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师者之谈

发信人: RENRENZHENZH (我本善良*宏扬三个代表思想), 信区: thinking
标  题: 师者之谈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Oct  3 12:18:08 2006), 本站(yjrg.net)

师者之谈


我一般和同事偶尔闲聊外,一般不多谈什么,因为共同语言不多,我所感兴趣不一样,谈不到一块是一个原因,再个,如果没有背景和身份的特殊性,同事有时候就是一般群众,但失去一般性后,同事有时候是一个具体趋利的个人,并且价值也不同,所以,同事的语言的那种影响不能低估,因为,你在平等的看待一个人的时候,他可以平等的影响你,但关于一些经济思想这些同事是一无所知,只知道自己的利益有那些人把持和支持,不知道国家利益何在?民生安危何在?不知道经济危机将促使多少人经受灾难,只想到自己站在高处,农民何其远,民工何其远,工人何其远,一场浑水摸鱼的机会比民众利益更重要,更有优越感,所以,一些影响企图和利益驱动是不知道轻重的,所以,远离这样的人群可以使我更理性的看待知识和我的责任,看见国家的危机我怎么能置身度外呢?我怎么只能以一些人的利益要挟而抛弃道义?所以,我喜欢远离人群来思考问题。但和我的学生除外。



学生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群,也有利益有背景,但我相信这样的人只是少数人,但大部分人群都是来求知的来谋生的,所以对这样认真的学生我是从来不批评的。我代的课因为课程调整,一周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这样的好处是我可以充分的对课的内容进行最好准备。因为是实验课,是临床实习前的一种预演,主要是做一些实习前的铺垫工作,所以专业内容不是很多很多,这些,可以在课程可以顺利的做完,在完成这些内容之外,我要做的是潜移默化的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告诉他们做事和做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的课就是一种前职业社会的预演,在这样的课上让学生感觉到他们身后是学校的温存,前面的职业社会竞争的现实,让他们首先知道为什么要学?怎么去学?怎么才能学得好?让学生提前有开阔的事业、有弹性的心理的预备机制,在学生心目中建立一种心理动力机制和适应机制。



如何建立动力机制?让学生明白前面走过去就是社会,要谋生就得承担压力,要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有能力有技术做支撑,必须认真学习,必须自己有能力为自己铺设人生之路,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人生艰难是一个什么样子,人生得意是什么样子,让学生有一定的危机感,也有一定的自信心,知道如果不学习将面临危机,而只要认真学习,有信心有决心有诚心学好专业,将来一定可以得到好的回报,毕竟社会是进步的,对工作努力的人一定可以相应的回报。对艰难的景象也进行了现实的描述,前车之鉴可以印证,促使其有危机感,对成功的景象也同样进行描述,以对其信心进行支持。其中,对一个农村来的老实并且操作能力很一般的学生说:只要你能建立这样的信心,你一定可以成功,其中,如果我将来有能力的话,我可以筹集慈善资金来帮助你,因为我的工资是你们的学费,这作为一个鼓励学生的假设当着所有的学生提了出来,结果我发现那个学生的操作有很大的进步,做的特别认真。对好的进行表扬,对差的进行鼓励,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专业和未来,这很重要,这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机制。



心理适应机制是什么?现实是欠然的,条件是有约束的,积极的心态面临挫折怎么办?挫败感可以使他失去学习的信心,更为严重的是可以使他形成学习谋生的心理障碍,所以,培养平和的心态也很重要。实习分配不均匀?怎么办?首先争取好的实习点,争取不上接受现实,外界条件改变不了改变内在条件,反复讲如何在落后的知识点如何和老师相处,如何和老师多学东西,要不唯名,不唯上,要唯实。某教授不让我们学生看其操作,当时我就抨击这样的教授,你这样不要代我们的学生,没有责任,情有可原,但代了这个学生你不教人家你没有资格作为老师,你所谓的教授那是官方给的评定职称,和我们学生没有关系,和学生有关系的话,只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没有其他架子和权势可言,教于学的关系中不需要任何压迫性的关系。后来传说我们要与该单位合并,我说合并过去你这样教授照样需要抨击,就是部长不正确的还是不正确,不因为是部长不正确的就正确了?世界上没有这样颠倒是非的。



当然学生中也有屡教不改和老师唱对台的,一般非恶意性颠覆性的攻击老师,主要感化教化为主,但动手打架或者粗言相向的,这里就不是教于学的关系,而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一个市场上是不能开展教育课的,一个家里工作准备好了学生准备到学校修养当老爷当太太的人是不适合教与学的关系的,这个我当老师的现实也得接受,并且采取不同的态度,这是我“名义”上的学生,不是我实际的学生。


 


原发小百合海外站个人博客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老木匠是有所指吧?

不过是好贴,顶了。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