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悲悯的现实主义佳片——《三峡好人》

 

《三峡好人》

 

贾樟柯作品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对当下中国民间的真实反映。《三峡好人》同样精彩,获得威尼斯金狮奖,实至名归。

和他的《世界》意图一样,试图通过一个窗口来辐射出广袤中国大地上的普通人。《世界》的虚拟味道嫌浓,有些为表达而表达;《三峡好人》则不同,故事讲得地道,没有硬伤。剩下的就是被其感动了 。

《三峡好人》表现民间的手法具有鲜明的贾樟柯标签:我们可以一出家门就扑面感受到的那份原生态的真实。匆匆的麻木的人群,高音喇叭嚣叫的口号和广告, 传统和现代交错的各种场景。按理说,这些类似直拍的手法,老谋子在《秋菊打官司》里就用过,群众甚至都不知道,巩俐在自己身边,也不知道,自己的肖像权被侵犯了 。但贾樟柯的真实,和老谋子不同在于,他是人物全方位的生活化。一个典型的中国小人物人当下就是这样。我们仔细品味韩三河见麻么妹哥哥,船夫麻大哥大碗捞面,对陌生人不理不睬,问话也是冷淡得可以,几个光上身的船工端着面碗冷眼观瞧。末了,韩三河将两瓶三西汾酒举到麻大哥眼前,场景就出现一个“酒”字。在整个片子里,还出现过“烟”“茶”等字幕,我们日常生活里最具烟火气的物什,这些,就是咱们人际交往的道具。贾樟柯不放弃任何细节,来三峡寻夫的沈红,不断喝光手里的矿泉水瓶子,不断到地方就接水。其中的艰辛,无需人物任何语言,就足以证明。道具用得最惹人心动的,应该是三峡民工介绍三峡时,拿出十块钱纸币,上面的夔门就是三峡,而今已经沧桑变幻,韩三河拿出五十元纸币回答,我们家乡也在钱上,山西壶口瀑布赫然入眼。很普通很民间的动作,联系片子表现的主题,我们不禁被这具有喻象意味的设计所打动——仿佛在无声的抗议,所有的故乡都在沉沦,共和国里最广大的劳动者,都在以他乡为故乡。

整个片子是韩三河,沈红两个山西来的彼此无关的人物,一个寻妻,一个寻夫,他们在片子里也没有交叉,只在一个镜头里同时出现:江边码头,两人擦肩而过。两条主线之下,出场的配角人物无不精彩。混江湖的小马,一条年轻生命就漠然地离开人间;去广东打工的中年女人,在码头与韩三河匆匆招呼就算告别。一个个卑贱的生命,匆匆离开,死去,或是为口饭吃四处奔波。贾樟柯作品具有强烈的亚文化色彩,但这些就是我们最真实的现实――初级阶段那繁华光鲜背后的另外一面。这些,都是主旋律刻意过滤掉的,生活被阉割的部分,丧失话语权的大众,只能在歌舞升平里陪着傻乐。

在三峡拆房的民工们,本来是给韩三河送行,结果都随他去山西挖煤了。被告知危险后 ,仅仅停顿几秒,大家还是无言地碰杯算是认命。一队卷铺盖的民工,行走在四处废墟的三峡工地,远处高空走钢丝的背景,无不喻示民生多艰命若悬空的社会大背景。

有时想想,贾樟柯作品带些记录片般的手法,难道高明,难道创新?其实,可能仅仅是具有一颗格外悲悯的心,具有表现真实的胆量。他片子里所有的设计,都是纯中国化纯生活化,但威尼斯的 评委们丝毫没有感到隔膜,和我们一样被感动。这就是真实的力量,我们熟视无睹的生活,构成艺术作品里 惊心动魄的部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6 20:38:17编辑过]

生存是一种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浮士德》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总的来说不错。但我的感觉相反,有些细节的设计太直露了,打破了画面的沉稳,比如那个电火花, 让我很不悦,不知贾樟柯式的刻意,是不是普遍的浮躁。

看过一个印度电影,一个老太常年倚靠在一面墙上,墙面被靠的凹陷状。墙显然是导演的细节,镜头只是一晃而过,没有去体现,这种设计更加迷人,感染力也强。

演员都很出彩,时代的躁动和废墟般的家园所带来的年轻人的暴虐倾向及中年人的无奈都体现的很好。

慢点去搞来看看!
想要我请你吃鸡,先放我出去!
演员是不错 ,贾樟柯片子一直用赵涛和王宏伟,他们非常松弛,完全不象在演戏。
本版风云诀: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刚看了,依旧是纪录片的风格。

贾很聪明,关注民生最焦的焦点是三峡。

写的很深入[em54]

这是2006年国产第一佳片[em54]

还以为是记录片,结果不是。
不要对着偶的头像看啦,看晕了本人概不负责滴~~
去DOWN一个看看.[em05]
欢迎光临燕谈
压抑![em03]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不算压抑,蔡明亮那种才压抑呢。
蔡明亮的片子,太缺乏美感,太接近真相。[em05]
生存是一种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浮士德》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性子急的人看不了《三峡爱好人》,节奏太慢,一个人站在原地不动将近半分钟,,你不知道他(她)在想什么,不明白导演的用意,是想让观众看主人公呆滞的表情?二人之间的对白间隔半分钟以上,太拖沓了,与《三峡好人》相比,我还是喜欢小贾的《小武》,不知道小贾能否超越《小武》?

这次获奖,三峡帮了大忙。

以下是引用天高地厚在2007-1-14 17:31:00的发言:
蔡明亮的片子,太缺乏美感,太接近真相。[em05]

深有同感,台湾几位大佬级导演中,侯孝贤是我的至爱,杨德昌我也很喜欢,唯有蔡明亮,实在是提不起兴趣来,他的电影看着难受,还有一点,我非常滴不喜欢他的御用男主角李康生,有股子邪气。

贾樟柯的电影缓慢却不乏味,小细节丰富,可细细咀嚼

猪头兄的话实在不能苟同,三峡好人的节奏一点不拖沓,很耐人寻味的 。

昨晚央视六频道播放美国片《匈奴大帝》,看到快三点,真是荡气回肠的大片。人家的商业片蕴涵的历史吊诡,实在高超。

吕克贝松的 《暴力街区》真是太 棒了!强力推荐~~

生存是一种义务,哪怕只有一刹那。——歌德《浮士德》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看《匈奴大帝》,实在撑不住,睡了.
看了.说实话,还是觉的节奏太慢,看的人一点脾气没有,感觉是好不容易讲完了.也不否定它是一部有关怀和有诚意的片子,可故事还是讲的太拖遢.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也许现在自己浮燥了耐不下心了.另外真没弄懂最后天上飞来的火花啥意思[em1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21:13:02编辑过]


《三峡好人》里有天上飞来的火花吗?我没看到,看到一个人很调诡地在走钢丝。

我发了自己的帖子就想起来似乎曾经在真名看到有谈《三峡好人》的,当时没看碟片所以没读。原来是兮兮的作品。兮兮先生评得真好!文笔也好。我不能不同意您所说的内容。

真是奇怪了,看同一部片,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

经猪智慧先生提醒,我也觉得应该是三峡在水城帮了“好人”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