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诗歌是飞翔的语言不是卫生间大便

 作者:廖保平  来源:国际在线

  据《河南商报》9月20日报道,连日来,诗人赵丽华的“口水化”诗歌在各大论坛上突然掀起一股久违的诗歌仿写狂潮,甚至赵丽华还被网友戏称为“诗坛芙蓉”。近日赵丽华接受采访时承认,自己的诗歌风格在文学界也存在争议。

  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唐诗宋词元曲,灿若星汉,大街上随便拉个人,都能背诵两句古诗词,中国写诗的人不是世界第一,我估计也是名列前茅。在这样一个受诗歌文化浸淫很深的国度里谈诗歌,谁都可以说出个ACB。赵丽华的诗歌形同“口水”,对于胃口刁钻的读者来说,难免引起争议。

  不过,在近现代,中国诗歌走的就是一个从“格律”到“口水”的道路。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鼓吹白话文学的“八不主义”:一不言之无物,二不摹仿古文法,三不讲求(拘泥)文法,四不作无病呻吟,五不用滥调套语,六不用典,七不讲对仗,八不避俗字俚语,千年文言被一炮轰倒。随着文言文的衰退,中国古诗也退出诗歌的江湖,白话诗取而代之。胡适不仅是一个旧语言的革命者,还是一个新语言的实践者,他自己创作了许多白话诗。1916年 8月23日胡适写了我国第一首白话诗《朋友》,发表于1917年2月号《新青年》杂志上,诗题改为《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现在看来,这首诗仍然没有走出古诗讲平仄、讲对偶的套路,但是在当时,在写纯正的文言古诗的人看来,其实就是一些“口水”!

  数十年过去,中国白话诗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走出朦胧诗以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及新世纪以来,呈现出流派纷争、主张竞存的局面。诗坛中既有朦胧诗人的余脉,也有新兴知识分子写作,有左派,也有新潮,有学院派,也有民间立场。同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诗人,比如于坚、伊沙、翟永明、王小妮,韩东、杨黎、周估伦、吕德安、昌耀、徐江、余怒等等。无论诗歌艺术探索的深入程度,还是诗人的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越胡适那个时代的白话诗。

  赵丽华的诗归于哪一个流派呢?我不好说,她的诗显然不是知识分子写作,但也不是民间立场,或许她只属“口水派”吧。可是她的“口水”却连近百年前的胡适的“口水”都不如。比如以她流传最广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为例,全诗就像一段话断成四行:“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胡适的《蝴蝶》还算意象清新,给人以想象的空想,赵丽华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给人什么呢?至少我什么也没有获得。难怪有人说,你初看,也许会觉得是小孩子的涂鸦之作,谁能想象得到是著名诗人、河北作家赵丽华的诗歌作品!

  艰涩难懂、故作高深,写出来就是不让你明白的诗固然大大地败坏了读者的胃口,是诗歌创作的一个极端。可是为了反对这个极端,把诗歌弄成口语的断句排列,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故作高深的诗,谁都能写,有人就说,你不需要作任何思考,只需要在电脑键盘上随随便便地敲几下,就可以成为一首诗,反正别人读不懂。那么把一句大白话“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排列成“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赵丽华诗作《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如此,简直是把诗歌当作了卫生间的大便,谁想拉就拉。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重视诗歌的认识、教育、娱乐、讽喻、审美作用。现在不必完全尊守教条,诗歌创作可以很个人化,甚至可以卸掉很多教义,但是诗歌是一种语言的锤炼,比任何一种文学体裁更讲究审美和想象。诗应该有诗意,有言外之意,有意外之象,有象外之思。诗歌可以反映很多东西,甚至丑恶的东西,但应该是诗意的,离开这些,诗歌反映抒情表意比任何一种文体都软弱。诗意是什么?是诗歌中营造出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一种情怀、一种态度,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赵丽华的诗反其道而行,只可言传不可意会,绑住了诗歌的翅膀,无法作美丽的飞翔,只好趴在那里,象个可笑的笨鹅。

骨瘦如柴不是毛病,瘦的有理就成!赤身裸体不是怕热,要紧的是有风就成!裸舞真爽!

  反正是由此出名了,不然谁知道他(她)?

几疑帘动风为客  一任灯残月做东
张爱玲说得好:一个人假使没有什么特长,最好是做得特别,可以引人注意。我认为与其作一个平庸的人过一辈子清闲生活,终其身,默默无闻,不如做一个特别的人做点特别的事,大叫都晓得有这么一个人,不管他人是好是坏,但名气总归有了。
俺滴网站:www.cocophoto.com.cn
“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这也叫诗?感觉象是一个快要咽气的人断断续续的临终遗言。
俺是灭绝师太

“数十年过去,中国白话诗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走出朦胧诗以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及新世纪以来,呈现出流派纷争、主张竞存的局面。诗坛中既有朦胧诗人的余脉,也有新兴知识分子写作,有左派,也有新潮,有学院派,也有民间立场。同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诗人,比如于坚、伊沙、翟永明、王小妮,韩东、杨黎、周估伦、吕德安、昌耀、徐江、余怒等等。无论诗歌艺术探索的深入程度,还是诗人的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越胡适那个时代的白话诗。”

  这段话有根据吗?

现实中做不到的用“笔”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