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怎一个“悔”字当得(河上雨)

作者:二月河

 

早就想看一看壮悔堂了。终于成行了。商丘这地方,上古时期名人很多,但到后来,似乎就少些。侯朝宗算是一个吧,不知什么原因,每想到侯朝宗,我常常一下子就联想到另一个人,其名钱谦益。按当时的说法,侯朝宗是名倾天下的“四公子”之一,应该是与方从智、冒襄、陈贞惠们排在一个序列里的。但他的实际遭逢却与钱有点相似。第一:都是名士;第二:最终都顺了清宫;第三:都娶了名妓作妾;第四:名妓的下场也差不多,这也就如数学里头的“合并同类项”吧?
  其实二人情由很有点区别的。我以为,李香君、侯方域是郎才女貌,自由恋爱自愿结合,是一对璧人天作之合。而柳如是之嫁钱谦益,却嫌有点勉强——我想,当时名妓嫁名人可能是时尚,很摩登的一件事。很可能柳如是是找不到第二个侯方域,眼睛一闭就嫁了姓钱的。她说过这样的话,比较自己和丈夫:“君之发如妾之肤,君之肤如妾之发。”年貌上的巨大差异产生这么点幽怨的幽默也是正常的。再就是钱谦益资格老。万历三十八年就是进士了,做到礼部尚书,地地道道的“正部级”了。老实说,60多岁的人了,在前明当了大半辈子的官竟又给清室作尚书!而侯方域一辈子没当过官,清顺治八年应过一次试,中副榜,为此而抱终天之悔的吧?这年他33岁,过了4年便郁郁而终。仅就钱、侯二人的履历比较,后人心目中敬侯而抑钱,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康熙这个人是很深刻的政治家。他对降顺他的前明官员很不客气。不但不重用,而且时时苛责吹求。钱谦益被俘,柳如是几次劝他死,他都视若无睹;暗示他死,他装迷糊,此事通天下皆知。康熙大概也是知道的,他瞧不起这样的人。活着不待见,死了——他专设《二臣传》请你上榜示众。他的想法很简单:你能投降我,形势对应时,你照样能投降我的敌人,我的臣子如果学习你,将来有一天我们势败,就会弃我而去。这就把降清分子们的处境搞得极为尴尬。“二臣”这个词真是厉害!一直到清末,很多清室官员不肯降顺民国,就是恐惧民国修史把他列入“二臣”。

  侯方域的忧患纯粹是革兴时期的典型知识分子情绪,他不满于明室,又留恋旧朝,对清王朝的陌生感,异族的隔阂,恍若隔世的幽绪,人情的,社会的,家族的,世俗的,种种不堪忍受的压抑与扭曲,远非我现在这点格致功夫所能涵盖。你看看他的《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就知道是何种心境了:“天涯去住竟如何,最是关情云雀歌;细忆姑苏好风景,青衫回首泪痕多。”

  壮悔堂就坐落在商丘古城北门近侧,外头一色青砖堞雉如齿,高大的城楼壮观不亚于山西平遥古城。几乎一进城就是侯家院。这无论如何都是300多年的老宅,修葺过也是按《威尼斯宪章》“修旧如旧”的原则。旧得稍显阴沉晦暗——前后三进院子不算大,然而我相信,“侯公子”的大院当年恐怕远不止这个规模。我站在壮悔堂前,翻想当年人事,侯公子这个“悔”字,真是蘸着骨髓里的血写出来的。怎么打比喻呢?就好比修炼了一辈子,冰清玉洁一心向善,马上就要成佛,忽然很不得已地“自愿”吃了一碗狗肉!守节一辈子,马上就立贞节坊,却“自愿”被奸一夜——这样的情调是天意安排,当不得侯朝宗是肉身风心,他难以言传的悲凄也就成了化解不得的块垒了。

  这种情绪只有“胜国遗老”才能真正体味。前朝还有两个书法家,一个叫赵孟頫\,一个叫董其昌。董其昌是晚明人,做到南京礼部尚书。他的儿子强抢民女激起公愤,万余人包围了他家,将一楼字画付之一炬。赵孟頫\呢?南宋人,宋亡时他还小,投仕于元后,官做到翰林学士。他的书法称雄一世“画入神品,四方万里,重价购其诗文者,至车马填巷”。人们万里驱车买他的字,用如今北京话说:塞车了——这样的显赫。但后人评议右赵左董。因为董只是“教育子女”问题,小节。赵呢,他不该去元朝做官,“政治品质”差劲了!我的一个山西老乡叫傅山,也是大大知名的一位前明遗老。甲申明亡后,他立意“不食周粟”,决心要当遗老到底的。可是1679年康熙开博学鸿儒科,他是“征君”。他“固辞,不获”,押送到北京他便装病。魏象枢也不知是敬重他,抑或是怕康熙追究自己“工作不力”,说他是病得很重。康熙肯定心知肚明,就腿搓绳特诏免试,授他“内阁中书”放他还山。就此情而言,他与赵孟頫\是有点“似”,他前半生几乎一提“赵”字就头痛,就骂人,但他晚年,深深理解了赵孟?,也就原谅了赵的仕元之举。

  清室联络前明知识分子,其情调也是很复杂的,除了政治需要,舆论需要之外,还有“真心佩服,努力学习”的诚意。除了顺治之外,看看各代皇帝的汉学修养就知道了。他们到后来自觉顺承的是汉家文化,而本身满文,则是“政治需要”强迫学习的。康熙自作表率——你打开这皇帝的诗集——虽是汉家皓首穷经的老诗人,不能过之。傅山虽不应试,他照样给官;你不做官,给你虚职,这还可以说是做秀。但傅山死后多年,康熙仍殷殷存问他的家室子弟,我看就是诚心诚意地爱重他了。他用二臣,又小看二臣;他是汉族的敌人,却又敬重汉家气节——这是康熙的真实心理。清王朝的这个心理把汉族遗老们折腾苦了。侯方域没有活到康熙年间。看堂上大大一个“悔”字,我心里暗思,这于当时兴亡革替之时,他的悔,还只是“初级阶段”呢。他若再活30年,不知悔成什么样子呢?

  痛苦啊,不在痛苦中爆发,便在痛苦中灭亡。侯方域就这样亡在商丘。他的妾李香君和柳如是在钱家一样,受族人排挤,也郁郁死在商丘。商丘仁厚的大地永远埋藏着他们的希冀、企盼、失落、沮丧和永永无既的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