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感受

本帖最后由 苍然 于 2009-8-2 06:57 编辑

独特的感受

2001年四月三十日星期一
      今天是学校艺术节最后一天,在影剧院举行表彰总结仪式。最后一项依然是演出。
如果单纯从表演水平来说,当然不能与专业演出相比,但是它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专业演出。
      由于我长期在苦苦地探索,我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当我看到已经在大学读书的陈瑾跳起彝族舞蹈,她那可爱的身影、舞姿,竟引得我眼泪毫无约束地畅流……我深情地注视着,心跟着节拍跃跃欲试……我好象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那时的我,何尝不是如此活泼动人!?虽然已经存在某种压抑,但是毕竟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宗旨是达成共识的。
      张XX,又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她那清澈的歌声象清泉沁人心扉,我看着这些熟悉的孩子,那么年轻而又充满活力,我甚至觉得她们的表演比著名的演员还动人。
      陈瑾是幸福的,她的成长道路相对比较正常,她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预感到这个女孩子会有幸福的人生。
      而张XX就不同,认识她的人都还记忆犹新,不正常的社会导向加上不恰当的教育曾经使她的心扭曲,我教到她时,观察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恰当的时机与她直接交谈。我还约见了她的父亲。我发觉她其实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子,我为她在关键时刻得不到正确引导培养而深深地痛惜。如今舞台上的她似乎已经完全正常了,可是我知道,她原来不止在这个高度……
     一位初中男孩子的二胡独奏,令人陶醉,他是那么投入,他对音乐的准确领会将给其他同学以启发,懂得如何去感受美。后来报幕的刘金松在一次忘记打开麦克风就报幕,居然全场都清楚地听到,已经让我看到学生在感受到什么是美时,不知不觉使自己也变得文明起来。
      两个诗歌朗诵节目也很有意思,优美的音乐旋律以及朗诵者动人的声音,是那么和谐,在无意间,听的人也深沉起来。
      最后一个节目那充满时代动感、青春活力的欢快的韵律,学生喜欢,我更是感到自己变年轻了。
      我最近看了一些有关哲学的书,受到启发,现摘取某些片段如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牢固的知识,没有丰富的智力素养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把一个人提高到道德尊严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人类的生存境况极为尴尬的时代。借助于各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当代人类从自然界攫取了不可胜数的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过上了过去做梦也不敢想的富足而便利的物质生活。然而,当代人类并未由此进入理想中的极乐世界。信仰危机、理想缺失、道德失范、自我感、意义感的丧失以及心态失衡、个性扭曲等等,已成为当代世界极其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既面临着我们这个时代所共有的困扰,同时又内存着它自身所特有的问题。可以说,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途程中的每一步都受到了国民文化素质低下的羁绊和拖累。
      人的文化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的内容:一是人的思维能力,包括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认知判断能力、善恶辨识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二是人的精神境界,它是人的理想、信念、德性、意志、情感等精神要素的总体发展状态和水平。
      人从自然的蛮荒中匍匐而来,在风度翩翩的潇洒中蛰伏着兽性的原欲走进了现代文明。在一片“人文精神陨落”的喧嚣声中,似乎多了一些世俗化的功利,少了一点独善其身的真纯,我们再也无法以怡然自得的性情观照周围的世界。但是,在每一个渺茫无常的有限生命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深邃而隐秘的心灵世界。在世俗生活艰险陡窄的峡谷和湍流中,人类始终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
      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变,给我们带来了种种困惑,但是真善美的魅力是永恒的,我们在真善美的世界里进行一次智慧的历险,或许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真理的永久魅力在于坦露的美丽,它无须矫揉造作,无须故作高雅。
      在真善美的系列中,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中项,对于人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真必须善才对人有意义,而美本身就是一种带给人生愉悦和欢快的善。若没有这个中项,人便没有归属,没有家园,没有根基,就象一只飞累的大雁,永远寻不到栖息之地。
      爱因斯坦曾经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识能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象一只受过很好培训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我们教育者,难道不应该以启迪孩子追求真善美,懂得感受真善美为己任吗?
      希望今后类似的活动更多些,影响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