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封建制度消亡,而建立在制度之上的封建意识形态仍然存在,况孔子克己复礼,意图恢复周礼,也就是建立在封建社会的礼乐意识。制度与意识的的时空错位,也是值得好好思考一下的问题。
原帖由 陆东洋西 于 2009-4-18 00:07 发表
惭愧惭愧,鄙人专业实际上是日本史,所以还得请教大兴兄。

1,“一般教科书里,恐怕依然沿用着基于意识形态的历史分期,而且大致分期于非专业历史教育可能还是必要的”,同意此判断,但是为何是“意识形态”呢?标榜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实证史家(也许标榜“没有”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也会对历史进行分期,好像记得是克罗齐说过“对历史的思考是从分期开始”。

2,“内藤先生的“近世”说,多少还有他那代日本汉学家对中华文化的崇敬在内”,内藤固然对中华文化有着崇敬一面,但是光是从崇敬的角度解释他的“宋以后近世说”,恐怕未必恰当。我觉得他很早就认为东亚拥有与西欧相比美的历史,也就是说东亚并不是要等西方来冲击一下才能“走出中世纪”,所以将宋以后社会比拟欧洲中世纪以后的近世,将中国明清专制比拟西方的“绝对主义君主专制”(Absolutism)。

3,当然这部分的解释有生硬之处,不同的区域的历史比照不免牵强,此足以让木匠兄痛批,历史学者也当警惕。而明清以后的君主专制远远超乎西方近世的绝对主义确实不容否认,复旦史地所姚大力兄的元蒙游牧民族的君臣关系影响中原王朝的论述也许可以部分解释这些史实。
就蓝体尤其是红体部分请教陆先生。近代东亚的“先进者”非日本莫属吧,可如果没有“脱亚入欧”的决心,日本又如何先进呢?
内滕先生是汉学家,他对中华文化的推崇是否也有挟本专业以自重的心态?
不必客气,遵命就是。但是鄙人非中国史专业,故大多门外汉皮毛之见。以下仅仅是鄙人综合内藤湖南等一派的观点而得。

1,中国自宋代以后,进入近世,主要一些特征是:a,门阀世族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实施是一个重要指标;b,市民文化的兴盛;c,世俗性礼教道德代替宗教性戒条;d,君主专制主义权力的兴隆,等等。

2,中国的历史并非停滞不前,反而早于西方:a,唐中期以前是“中古”即中世纪,那么显而易见,所谓走出中世纪并不是依靠西方的冲击而致;b,欧洲文艺复兴始于13、4世纪,而宋代则始于10世纪,自然早于西方;c,只是近世虽然早于西方,但是近代即工业革命则较晚。

3,内藤湖南本身比较复杂。他本人一直倾慕中华文化,但同时也鼓吹近代日本应该取而代之成为亚洲的代表,并且改造中国,日本军方里也有不少人是他的追随者,并常常为了中国事务请益于他。

[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09-4-22 02:21 编辑 ]
谢谢陆先生。
似乎要先认同唐中期以前是“中古”即中世纪,才能得出所谓走出中世纪并不是依靠西方的冲击而致。如果不认同此分期说的,那结论自然也就不同了。
原帖由 老木匠 于 2009-4-20 22:40 发表


给时代贴标签,历史学家就干这个?不贴标签行不?

比如在今天这个盛世,算是什么性质?
标签还是要贴的,关键要有切实精准的研究,不能大而无当,更不能张冠李戴。标签就是符号,设想学科体系如没有定义好的标签,那该如何说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