起来——唉,真是世风日下了。
    (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关键是,前者(公交车上)绝不会涉及法律纠纷,而后者(雪地里)则由南京彭某案,有可能涉及法律纠纷。
    (3) 必须指出,南京彭某的案子,以及主帖所说的佛山的案子,真的只有现在才有?我不信,历来有之。
    (4)问题在于,现在传媒业已经今非昔比了,特别是手机、电脑普及以后,消息传布快、准、狠。
    现在如果有那个地方“饿”死了一个人,报纸、网络上早就盖满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死了那么多人,报纸上有否?没有,还是形势一派大好,而且越来越好。
    (5)现在社会,问题多多,是事实。但是,由此,也不能得出“早年”就是好来就是好的结论。
    期待板砖。
66# 迅弟儿  

还是回到迅弟儿的主贴来

这次事件发生的地方是商住混杂地段,来往的车人也都是过客,容易产生更为冷漠的过客心理。应该算是一个特例,不能算是普遍现象。

我每天上班经过一个棚户区,也是人车 ...
老木匠 发表于 2011-10-18 13:30
再冷漠他/她也是人啊,眼睁睁的看着一个2岁的幼儿被碾在路面上,能无动于衷,我怎么也无法相信。
打个电话总可以吧。
所以,如果不直面路过的当事人听他们的真实心声,任何第三者的解释都无法使我信服,我也无法理解。
远远的见你在夕阳那端
拿着一只细花令箭
晚风吹开了你的乱发
才看清你的手里
不过是一根鸡毛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11-10-18 14:58 编辑

当事人出面解释了,还是没法理解。

据说事发地离家不过100米,店铺对附近的孩子多少都会有些面熟,不该是完全的陌生人。这样离谱的袖手旁观简直是诡异。

回访被碾女童案冷漠路人:3人中仅1人承认看到
http://news.sohu.com/20111018/n322523462.shtml

人中只有一人承认看到//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小悦悦遭碾压的事发地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经过艰难寻找,终于找到了10月13日途经出事地的十几名路人中的三人,三人中有两人依然坚称没有看见小悦悦,只有一人承认看到小悦悦,并深感内疚和懊悔。
  路人甲:面带微笑,坚称“没看到”
  13日下午5时28分36秒,一名男子骑着红色电动三轮车经过,扭头看了片刻,之后快速开车离开。记者了解到,此人姓张,湖北荆州人,来佛山打工五六年,家有一个19岁的孩子。
  昨日下午,记者见到张某,张某称自己只听到孩子哭声,并未看到孩子倒地,更未看到血迹。他回忆,当时他开车经过,隐约听到左侧有孩子哭声。“当时以为是旁边店铺的孩子在哭,并没在意。没开车大灯,视线不是特别好。”张某说,事发后他全然不知情。
  听闻有人指责“见死不救太冷血”,张某神态轻松甚至面带笑容,称“如果我看到地面有血迹,一定会下车救人的。”

  路人乙:很后悔很内疚,几夜没睡好//
  事发当天下午5时29分45秒,一名年轻女子拉着一名女童走过小悦悦身旁,两人盯着小悦悦看了许久,但最终仍走开了。此女姓林,浙江人,在距事发地几十米之外开了一家水泵店,女儿今年5岁。
  林小姐回忆,当晚她接女儿回店里,途经事发地时看到躺在地上的小悦悦。“以为她像平常一样玩耍摔倒了,直到孩子妈妈后来哭着跑过来,才知道女孩是被车碾了。”“当时她口鼻流血,有很小的哭声,我看着很害怕。我一手拉着女儿,女儿还被吓哭了,所以赶紧离开。”“我想过去扶她,看到血太多,我自己也有点害怕。我有些怕血。如果当时旁边有人一起救,我一定会救。”
  看过小悦悦被碾压视频后,林小姐说,自己这几天一直想着这件事,晚上也睡不着觉,她用了几个形容词形容自己的心情“后悔、同情、心痛、内疚”。现在再想起这件事,林小姐说,那么小的孩子,她当时最起码应该报警,没帮忙实在不应该。

  路人丙:如果看到一定救//
  事发当天下午5时30分03秒,画面上出现一名穿绿衣的男人,男子走到距离小悦悦3米左右,往小悦悦这边望了一眼,之后转身返回店铺。
  昨日,24座水暖店老板亲自向记者证实,画面上的绿衣男正是他,但他否认看到了躺在地上的小悦悦。“那天下了大雨,打在雨棚上很响。当时我出去找女儿,刚走出门,妻子喊,女儿回来了,我又返回店里。”视频中,绿衣男曾朝着小悦悦躺着的方向看了一眼,蜷缩的小悦悦是这一小片空白区域上唯一显眼的影像,但昨日他数次向记者坚称,没看到小悦悦,“如果看到一定救”。
  被人认为见死不救,这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少困扰。昨日上午,一名网友不知从哪“人肉”到他的淘宝店铺,通过阿里旺旺骂他“没良心,见死不救”,这也让他非常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