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不是没问题,而是很有问题,但却是一般人寻常所犯的毛病,即“虚荣心”。你以为,如今三十的韩寒对十几岁时的文作极其满意么?不是,他无时不刻地在想超越以前的自己。但,虚荣心让他对别人的挑剔勃然。

只要不是标明“纪实”,只要不是“报道”或“回忆录”啥的,都会容得有“虚构”,比如,将自己的亲历托于他者,将他者的事情据为自己,做时间上的、空间上的移花接木。作者的驾驭能力高低,肯定决定作品良莠程度。可以质疑写作的水平,这是没说的。但以故事细节真假来指证作品是否“代笔”,就捕风捉影了吧。

记忆是靠不住的,所以,溜得很圆的回忆,大多不可信,至少在细节上与因由责任上。

一个人永远不可能靠解释来证明自己,而是靠自己的作为,也即,对于韩寒而言,是日后的创作。即使将来不是失败的,或庸凡的,很多在童年时也曾经奇异超凡的。毕竟,对不同年龄的人,要求不同。
莫纪宏,1965年5月生于江苏靖江,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8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取得硕士学位,199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工作,1991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1993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晋升为研究员,2004年被聘为国际人权法方向博士生指导老师,1999年获得中国法学会“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5年获得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
    出版独著7部,合作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和文章400余篇,英文论文10篇。其主要著作有:《宪政新论》、《宪法审判制度概要》、《表达自由的法律界限》、《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非典”时期的非常法治》等,他从中国实际出发,探讨了许多宪法学基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见解和方法上多有创新,在国际国内学术界都有一定影响。他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优秀成果奖,司法部、中宣部优秀论文奖等,参与“八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的研究工作,该课题的最终成果“完善人大组织体制的几个问题”、“地方人大监督的若干情况和建议”等研究报告被鉴定为社科院优秀课题成果。他参加了50余部国家法律、法规的起草和咨询工作,对《防震减灾法》、《紧急状态法》以及《国防动员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就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先后撰写了多篇内部报告,其中有的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多篇报告获得了社科院颁发的优秀信息和优秀对策成果奖。
不重实证,只看疑犯的脸部表情来判案,这……
李小苗 发表于 2012-2-8 00:30
小苗是从哪里看出我“不重实证,只看疑犯的脸部表情来判案”的?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他最近已经有不少访谈, 至少一种方法已经试了, 就是不谈或者少谈, 但是已经引起了花间的质疑, 而且结论是:他谈不了.  其他的质疑更多了, 比如说他眼睛看着一个方向, 意思在读什么东西, 还有他扶眼镜, 手指抓痒,肢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00:48
你说韩寒诚实,所以,从大量视频来看,他除了不谈自己的小说,其他都是知无不言,谈得挺欢,可见诚实的韩寒,最不善谈的就是他的文学创作了。我没说错吧?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2-8 12:00 编辑
你说韩寒诚实,所以,从大量视频来看,他除了不谈自己的小说,其他都是知无不言,谈得挺欢,可见诚实的韩寒,最不善谈的就是他的文学创作了。我没说错吧?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1:49
有错。

因为我也可以说,他最不愿意谈的,或者最不愿意在镜头面前谈的是他的文学创作。

就好比别人不愿意谈个人隐私,你不能说:他最不善于谈自己隐私,或者,他谈不了自己隐私,因为这个隐私是别人那里听来的,不是他的个人经历,所以,他不诚实。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12-2-8 12:07 编辑
有错。

因为我也可以说,他最不愿意谈的,或者最不愿意在镜头面前谈的是他的文学创作。

就好比别人不愿意谈个人隐私,你不能说:他最不善于谈自己隐私,或者,他谈不了自己隐私,因为这个隐私是别人听来的, ...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11:58
好,就按你的说法,他不愿意在镜头前谈他的作品。有两个问题:1、为什么?别告诉我他想让小说自己说话,现在别人想听他对自己小说的评价,挺健谈的他,为什么只落得个“忘记了、好、喜欢”的贫血评价?2、你从他的其他文章里读到他像谈论赛车那样地谈论自己小说的文字了吗?

你的好比,我就略去了,因为那没法比。爱谈自己隐私的,都有点变态啊~~~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2-8 12:10 编辑
好,就按你的说法,他不愿意在镜头前谈他的作品。有两个问题:1、为什么?别告诉我他想让小说自己说话,现在别人想听他对自己小说的评价,挺健谈的他,为什么只落得个“忘记了、好、喜欢”的贫血评价?2、你从他的 ...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2:05
不愿意就是不愿意,一定要回答为什么吗?没有权利保持沉默吗?胡适先生说的,不说话的权利都没了吗?

对自己小说的评价,不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隐私吗?
不愿意就是不愿意,一定要回答为什么吗?没有权利保持沉默吗?胡适先生说的,不说话的权利都没了吗?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12:08
他可以保持沉默,但是,别人也有因此想探索究竟的权利。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12-2-8 12:17 编辑
对自己小说的评价,不也可以看成是一种隐私吗?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12:08
对自己小说的评价是隐私,而泡妞经验倒不是隐私——这种滑稽的说法前所未闻,亏你替韩寒想出来,也真不容易。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zoufeng_1234 于 2012-2-8 12:21 编辑
他可以保持沉默,但是,别人也有因此想探索究竟的权利。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2:11
你有权利,但是你不能根据他不谈自己作品,就说他不诚实,作品不是自己写的。
邹峰还没回答我66楼的第二个问题,当然,你可以保持沉默。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对自己小说的评价是隐私,而泡妞经验倒不是隐私——这种滑稽的说法前所未闻,亏你替韩寒想出来,也真不容易。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2:16
什么是隐私,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你不能说这个不属于隐私,你必须交代。
2、你从他的其他文章里读到他像谈论赛车那样地谈论自己小说的文字了吗?
--------------
他不愿意在镜头里谈,也不愿意在其他文章里谈,不可以吗?
有权利,但是你不能根据他不谈自己作品,就说他不诚实,作品不是自己写的。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12:17
我说他最不善谈自己的小说,我还没说他不诚实,更没说他小说是代笔的呢,你着什么急?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我说他最不善谈自己的小说,我还没说他不诚实,更没说他小说是代笔的呢,你着什么急?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2:20
当你说不善于的时候,已经是对之前说法的修正。我不急。
2、你从他的其他文章里读到他像谈论赛车那样地谈论自己小说的文字了吗?
--------------
他不愿意在镜头里谈,也不愿意在其他文章里谈,不可以吗?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12:20
这就不合常理了。
网友都知道阿吕是律师,也知道他桥牌书法都很棒,也是个挺贪玩的人。你可以想像他整天在茶楼大谈玩乐之道,但一遇到法律问题就噤口不言吗?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当你说不善于的时候,已经是对之前说法的修正。我不急。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12:22
不善谈,就是谈不了,谈不出个所以然来。我不修正。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73# zoufeng_1234

不愿意谈自己的作品,可以啊——这是个人的权利。

可是几乎所有人都会乐意谈自己的作品,唯独韩寒不愿意谈,那么大多数人愈加合理地怀疑,这不可以吗?也可以啊。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这就不合常理了。
网友都知道阿吕是律师,也知道他桥牌书法都很棒,也是个挺贪玩的人。你可以想像他整天在茶楼大谈玩乐之道,但一遇到法律问题就噤口不言吗?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2:23
阿吕没有对法律问题噤口,不代表别的律师就不能噤口。有刀,何萍最近对方寒之争没有发言,你能说他们不是法律人吗?
什么是隐私,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你不能说这个不属于隐私,你必须交代。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12:19
你有一本邹峰版个性词典,全世界就你有,别人还真没法读懂。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阿吕没有对法律问题噤口,不代表别的律师就不能噤口。有刀,何萍最近对方寒之争没有发言,你能说他们不是法律人吗?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12:27
有刀他们对部分法律问题不想谈,甚至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回避,这很正常,如果他们对所有的法律问题都不想谈,那才叫怪事。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你有一本邹峰版个性词典,全世界就你有,别人还真没法读懂。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2:30
你看有些人用只用实名上网,还有人一堆马甲就是不用实名,有人从小到大照片随便晒,有人绝对不贴照片,正好说明每个人对隐私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有刀他们对部分法律问题不想谈,甚至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回避,这很正常,如果他们对所有的法律问题都不想谈,那才叫怪事。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2:32
自由的概念就是:不管怎么怪,只要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他就有权利保持他的怪
本帖最后由 陆东洋西 于 2012-2-8 12:44 编辑

60# zoufeng_1234
这个又回到前面去了。

谁都不会认为韩寒没有权利上诉,只是说即使上诉能否解决公众的疑惑。

而且上诉法院,难道解决得了这些问题吗?

1,在其他地方已经说过,法院与法官是否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资质和能力,因为文学创作与司法完全是不同的专业领域,此其一;

2,其二,法院本身集中在少数人范围讨论可能会发生不公平的交易(记得方舟子在视频里说过凡是在当地对他的起诉,他全输),不一定是用金钱收买(这种可能性自然不可排除),也可能就是熟人、领导打个招呼,就把案子判下来,中国社会的人情关系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所以,这样一个公众人物居然害怕诉诸公众的良知和公正,那是令人奇怪的。
有命自天,而俟之以义,人之所助,天之所祐。——王夫之《读通鉴论》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12-2-8 12:46 编辑
自由的概念就是:不管怎么怪,只要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他就有权利保持他的怪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12:35
隐私不能公开的原因是:会受到滋扰,会令人发窘,或者会让你产生误解。——的确,有人不愿公开私照,不愿在论坛实名说话,这谁都能理解。你说韩寒把谈论自己的小说视为隐私,那么请问,公开谈论自己的作品,会让作家受到滋扰,感到难堪,或者会引起一连串的误解?要知道,赛车和小说,都不是私人事务,你能够畅谈自己的赛车经验,就能畅谈自己的小说。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本帖最后由 花间对影 于 2012-2-8 12:48 编辑
自由的概念就是:不管怎么怪,只要不侵犯他人的权利,他就有权利保持他的怪
zoufeng_1234 发表于 2012-2-8 12:35
我们现在谈论的问题,跟权利无关,只跟常理相关。
已是残花落池塘   教人魂梦逐荷香
对自己小说的评价是隐私,而泡妞经验倒不是隐私——这种滑稽的说法前所未闻,亏你替韩寒想出来,也真不容易。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2:16
他是著名的“一根筋”的,不能用“亏你”只羊的感叹,他不这样想还真奇怪了不是。
隐私不能公开的原因是:会受到滋扰,会令人发窘,或者会让你产生误解。——的确,有人不愿公开私照,不愿在论坛实名说话,这谁都能理解。你说韩寒把谈论自己的小说视为隐私,那么请问,公开谈论自己的作品,会让作 ...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2:43
不管多么不可理解,只要他有这个权利,你不能因为不理解就去滋扰他。他认为谈女人不窘,但是谈作品很窘,不可以吗?
关于愿意不愿意谈和有没有能力谈以及其中是否有不合常理之处,网友有看法。

[转帖]【强文】对韩寒一剑封喉:韩寒是石头,不是金子

ktpljj5 于 2012-2-8 7:18:18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最近看到一些评论,导致我想重复一遍我在《讨论韩寒的意义》中反复强调的关键一点:对韩寒的争论,不是观点,是真假。如果他整个人都是一个弥天大谎“撒”出来的,那么他的任何观点,就都没有一丝一毫值得讨论的余地!
我可以理解许多人难以接受韩寒目前被质疑的状态。在严重缺乏英雄和偶像的时空环境下,好不容易出了个叛逆的韩寒,简直就是天上掉下块闪闪发光的金子。他自己更宣称,“我是一块上海大金子。”于是众人惊叹、羡慕、欣赏了十几年。谁能说对一个曾经捧着、呵护着的东西没投入一笔情感?更何况对人呢?

但是,当那层闪闪发亮的外壳忽然被人捅了个洞,无数人看见了里面只是泥土一块,大呼上当的时候,你不能由于感情上不接受,就闭上眼睛,继续观赏刻在自己脑海里的那块似乎依旧发光的东西。在真实面前闭上眼睛,等于有意坑害自己。

我虽然写了好几篇严重质疑韩寒的文章,但为了更进一步确信,也为自己的文章负责,这几天花了些时间,把网上能找到的媒体对韩寒的访谈、他的演讲等九个视频等节目都看了一下:CCTV“对话韩寒”,杨澜专访,何东访谈,跟陈丹青对谈,跟王朔饭局谈话,鲁豫有约访谈,香港书市演讲,厦门大学演讲,新浪网聊天室和网民对谈。

看完这些之后,我已经没有疑问:这是一个因为太大而难以令人置信的谎言;这是一个因为太愚蠢,而令人一眼识破的谎言。它的奇迹在于:在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如此巨大且愚蠢的谎言,居然可以维持13年。

古往今来,“常识、常理”是人们判断一切事情的起点,也是根本点。即使对司法问题,像美国这样的法治国家,也主要靠“案例法”和“常识法”。由12个并无专业法律训练的普通人组成(随机抽样产生)的陪审团来裁决有罪无罪,而法官则更像个 “协调人”,就是极为看重“常识”的表现。

我大致梳理了一下通过这些视频节目而看出的问题,给懒得花功夫去看视频的读者们一个概貌。这些问题用最基本的常理就可以推出韩寒是假作家的结论。

一、对自己的作品“一问三不知”

很多质疑者已经提过,在2000年CCTV“对话韩寒”节目中,韩寒对为什么起了《三重门》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都回答不了;说你们怎么解释都行,最后被问急了,说“我忘了”。当时《三重门》刚出版不久,作者居然这么快就“忘了”!

也在这个节目上,主持人问到,台上的那个来宾女孩是不是像《三重门》中的女主角Susan?韩寒明显不熟悉Susan,但被主持人追问时,韩寒倒是来了一个小机智,说“私下谈”,躲了过去。正常情况下,他对谈论自己书中的女主角,应该有谈情人般的兴致的。

韩寒后来对此解释说,因为这个访谈节目的气氛是敌对的,像批斗会,所以他故意不答。但韩寒所言,完全不是事实。无论是台上的两位学者来宾,还是主持人,都是偏向韩寒的,观众除一位外,也都没有挑战韩寒。哪来的“批斗会”敌对气氛?

退一步,即使韩寒认定那个访谈是“敌对气氛”,那后来在何东、杨澜、陈丹青、王朔,以及“鲁豫有约”等专访和对谈中,他们都是清一色地对韩寒十分友好,完全是朋友随便聊天方式,没提任何挑战他的问题,但在那么温磬的气氛中,韩寒为什么依旧回避了所有关于自己作品的问题?

在何东的访谈中,主持人明显非常欣赏韩寒,并说读过韩寒的主要小说。在他提到韩寒的《长安乱》、谈及书中的人物和情节等,韩寒是一脸茫然,说他对《长安乱》的内容都忘了。天下有这种作家吗,对自己的作品不是不愿意谈,就是忘了,书名、内容等,统统都忘了!可是在作文比赛中,他却能记住一长串古人的名字、作品,还可以用双引号准确地直接引用,甚至默写出一个冷僻的拉丁文。

何东又谈到韩寒的另一部作品《一座城池》,问他到底想表达什么?韩寒躲避说:“我觉得你去问语文老师比较靠谱一点,因为他们的语文老师肯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在跟王朔那场所谓“对谈”中,韩寒几乎什么都没说,是王朔在自说自话。当王朔提到他读过《三重门》时,韩寒根本不接这个茬,不仅避谈任何自己的作品,整个饭局,除了被问到喜欢什么样的女孩时,说了一句下流的“只要发挥的好,活儿好都可以”之外,任何、任何话都说不出来。不知谁看了,不会被气死。如果观众以前没看出来,以为韩寒的沉默是高仓健式的“酷”,那王朔的东一杆子、西一棒子的闲扯,简直就像被玩了。

在“鲁豫有约”的访谈中,主持人提到《三重门》时,韩寒一如既往地不谈书的内容,更不谈这本书是如何写作以及创作经验等,而是话锋一转,谈这本书加印多少,能赚多少钱,他又可买什么车等等。

对于自己的第二部作品《零下一度》,韩寒也是记不得内容。据2001年他作客新浪网嘉宾聊天室的文字实录,当被问到:“为什么把文集的名字命名为《零下一度》?”韩寒回答说:“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我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谁知道呢?我也不知道。”

在新浪聊天室,韩寒甚至连自己的“新书”都无法介绍其内容。当网友问:“我们看到在新浪上说,你要简单介绍你的新书,你介绍一下好吗?”韩寒竟回答:“不大好介绍。我也不知道描述什么,好的东西往往是难以形容的……”

韩寒在“鲁豫有约”中,可以准确地记得自己最初拿到的最大一笔稿费是500元,但却提不出是哪篇作品,更不记得到底是在哪家刊物发表的。一个年轻作者,不仅忘掉了发表“处女作”的刊物,甚至连自己作品的名字都不记得!韩寒真是太潇洒了!

在八个访谈等视频中,韩寒更是只字没谈他的获奖作品《杯中窥人》,这个让他扬名文坛的起跳板,好像在他的人生中根本就没有过。《杯中窥人》是韩寒在一小时之内完成的、旁征博引古人、并默写出一个非常冷僻的拉丁文的“得意之作”,但为什么在过去13年中,在所有的媒体采访中,从未听他谈过这篇“杰作”的形成过程?

按常理,任何人有这样一次在限时比赛中临危不乱(又是面对那样古怪的考题),机智地从“纸在杯中”想到“人生染缸”,并迅速谋篇布局,联想名家作品,然后遣词造句,一挥而就的经验,都值得小小地炫耀一下吧。他既然夸口自己是金子、自己是文学史,说明不是谦虚之人,那起码应该具体一点,“金子”是怎样炼成的,“文学史”是怎样写成的吧?为何只字不提?

《三重门》是韩寒继以《杯中窥人》得作文比赛一等奖之后的另一“成名作”。有网友下了这般功夫,他把《三重门》里提到或评论的著作,按先后顺序列了出来:

《三字经》 《走出魔镜的钱钟书》 《李敖快意恩仇录》 《舌华录》 《尚书》 《论语》 《左传》 《红楼梦》 《水浒传》 《四世同堂》 《史记》《战国策》 《江南的水》 《贺拉斯》 《流浪的人生》 《铁轨边的风》 《教学园地》 《镜花缘》 《佳人》 《美女赋》 《西厢记》 《中国文学史》《万历野获编》 《永州八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孙子兵法》 《说文解字》 《变形记》 《中国作家传》 《广阳杂记》 《康河里的诗灵》 《数字化生存》 《闲情偶寄》 《孟子.滕文公上》 《会通派如是说》 《本.琼森与德拉蒙德的谈话录》 《心理结构及其心灵状态》 《论大卫.休谟的死》 《包法利夫人》 《西游记》 《聊斋志异》 《西学与晚清思想的裂变》 《管锥编》 《出师表》 《从混浊到有序》 《形式逻辑学》 《搜神记》 《长恨歌》 《肉蒲团》 《淮南子》 《羊脂球》……

一个在1997年还看“少儿报刊”的16岁少年,一年之后,就能在书里涉猎这么多作品,其中不乏冷僻的古书。他不吃、不睡、不上学、不玩地拼一年,能把这些书读一遍,已是足够令人叹为观止的“神童”了,更何况这期间还写出20万字的长篇小说,并在书中引述了上述作品。

其实还不止写了《三重门》一本小说,韩寒随后出版了《零下一度》。当被人指出它比《三重门》文字幼稚时,韩寒解释说,这是在《三重门》之前写的,只不过后出版。也就是说,在1997年还读“少儿报刊”的韩寒,到1999年就在阅读了上述那些令人眩晕的一堆作品后,写出两大本书(共31万字),而且还要完成数理化和语文等功课。如此惊人成绩,那个很狂傲的韩寒,怎么一句都不提呵?

作家愿意谈自己的作品,就如同母亲愿意谈自己的孩子。很多人可能有这种经验,如果跟一个女性交谈,无论她是一个多么不健谈的人,只要提到她的孩子,她立刻滔滔不绝,立马成为“演说家”。这跟作家被问到自己的作品时有极大的相同性,这里起码有三个共同的原因:一是熟悉(全世界没有任何人像作家本人或母亲那样,熟悉自己的“孩子”),二是艰辛(都付出孕育和培养的心血),三是自豪。尤其是当“孩子”有出息时,做母亲的就更加骄傲,更愿意谈。作家同样,甚至有人说,那些名家谈起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比谈论自己的情人还要来劲”。

所以,韩寒的拒谈自己作品,对自己作品一问三不知的情形,绝对不合基本常理。

二,对其他作家、作品像白痴

这世界上任何一个所谓的作家,无论他是否被伪文化人们吹捧,只要他说不需要读书、看名著,就可以自己写出名著的话,他不是骗子,就是高玉宝。

“还行吧”“一般”是韩寒对所有被问到的作家和作品的标准回答。

在新浪网聊天室,在被问到如何看待鲁迅时,韩寒说:“我觉得鲁迅好像不是一个作家,是一个革命家。”鲁迅参加了哪些“革命活动”?鲁迅的小说、杂文难道是他父亲代笔的吗?

当被问到他是否喜欢鲁迅的文字时,韩寒回答:“还行吧,感觉一般。”

网友问:“台湾作家中比较喜欢哪一个?李敖、柏杨?”韩寒回答:“还行吧。”

网友再问:“最崇拜的老作家是哪一个?”韩寒回答:“一般。”

网友追问:“喜欢的外国作家有哪些?”韩寒回答:“我不看外国作家的东西,我很少看文学作品。”

主持人问:“有没有看过郭敬明的东西?”韩寒回答 :“没有。不光是他,所有人的几乎都没有看过。”

主持人问韩寒:“那你主要看什么?”韩寒回答:“看报纸。”

当陈丹青问他读八十年代的作品吗,他说不读。避开了你考他读具体哪一本书。他说主要读五四时代的。然后笼统地说,五四的作家文字好。具体哪个作家的文字好在哪里?没了下文。

其实,真正读了点五四时代作品的人,如果他说真话,他会承认,当代作家的文字比那个时代的流畅多了。五四时代,白话文还在学步阶段,几乎哪个人的作品里都能挑出一堆诘屈聱牙、文法不那么顺的文字。思想条理清楚的也找不出几个。他们真正的可取之处,是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而不是今天文坛随处可见的撒谎、炒作、玩世不恭。

在评论其他作家时,韩寒更离谱。韩寒说他的书《1988》原要改名,因跟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1Q84》撞车。主持人问他怎么看村上春树,他说村上春树“有非常好的情怀,进步的心态,不那么罗嗦”。这种泛泛之谈可以放在一百、一千个作家和作品身上,但恰恰不适合村上春树。非常好的情怀? ----充斥色情;进步的心态?----颓废孤独;不那么罗嗦?----900多页(英文版)的故作高深。

除了对自己、他人的作品统统都不熟悉之外,韩寒在访谈中对文学和写作是怎么回事,更是相当陌生。在“鲁豫有约”中被问到,“写作是不是很累、很孤独的过程?”韩寒回答:“还可以。很多人觉得写作很累,实际上因为他们写得很差……很无聊。”然后韩寒说,写作是累,坐着累叉腰肌,手也会累。

哪个真正的作家会认为写作之累,累身超过累脑?“绞尽脑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在累胳膊?累腿?还是累腰?哪个真正的作家不知道写作这种“个体创造”是个孤独的过程?韩寒没感觉,大概是因为有爹在替他拼吧?

三,历史、文学、文艺等任何知识都没有

韩寒在出道作品《杯中窥人》中旁征博引古书古人,在《三重门》中提到和评论的中国古籍和外国书也有51种之多,但被网民问到你喜欢古文吗?他的回答是:“这个看起来太累。”

在凤凰网“非常道”专访中,主持人何东问韩寒:“儒学作为国学在今天被推崇,是功还是过?”韩寒的回答是:“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儒学,我不知道什么是《红楼梦》,我都没有看过,以前他们选秀的时候问我,你对这些女演员怎么看,我说我不发表看法,到后来他实在是逼着我要说,我说我跟你说真话,我连《红楼梦》都没看过,你跟我说的名字我都不知道是谁,我也真不知道中国的所谓的儒学,所谓的什么学什么家的,他们具体是个什么内容,我真的是不知道。”

“什么学什么家的”都不知道,既不阅读外国作品,对古文也“看起来很累”,怎么在《杯中窥人》中信手拈来古文和古人了呢?怎么在《三重门》里旁征博引51部中外著作的呢?

在何东专访中谈到文学名著时,韩寒竟说,当年所以能留下名著,是因为当时条件差,人们没什么可看的,就只能看那几本东西,所以才流传下来。现在再也不会有名著了,因为可看的太多了,所以谁也别想写名著,都留不下的。

在跟何东谈到拍电影时,韩寒更是满不在乎地露怯:“拍电影最关键的不是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排在第一位的是让投资者收回钱。”这真是给他的“名著观”做了个脚注:一个对艺术一窍不通,也毫无兴趣的人。

无论是跟陈丹青对谈,还是接受何东采访,韩寒都表示了他不看书,只看一堆国内的报纸。他也不通过代理器上外国的网站,“国外那些对中国的看法你能想象得到”“其实我都不想看那些。”原来韩寒的全部知识来源就是被他嘲讽的官方媒体。

除了看官媒报纸,韩寒还有未成年儿童的兴趣----打电脑游戏!他说跟男人在一起就只能打牌、玩。韩寒就靠玩、打牌、踢足球、打桌球、打电脑游戏,就打出个天才作家,这难道不是羞辱所有真正写作的人吗?

这个宣称自己是“上海大金子”,自己就是“文学史”的人还说,“我不喜欢看小说,我就喜欢看杂志,军事类的东西。”“我自己会写,干嘛要看你们是怎么写的?”“我觉得我不需要借鉴,也不需要启发。”“很多人说我高中毕业知识面很窄,但是我想我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比全中国任何一个作家都要多。” 《南方人物周刊》访谈)

说上述这些话的人,难道不整个是一个无知无畏、玩世不恭的小混子吗?

看韩寒那些视频,韩寒别说是个“文学天才”,连“文学蠢才”都算不上。他根本就和文学、文字毫无关系!而这样一个人,居然成了中国最红的作家。

坦率地说,那三个大男人,王朔、陈丹青、何东,当然一丝一毫也没想到韩寒可能有假,一本正经地跟那个沉默的、很酷的稻草人交谈,简直像被耍猴了呢。

四、两个“韩寒”,哪个是真的?

在这些视频节目上,关于文学、谈写作、他自己的作品,韩寒全都回避了。但谈到赛车、女人、版税、名人生活,韩寒却兴高采烈、振振有词。包括自己做面膜,养宠物,怎样换轮胎,哪次赛车拐弯多了,哪次长跑少算一圈,甚至中学时被一个男同学因吃醋踢了一脚都颇有兴致谈。一句话,只要不是和文学、思想有关的,他都可以谈。

正如一位网友所观察的,“只要谈到文学创作、谈到他的作品,他的话就很少,又空又大,从来不谈细节问题。或者东拉西扯,答非所问,这是为什么?能写出《三重门》等大量文学作品的人怎么对文学这个话题如此冷淡?但要一谈起女人、赛车或日常生活,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他却头头是道。”

另一位网友说:“其实看了几个韩寒的访谈视频,似乎一个特点是:语言一概没有书面化,内涵一概肤浅化,完全变了一个人似地,所有的文学境界在谈话中都看不到,完全就是一个时尚叛逆初中生的境界。”

对于韩寒明显的“人”和“文”对不上号的问题,那些专访韩寒的节目主持人,不约而同都感到了。

主持韩寒和陈丹青对谈(零点锋云)的查可欣说:“韩寒本人不像他的文字。”

凤凰网何东说:“韩寒平时的接人待物,完全不同于他文字的锋利和俏皮,他性格内向而且颇为羞涩。”

杨澜说:“在采访中,韩寒也并非网络上那样咄咄逼人,而是相当的‘谦和’,这莫非才是他的自然状态?”

一位网友说:“为什么采访中的韩寒看上去一点都不犀利呢?让人失望。我当然相信书是他写的,但视频上的他,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上海青年,甚至有点木讷,也看不出有什么魄力。”

还有网友说,韩寒“一谈文学就结巴,一写小说就神采飞扬,同时一谈赛车就神采飞扬,一写赛事就磕磕巴巴,这是同一个人吗?”

这难道不太奇怪了点吗:在小说和博客的背后,“韩寒”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幽默调侃、尖锐泼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是真人一出来,空泛肤浅、拉杂琐碎、似是而非;所谓“谦和、羞涩”,其实是没有深刻,没有渊博,没有文学,甚至连自己的作品都弄不清、记不得,像个已经九十岁的人。

网上有《韩寒精彩语录100条》,里面的确不乏机智、才气,可是怎么一到“真人”,这些“素质”就都不见了呢?完全是一瓶跑了全部气儿的啤酒!

韩寒在最近宣布要出版《三重门》的博客中居然很自然地说,他的偶像是张国荣。 古今中外,我从未听说过哪个作家,别说一国之最红的作家,他的偶像会是流行歌手。同时在访谈节目中,他还能很有兴致地谈起其他港台歌手,整个儿一个浅薄的时尚小青年儿而已,哪有一点小说家、政论家的影儿呢?

五、韩寒博客是他本人写的吗?

在电视访谈中,韩寒还明显回避他是怎么“写博客”这个关键的问题。“杯中窥人”和“三重门”都是老皇历了,当今的韩寒是以上亿点击率的博客针砭时弊爆出大名的。可是偏偏对他是怎么写博客的这个问题,韩寒从来都三缄其口,有时刻意躲避这个话题,这也是反常的。

在“陈辰青梅煮酒”节目中,当被问到,“那你写博客都在什么时候写,都是在深更半夜写吗?”韩寒回答:“其实倒是挺少的,也不耗费什么时间。”这明显不像是一个写过很多有影响力的博客的人的感受。韩寒那些博客,真的“不耗费什么时间”吗?

而且更怪的是,韩寒马上转话题,明显回避谈“写博客”。他非常生硬地把题目转到跟这个毫不相关的他有一天在路上捡到一只猫,怎样送医院,做X光,尾巴剪掉手术等非常详细、甚至琐碎的事情。好像一个小学智商的善心孩子,而根本不是一个小说家,更妄谈当红政论博客作家。我相信这一点任何看这个节目的人都能感受得到。那么韩寒为什么要避开他“怎样写的博客”这个话题呢?

在接受杨澜专访时,韩寒说:“我觉得人很多时候,很多看似很英明的决定其实都是被迫做出来的,并不是他主动那么做的。”这是不是韩寒在表达自己的难言之苦呢?

在接受何东专访时,韩寒更无意之间透露底牌,他其实没有写那些博客。因何东问他“每天在博客花多少时间写作”时,韩寒的回答是“十几、二十分钟吧。”但他同时说,这十几、二十分钟中,他主要是看看新闻,娱乐新闻,八卦,或是汽车论坛什么的。大家算一下,去掉这些,韩寒真有时间写博客吗?

韩寒还清楚地跟何东说,他不在word上打东西,也就是不在上网前写好,而是上了博客后直接在网络页面上打。我不相信任何一个严肃的写作者是这么写东西的。

而且还有一个更令人吃惊的细节:何东说韩寒的博客标点符号不正确,例如顿号和省略号都不标准。韩寒回答,他不懂怎么打这些符号。然后电视上出现这样的场面,何东指着他手边的笔记本电脑,告诉韩寒怎样按右上边的顿号键,韩寒还疑惑说,那个键上不是这个符号呵。

天哪,一个出版过七部长篇小说,十部政论文集、发表那么多博客文章的中国当红作家和政论家,竟然不知道在电脑上怎么打标点符号?他真的是在“长期写作”吗?

在“人造韩寒”说出来之后,人们有了新的视角,一位网友在“怎么好像真的有两个韩寒”中说:

“我看了韩寒31日‘陈堂供证’这篇东西,怎么感觉好难过。写这份东西的人和我印象中的韩寒怎么好像根本不是同一个人?!这篇东西文字真的很差(我第一次看曹长青说韩寒文字很差还有点不以为然呢),心力很浅乏,辩驳能力很一般,语言也不免有些低俗,根本就没有原来的犀利,机智,老到和幽默。我是有好久没有看韩寒的东西了。但是感觉这篇文字的作者和我现在接触着的无数普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区别呀,甚至有些年轻人的文字和思维能力远超过现在面前这个‘韩寒’了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网上可以看到的唯一的一场韩寒的演讲,是在厦门大学,拿稿子念。他很敏感地给自己打圆场说,他是怕不拿稿纸会“满嘴跑火车”。事实上,韩寒除了谈车、谈玩、谈女人,几乎什么都不说,从来都没满嘴跑火车。视频节目中的韩寒,很帅,很斯文,很诚恳的样子,偶然也有些小机智幽默。如果从只是做了13年的演员,演别人写好的脚本的角度来看,韩寒有他成功的地方;能迷倒很多人,有他的理由。

但是,如果仅仅因为被一个演员迷住,而对一个前所未有的跨越三界(教育界----作文考试作弊,文学界----小说代笔,思想界----博客代笔)的弥天大谎容忍的话,那中国人就只配做谎言的奴隶。这个谎,远比什么三鹿牛奶之类可怕!
我们现在谈论的问题,跟权利无关,只跟常理相关。
花间对影 发表于 2012-2-8 12:45
不合常理是一种权利,是这个世界多样化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