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原创首发]一场形式主义的《夜宴》(文中涉及情节)

一场形式主义的《夜宴》

——爱与欲望的挽歌

一定会去看《夜宴》,因为一直觉得冯小刚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拍的电影一定会去看,因为想感受一下聪明人是怎么如何一胜百胜并不断再胜的——就像村上春树笔下的美国呵呵。

《夜宴》胜了还是败了呢?我一下子还说不好。它有让我赞叹的地方,也有让我不以为然的地方。我这么说并不是表示我比冯小刚还聪明,而是说作为一名电影观众,我从《夜宴》中看到了冯小刚想要中外通吃,奉献一份给“全人类”的大餐的努力。

我也看到了商业电影的局限。

像他所有的片子那样,冯小刚总是能那么电光火石地抓住人心。厉帝真地爱婉后,这样一份来自弑兄者的爱情让人惨然。得到这样的爱情的人是蒙受天宠还是遭了天谴了呢?我不知道。无銮也真的爱婉后,他死前的那声“婉儿”,才是他所有堂堂复仇之言之下最真实的心声吧?“能够死去,真好”(很抱歉我总是记不准台词),因为唯有死去死在她怀里的那一刻才能再一次这样地叫她。爱情令人绝望。我的一位朋友说,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

可惜我们不能在子弹穿越的那一刻就中弹而亡。总是负着伤,不断地跑回去——或跑过去——希望着再次中弹的机会。

青女也真的爱无銮。厉帝说一个单纯的人击败了这场阴谋,我看有点儿言过其实——冯小刚在这里有点儿爱情至上+主旋律的嫌疑。周迅不再适合扮演爱情至上主义者了——我产生了审美疲劳;看来真有这一说——据说她在生活中就是一个爱情至上主义者;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活得戏里戏外不分?厉帝谈大国“诚信”的时候我还没笑出来,青女表白“我要让他知道,我不会抛弃他,爱情不会抛弃他”时,我却几乎要笑场了。

《夜宴》里有很多不真实的地方,譬如一位太子是否会为母后册封登台表演大臣家的女儿是否会说出现就出现在朝廷上大臣家的女儿是否要为皇后绣凤袍——我们中国人就这么没礼数没规矩吗?——等等等等,这些我都看在“这是一部商业片”的面子上原谅了。然而青女率家伎班突然登场的时候,还是让我意想不到地恼怒了。

冯导也许只是在这里“写意”,可是作为一名电影观众,我却有“正常叙事”的要求。 

青女是一名纯洁的傻瓜,符号性的傻瓜,可是我们也不要让她太惨,变成一个做作的傻瓜。她问无銮,你现在还孤独吗?我同意无銮的那句台词——是他说的吧?——“当我们心里真的懂得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孤独了”。无銮该怎么回答你呢我的小傻瓜,你明知道他并不爱你你甚至都谈不上懂他。

傻瓜青女在《夜宴》里无辜+无缘无故出场,又无辜+喊着口号死去。她什么也没能改变。难道冯导真的认为爱情是可以对照高下的?

当然,她柔弱的肩膀被“逼着”串起了很多情节。

《夜宴》是一部形式主义的好片。《英雄》和《十面埋伏》,我因时空关系,一部看的是盗版碟,一部是从电影频道窥一斑,无法真正与“影院版”的《夜宴》作比较。《无极也是趁周二半价看的;陈凯歌也是野心勃勃才气纵横,虽然不乏可笑之处。可是拍小市民出身的冯小刚比起拍“黄土地”出身的陈凯歌在场面上毫不逊色,越人舞、九人组自杀的镜头都堪称经典,然而也就是这几个地方让我感觉“形式主义害死人”。

这几个镜头如果早拍出10年,我也许会惊叹于他们的创意与冲击力,然而在《卧虎藏龙》及几部日本的韩国的电影之后,我只能说一美再美也是一件挺无聊的事——当然冯小刚证明了“我也能行”!——令我怀念起《王的男人》的简单直接了。

就是同性恋的民间艺人,就是饱含杀母深仇的王,无需别的啰嗦。

九人组羽林卫自杀的镜头,使东方的愚忠——形式主义的愚忠,愚忠的形式主义——一再次模式化地呈现在银幕上,成为西方人的“奇观”。有那么一瞬间,我非常庆幸自己活在“民主了”的现在。

很明显,那不是人过的日子。所以有关《夜宴》,我看不到“不现实”的欲望——一个人不应该爱上哥哥的老婆爸爸的意中人;只能看到很现实的爱情——我爱的是你是你就是你。

至于影片描述的另一种欲望——对权力的欲望,因为生活在一个民主了的社会了所以对它好像也不是太在意;我们现在更在意的也许是“权利”这厮。

婉后死得很“写意”。如果我是导演,如果为了使影片对庸常的众生更具贴近性与启发意义的话,我会安排在婉后——像祥林嫂——念叨着“我怎么都忘了婉儿这个名字了呢”的时候就结束《夜宴》——一曲爱情的悲歌。可是冯导是心怀传播中华权术阴谋阳谋与人类欲望——还有多少人能理解并分享这种欲望?——的野心的,所以片尾横空落剑,给观众来了个一池深水勘不透。

商业电影+跨文化传播,真的勘不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0 9:43:44编辑过]

然而在《卧虎藏龙》及几部日本的韩国的电影之后,我只能说一美再美也是一件挺无聊的事

----------------------------------------------------------

是的,我看了了日本的<忍者>,同样的形式华美怪异,但却把我感动了.中国几位大导的,却觉得空洞无聊,相声一样取宠.

我为自己唱了一支暗淡的天鹅之歌!

前天与朋友总算把免费的票拿来看了<夜宴>说实话,自从<无极>开始便不在那么执着着要看大导大片.前前后后也听了不少<夜宴>闲言碎语.就是好奇想看看她到底是怎样一道菜.

言归正传,看罢<夜宴>我倒觉的并不是一团糟,从美指和音乐包括故事的节奏都把握的不错.例如竹林的暗杀越人歌等可也摆脱不了抄袭嫌疑.但由于几个情节和台词的硬伤不的不归于失败.是台词毁了整部电影.我也弄不明白致从大导们要冲奥了他们都不好好说话了,总要显摆一下自己的高深莫测.可最终只是愚弄了自己,章子怡葛优演的很辛苦,最后厉帝的为情自杀本来就很是牵强,肯再加上一段酸死人的抒情使最高潮的地方活活变成了笑话.看到这时影院里哄堂大笑.恐怕冯小刚到时真要吐血啦.总的来讲冯导希望本片能证明自己是有文化的结果还是反证了不过是二百五.而第五代导演终于全军覆没.撤下历史舞台.现在等着新的第六代第七代导演拿出象样的东西来吧.回去又把<石头>看了一遍总算有点安慰.

情不真意不切的片子总是有点做作,就当摄影作品看看好了。
想要我请你吃鸡,先放我出去!
记得王朔评价冯小刚是“有小聪明”

大家对《无极》真的是很反感啊。《无极》是我到上海以后第一次到电影院看电影,所以感觉还不错,当时也写了点儿东西,供大家一哂。

无极里有什么

20051227日,周二,路过上海影城的我决定享受一下电影院为实践低票价所撕开的一道口子,正如一条滑溜溜的鱼要溜过一道窄门,想象着会百舸争流,也许还会头破血流,可是惊险是没有的,冷冷清清的售票处并没有几个人。

也许在周二的下午,能像我这样,偶然地路过电影院又无事在身的人实在是没有几个。

我看着排片表,《如果,爱》已经看过碟了,还是花钱从超市买的正版,12元钱。《情巅大圣》从海报看起来,很弱智的样子。《千里走单骑》是张艺谋的电影,这决定它很有可能是一部装模作样的电影。于是我选了陈凯歌大导演的《无极》,一部宣传到声嘶力竭以致让我感觉声色惨然的电影。当然我感觉声色惨然的是陈凯歌夫妇,尤其是昔日的大美女陈红。女人多痴情,多有奉献精神!我曾啧啧向一位朋友感叹。朋友默然称是,看起来只是为心目中的大美女又少了一位而黯然。

我也黯然,因为想着女人是应该被人疼、被人爱的,就像《无极》中的倾城一样,即使在片中她只是不停地被几个男人抢来抢去。

《无极》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除了声色艳丽以外?

因为是中国电影圈最有学者气质的陈凯歌导演三年磨一剑的野心之作,我不由得要追问主题了,而且《无极》明摆着是想告诉我们点什么的架势。然而看到最后,我也没明白“无极”到底指的是什么,英文片名The Promise是承诺的意思,可是谁承诺了谁?片中只有昆仑还有点信守承诺的意思,不过导演并没有赋予他一言九鼎的气概,信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他的不谙世事和服从天性的一个描绘。不过,撇开这样一个故弄玄虚还扯上中国文化的题目,由于陈凯歌导演的循循善诱,也由于我在踏进电影厅的那一瞬间决定忘喜忘忧,把自己交给银幕上的光影,我发现这部片子还真的可以让我产生一点感受。

首先,谢霆锋、张柏芝和真田广之所扮演的角色让我想起了邪恶也自有其诱惑力,这是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一直在试图告诉人们的真相。在电影电视发明之前,是文学作品承担了这个重任,可惜在它的影响下耽于想象的人们一直对这一点将信将疑,古人有云,眼见为实;电影电视发明以后,“邪恶”原形毕露,导演们利用他们无边的想象力告诉我们“邪恶”也可以优雅、也可以高贵、也可以阳春白雪;而我们在面对“邪恶”的时候,也可以心动,有时候还会不由自主地心动。好在陈凯歌虽然用谢霆锋的英俊掺和了北公爵无欢的阴柔变态,用张柏芝偶然的清丽与楚楚可怜掺和了倾城的放荡与喜怒无常;用真田广之的潇洒不羁掺和了光明将军的残忍与不可一世,在让我们感觉到邪恶也可以很有魅力的同时,他毕竟还是提供了忠诚而单纯的昆仑作为这些人的对立面,让一股正义的温暖始终占了上风。这股正义的温暖,由于韩国演员张东健——我第一次知道韩国男人也可以长得那么浓眉大眼——精湛的演技,而让我们自始至终感觉到一种灵魂涤荡的快乐。前述三人在这位如处子般纯洁、奴隶出身的昆仑面前,总有些自惭形秽的样子,甚至连他们的身躯也没有他的高大。

第二,影片想告诉我们人在反抗命运时的无奈与必败。想让人们敬畏命运,也算是一种慈悲之心——敬畏这一情感产生的源头似乎就是对命运的敬畏——可惜却因为陈红装神弄鬼的出场,变得生硬造作(在陈导演心目中,掌控命运的神一定是一位乖戾的神,所以即使扮演者是他的妻子也无法幸免被丑化的命运。陈红每次出场都让我喷饭,如果我也如旁边的老兄那样,在吃着盒饭的话)。陈红所扮演的满神,简直可以当作她在拍摄现场很可能扮演的那位制片人角色的化身,动不动冷着脸跳出来训斥工作人员几句,毫无必要地威胁说你再不好好干我就开除你!结果这个倒霉的人也许真的不明所以就被开除了,而光明将军不明所以就着了命运的道,完全不像倾城那样被生活所迫,有着自觉自愿的宿命感。好吧,就让我们像欣赏“陈大美人大发淫威,无辜小工无奈屈服”这出好戏那样,欣赏陈大导演是如何让他的角色不得不屈服于命运,这其中的跌宕起伏倒证明了他比他的爱妻要狡猾得多,不乏技巧与想象力。陈红在片场做的是什么呢?据说最粗鲁的一次是差点和非要“磨洋工”的摄影指导鲍德熹上演了“全武行”,全无运筹帷幄的气度可言。

第三,鬼狼几次用惊叹与敬畏的口气对昆仑喊着“你是雪国人!”,似乎表达了陈凯歌对一种理想种族或民族存在的向往。昆仑是雪国人,影片中最具悲剧色彩的鬼狼也是雪国人。在昆仑和鬼狼穿梭时空的那场戏中,雪国人更因为不肯屈服于无欢的暴虐而被集体灭绝。这只是电影中作为背景存在的情节,但就是这样的情节的存在,体现了陈凯歌作为一名有几分学者气质、艺术家气质甚至是理想主义气质的导演的特质。见仁见智,他的电影却是一定有寄寓的,否则就不是陈凯歌了。

第四,据说,“我们谁都不会相信谁”。这句我当作导演一种制造戏剧性的技巧而接受下来的台词,也许却是影片最后留给一些观众最深刻的信息。电影散场以后的电梯里,我对着站在我对面的女孩感叹:“挺好看的,呃?”她呃了一声,说出来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说的就是‘我们谁都不会相信谁’。”我为这样的主题“提炼”惊愕不已,忙说:“不会吧?生活中不会是这样的吧?”她不容置疑地说:“就是这样,你看无欢和大将军不是谁都没有相信谁吗?”

到此,我真的是相信了有100个读者,就会有100个林妹妹的说法了。

陈凯歌还用这部影片证明了他也是可以无厘头的。片中昆仑扯着倾城在天上飞,就像是在放风筝的镜头中,张东健脸上荡漾的笑容不是昆仑的,而是一个演员知道自己正在“很搞笑”并且忍俊不禁的笑容;不难想象正在指挥着这场戏的陈凯歌,脸上也是洋溢着同样的笑容的。篇尾,当无欢为已经在暴笑的观众——具体为了什么我现在已经忘了——悠悠说出“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时,我在笑出来的泪花中想起了周星驰,并且隐约看到中国电影正大跨步地迈向它充满娱乐气氛的2006

看了,拍得真臭.[em03]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除了洗澡,还是洗澡!

小章身上的灰真多!跟谁睡,都不嫌脏?

有"小聪明",真绝.
两岸麻雀鸣不住,一泉活水下边来。

我的id是时时刻刻,因为我喜欢《时时刻刻》这部电影,什么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