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张绍刚:我有梦想我怕谁(2010-03-1521:53:17)

  
  张绍刚:我有梦想我怕谁(2010-03-1521:53:17)
 
  最近这个标语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被喊得山响,原因就是刚刚结束的艺考又让我大受刺激。
  我所在的高校和我授课的专业是艺术类考试的范畴,每年春天都要经历十天左右的面试。其实比起纯艺术考试,我们的难度要降低很多:我们不要求专业知识,不需要参加过什么培训,只是希望能挑选出会思考、能表达、心理阳光的孩子们。问题也很简单:高中范围的文化知识和简单的新闻议论。即便如此,还是在天复一天的见面过程中被惊到;而一次又一次地累积下来,我开始不太明白到底是他们错了还是我错了。
  例一、我喜欢问到同学们的阅读量。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会告诉我他们读过世界名著,这样的回答一定是在头脑中已经设定好了会投考官所好;再追问发现即使是看过,也是看的所谓青少年简读本,约等于故事梗概。一同学言之凿凿地强调自己看过原著,那本书的名字叫《鲁迅飘流记》。他们有空的时候会看网络小说,也大多记不住名字了。因为学习时间太紧,所以更经常地是看一些心灵鸡汤的小文章,同学们说写得很好可以教给他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有人深情地说,他最喜欢的诗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如获至宝地希望她多背几句出来,结果她相当沉稳地告诉我:“我就喜欢这一句,这就够了!”
  例二、我喜欢问些历史知识。别提时间,只要是问什么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就算“长征哪年开始的?”,同学们也会告诉我,老师不要求记时间,只要掌握事件意义即可,并在随后的阐述中清晰地以总结中心思想的语气和句式告诉我长征的意义。对了,了解清朝的同学居多数,因为现在的清宫戏实在是多。
  例三、我喜欢问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在初中的时候,学过华罗庚的一篇《统筹方法》,某种程度上这是影响我一生的一篇文章,它教会我在时间分配上的技巧。所以这样的情结后置,就想知道今天的同学们在被什么课文影响着。同学们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我,凡是课本里出现的全都不喜欢,没有为什么,就是不喜欢。
  例四、我喜欢问为什么要干电视。同学们经常说,因为这是我的梦想,我要为梦想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我梦故我在!
  可能是我太过苛责,用自己的思维来限定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是,掌握常识总不会有错,当这样的东西缺乏的时候,一定就是在哪里出问题了。
  但是我不会去责怪同学们,我知道他们身不由己。
  与同学们相对应的,是他们渴望的高校。我所在的高校最有名的是播音主持专业,这个专业很火,火到了几乎每个学校都开设的程度。四川某大学的播音专业一年敢招500人,天知道四年学完了干嘛去?高校摆出一副急赤白脸的模样示范在先,哪里还有脸再去批评学生急功近利呢?
  学生在梦想,高校也在梦想,谁来告诉孩子们现实在哪里?
  有了梦想谁都不怕,不过我真怕了这些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