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欧洲文明

昨天晚上看了第一集,觉得不错,贴点字幕。全部字幕在这里,英文就看情况贴了
http://yyets.net/showsubtitle-10062.html
在线看可以在这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yNjY5MDIw.html

57
00:02:39,910 --> 00:02:40,900
我已经削减了阅读量
58
00:02:41,010 --> 00:02:43,510
以前的学生要比你们多读四本书
59
00:02:43,810 --> 00:02:46,140
减少几本书是让你们能够精读剩下的
60
00:02:46,360 --> 00:02:50,990
其中包括第二版的《欧洲现代史》
61
00:02:51,290 --> 00:02:52,740
是我为了像你们这样的人编写的
62
00:02:53,870 --> 00:02:55,330
你们接下来要阅读《波斯人信札》
63
00:02:55,330 --> 00:02:56,110
倒不是整本书
64
00:02:56,260 --> 00:02:59,900
读完整本书需要很长时间
65
00:03:00,240 --> 00:03:02,130
你们只需要阅读读节选内容
66
00:03:02,240 --> 00:03:07,590
以及孟德斯鸠关于东西方关系的评论
67
00:03:07,700 --> 00:03:12,350
这是启蒙运动的历史上的一个非凡的时刻
68
00:03:14,050 --> 00:03:16,130
接着在阅读我的作品时
69
00:03:16,130 --> 00:03:17,320
你们可以稍作休整 [教授的意思是他的作品较为易懂]
70
00:03:18,280 --> 00:03:19,000
我不知道这么做是好是坏
71
00:03:19,100 --> 00:03:20,000
当然我希望是好的
72
00:03:20,230 --> 00:03:21,000
然后你们会读到埃米尔·左拉
until you get to émile zola,
73
00:03:21,000 --> 00:03:25,260
他伟大的小说  《萌芽》
74
00:03:26,260 --> 00:03:27,830
一部经典之作
75
00:03:27,930 --> 00:03:33,970
左拉是第一位自然主义小说家
76
00:03:34,140 --> 00:03:36,080
至少在法国来说是这样
77
00:03:36,370 --> 00:03:37,800
当他在创作《萌芽》时
78
00:03:37,800 --> 00:03:39,380
他指的是工人们对于自我认知的萌芽
79
00:03:39,600 --> 00:03:41,050
germinal在法语的意思是抽芽
80
00:03:41,170 --> 00:03:45,780
就像树木抽芽一样
81
00:03:45,900 --> 00:03:49,210
为此他还下到法国北部位于昂赞的矿井
82
00:03:49,780 --> 00:03:53,900
书中有一位叫做凯瑟琳的女主人公
83
00:03:53,970 --> 00:03:55,270
她虽然才十五岁
84
00:03:55,360 --> 00:03:57,810
却已经阅历丰富了
85
00:03:58,260 --> 00:04:02,230
当佐拉创作《萌芽》时
86
00:04:02,520 --> 00:04:06,560
他亲自下到矿井去观察那些15岁的年轻女矿工
87
00:04:07,490 --> 00:04:08,630
她们稚气未脱
88
00:04:08,990 --> 00:04:11,710
却每天要在矿区工作十二小时
89
00:04:12,050 --> 00:04:14,690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是冷酷现实的回声
90
00:04:14,840 --> 00:04:19,400
它确实是一本惊世巨作  我认为你们会喜欢它
91
00:04:19,570 --> 00:04:20,390
我希望是这样的
92
00:04:21,120 --> 00:04:23,350
接下来是赫尔穆特·史密斯的《屠夫的故事》
93
00:04:23,470 --> 00:04:27,960
讲述的是他对德国某小镇无情的杀戮的控诉
94
00:04:28,150 --> 00:04:30,790
那是发生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
95
00:04:31,600 --> 00:04:37,470
这本书讲述的是反犹太主义在一个弹丸之地的巨大影响
96
00:04:37,890 --> 00:04:41,690
乔治·奥威尔在西班牙内战期间
97
00:04:41,700 --> 00:04:44,960
为了信仰和原则而战
98
00:04:45,560 --> 00:04:48,820
那场作战为日后更加惨烈的战争
99
00:04:48,820 --> 00:04:52,670
以及冷酷无情的法西斯的上台拉开了序幕
100
00:04:52,930 --> 00:05:01,500
这本书讲述了他如何加入了西班牙共和军
101
00:05:01,800 --> 00:05:05,500
与保皇军交战后对共和国军的幻灭
102
00:05:05,650 --> 00:05:08,310
同时记叙了[共和军内部]斯大林派的两面三刀
103
00:05:08,840 --> 00:05:12,480
他们暗中削弱托洛茨基派和无政府主义者的势力
104
00:05:12,820 --> 00:05:14,410
在众多经典中这本书与众不同
105
00:05:14,410 --> 00:05:15,320
是有它的原因的
106
00:05:15,430 --> 00:05:17,960
你将能感受一次奇妙的阅读经历
107
00:05:18,080 --> 00:05:20,310
最后  我们将阅读《普通人》
108
00:05:20,430 --> 00:05:21,810
我去过波兰很多次
109
00:05:21,930 --> 00:05:26,620
近些年由于各种原因去过四、五次
110
00:05:26,780 --> 00:05:28,400
但我从未去过奥斯维辛
111
00:05:29,360 --> 00:05:31,530
一年前我去了那里
112
00:05:31,620 --> 00:05:33,450
也许你们其中有人也去过那里
113
00:05:33,510 --> 00:05:36,590
当你亲身经历过它的恐怖
114
00:05:36,710 --> 00:05:40,050
当你看到那些空荡荡的手提箱
115
00:05:40,150 --> 00:05:42,870
而它们的主人早已长辞于世
116
00:05:42,990 --> 00:05:45,260
当你看到婴儿鞋之类的东西时
117
00:05:45,380 --> 00:05:47,230
你会沉思  "谁能出做出如此暴行
118
00:05:47,520 --> 00:05:50,350
谁能这样步出房门
119
00:05:51,280 --> 00:05:53,760
像流水线作业一样地屠杀人类"
120
00:05:53,880 --> 00:05:58,820
在波兰工业重镇罗兹市的附近
121
00:05:59,240 --> 00:06:02,700
他们残忍地将母亲  孩子  老人随意杀害
122
00:06:02,820 --> 00:06:03,840
无一放过
123
00:06:03,960 --> 00:06:05,030
谁会做出如此暴行
124
00:06:05,150 --> 00:06:08,540
克里斯·布朗给出的答案是  普通人
125
00:06:09,010 --> 00:06:11,710
对于德国警察
126
00:06:11,710 --> 00:06:14,680
他有个非常精彩的观点
127
00:06:14,800 --> 00:06:16,850
那些德国警察基本来自汉堡
128
00:06:17,570 --> 00:06:18,700
汉堡是一个港口城市
129
00:06:18,700 --> 00:06:20,810
一个古老而重要的汉萨同盟
130
00:06:20,930 --> 00:06:24,000
他记述了那些警察是如何从
131
00:06:24,000 --> 00:06:27,820
普通人转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132
00:06:27,940 --> 00:06:30,550
对波兰来讲  这一说法绝不过分
133
00:06:30,670 --> 00:06:31,660
这本书不长
134
00:06:31,780 --> 00:06:33,310
《萌芽》这本书很长  其他的都很短
135
00:06:33,430 --> 00:06:36,680
而且引人入胜
136
00:06:36,800 --> 00:06:38,890
他们令人惊叹
137
00:06:39,010 --> 00:06:41,220
以上就是我们要看的书目
138
00:06:41,410 --> 00:06:42,420
我认为《西方现代史》读起来是很有趣的
139
00:06:42,430 --> 00:06:43,630
我是这么希望的
140
00:06:44,180 --> 00:06:45,670
我想你们会喜欢它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713
00:33:33,830 --> 00:33:36,410
我还记得

714
00:33:36,610 --> 00:33:40,680
我记得在一个周六的下午2:00

715
00:33:40,680 --> 00:33:43,730
我在密歇根大学一边读着这首诗

716
00:33:43,830 --> 00:33:45,700
一边反省自己前天晚上做了什么

717
00:33:45,700 --> 00:33:46,820
哎  不说这么多了

718
00:33:48,150 --> 00:33:52,410
诗的作者是布莱希特  一位伟大的东德诗人

719
00:33:52,610 --> 00:33:55,350
这首诗的名字叫《工人眼中的历史》

720
00:33:55,550 --> 00:33:59,130
在这之前我要说  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所谓的"伟人"

721
00:33:59,230 --> 00:34:02,440
我是说"伟大的人"

722
00:34:02,640 --> 00:34:04,660
希特勒显然不是"伟人

723
00:34:04,660 --> 00:34:06,670
谈到他人们只会觉得不寒而栗

724
00:34:06,870 --> 00:34:08,740
但是那些所谓的创造历史的人们

725
00:34:08,930 --> 00:34:12,060
拿破仑 彼得大帝 诸如此类

726
00:34:12,170 --> 00:34:14,840
我们将会讲到这些"伟人"  他们出现在教材中

727
00:34:14,840 --> 00:34:16,620
我的书中也有涉及

728
00:34:16,820 --> 00:34:21,510
但是我想问布莱希特在诗中提出的问题

729
00:34:21,840 --> 00:34:23,670
这首诗很短  再坚持一下

730
00:34:24,450 --> 00:34:27,460
底比斯七门何人建起

731
00:34:27,760 --> 00:34:31,010
问青史  唯帝王之名

732
00:34:31,210 --> 00:34:34,760
难道是帝王搬起了基石与墙砖

733
00:34:34,960 --> 00:34:38,810
几番倾颓的巴比伦

734
00:34:39,010 --> 00:34:45,630
又是谁将它重建

735
00:34:45,830 --> 00:34:48,230
金碧辉煌的利马城

736
00:34:48,230 --> 00:34:51,420
它的缔造者此刻栖居何处

737
00:34:51,620 --> 00:34:55,070
万里长城完工之夜

738
00:34:55,270 --> 00:34:59,080
工匠们又要去向何方

739
00:34:59,280 --> 00:35:01,910
帝国罗马  笑尽凯旋  那是谁的心血

740
00:35:01,910 --> 00:35:03,990
谁的战斗浇筑了凯撒的胜利

741
00:35:04,190 --> 00:35:09,580
笙歌缭绕的拜占庭啊

742
00:35:09,780 --> 00:35:11,880
宫殿岂是它全部的居所

743
00:35:12,410 --> 00:35:16,490
即便是在那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

744
00:35:16,690 --> 00:35:19,400
在那汪洋肆虐之夜

745
00:35:19,600 --> 00:35:24,790
濒死的主人们仍在怒吼  为了他们的奴隶

746
00:35:24,990 --> 00:35:28,440
亚历山大英姿勃发剑指印度

747
00:35:28,640 --> 00:35:29,660
岂是千里单骑

748
00:35:29,860 --> 00:35:32,620
凯撒挥师北征高卢

749
00:35:32,820 --> 00:35:34,780
莫非凭借匹夫之力

750
00:35:34,980 --> 00:35:38,610
当菲利普为沉没的无敌舰队哭泣

751
00:35:38,810 --> 00:35:42,740
落泪的  又难道仅此一人

752
00:35:42,940 --> 00:35:47,950
腓特烈大帝  伟大的七年战争

753
00:35:48,150 --> 00:35:49,850
谁与他一同凯旋

754
00:35:50,050 --> 00:35:52,920
翻过一页页光辉的胜利

755
00:35:53,120 --> 00:35:56,420
谁为金杯斟满了庆功的美酒

756
00:35:56,620 --> 00:35:59,660
人间十年一伟人

757
00:35:59,860 --> 00:36:02,490
谁的白骨遍地  谁说莫问封侯

758
00:36:02,690 --> 00:36:04,900
这样多的历史

759
00:36:05,100 --> 00:36:07,280
这样多道不清的谜题

760
00:36:07,480 --> 00:36:11,910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会学习其中的一些问题

761
00:36:12,240 --> 00:36:13,070
下次见

英文(编号有出入,对不上的)
707
00:33:36,610 --> 00:33:40,680
I remember reading this poem

708
00:33:40,680 --> 00:33:43,730
back at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2:00 on a Saturday,

709
00:33:43,830 --> 00:33:45,700
trying to figure out what I'd done the night before.

710
00:33:45,700 --> 00:33:46,820
But, anyway, no.

711
00:33:48,150 --> 00:33:52,410
This is Brecht, the great East German poet.

712
00:33:52,610 --> 00:33:55,350
It's called "A Worker Reads History."

713
00:33:55,550 --> 00:33:59,130
Let me begin by saying that we're going to study "Great,"

714
00:33:59,230 --> 00:34:02,440
I mean really "Great" men, "Great" Women.

715
00:34:02,640 --> 00:34:04,660
Hitler is obviously not a great man.

716
00:34:04,660 --> 00:34:06,670
He's awful, just awful.

717
00:34:06,870 --> 00:34:08,740
But the people who are thought to have made history:

718
00:34:08,930 --> 00:34:12,060
Napoleon, Peter the Great, other people.

719
00:34:12,170 --> 00:34:14,840
I do talk about the folks that you read about in textbooks,

720
00:34:14,840 --> 00:34:16,620
including mine.

721
00:34:16,820 --> 00:34:21,510
But I ask the same question and pose to you the same question that Brecht poses.

722
00:34:21,840 --> 00:34:23,670
It's a short poem, so just hang on.

723
00:34:24,450 --> 00:34:27,460
Who built the seven gates of Thebes?

724
00:34:27,760 --> 00:34:31,010
The books are filled with the names of kings.

725
00:34:31,210 --> 00:34:34,760
Was it kings who hauled the craggy blocks of stone?

726
00:34:34,960 --> 00:34:38,810
And Babylon so many times destroyed.

727
00:34:39,010 --> 00:34:45,630
Who built the city up each time? In which of Lima's houses,

728
00:34:45,830 --> 00:34:48,230
The city glittering with gold,

729
00:34:48,230 --> 00:34:51,420
lived those who built it?

730
00:34:51,620 --> 00:34:55,070
In the evening when the Chinese wall was finished

731
00:34:55,270 --> 00:34:59,080
Where did the masons go? Imperial Rome

732
00:34:59,280 --> 00:35:01,910
Is full of arcs of triumph.

733
00:35:01,910 --> 00:35:03,990
Who reared them up? Over whom

734
00:35:04,190 --> 00:35:09,580
Did the Caesars triumph? Byzantium lives in song.

735
00:35:09,780 --> 00:35:11,880
Were all her dwellings palaces?

736
00:35:12,410 --> 00:35:16,490
And even in Atlantis of the legend

737
00:35:16,690 --> 00:35:19,400
The night the sea rushed in,

738
00:35:19,600 --> 00:35:24,790
The drowning men still bellowed for their slaves.

739
00:35:24,990 --> 00:35:28,440
Young Alexander conquered India.

740
00:35:28,640 --> 00:35:29,660
He alone?

741
00:35:29,860 --> 00:35:32,620
Caesar beat the Gauls.

742
00:35:32,820 --> 00:35:34,780
Was there not even a cook in his army?

743
00:35:34,980 --> 00:35:38,610
Philip of Spain wept as his fleet

744
00:35:38,810 --> 00:35:42,740
Was sunk and destroyed. Were there no other tears?

745
00:35:42,940 --> 00:35:47,950
Frederick the Great triumphed in the Seven Years' War.

746
00:35:48,150 --> 00:35:49,850
Who triumphed with him?

747
00:35:50,050 --> 00:35:52,920
Each page a victory.

748
00:35:53,120 --> 00:35:56,420
At whose expense the victory ball?

749
00:35:56,620 --> 00:35:59,660
Every ten years a great man.

750
00:35:59,860 --> 00:36:02,490
Who paid the piper?

751
00:36:02,690 --> 00:36:04,900
So many particulars.

752
00:36:05,100 --> 00:36:07,280
So many questions

753
00:36:07,480 --> 00:36:11,910
If you hang with us this semester, we'll get at some of those.

754
00:36:12,240 --> 00:36:13,070
See you.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http://bbs.kaoyan.com/t2429062p1
平庸的恶
上世纪六十年代,阿伦特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组题为《艾克曼在耶路撒冷:一篇关于平庸的恶魔的报告》的系列文章,提出了一个非常富有启示性的观点,即像艾克曼这种组织实施大屠杀的纳粹军官,具有的只是“平庸的恶”。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一年,艾克曼负责驱逐在德国的犹太人,一九四一到一九四五年,他负责运送整个欧洲的犹太人以及波兰人、斯洛伐克人、吉卜赛人去死亡集中营。一九四四年三月在德国已经溃败的情况下,艾克曼到了布达佩斯,组织向奥斯威辛的运送。一九四四年三月十五日起,他和他的部下经常每天把一万人送到指定地点。此后四个月中,他组织运送了七十多万犹太人。乃至到了战争快结束的时期,火车车皮不够用了,艾克曼便让被捕者自己步行走向死亡营。艾克曼为自己辩护时,反复强调“自己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作为一名公民,他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当时国家法律所允许的;作为一名军人,他只是在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


  阿伦特以艾克曼的行为方式来阐释现代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平庸的恶”,这种恶是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恶是平庸的,因为你我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把个人完全同化于体制之中,服从体制的安排,默认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行为,或者说成为不道德体制的毫不质疑的实践者,或者虽然良心不安,但依然可以凭借体制来给自己的他者化的冷漠行为提供非关道德问题的辩护,从而解除个人道德上的过错。这就是现代社会技术化、体制化之中个人平庸的恶的基本表现。
……
 以政治道德谈平庸的邪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便是拒绝深化专制的邪恶。深化邪恶的必然结果是将邪恶道德化或者神秘化。极权专制的暴行无不以冠冕堂皇的名义施行,纳粹的灭犹行动是为了宏扬纯亚利安人种的优越文化,斯大林的大清洗和集中营是为了在一国首先实行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为了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还在受苦受难的人民。专制制度的辩护者无不孜孜不倦地发掘它们深刻的正面动机和常人难以启及的高远意义,无不以能独窥其中的玄奥深意来夸耀世人。经过深化的邪恶显得超凡脱俗,目光高远,神圣伟大,决非普通人可以理解。深化邪恶,拔高邪恶,贬抑普通人的认知能力,强迫普通人理所当然地接受邪恶“大智大觉”的开启和领导。邪恶所造成的苦难于是成为实现某种光辉灿烂未来的必要代价,理解的、不理解的都应该无条件地接受。

  阿伦特报道艾克曼,着重在他的官僚心态。艾克曼是一个纳粹制度中人,也是一个纳粹制度的运作者。他成为邪恶的化身,不是因为他具有什么普通人难以启及的理想或思想能力。恰恰相反,他在邪恶当道时为虎作伥,是因为他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思想能力。阿伦特指出,“在罪恶的极权统治下,(人的)不思想所造成的灾难可以远胜于人作恶本能的危害的总和。这就是我们应当从耶路撒冷得到的教训。”〔注6〕

  阿伦特强调“知善”和道德自我启蒙的重要性,不是重申柏拉图的知善即为行善,而是说,思想对作恶有遏制作用,因为思想可以产生(虽然不一定总是产生)关于善恶的辨别能力。在她最后一部著作《思想的生命》中,她所讨论的正是不思想造成的无判断;不思想使得人不能果断地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事实也证明,专制暴政无一不是以愚民政策、思想钳制为其存在条件。

  面对艾克曼这个平庸的邪恶的化身,阿伦特提出了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应该以谁的名义审判他?任何局部的名义(如还受害人一个公道,恢复正确路线,或纠正冤假错案等等)都只能使此类审判沦为某种政治报复。阿伦特认为,应该给艾克曼定罪的不仅是遭受苦难的犹太人,而是全人类。她指出:“毫无疑问,无论在当时有何国籍,犹太人都是以犹太人的身份被屠杀的,”但是这一史无前例的罪行“却是一种发生在犹太人身上的针对人类的罪行。”〔注7〕阿伦特早在1951年就已经在《极权主义之源》的初版序言中表述过类似的思想。她指出,极权主义的危害是针对全人类的:“极权主义企图征服和统治全世界,这是一条在绝境中最具毁灭性的道路,它的胜利就是人类的毁灭。无论在哪里实行,它都在开始摧毁人的本质。”〔注8〕阿伦特强调,侵犯和伤害人类,这才是国际社会谴责主权国家内的极权邪恶的道义根据。

  阿伦特思考邪恶,讨论的不是抽象的哲学或政治哲学问题,而是实际的道德判断问题。“对人类犯罪”只是一个区别和判断的基本原则,它并不能代替人们对每一桩对人类犯罪具体事例的判断。从德国纳粹到红色高棉,每一桩与专制暴力有关的具体事例都有它自己的特征。无论是当事人或旁观者,他们对这些事件的具体道德判断,都不会因为有了普遍的原则而变得轻松容易。道德判断的困难是因为没有一目了然的客观标准。然而,也正是因为没有现成的准绳和结论,强调道德判断才更为必要。

  在阿伦特看来,没有一目了然的客观标准,并不等于没有客观标准。她坚持认为,专制邪恶“对人类犯罪”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政党和政府组织来压制人权和公民权利,这使它成为一种与一般“国家理性”不同的有组织犯罪。〔注9〕因此,“什么是邪恶”可以具体化为“什么是邪恶的组织形式”的问题。前一个问题是抽象的,后一个问题则有具体标准可以衡量。前一个问题为道德相对论式的辩解留下了空间。专制政权在受到别国批评时总是可以反诬别国不民主、反人权,而自夸为是具有某国特色的民主和人权。后一个问题则允许由现有标准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国际社会在判断国与国之间的民主优劣时,可以根据落实公民自由、权利、政治程序的区别而达成相当的共识。

  阿伦特从组织原则谈邪恶,除了强调人类道德共识的可能,还提出了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邪恶究竟如何成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体制)形式?人们又是如何深陷于这一体制而混然不觉,不能自拔?从组织原则谈极权专制的邪恶,实际上也是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在阿伦特看来,不是原罪形式的人本性恶或人本质恶使人和社会陷入大恶。使人陷入专制之恶的是人自己的不思想,人自己的丧失道德判断能力和各种形式的逃避政治责任。最上层的极权主义者一方面无限夸大人的战天斗地力量,以“没有不可能的事”的态度来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则以历史法则或自然法则的洞察者和执行者自居,以外界规律代替人自己的价值选择,造成完全丧失“政治责任”理念与承担。极权体制中各层次的体制运作者,上至各级“首长”,下至各级官员、干部、党团积极分子,皆以执行上级决定为最高行为规范。在这个体制中,邪恶不是每个运作成员个人邪恶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从上而下,自动丧失“政治责任”的集体之恶。
  如何才能避免陷入这种集体之恶呢?阿伦特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道德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重点放在前者。她一方面坚持知善行善的原则,另一方面也了解知善并不足以行善的现实。知善行善的条件是保持判断和行动的极大独立性。阿伦特在1964年发表的演说《专制下的个人责任》中指出,“不参与者……是唯一能够自己作出判断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够如此,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比别人优秀的价值观,也不是因为旧的是非标准仍然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头脑或良心之中。那是因为他们的良知尚未进行所谓的自动运作,也就是尚未形成一套学来的或天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他们的标准不同于(一般的大多数人):他们会问自己,我干过这种事情后,究竟还怎么能心安理得?……这种判断的先决条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智力或者对道德的精细分析,而只是扪心自问的习惯,也就是自己和自己默默地对话。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称此为思想。”〔注10〕知善行善者面对的是自己,他对善的认知便是他拒绝恶的充足条件。
  面对自己,独自担负专制制度下个人的道德责任,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是太高的要求,连阿伦特自己也只能想象两种人在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能做到这一点,一种是有大信仰者,另一种是有大智慧者。前者是近于顽固的执着,后者则有近于傲慢的孤独。艾克曼让阿伦特看到了在专制条件下的知善之难,也让她看到了人的道德动机和行动之间的非直接因果关系。象艾克曼这样的行恶者,他们自己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的真正动机。行恶者可能不清楚自己针对别人的下意识的敌意,不清楚自己在推卸责任,拿别人当替罪羊。他们的动机甚至可能是为了实现某种美好的明天,而把对别人的侵犯和伤害看成是为此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阿伦特基本上是从道德内因论去看待艾克曼的动机和行为关系的,因为艾克曼的情况仍然是不知真善而行恶。

  尽管阿伦特对极权邪恶行使者的分析着重于道德内因,但它却并不排除一种可以与之衔接、互相补充的道德外因思考。阿伦特在《极权主义之源》中已经看到,极权统治可以用它所控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机器对一般人进行洗脑,其全能性不只在于扑杀一切异端思想,更在于封杀一切可能产生独立思想的社会空间。具有独立道德判断力的思想,即使产生了,也只能偷偷存在于个人的隐私领域中,一旦公开表现出来,必然给思想者招致杀身之祸。在这种社会中的个人道德选择已经不再是你是否辨别是非,是否说真话的问题,而是你能否公开表示独立判断,能否说真话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阿伦特要追问的不仅是,在纳粹统治下为什么还能有人拒绝参与暴行?而且更是,人们是怎么一步一步地从不说真话走到再不能说真话的地步?正如杨布路厄(Elisabeth Young-Bruehl)所指出的,阿伦特“不是在抵抗已不再可能的时候,呼吁抵抗和不合作。”阿伦特要使人们永远从犹太人的遭遇记住这样一条真理:“合作是一步一步的,很难知道究竟何时就越过了那道永远不应该逾越的界线。”逾越了这条界线,极权的邪恶也就成为日常化的恶,成为习以为常的恶。〔注11〕

  因此,关注专制制度下个人的道德选择,光注意人们在一些极端残酷的环境时刻(如文革GC时期)中的恶行,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关注那些使这些恶行成为可能的道德总体外因环境的恶化过程。这些一步一步演化而成的道德外因环境并不随着极端的恶行结束而消失,它们对群体和个人道德具有持久的腐蚀作用,随时在为下一个极端残酷的人类灾难做着准备。在讨论专制制度下的个人道德责任问题时,外因同内因一样重要。内因论强调的是通过增强个人辨别是非(即思想)的能力来抵抗恶,拒绝介入恶;外因论则强调要通过改善人的行为动机环境来减少作恶的可能。内因论注重在专制体制下个人的道德责任,为的是不让个人有身不由己、动机善良、上当受骗等等的推诿借口;外因论则注重在环境对于个人道德选择的制约作用,以避免在道德判断问题上滑向唯意志论,把出污泥而不染或独善其身误当成解决专制制度下道德危机的主要途径。道德外因思考不是要否定内因论所说的知善行善的可能,而是要强调,由于专制制度的暴力、强制和恐惧等政治文化因素,一般人知善行善要比在民主理性政治文化制度下困难得多。这正是在强调个人道德判断的同时必须强调民主社会建设的根本原因。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一楼好,希望继续发。本人边整理边学习——

《一节课:大学人文课人家是这样上的》

我已经削减了阅读量,以前的学生要比你们多读四本书,减少几本书是让你们能够精读剩下的。其中包括第二版的《欧洲现代史》,是我为了像你们这样的人编写的。

你们接下来要阅读《波斯人信札》。倒不是整本书,读完整本书需要很长时间。你们只需要阅读读节选内容,以及孟德斯鸠关于东西方关系的评论。这是启蒙运动的历史上的一个非凡的时刻。

接着在阅读我的作品时,你们可以稍作休整[教授的意思是他的作品较为易懂]。我不知道这么做是好是坏,当然我希望是好的。

然后你们会读到埃米尔·左拉,他伟大的小说《萌芽》,一部经典之作。左拉是第一位自然主义小说家,至少在法国来说是这样。当他在创作《萌芽》时,他指的是工人们对于自我认知的萌芽。germinal在法语的意思是抽芽,就像树木抽芽一样。为此他还下到法国北部位于昂赞的矿井。书中有一位叫做凯瑟琳的女主人公,她虽然才十五岁,却已经阅历丰富了。当佐拉创作《萌芽》时,他亲自下到矿井去观察那些15岁的年轻女矿工。她们稚气未脱,却每天要在矿区工作十二小时。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是冷酷现实的回声,它确实是一本惊世巨作。我认为你们会喜欢它,我希望是这样的。

接下来是赫尔穆特·史密斯的《屠夫的故事》,讲述的是他对德国某小镇无情的杀戮的控诉,那是发生在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这本书讲述的是反犹太主义在一个弹丸之地的巨大影响。乔治·奥威尔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为了信仰和原则而战。那场作战为日后更加惨烈的战争,以及冷酷无情的法西斯的上台拉开了序幕。这本书讲述了他如何加入了西班牙共和军,与保皇军交战后对共和国军的幻灭。同时记叙了[共和军内部]斯大林派的两面三刀,他们暗中削弱托洛茨基派和无政府主义者的势力。在众多经典中这本书与众不同,是有它的原因的。你将能感受一次奇妙的阅读经历。

最后,我们将阅读《普通人》。我去过波兰很多次,近些年由于各种原因去过四、五次。但我从未去过奥斯维辛。一年前我去了那里,也许你们其中有人也去过那里,当你亲身经历过它的恐怖。当你看到那些空荡荡的手提箱,而它们的主人早已长辞于世。当你看到婴儿鞋之类的东西时,你会沉思  "谁能出做出如此暴行?谁能这样步出房门?像流水线作业一样地屠杀人类"。在波兰工业重镇罗兹市的附近,他们残忍地将母亲、孩子、老人随意杀害,无一放过。谁会做出如此暴行?克里斯·布朗给出的答案是:普通人。

对于德国警察,他有个非常精彩的观点,那些德国警察基本来自汉堡,汉堡是一个港口城市,一个古老而重要的汉萨同盟。他记述了那些警察是如何,从普通人转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对波兰来讲  这一说法绝不过分。这本书不长。

《萌芽》这本书很长,其他的都很短,而且引人入胜,他们令人惊叹。以上就是我们要看的书目。我认为《西方现代史》读起来是很有趣的。

我是这么希望的,我想你们会喜欢它。我还记得,我记得在一个周六的下午2:00,我在密歇根大学一边读着这首诗,一边反省自己前天晚上做了什么。哎,不说这么多了。诗的作者是布莱希特,一位伟大的东德诗人。这首诗的名字叫《工人眼中的历史》。

在这之前我要说,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所谓的“伟人”。我是说“伟大的人”,希特勒显然不是“伟人”,谈到他人们只会觉得不寒而栗。但是那些所谓的创造历史的人们,拿破仑、彼得大帝诸如此类,我们将会讲到这些“伟人”。他们出现在教材中,我的书中也有涉及。但是我想问布莱希特在诗中提出的问题,这首诗很短:

    再坚持一下
    底比斯七门何人建起
    问青史  唯帝王之名
    难道是帝王搬起了基石与墙砖
    几番倾颓的巴比伦
    又是谁将它重建
    金碧辉煌的利马城
    它的缔造者此刻栖居何处
    万里长城完工之夜
    工匠们又要去向何方
    帝国罗马  笑尽凯旋  那是谁的心血
    谁的战斗浇筑了凯撒的胜利
    笙歌缭绕的拜占庭啊
    宫殿岂是它全部的居所
    即便是在那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
    在那汪洋肆虐之夜
    濒死的主人们仍在怒吼  为了他们的奴隶
    亚历山大英姿勃发剑指印度
    岂是千里单骑
    凯撒挥师北征高卢
    莫非凭借匹夫之力
    当菲利普为沉没的无敌舰队哭泣
    落泪的  又难道仅此一人
    腓特烈大帝  伟大的七年战争
    谁与他一同凯旋
    翻过一页页光辉的胜利
    谁为金杯斟满了庆功的美酒
    人间十年一伟人
    谁的白骨遍地  谁说莫问封侯

这样多的历史,这样多道不清的谜题。在这个学期中我们会学习其中的一些问题,下次见。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欧洲文明:http://yyets.net/showsubtitle-10062.html;在线看可以在这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yNjY5MDIw.html
特别欣赏字里行间里透漏出来的温文尔雅、不急不躁的讲话语气......
我们看到网上流行的那些讲课(包括一些网络知识分子的文字),那样子、那气势,几乎都是居高临下、唯我独尊、齿牙咧嘴、讽刺排挤、高蹈俯视、鄙夷无知、青筋辄张、压倒一切....

(当然,这里是对学生,网上是不同对象。)
4# 吹笛在湖北
吹笛兄好。我看多少,发多少,呵呵。还有很多开放课程的视频不错,可以在这里找到
VeryCD 教育频道名校课程推荐
http://home.verycd.com/space.php?do=thread&id=60314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5# 吹笛在湖北
还有些冷幽默的,呵呵。专业+幽默,基本是无敌了。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http://yyets.net/showresource-juji-565.html
中文片名: 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欧洲文明
英文片名: Open Yale course:European Civilization
剧集分类: 历史
影片类型: 教学
资源格式: DVDrip
上影时间: 2010
导 演:
主 演:

对白语言: 英语  
字幕语种: 中英  

介绍:
关于课程

本课程提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欧洲近代史的广泛调查。考虑到一些重大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把注意力放在了一般人在这个动乱和过渡时期的经历上。 因此审视这段期间的历史我们应该通过人口变化、政治革命和文化发展的复杂关系这一镜头来观察,而不是单纯的将它视为历史的必然性,或者是伟大人物的安排,课本中还将穿插一些对艺术作品、文学和电影的值得效仿的研究的学习。

About the Course

This course offers a broad survey of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from the end of the Thirty Years' War to th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I. Along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major events and figures such as the French Revolution and Napoleon, attention will be paid to the experience of ordinary people in times of upheaval and transition. The period will thus be viewed neither in terms of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nor as a procession of great men, but rather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 between demographic change, political revolution,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Textbook accounts will be accompanied by the study of exemplary works of art, literature, and cinema.

Course Structure:
This Yale College course, taught on campus twice per week for 50 minutes, was recorded for Open Yale Courses in Fall 2008.



有关教授 John Merriman

John Merriman是耶鲁大学Charles Seymour 历史学教授 。 他的专业是法国和现代的欧洲历史吧,并且获得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刊物包括有共和国的痛苦: 革命的法国,1848年-1851年、 从文艺复兴及警察故事到现代欧洲的历史:法国政府的组成 1815年-1851年。 2000 年,Merriman 教授获得了耶鲁大学 Byrnes Sewall 教学奖。

About Professor John Merriman

John Merriman is Charles Seymour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Yale University. Specializing in French and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The Agony of the Republic: The Repression of the Left in Revolutionary France, 1848-1851, A History of Modern Europe Since the Renaissance, and Police Stories: Making the French State, 1815-1851. He is currently at work on Dynamite: Emile Henry, the Café Terminus, and the Origins of Modern Terrorism in Fin-de-Siecle Paris. In 2000, Professor Merriman was the recipient of the Yale University Byrnes-Sewall Teaching Prize.

课程目录

1.简介
2.绝对王权与国家
3.荷兰和英国的例外论
4.彼得大帝
5.启蒙运动与公共领域
6. Maximilien Robespierre和法国大革命
7.拿破仑
8.工业革命
9.中产阶级
10.流行抗议
11.英国为什么没有在1848年革命
12.十九世纪城市
13.民族主义
14.激进分子
15.帝国主义者与男童子军
16.一战来临/一战前夕
17.战壕中的战争
18.记忆的站点,悼亡的站点 (Jay Winters的来宾演讲)
19.罗曼诺夫王朝和俄国革命
20.东欧的继任者
21.斯大林主义
22.法西斯分子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协作和反抗
24.共产主义的崩溃和全球挑战


Class Sessions

1. Introduction
2. Absolutism and the State
3. Dutch and British Exceptionalism
4. Peter the Great
5. The Enlightenment and the Public Sphere
6. Maximilien Robespierr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7. Napoleon
8. Industrial Revolutions
9. Middle Classes
10. Popular Protest
11. Why no Revolution in 1848 in Britain
12. Nineteenth-Century Cities
13. Nationalism
14. Radicals
15. Imperialists and Boy Scouts
16. The Coming of the Great War
17. War in the Trenches
18. Sites of Memory, Sites of Mourning (Guest Lecture by Jay Winters)
19. The Romanovs and the Russian Revolution
20. Successor States of Eastern Europe
21. Stalinism
22. Fascists
23. Collaboration and Resistance in World War II
24. The Collapse of Communism and Global Challenges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耶鲁—1648-1945年的欧洲文明∮EP01 课程简介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YYeTs]《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欧洲文明》双语字幕 第2节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YYeTs]《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欧洲文明》双语字幕 第3节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YYeTs]《耶鲁大学开放课程:欧洲文明》双语字幕 第4节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现在网络资源很丰富,可以在家遥望耶鲁的课堂
第三节很好看,探讨了英国与荷兰,作者认为之所以强大,很中要的原因便是两国的中产阶级力量强大。陆军强大往往是专制王朝的象征,因为对内镇压也很方便,海军强大,保证商业和中产阶级,则是对民主政体有利,比如典型的这集探讨的英国与荷兰。
作者还提到了他的同事,杰弗里·帕克是耶鲁大学罗伯特·A·莱沃特军事及海军史教授,曾任教于圣安德鲁、不列颠哥伦比亚和伊利诺伊大学,是英国历史科学院和西班牙历史科学院成员,编著过二十多部书,包括《弗兰德军队和西班牙道路》、《芬兰叛乱》、《菲利浦二世》、《革命军》、《西班牙舰队》和《世界史上的阿特拉斯时代》等。剑桥插图战争史,也是杰弗里帕克的作品。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
伦勃朗的夜巡,巴洛克与哥特,绘画与建筑,这集的信息量挺大,强烈推荐第三集
他的语速比较快,40多分钟的信息量,够阎崇年的速度讲两个钟头了
在荷兰,中产阶级让画家给自己来画像,在弗洛伦撒,巴黎,就只有贵族这样做了
很有意思的是,作者很bs专制者,比如讽刺了彼得,威廉二世,以及路易十四
就连腓特烈第二也未能幸免,伏尔泰曾经和腓二交流过,但不久就说“let me out of here”
提到了路易十四和富凯,富凯炫富被收拾了
还提到了simon schama,有意思
作者很有意思的讲了个joke
他说他喜欢猫,昨天他登陆yale的账号,屏幕上要求他输入“password”,结果他的猫真的帮他输入了password,搞得他必须换个密码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knowcraft
博客http://www.yantan.cc/blog/?12226
微博http://weibo.com/1862276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