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什么样的学校能得到盖茨的钱

来源:中国教师报

比尔·盖茨退休了,怀揣580亿美元的财富。他要做专职的慈善家,打造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
    教育圈的人谈比尔·盖茨,或许最热衷于谈他从哈佛大学半道退学的经历。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世界首富竟是对美国教育政策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这似乎应验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比尔·盖茨是在用他的钱推动美国的教育改革。比尔和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国内项目中,教育是排在首位的。而在教育项目中,高中学校改革又是重中之重。那么,哪些学校能够从比尔·盖茨的基金会中得到资助呢?
    盖茨基金会认为,美国全国各地都有优秀的高中,基金会的任务就是与相关中介机构合作,对这些已被实践证明的有前途的样板学校进行复制。
    被盖茨基金会看中的优秀高中,必须具备以下三大特征:
    ?誗要求所有学生毕业时都做好了上大学或获得一份能够养家的工作的准备。
    ?誗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地学习紧密联系其生活和志向的有挑战的课程。
    ?誗它们在规模上都比较小,每个年级的学生一般不超过100人,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安全的、相互尊重的环境中获得个体关注。
    具备这三大特征的学校,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它们是传统型、特色型和学生中心型。
    传统型学校的特点是,它们给学生教授传统科目,但对学生严格要求,力争把每一个学生都送进大学,或毕业后能够就业。
    特色型学校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在科学、技术或艺术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课程开设是为学生上大学做准备的。
    学生中心型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计划,充分吸纳学生个人的意愿,有时这类学校主要针对辍学生和问题少年。
    以下就是盖茨基金会资助的部分样板学校,从这些学校中,我们或许能感受到美国教育改革的某种趋势。
    传统型学校举例
    大志公立学校(Aspire Public Schools)
    大志公立学校是一个在加州运行着18所特许学校的非营利特许学校管理机构,服务学生近5000人。学校的目标是为所有学生做好上大学并从大学成功毕业的准备。2006年,所有大志公立学校都达到了加州统考目标(全州达标率只有65%),2007年,因其在学校改革中的创新,该机构被《快公司》杂志授予“社会资本家”奖。
    该机构于2003年获得盖茨基金会的经费,用于在洛杉矶新建6所初中。在这之前,盖茨基金会在2000年为大志投入了320万美元,用于建设5所特许学校。
    大志的核心理念有:
    合作——团结合作胜过一人的力量
    为自己负责——每个人为自己的行动、决定和结果负责
    质量——追求卓越,不断提高
    顾客服务意识——充分考虑外部和内部顾客的需求
    目的性——一切为了机构的目标和重点
    学校特殊举措:
    ·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一起,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大纲”,引导教师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
    ·定时安排由1名教师和数名学生参加的咨询会,通过问题讨论加强师生间的联系,安排专门时间制定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生活技能学习计划。
    ·在一些学校,为高二和高三年级提供“大学实习”,让他们在真实环境中感受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
    ·比普通学校多出15%的教学时间。
    ·新加入学校的教师在暑假参加为期3周的培训,在整个学年,所有教师都将获得全面的专业发展培训。
    ·给学生讲授基本的思维和生活技能,培养他们积极的思维习惯和吃苦意愿。
    KIPP学校
    KIPP的全称是“知识就是力量”,美国领先的公立特许学校管理机构,致力于为城市和乡村的弱势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他们开创成功人生打下知识、技能和品德基础。
    KIPP的学校(主要是初中)招生没有任何条件,学生绝大多数(95%)是少数族裔。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幅度远远高于当地学区,且相当数量的学生在读完初中和高中后,被四年制大学录取。
    KIPP学校管理严格,奖惩分明,教师在教学时间之外也随时待命。学校除了大力重视主科教学外,还将艺术、音乐和课外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   
    2003年,KIPP获得盖茨基金会的资助,将部分初中扩建为初高中一体的学校。
    KIPP学校的五大核心理念是:
    高期望:要求所有学生都要为上大学做好准备
    选择与责任: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必须签《追求卓越责任状》
    更多教学时间:包括每日延长课时、周六和暑假上课
    强有力的领导:校长拥有学校的人事权和财权
    用成绩说话:成绩的依据是标准化考试和其他客观评价工具
    学校特殊举措
    ·学生早上7:30到校,下午5:00离校,周六上课4小时,暑假补课3~4周。
    ·学生、家长和教师在《追求卓越责任状》上签字,确定各自的责任。
    ·校长参加为期1年的领导力培训课程。
    特色型学校举例
    亚洲学会国际研究学校网络
    亚洲协会(Asia Society)是美国一个致力于建立亚太地区意识的非营利性、非党派性教育机构,目前正在打造一个致力于国际研究的城市初中学校的全国性网络。2003年,盖茨基金会给亚洲协会一笔经费, 用于在城市建立10所以国际研究为特色的小规模初中学校,其中3所学校在纽约市。
    亚洲协会的第一批国际研究学校,于2004年秋天在纽约、洛杉矶和夏洛特成立,到2007年共有14所学校。
    学校特殊举措
    ·在所有课程内容的教学中融入国际视野,把国际研究整合到历史、地理、科学、数学、文学和艺术等课程。
    ·重视世界语的学习。
    ·采用基于研究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开展有深度的探究学习。
    ·与企业、文化机构、大使馆和其他相关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把学生跟国际社会联系起来,为他们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
    愿景学校(Envision Schools)
    愿景学校的使命是在旧金山海湾地区创办成绩优异、具有创新精神的小规模公立高中。该机构于2002年6月开始有全职工作人员。
    愿景学校通过基于项目和问题的教学方法来使教学个性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让学生获得上大学或就业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学校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学生必须达到加州的学业成绩标准,并掌握跟优异成绩、创新、创造性表达、问题解决、创业精神相关的习惯和技能,在专业技能、艺术和科技等方面也卓有成就。
    2005年,愿景学校获得了盖茨基金会80万美元经费,用于给4000名学生新建8所特许高中。截至2006年,盖茨基金会共向愿景学校投入了近700万美元。
    学校特殊举措
    ·教师使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和基于标准的档案记录法,开展团队教学,并实施一个全面的责任评估制度。
    ·实行实习制、导师制,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展示,每季度举行证明学生所学新知的公开展示活动。
    ·学生有机会上大学水平的课程。
    ·教学日长于普通学校,日程安排灵活(校园没有铃声)
    ·通过咨询会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紧密联系,安排专门时间为每个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日程。
    ·教师有用于专业发展的时间,学校鼓励教师成为教师领袖。
    学生中心型学校举例
    校园社区(CIS)
    校园社区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学校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学生学习,防止学生辍学,为学生做好生活准备的非营利机构。作为全美国第五大服务青少年的机构和领先的预防辍学网络系统,CIS在27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有200个分支机构,为3250所学校提供支持,服务学生达200多万。CIS将企业、社区组织和政府机构联合起来,为预防学生辍学,确保学生获得成功所需的教育而共同努力。
    CIS为问题学生建立了校外学习中心,每个中心服务75~150个学生,由专人为学生提供辅导,开设基于网络和项目的课程。工作人员还将帮助学生制定职业发展和个人生活规划,通过实习、实用技术培训、实践学习帮助他们获得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技能。
    2003年,CIS获得盖茨基金会的资金,用于在乔治亚州建立25个校外学习中心,2006年获得990万美元,用于新建12个校外学习中心。
    学校特殊举措
    ·让学生跟成人建立一对一的关系,由成人为其提供学习辅导和各方面的指导。
    ·为学生提供基于电脑的学习材料,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要求学生参与基于项目的学习和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
    ·学生每天早上参加励志晨训。
    ·为学生提供实习、高中大学双注册机会以及适用技术培训等学习机会。
谁对美国的教育政策影响最大
排名  机构                          人物                        信息源
1     美国国会                     比尔·盖茨                 NAEP (国家教育进步评估)
2     联邦教育部                  乔治·W·布什           《教育周报》
3     比尔和琳达·盖茨基金会  凯蒂·汉考克                NCES(国家教育统计中心)
4     教育信托基金会            G·里德· G. Reid Lyon  《纽约时报》
5     全国州长协会               爱德华·肯尼迪               联邦教育部
(资料来源:《影响:美国教育政策影响因素研究》,美国教育研究中心,2006年12月)

盖茨教育名言
    “如果我们能够聚焦以下三大举措:对所有学生高标准要求、公开发布学习进步信息、改造薄弱校——那么,我们便在确保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实现人生潜能的路上迈出一大步。”(在全国高中教育峰会上的讲话,2005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