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中文系、新闻有什么用——新学期开场白

[size=+1][size=+1]闲闲书话』中文系、新闻有什么用——新学期开场白

[size=-1]作者:凹凸天空 提交日期:2009-9-3 8:04:00 访问:728 回复:30
??
  
  中文、新闻有什么用
             ——新学期在文学院新闻系的开场白
  
  在上这门课之前,你们可能对学过的很多课都有一个感受,就是学这些有什么用啊?
  那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到刘老师这里,情况已经完全变了。
  那些课,没用,可是却常常声称自己有用;而刘老师会义正辞严的告诉你,我们这个课就是没有用的。
  我们本来叫中文系,现在改叫文学院,不管叫什么,没用是一贯的。尽管这年头文学是沦落了,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是有高贵传统的,怎么能有用呢?
  你稍微动脑子想一想,马上就会发现,不论古今中外,高贵的,往往就是没用的!
  你一块钱买一个塑料碗,你随便用;你一百二十万美金买一个元青花,没事你会拿它装饭吗?
  
  然后,提请各位,要注意两个让大家都很痛苦的现实。
  第一个现实,现在中国落后于西方。
  这是为什么?有很多学者在文化上找过原因,发现很重要的一点,落后是因为中国人比西方人更讲实用。
  中国是最有讲究“学以致用”的传统的,读书人“身在江湖”,这么自由却还不满足,偏偏要很犯贱的“心在魏阙”。科学方面,有个著名的故事,鲁班做了个木鸢,飞了三天三夜没落地,很神奇。可是墨子却表示了鄙视:“木鸢是很精巧,可是有什么用啊?还不如我做的小推车的呢!”
  墨子当然想不到,有了木鸢这个没用的创意,以后一步步发展,可以造出飞机!
  古希腊人的态度就明显不一样。你们都知道阿基米德,古希腊的大数学家。有一次阿基米德跟学生讲几何题,下面有人问:“这题证明了有什么用啊?”阿基米德马上跟身边的人说:“拿几块钱,把这位爷打发走。他居然想让几何学有用!”
  最终,不追求有用的数学有多有用,你们应该感受比我深刻,现在数码时代了都。
  一个好的创意,它的实用性也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你要求立竿见影的有用,这叫自废武功自毁前程。
  我们讲究没用,可以只是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也可以其实是放长线钓大鱼,但总之,不可能去做什么“应用型”,——纯文科而“应用型人才”,那只有一种,就是奴才。
  ——注意,我这话只是指纯文科而言,没理工科什么事,也没法律系、经济系他们什么事。我可没说应用型就是奴才,刘老师是非常严谨平和的,很注意说话的尺度。不像某些人,喜欢一刀切,要应用型就统统应用型,太偏激了!
  
  第二个现实,学新闻的现在工作很难找,新闻专业,号称是四大难就业专业之首。
  为什么?说穿了就是因为这些年来新闻系的扩招太可怕了。全国性的新闻系这么疯狂的扩招,是追求有用还是追求没用的结果?
  你们有没哪个的家长当初是这么跟你们说的:“哈,学新闻好啊,新闻系学的全都是没用的东西,就报这个了!”
  因为追求有用所以报了新闻,因为报新闻的人太多所以导致找不到工作了,所以很明显啊,新闻系就业难,是当初一窝蜂的都追求有用的结果。
  说就业难就业难,有几个人是已经迈过那个门槛,因为干不下去才被开掉的?更多的是那个门槛你根本就迈不进去吧?那怎么能说工作不好找,是新闻系教学不实用的结果呢?
  当然,确实有这种情况,我们的学生进了媒体,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但是,只要你人际沟通没有问题,——人际沟通有问题你还进媒体,这就不是任何人能帮你的了——在中国这种没技术含量的媒体呆一个多月,你也就会发现:“嘿,我已经什么全会了。”
  一个在实践当中一个多月就能掌握的东西,要大学花四年时间去教你,折腾啊?
  
  所以,对社会上流行的某些赤裸裸的SB言论,可以不必理会。
  有人说了:“刘老师,你上课怎么能说粗话呢?”
  再次提请注意,我这里这个用法,SB不是粗话,而是对中国社会一种普遍现象非常理性非常客观的描述,是一个很学术化的概括。我问你们,一个SB讨厌,是因为他傻么?
  不是的。如果他只是很傻,那么显然我们应该同情他,而不是简单的讨厌他。
  SB讨厌,是因为他不但傻,而且逼。
  就是说,他自己傻还不够,还一定要逼得别人跟他一样傻,所以叫SB。
  所以,谁听了我的课,然后跟我说:“刘老师,今天你这课讲得真精彩。”我表面谦虚:“哪里哪里?”其实心里面是很爽的。
  但是,谁要听了课,跟我说:“刘老师,你今天这课真有用!”
  “……你才有用呢,你全家都有用!”
  
  那,文学院的高贵在哪里体现?陈寅恪先生被引用烂了的十个字:“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放开眼光,运用脑髓,踏踏实实的做好你自己,这是自由之思想;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别给领导帮腔,也别跟着人民群众起哄,这是独立之精神。
  这些年来,这个社会上一直流行着一句特别厚颜无耻的话,叫:“你不能指望社会改变来适应你,那就只有你改变自己去适应社会。”
  当然,人嘛,谁也不可能完全不适应社会,但适应社会并不是人生的目的。首先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就是,这个社会是不是已经完美无缺共产主义了?社会上公正合理的部分,你去适应它,那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社会本身很肮脏,你去适应社会,不是把自己也变得很肮脏么?
  在这个社会上,几乎有多少年轻人,就有多少人觉得受到了压抑。——如果你不觉得压抑,那是因为你已经老了,而好比说我们的包老师,至今觉得压抑,这就说明老人家还有一颗年轻的心。
  所以,你但凡残存着一点人性,总归有些恶心的东西会让你觉得很痛苦。当然,你适应了就不痛苦了,而且可以得到很多东西。但那你也就变成了这些恶心东西的一部分,会因为你的存在,而让将来的年轻人进一步重复你的痛苦。那么,有点出息好不好?别跟有的人似的,第一天走上社会,骂:“这个社会就是个流氓社会!”第二天,“流氓就流氓吧,擦干眼泪陪你睡。”
  然后,什么才叫改变社会?不是说发动革命,最终站到天安门城楼子上招手才叫改变社会,改变一点点也是改变。刘老师至今还坚持在教师的岗位上,我有没有能力让这个已经堕落到孔子以来的最低点的高等教育彻底改变模样?当然没有,但是我至少可以让三江的课堂变得美好一点。
  
  当然,得承认,对在座诸位,其实要求是不一样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的学生分三种:
  
  学生
  考生
  花生
  
  第一类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就是说,我内心有一种追求知识的渴望,学习的过程让我很快乐。台上这个老师讲得好,我听一听;老师讲得烂,那谁说获得知识非得通过老师啊?我看书就是了。
  第二类叫考生,就是说我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个好成绩。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这个课,但既然环境告诉我要学,那我就一定要考好。甚至于说,如果哪一天我的生活当中没有考试了,我的人生也就失去方向了。必须在不断的考学历,考证书,考职称当中,我才能找到生活的目标。
  第三类叫花生,所谓花生,就是花钱来合理合法的买一张文凭的学生。我在这个学校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我这笔钱不至于白花,所以当然学习也就没什么积极性。我们学校讲究大班教学,台上看下去黑压压的很恐怖,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花生们就会致力于为缓解教室里的人口压力做出贡献。
  我知道,很多老师是喜欢考生,不喜欢花生的。我的看法不完全一样,花生不一定不好,因为也完全可能是这种情况:我虽然不喜欢学习,但是在某一个领域我才华横溢,只要能让我走上那个岗位,我干得就能比谁都好,但是没有这个文凭,我就连走上起跑线的资格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过来买一张文凭,你也是受害者。
  相反,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一个考生,其实是很悲哀的,这是这个SB社会的又一项罪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高考的指挥棒就已经悬挂在你头上了,十多年下来,很容易就发生了斯德高尔摩效应。
  所谓斯德高尔摩效应,首先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说一个女孩被人家绑架了,强奸了。长时间的绑架和强奸,她发现自己只有顺从那个流氓,才可以免于毒打,得到食物,慢慢的,她就习惯于顺从,甚至对那个流氓产生心理上的依赖,甚至于在获救之后,还会主动去找那个男的,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犯贱。
  被一个流氓体制折磨时间长了,你也会依赖它。从小学开始,到现在你们大三,也就是说你们在精神上已经被绑架、强奸了十五年……听我这么说你们有没谁觉得很难听很刺耳?如果有,就说明斯德高尔摩效应已经体现出来了;如果没有,那我很高兴,说明我们班的心态和人格都很健康。
  
  对考生和花生们,我要说的是,我一般不会强制你们怎样,但毕竟这里是一所大学,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工作,让你们身上多一点学生的成份;对已经是学生的人,我想不必多说什么了,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个文学院更像一个文学院,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有智慧和尊严。
  
  
  ————————————————
  基本是老段子,汇总了下。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讲得蛮杀根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实话。有道理。大学就是培养“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要是说没用,现在许多高校里的中文系无论从实还是从虚的角度上讲都是没用的。
实呢,实不过理工科,虚呢,只怕执教者的素质还得更新一筹。能在实与虚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很不错了。
感觉老百姓的情感生态与生存生态都一样的愁人。
本帖最后由 emmer 于 2009-9-4 12:44 编辑

生存也是一种力量,没有一点超越也不行。人就是生活在天空和地心引力之间,怎么办呢?在现实当中,新闻这一行,学和不学确实没有什么差别,也许学了太多无用知识,只会凭空多出更多痛苦和烦恼。
老段子吗?俺第一次看。

这刘师傅虽然有些装不正经,但多数话都说到了点子上。
此外还有个感觉,流氓的话语很多比学究还毒,对汉语的贡献不可低估。
突破常规的语言,用来表达突破常规的强烈程度。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契合度。有时候,度内度外就跟槛内槛外一样。
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反复提及,我不知应该觉得悲壮还是悲凉。
学不必致用,这是古希腊人的老生常谈,中国人吸收并借鉴过来,少说也有百来年了。当然,古希腊人所谓的“无用之学”,主要指哲学,当然也包括作者提到的几何学。
其实,也不是“无用”,因为中国式的“有用”,哪怕扯到“国计民生”,指的也是现实“用处”。
而学术的指向更应该面对人的精神需求,学术本身也有自我提升的趋力。后者,就不能用中国式的“有用”来概括了。站在精神角度和学术本位,它们仍然是一种“有用”。
抄一段王国维当年在《国学丛刊·序》里的话,以见证悲壮或悲凉:
“学之义,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学者,有新旧之争,有中西之争,有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余正告天下曰:学无新旧也,无中西也,无有用无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学之徒,即学焉而未尝知学者也。”
当然,作者如此言说,对今日中国,绝对是“有用”的。
“你稍微动脑子想一想,马上就会发现,不论古今中外,高贵的,往往就是没用的!你一块钱买一个塑料碗,你随便用;你一百二十万美金买一个元青花,没事你会拿它装饭吗?”

惭愧一下,法学是应用学科,因此显得有些低贱了。呵呵。
周师傅眼里这点见识不过是a o e罢了,但想想刘先生面对的听众,几乎全是被教科书牵着脖子走了十几年的弱冠少年,这些见识还是有大用的。不知道这堂课换在香港或台湾的大学讲会是如何。
其实新闻学也是应用学科,大四全都停课去实习了。
作者没说出来的话,其实也就是新闻管制太过头,新闻自由太少,新闻行业太山寨,还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呀。
扯到古希腊人身上去,是有点扯。
本帖最后由 辛夷 于 2009-9-4 14:27 编辑

这所大学的新闻专业大概原来是开设在中文系名下的,把两个专业放一块儿说,所以有点扯。这大概也跟现在中文系学生毕业以后,大多数去从事媒体业有关系,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
我们家小小妖怪也一心一意要考新闻系,我实在是不看好这个专业.可又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呢?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其实本科学什么专业,将来也不一定从事什么专业。像新闻系和中文系,都算就业面比较广的,以后改行也很方便。所以不用着急的。
我们家小小妖怪也一心一意要考新闻系,我实在是不看好这个专业.可又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呢?
小妖怪 发表于 2009-9-4 14:26
小小妖怪,学啥都强!
说无用不是自我菲薄,而是自尊自高。可惜,俺总是没有那份豪气宣称自己的高贵!
莫非是三江学院的刘勃老师?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这个老师真敢对学生们这么说么?他可真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啊。
现在的家长花钱送孩子去上学,不都是为了孩子今后谋生、就业么?有几个是为了培养孩子“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呢?培养出来去和社会作对?这不有病?
我们家小小妖怪也一心一意要考新闻系,我实在是不看好这个专业.可又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呢?
小妖怪 发表于 2009-9-4 14:26
医学院。
医学院。
吹笛在湖北 发表于 2009-9-7 08:56
她怕看到死人啊!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
好一个开场白,一个字:爽!
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专业从实从虚都无所谓。
学习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上大学的主要目的。
——————-
严重顶楼上钱大哥这句。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会让你沉默的。
24# 竹南 在校学生也跟着顶一句~
说话风格是王朔开启的路子。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lidaxing
http://daxingli.blog.sohu.com/
12# 辛夷

汗,想不到这个东西竟被转到这里来了。

我们是扩招后才催生的大学,但有些格局却很怀旧,比如中文系和新闻系至今没分家,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乱炖的情况。
欢迎刘勃兄。
欢迎刘勃兄弟!

也要抱歉,俺擅自搬来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12# 辛夷  

汗,想不到这个东西竟被转到这里来了。

我们是扩招后才催生的大学,但有些格局却很怀旧,比如中文系和新闻系至今没分家,所以才会发生这种乱炖的情况。
刘勃 发表于 2009-12-19 20:51
见过前辈。。。汗啊。。。 揣摩不当之处,多多海涵。
(声明一下,偶既不是中文系,也不是新闻系的,只是跟这两个系都沾一点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