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教师性别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教师性别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1. 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于2007 年2 月对江西省铅山县县城、农

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接受调查的教师共130 名,其中有效问卷共125 份,占96.15

%。从性别分布上看,男性40.8 % ,女性占59.2 % ,这与学校中男女教师比例有一定关系;从婚姻状况来

看,已婚的占72.8 % ,未婚的只占21.6 %;从年龄分布上看,25~ 45 岁的青年教师居多,占65.6 % ,其

次是25 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21.8 % , 而46 岁以上的教师只占8.0 %; 在学历方面,调查中拥有大专

以上学历的教师占绝大多数, 其中本科学历的占54.4 % , 大专学历的占 40.8 % ,而中专学历的只占

4.0 %。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学历层次较高的中青年已婚教师。为了保证样本的典型性,我在调查中还有

意识地对学校类型进行选择,分别择取了县城高中、初中和小学与农村初中、小学等学校的教师进行随

机抽样调查。


2. 对教师性别意识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1) 教师的男女平等观不成熟。对“男女平等”的认知和理解是社会性别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成

熟而稳定的男女平等观是提高教师社会性别意识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调查发现,有47.2 %的教师认为

“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男女”就是男女平等,38.4 %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男女”不能看

做是男女平等的表现,14.4 %的教师则态度模糊,说不清。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 > 0.05) ,男女教师在

此问题的态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对“你是否认为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男女就是男女平等”这

一问题的回答时,女教师选择“说不清”的比例高出男教师4.5 % ,这说明女教师对性别平等的关注度

低于男教师。

当被问及“你是否认为男女平等就是男女变得一样了”时,绝大多数教师持赞同意见(占总数的79 ) 。

但是方差分析结果(0.01 < P < 0.05) 表明,男女教师在此问题的态度上存有显著差异。持赞同态度的

女教师比男教师低了18.5 % ,而持否定态度的女教师又多出男教师18.5 %。访谈中了解到,女教师更多

地注意到男女平等中应该考虑到男女两性在生理、心理上的先天差异,而不能简单地将男女平等视作男

女一样。 66.4 %的教师认为男女应该平等,但应该有不同的道德观,只有20.5 %的教师认为男女不该持

有不同的道德观。在此命题上,大多数教师态度一致,都认为男女两性应该有不同的道德观。这种态度

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也表明大多数教师的男女平等观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

对于“女人需要更多照顾”这一思想,有74.5 %的教师认为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6.4 %的教师

认为这是男女平等的表现,9.1 %的教师认为这是男女不平等的体现。教师普遍认同男女两性在生理上

存在先天差异,因而在特定情况下需要更多照顾。教师对“男女平等”的理解只是停留于表层,大部分

教师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男女平等观。有些教师根本没有对性别平等给予适当的关注,对于男女平等的认

知和理解流于肤浅。

(2) 教师的女性家庭角色意识浓厚。
    在谈到“丈夫收入是否应该比妻子高”时,58.1 %的教师持赞同态度,41.9 %的教师不赞同。不过,

在此问题上,未婚教师的态度与已婚教师的态度有显著差异( P < 0.05) 。有77.8 %的未婚教师认为丈

夫收入应该比妻子高,而有52.2 %的已婚教师持此观点。

另外,认为“为了妻子的事业成功,丈夫可以作出牺牲”的教师占55.5 % ,相对于持否定态度的教师比

率 44.5 %高出11 个百分点,且男女教师观点一致。由调查结果可知,教师对男女两性在家庭中的角色

定位差异是非常鲜明的。从整体上看,有超过60 % 的教师认为母亲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家庭中,而父亲最

重要的任务在工作。而且男教师明显比女教师更倾向于把女性的角色定位在家庭,让男性承担作为社会

强者的任务。虽然对于父亲的角色男女教师的态度差异还没有达到显著(P > 0.05) ,但是对于母亲的

角色男女教师的态度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P < 0.01) 。女性教师中有半数认为母亲最重要的任务是

照顾家庭,教育孩子。有76.2 %的男教师认为母亲最重要的是照顾家庭,教育孩子。

教师对于男性的定位意见比较一致,作为职业女性,女教师已经有意识地要求从家庭中脱身出来,更多地

参与社会,投入工作。但是在目前,男性以及以男性观念为主流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家庭角色定位严重

影响着教师。教师普遍倾向于将男性定位于公共领域, 将女性定位于私人领域,如家庭。女性家庭角色

意识仍然浓厚。

(3) 教师的女性发展观念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较深。
    从总体上看,90 %的教师认为女性可以为了家庭作出事业上的牺牲。教师普遍认为女人可以为了家

庭调整事业发展,但没必要放弃。对于“结婚后,女人需要为家庭放弃事业发展”,男女教师的观点有极

其显著的差异(P < 0.01) 。其中,有31.1 %的女性教师认为完全没必要为了家庭放弃事业的发展,而只

有 5.9 %的男教师认为女人完全没必要为了家庭放弃事业发展。认为有必要放弃的男性教师也比女性

教师多出6.8 %。在此问题上男女教师态度也存在显著差异 (P < 0.01) 。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

角色的刻板观念制约着教师特别是男性教师。女性教师更多地切身感受到了女性在社会上面对工作和

家庭的双重压力,对于社会性别平等有更多的要求。而男性及社会还没有为女性的发展提供足够的观念

支持。同时,在对于“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找个好丈夫”这一社会上流行观点的看法上,57.6 %的教师

赞同,42.4 %的教师不赞同。而且在这两个观点上男女教师态度并无太大差异。多数教师对女性的发展

期待不高,而女性教师也乐于接受这种社会外在的观念,在发展之外寻求家庭“庇护”。结合访谈我们

发现,女性教师在事业上遇到挫折时,女性的自尊、自信、自强会受到强烈的冲击,产生寻找婚姻依托的

依赖心理。这也反应出女性教师的自我发展观念淡薄,自主意识较差,认同了传统的女性发展观念.

(4) 教师的性别态度不公正,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教师的性别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工作中对男女学生的期待,教师的期待又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产生极

大的影响。而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男女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存在差异。77.4 %的老师认为

男生学习理科更轻松,而只有7.3 %的老师认为女生学习理科更轻松,认为男女生在学习理科方面能力差

不多的也只有15.3 %。其中教数学、物理的教师没有人认为女生学习理科更轻松,化学老师也只有一人

选择了女生学习理科更轻松。在语言学习方面,63.2 %的教师认为女生学习语言更容易;只有10.4 %的

老师认为男生学习语言更容易。其中教语文和英语两科的教师认为“女生学习语言更容易”的比例接

近80 %。大多数老师都公认男生适宜学习理科,女生更适宜学习文科。可见,教师们对于男女生的能力

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角色、人格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期望、

要求和僵固不变的看法。性别刻板印象起着一种特别的框架和模板的作用,对男女应具备的心理特征和

所从事的活动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看法。而学校中也确实存在着男生理科成绩更优,女生文科成绩更好的

事实。性别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现实,但同时也无形中将这种现实合理化,固化着。教师

性别态度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也无形中维护了既定的社会性别歧视。

[ 本帖最后由 小妖怪 于 2009-4-23 09:25 编辑 ]
云想衣裳花想容,假如没有天堂,那就带着梦想去流浪吧。dance in hell, die in heaven,live in world, love in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