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感?

本帖最后由 艾叶 于 2009-10-21 01:28 编辑

今天吃饭的时候跟同事聊天。话题是从一个关于富二代的访谈开始的,很多看上去生来什么都拥有的人,其实也会有很多压力,也会体验艰辛,也会独自哭泣,当然也会有很多人浑浑噩噩,觉得日子过得很开心。
到底什么是幸福感?幸福跟物质绝对有关吗?如果有关,那么到底有多大关系?觉得不幸是因为周围的人拥有的东西自己没有?还是因为原本拥有觉得理所当然的,降低一个档次就会觉得不堪忍受?我同事的结论是拥有很多的人不一定感觉幸福,像我们这样吃饭聊聊天大家一起笑笑,倒也挺开心的。(这个结论比较囧~~先不置可否)不过我觉得那大概是真的,当我似乎拥有更多东西的时候,并不觉得比现在更幸福。但从另一方面说,觉得自己匮乏是绝对不幸福的,一无所有当然没有安全感,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还是说,人总是有时候觉得幸福,有时候觉得不幸,对大多数人来说,幸福的总量都是差不多的?
俄~~~~~这是一个很傻的问题,不过好像水色的问题更傻。所以就问问。
幸福感应该和期待值有关吧,得偿所愿后的满足感应该是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吧。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得偿所愿,也可以出乎意料。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是心安处即是。
心安未必就幸福,幸福一定要心安--------发了笔大财,但来路不正,可能被追查,那就不会有幸福感。
诗酒风流近散场,心情无限对斜阳,如今只剩燕双双。
病酒願爲千日醉,看花誤惹一身香,夜來有夢怕還鄉。
幸福比较抽象,快乐则相对实在一些,快乐很容易,只不过常常为人忽略,幸福不容易,因为人总是不满足的
自我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只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墙!
俄~~~~~这是一个很傻的问题,不过好像水色的问题更傻。所以就问问。
------------------------------------------------------------------------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和水色的问题一样难以回答。
幸福感有个性,也有普适性,太复杂。感觉如果问题改成“你现在有幸福感吗?”,讨论更易展开。
幸福感也可能是周围发生了不幸的事情,跟你无关,那种放松和庆幸,与比较有关。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幸福"是空中一个恒定但无法测量的点, "幸福感"则携带了一系列感觉坐标系: 从前与今日, 他人与自己, 现状与预期, 物质力与精神力........ 也就是说 ,"幸福感"是参照和比较出来的, 要么和别人比,要么和从前比,要么和预想比, 所以幸福在哪里不重要, 重要的感觉坐标的空中位置,  它决定了任何一个点的分布状态, 它的正负值, 及其量的多少大小.


     所以,  如果你很幸福,  但是感觉不到,  那就白搭.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幸福感大概就是对现状表示满足和满意吧!就像萍萍说的,和期待值有关。所以有穷得叮当响的人感觉幸福,也有富得不知道钱该怎么花的人感觉不幸。
本帖最后由 周泽雄 于 2009-10-21 13:31 编辑

“所以,  如果你很幸福,  但是感觉不到,  那就白搭.”
——这个,我视为正解。
越是年长,越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人的幸福感都是外人想像出来的,属于“被幸福”。评价外人是否幸福,我们只能依据外在指标,而幸福来自内心确认。每个人的内心是不同的,贪婪者和知足者,幸福指标可能天差地别。
按中国式说教,知足长乐。是否知足,很重要。但是,对知足的理解也要更新,毫无追求的知足,是动物性的傻乐,应该谈不上幸福。
大家慢慢讨论吧。

有关幸福之类的研究,大树我要做过有关方面的实验才敢说话。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按中国式说教,知足长乐。是否知足,很重要。但是,对知足的理解也要更新,毫无追求的知足,是动物性的傻乐,应该谈不上幸福。
周泽雄 发表于 2009-10-21 10:13
更新"幸福感"的好象有两样,姑且称之为“不足”和“无聊”。和“不足”对抗的是感官和物质,和“无聊”对抗的是精神,“不足”是幸福的托盘,“无聊”则是幸福的讽刺。相比“幸福”的能力,“无聊”是一种更加高贵的天赋,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感觉无聊。一般而言,世间全部的物质力也经不住一个无聊天才的频繁刷新,一把消魂蚀骨的无聊,可以把释加摩尼逼直接逼迫到了精神与内在的死角。
经过“无聊”间歇性发作,好象“幸福感”的物质轴会越放越低,精神轴会越放越高。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本帖最后由 艾叶 于 2009-10-21 12:10 编辑
经过“无聊”间歇性发作,好象“幸福感”的物质轴会越放越低,精神轴会越放越高。水色 发表于 2009-10-21 11:34
据说这叫做燃点比较高。当我觉得无聊的时候,我就去做一些更无聊的事情。
也就是说 ,"幸福感"是参照和比较出来的, 要么和别人比,要么和从前比,要么和预想比水色 发表于 2009-10-21 09:15
是不是小时候得到的幸福比较多的人,以后感到幸福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1# 艾叶
记得托尔斯泰说过:幸福感大家都是一样的,不幸却各不相同.所以,我个人以为:
1,艾叶mm的这个问题是成立的,如果问:什么是真正的不幸?那就是一个伪问题.
2,既然有一样的幸福,那么大家讨论出一个一样的东西来,就有望达成这个预期.
3,不过我还是认为:mm们所说的幸福,和gg们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只能说到这里.
4,其实,水色mm的问题也和艾叶mm的问题一样的有意义,并不傻."司琴的手指仰赖神",如没有灵魂,仰赖神干什么呢?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本帖最后由 ironland 于 2009-10-21 13:29 编辑

或许内啡肽分泌到一定水平,就标识了幸福。

个体差异不同,幸福的阈值也不一样。

自己觉得幸福就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个人觉得的幸福,就是真正的幸福,不必在意外界的品评。

无所谓什么真正的幸福。吃饱就是吃饱了,觉得幸福也就是幸福了。
本帖最后由 水色 于 2009-10-21 13:33 编辑
是不是小时候得到的幸福比较多的人,以后感到幸福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艾叶 发表于 2009-10-21 12:28
     好象不一定。
     首先童年的幸福不做算。人类的不幸福中,只有很少量来自基本需要的匮乏,更多的是自我肯定的匮乏。童年的获得太被动,还不具备自我肯定的意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因该是成人的获取(物质和精神)吧。天赐佳馐比不上自己种的地瓜香甜。这是前辈偷食禁果的代价吧,人类非劳作(哪怕是坑蒙拐骗乞)不得已幸福。
     不过,孩童期的幸福虽然不做算,却是成人幸福的培训期,成绩好坏,未必和童年幸福成正比。小时候得的多,有人学会了接纳,给予还有享受(不得不承认啊,有人不幸福完全是因为不会享受。)也有人学会了挑剔和娇纵;小时侯得的少,有人学会了抱怨和仇恨,也有人学会了转化痛苦的才能。


哎,题太难,说不好,被俺扯乱了,旁听高见。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或许内啡肽分泌到一定水平,就标识了幸福。

个体差异不同,幸福的阈值也不一样。

自己觉得幸福就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个人觉得的幸福,就是真正的幸福,不必在意外界的品评。

无所谓什么真正的幸福。吃 ...
ironland 发表于 2009-10-21 13:25
铁mm的意思是:这个问题是不可讨论的,你觉得幸福就幸福了?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托尔斯泰的话比铁mm这句话有道理一点,毕竟是百年之后再来想一想,还不是废话.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托尔斯泰的幸福感你要伐?

反正我不要。
托尔斯泰的幸福感你要伐?

反正我不要。
ironland 发表于 2009-10-21 13:36
司琴的手指仰赖神。
好像托尔斯泰说的是mm的幸福感,所以我想也是不可能的.这种事情的真理除了托老的那句话,下一句就是:gg们无所谓幸福感.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铁mm的意思是:这个问题是不可讨论的,你觉得幸福就幸福了?
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托尔斯泰的话比铁mm这句话有道理一点,毕竟是百年之后再来想一想,还不是废话.
WIND 发表于 2009-10-21 13:33
“记得托尔斯泰说过:幸福感大家都是一样的,不幸却各不相同.所以,我个人以为:”
哈,WIND兄,托尔斯泰没有这么说过呀,在著名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他比较的单位不是个人,而是家庭。这个差别很大。
我觉得吧,人有自我调适的功能,这个能力非常重要,导致幸福不是一个常数,不仅因人而异,还因时而异。
任何已得的幸福,时间一长,我们都有能力把它降格。反过来,无论在什么恶劣环境下,我们又都具备苦中作乐的能力。一个去年还不把钱当钱看的阔佬,入狱之后,转眼就会为自己碗里比别人多或少一点肉糜,而自觉快乐或不快了。
25# 周泽雄
哦?泽雄兄,文学的考据是我的致命,能否找到原文?如果能找到英文版的原句,倒可以让我看看.呵呵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27# WIND
WIND兄,这不用找吧?原文根本没有什么致歧因素,相当简单,不会有人译错的。再则,这句话非常有名,就是全书第一句。据说,托尔斯泰本来打算把这句话用为全书题词的,后来改用《圣经》里的句子“伸冤在我,我必报应”,遂把它用为全书第一句。
好,我手头有两本《安娜·卡列尼娜》,译者分别是力冈和俺的老师智量。力冈的译句是: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情。智量的翻译是:幸福的家庭都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两者都是据俄文版译出,肯定比你要找的英语版更贴切些。
本帖最后由 WIND 于 2009-10-21 13:59 编辑

不过呢,虽然那句话只是我对托老的理解,然而却在神州大地处处被验证着。记得有一次和一位mm聊天,她说:最爽的事情就是刷卡。我想没有一位mm会反对说:刷卡对女人而言不是一种幸福。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
28# 周泽雄
泽雄兄,托老的这本书我没看过。以你看过之后的理解,他虽然在开头用家庭称呼之,实则用mm代入更准确些?
1,I.stability of possession;II.transference by consent;III.performance of promises.
2,中国的教育体系是制造SB的流水线。
3,一个充满着下贱历史的国家如何走向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