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在爱中互相感动——我做教师的三两事

在爱中互相感动——我做教师的三两事

 

容止

 

 

 

同样一件工作,我在学生身上花费的时间投入的精力要超过一般老师,同时我的收获也很多,这种收获甚至会让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由于工作需要,有一阵要不断通过电话、邮件跟学生联系。有一个男生,每一次当我打电话给他时,他总是先挂断,然后再给我打过来。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不让我打给他,他跟我说:老师你打给我一分钟要五毛钱,而我打给你是用校园卡,一分钟才两毛钱。我说:你花钱与我花钱意义是不一样的,我是老师,多少个五毛钱都是花我自己的,而你花一分也都是父母的钱,我心里会不安。

 

类似的学生为我做的事情还有几桩。其实我仅仅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学生感激我为他们付出的精力与时间,以这样的方式来回报我,很让我感动。

 

美国心理学家霍曼斯曾提出人际交往本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付出与所得要相对平衡,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失衡现象,使得付出多的和得到多的那一方都可能主动远离某种交往。在师生交往中,这个规则似乎不完全适用,至少对我不能完全适用。

 

多年前我曾资助过一个孤儿去参加研究生复试,那时工资低,我把家里当月仅剩的几百元钱给了他。这个学生入学后给我写来一封信表示感谢,我没有回,原因是我不想因这几百元钱让学生记挂一辈子,这对人家是一种心灵折磨。

 

还有一个学生,毕业多年了一直都跟我保持联系。前一阵这个学生结婚,我这个做老师的自然不能只以语言的空头支票表示祝贺,就给她寄去了几百元钱略表心意。确认她收到钱之后,我就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故意不与她联系,我是想把她接受了我的钱之后产生的某种惶恐感淡化,让那几百元钱的物质形式消失。

 

冬天到了,上午1、2节有课要早起是比较痛苦的事情:)学生有时起得晚顾不上吃早饭,就在上课前慌慌张张地吃,我看到他们那种样子,忍不住就告诉他们慢点吃,我可以等他们几分钟。否则吃不完课间再吃的话,饭就凉了。这件事我回家讲后,我的孩子说:我怎么遇不到你这样的老师呢?

 

我爱学生,也赢得了学生对我的信任和爱戴。有时他们会给我发来短信表达他们对我的喜爱和拥戴,还有的学生会对我讲起自己家庭的遭遇或恋爱的事情。当一个同学向我诉说刚满50岁的父亲在接到下岗通知后毅然绝然走上抛妻别子的黄泉路时,我的心都被撕裂了:死者在去别之前心中一定灌满了凄风苦雨;死者已矣,给生者留下的终生的创痛有谁可以去安抚去代替他们承受?以心换心,当老师把自己的赤诚与博爱给予同学时,换来的是几倍的回报。

 

我也遇到被学生“欺骗”的事情。有一个学期很忙,除了指导学生写论文,还听了几个在外地实习的学生回来讲课。其中一个学生是那种特招生,几次逃遁,就是不想讲课,再三约定时间,勉强开讲,实在是太差太差了。念他人还诚实,我决定多给他一次机会,让他下去好好备课,改日再讲,结果那个学生对我说:“老师,别再麻烦您了,您就给我不及格吧。”我一听,认真的劲儿反而上来了,对他说:“我不想让你不及格。我还就想让你麻烦我呢!”我让他下去好好备课,告诉他一些讲课的基本方法,又针对他所讲的那篇课文给予具体的指导,反复给他鼓气。后来,我在指定的地点等了那个学生大半个小时他都没有出现。

 

也许在这件事上我是没事找事了,但作为一个受学生喜爱与敬重的老师,我似乎不能再做出别的选择。

 

作为人类文化承载者和传播者的教师群体并不像卢梭所期望的那样比社会其他群体更加高尚更有教养,但这个职业确实对从业者提出了不一般的要求,这个职业之所以有魅力是来自于从业者的魅力。我热爱这个职业,它同时也是我的志业。身为教师,肩负着一种文化使命与社会责任感,做好与学生相关的每件事,只是尽到了本份。零落成泥碾作尘,这是花的宿命,也是花的使命。

 

上天可陪玉皇大帝,下地可伴田舍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