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你有邮件了!——凯瑟琳的最后一瞥

——我看《电子情书》

刘苏里
??
??由Tom Hanks和Meg Ryan主演的You’ve Got Mail的故事背景,大约在本世纪初。
??中文VCD将片名翻译成《电子情书》,虽词不达意,还算传神。
??故事的表面说不上跌宕起伏,可有三条线,充分展示了“搏斗”的激烈。有一条线索,行家们都看得出来——主人公因趣而情,因情而爱,进而引发的内心焦虑、渴望、犹豫不决,乃至自残式的角力。第二条线索,如果没有对第三条线索的刻骨理解,很容易流于表层。第三条线索是,超级连锁折扣书店与传统韵味十足的独立书店的生死冲突。影片只用很少的镜头表现这一冲突,比如女主人公凯瑟琳•凯丽当街发表具有煽动性的演说啦,十数位儿童和家长在Fox&son Bookstore门前示威啦,凯瑟琳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啦,等等。而真正剧烈的反应,则是独立书店——影片中叫做“街角书店”店主、从业者内心面对Fox&son的情感振荡,一系列从改善自身经营开始的做法,尤其是凯瑟琳与Fox&son第三代掌门人John Fox的面对面的从言语、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到不可遏制的内心愤怒、鄙夷、绝望……种种情绪。如此,第二条线索呼之欲出了——主人公在互联网上、“网下”-现实之间,看起来不可融合的情绪纠缠、对立是如何展开、化解,把影片推向井喷式高潮的。
??我不懂电影,甚至观看本身都是囫囵吞枣,有一搭没一搭的。这些年最喜欢看的,是《野鹅敢死队》和《拯救大兵瑞恩》。You’ve Got Mail是去年八月,海淀恶性价格战上演最烈的当口,同行向我推荐看的。买来一放就是七个月,不是完全忘了,而是不急看甚至不想看——我快猜出片中的故事情节来了。还是焕萍把我拉到电视前,昨晚一口气把片子看完了。说“一口气”,那是因为我很少有把片子从头看到尾的。
??我对了,也错了。因而十分地惬意和庆幸。
??表面故事我太熟悉了,在北京,在海淀经常上演,去年刚刚经历过,至今还未分出胜负。在这一点上,凯瑟琳的街角书店显得脆弱了些,虽然该店有42年的历史。我观看之前的猜测是对的。只是故事的展开更简练。但我告诉大家,故事的真实性毋庸置疑。因而我很钦佩美国人编故事的认真劲儿。尤其店主的种种行为和内心活动,真实的简直没治了。再现书店的文学作品,《诺丁山》没机会看。大概只有Penelope Fitzgerald的《书店》可与之媲美,或还稍逊一筹。
??错了,有两点。一是故事远比我猜想的复杂、激烈得多,二是故事竟以男女感情的纠葛为主线展开,并未伤害故事的主题。
??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凯瑟琳和乔恩(男女主角)在网上相识,成为了朋友,但从未见过面。凯瑟琳继承她母亲塞西莉亚一爿规模不大在纽约上西区经营了四十余年的儿童书店,为当地的地标性书店。乔恩是Fox家族第三代传人,接管了家族生意——经营带咖啡的连锁书店,势头凶猛,生意很好。就在街角书店倒闭的前半年吧,乔恩家族决定在街角书店所在地开设连锁。因此,地面并不相熟的凯瑟琳和乔恩成了生意上的死对头。街角书店的生意每况愈下,凯瑟琳总要通过网上与乔恩倾诉,甚至还征求他的如何应对压力、濒临倒闭的意见。乔恩的意见很简单,against to the death,大意是跟它“死磕”。凯瑟琳哪有死磕的本钱。很快,她作出了关门歇业的决定。俩人是约过见面的,但当乔恩发现在咖啡馆等他的竟是凯瑟琳时——他们生活在一个区,走一条马路,上一家咖啡馆,在一个商场购物,俩人在书店开业前就认识了——,他避开了。但乔恩没有停止俩人网上来往。乔恩甚至探访过书店倒闭后在家休息的凯瑟琳。在一番“You’ve Got Mail”之后,终于,俩人再次约见。几经周折,凯瑟琳才发现,网络那一头另她心仪已久、难舍难分的某某竟然是生意上的“死敌”John Fox!
??
??影片的意义,远近高低,仁者见仁。但有四个镜头,另我难忘。
??一是在俩人第一次约见,凯瑟琳没有等到心上人,却等来了生意对手,她几近歇斯底里地与乔恩•福科斯恶语相加时的神情,以及乔恩受辱后羞愧、愤懑,离席而去的镜头。故事情节铺叙到此时,激烈到了第一个高潮,给人喘不过气的压力,为主人公的遗憾几近让观看者也跟着跳楼、否则不足以事态的平息。这段戏,真是太有戏了,导演让Tom Hanks和Meg Ryan的演技也发挥到了极顶,淋漓尽致而后快。
??二是,街角书店(Fitzgerald《书店》中的“老屋书店”)关门倒闭,凯瑟琳一人在空空荡荡的书店流连,推门离开书店回头那最后的一瞥——影片三次以不同的角度表现凯瑟琳这一瞥的姿势、视角,以至定格在几十年前母亲塞西莉亚与儿童时代的凯瑟琳翩翩起舞那美妙时刻,岂止令人回肠荡气,简直让人不忍足看啦。那一刻,凯瑟琳的表情翻云覆雨,她内心的感受更非五味杂陈所能描述的吧。我能体会得到她的一切感受,一切。那一刻,我走进了凯瑟琳,我就是凯瑟琳。在她所有的感受中,甚至还有了获得自由的轻松。老“仆人”,与母亲同代的波蒂,这位差一点嫁给西班牙统治者(可能是佛朗哥的)老妪,当她认可凯瑟琳关门的决定时,凯瑟琳的决定有了某种“合法性”,她有了选择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凯瑟琳的轻松多半源于此吧。设想一下,如果街角书店继续开着,凯瑟琳与乔恩即使见面了,能走到一起么?
??三是,凯瑟琳到底是凯瑟琳。关门后不久,她第一次光顾Fox&son,在儿童区再次流连了很久,每一个角落。从她抚摸楼梯扶手,到镜头摇过干净的地面和专心阅读的孩子们,一排排整齐有致的书架和满眼琳琅的书籍……她内心受到怎样的碰触与震动。当一位顾客问起某儿童作家的作品、当班店员回答不出时,她饱含热泪地冲着店员和顾客那番言语,比她流连自己的书店、最后那一瞥更让人揪心,同时她作为凡人的伟大之处活灵活现而动人心魄,从而也让人生出对她的无限敬意——与其说她是为书店而生,因而她的所有伤感来自书店的倒闭,不如说她是为一种事业而活,她是为美好的传统逝去不再而伤心落泪。那一刻,被站在楼梯转弯处的乔恩看个正着,更加深了乔恩内心本已不能承受之重,和对凯瑟琳本已由理解而敬重,和无以复加、万难再舍的爱恋。
??这第四个镜头,我想,肯定打动了所有的观看者——就是最后,当乔恩在俩人网上约见的地点再次露面的那一刻,凯瑟琳的由疑惑而惊喜,瞬间多次变幻的表情,直到她喊出内心最渴望的那句“我多么期望那个人就是你啊”话时,影片把人送到了激情的无底深渊。如果这时影片不一个一个字母敲出The End的话,我真不知故事该如何收场了。
??
??我的短文也该The End了。
??
??2007年3月19日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偶很喜欢<英国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