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柴进带你走进新建的界首历史文化展厅

界首市简介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门,位于京九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交汇处,面向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圈,背靠中原腹地,是东西进出的重要门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光武镇成为全国唯一以皇帝谥号命名的城镇。南宋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划此沟为界。元末红巾军领袖界首人刘福通,在家乡首举反元义旗,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抗战时期,界首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未受日军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纷纷迁往界首,一度人口剧增,商贾云集,贸易兴旺,有“小上海”之美誉。
下载 (69.7 KB)
昨天 10:43


图片来源:网络
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介绍

界首市文化活动中心兴建于2008年3月,位于东城区胜利东路,温馨家园对面。占地15亩,建筑面积11750平方米。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四部分组成,拥有电子阅览室、儿童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室、中老年活动室、妇女儿童活动室、舞蹈室、非遗传习所、艺术培训中心、文物展览室、彩陶博物馆、篮球场、景观休闲区等场所,室内外各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是界首市一流的文化阵地。正式投用的文化活动中心内部的“三馆一中心”将免费向公众开放。

图片来源:界首政府网

新建的界首历史文化展厅位于市文化活动中心一楼,即将竣工。
柴进有幸参与了展厅建设,负责文字工作,下面将向大家介绍展厅建设情况和界首市1937年至1953年这段历史。

我们展厅的俯视图。
下面放上几张预览图,当然,与实际建设完成的展厅是有很大区别的。

下载 (685.89 KB)
昨天 16:53


这是入口处

下载 (789.58 KB)
昨天 16:53


致中街

下载 (719.32 KB)
昨天 16:53


文昌阁。
很豪华的布置么!

柴进兄是设计的、还是主管的?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很豪华的布置么!

柴进兄是设计的、还是主管的?
老木匠 发表于 2012-2-29 17:55
回郭兄,统筹策划为界首博物馆赵冰,设计是邀请安徽省博物馆做的,我应邀做展厅文字兼资料搜集。
在介绍新展厅之前,柴进首先向大家着重介绍一下界首市的历史沿革,作为我们展厅内容的补充。


西周时期,界首境北部属陈国,南部属沈子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539年楚国于此筑养城,后讹为阳城。
鲁定公四年(前506年),蔡灭沈子国,境南部自沈入蔡;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楚灭陈,境北部自陈入楚。
战国时期,境北部由楚入魏,南部属楚。
秦,始行郡县二级制,境北部属新阳县,南部属寝县,统辖于颍川郡。后分立陈郡改属之。为秦末义军领袖陈胜故里。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十二月,陈胜亲率义军将士与秦军展开激战,虽奋力拼搏,终究未能挽回败局,被迫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准备重新聚集力量,再做反秦的努力。但没想到,竟被跟随自己数月的车夫庄贾杀害,成为千古遗恨。
  陈胜被害,激起其旧时侍从、将军吕臣极大悲愤。他在新阳(今安徽界首北)重举义旗,组建“苍头军”,从秦军手中夺回陈县,处死了投降秦军的叛徒庄贾,重新竖起“张楚”大旗。陈胜兵败被害,其部将吕臣在新阳起兵抗秦。

注:关于陈胜故里,目前有几种说法,大家可参见附图。
这是1988年8月江西教育出版社,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第368页的截图。
“阳城”在历史沿革上,曾几度更名。夏禹时有过的都城:①今河南登封东南;②今河南省开封市;③今山西省阳城县西北;④今山西省翼城县西。战国时代有过的都城:①今河北省清苑县西南;②在河北省完县东南;③在今山东茌平县南……这些地方都叫过“阳城”。

秦始皇病死后,秦二世胡亥即位,从各地征调了几十万囚犯和民夫,为秦始皇修造陵墓。陈胜、吴广被选为“屯长”,协助管理压送九百名民夫到渔阳,即今北京密云西南。他们从“阳城”(今安徽省界首县)出发,向东至安徽省蕲县(今宿州市),然后打算直接取道北上,直奔河北省渔阳(今河北省密云县西南),算起来还有两千里路程。他们因雨误期,自知将有杀头之罪,大泽乡直接举旗造反。

魏嵩山教授撰有考据文章《陈胜故里新探》,地址: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QSZZ198803023.htm



很可惜,目前我手里没有电子版。

魏嵩山 1934年生,安徽界首市人。教授。历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副主任。编撰有《江南地区的发展过程及其全国经济地位的历史演变》、《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古典诗词地名词典》、《元丰九域志 全2册书图》宋 王存 撰 王文楚、魏嵩山点校。








魏嵩山教授(右二)近影

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分汝阴县北5乡置万寿县。境北部属万寿县(后改泰和县),南部属沈丘县,同辖于京西北路颍州(后改顺昌府)。始置界沟镇于现城区东北部,属万寿县,为颍州境内县以下十一大商业城镇之一(宋·王存:《元丰九域志》)。
当时政府设有监镇官,负责征收商税,熙宁年间界沟镇商税收入达836贯(宋·会要辑稿·商税)。
南宋名将刘琦与金兀术决战顺昌府,大胜,于此地与金兀术划沟为界。
至今,界首市西部与沈丘交界之处仍有刘塌桥,相传那儿即是当年两军相峙之界沟。


南宋抗金名将  刘琦
个人简历
  (1098-1162年),字信叔,甘肃静宁人。最早做陇右都护时,与西夏人作战,屡战屡胜,以至于西夏的小孩哭的时候,只要有人吓唬说:“刘都护来了!”小孩就不敢再哭(好像在那里都有这样的说法)。但让刘琦一战成名的却是顺昌大捷。
英雄事迹
  
  绍兴十年(1140年),刘琦出任东京副留守,率兵3万前往赴任,行到顺昌(今阜阳市),遇金兀术率金兵南侵,遂决计留守顺昌,到了顺昌,他首先去找知府陈规,问城中是否有粮,当听到有米数万斛时,就大笑说:“可矣。”(由此可见其明察细微之处:要守城,除了要有必死的决心,也要有一定的物资基础,不然那就不是决死而是送死了)。为表示守城抗金的决心,他下令凿沉船只,将夫人安置寺中,寺门前堆满柴草,说了句:“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准备打败了就焚家全节(此是为了鼓舞官兵士气,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很好)。在他的鼓舞下,顺昌军民坚定斗志,誓死与金军决战。刘琦所部在群众支持下,首战挫敌前锋,继而夜袭敌营,先后杀死数千敌军(此是趁敌不备,先挫其锐气,并激励自军的士气也)。  

 然后等金兀术的大军来了,又募得曹成等二人,谕之曰:“遣汝作间,事捷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今置汝绰路骑中,汝遇敌则佯坠马,为敌所得。敌帅问我何如人,则曰:‘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好,使守东京图逸乐耳。’”已而二人果遇敌被执,兀术问之,对如前。兀术喜曰:“此城易破耳。”即置鹅车炮具不用(这是故意示弱,以骄敌心。果然金兀术上当了,放弃了投石机等攻城器械)。在接着在颍水及其岸边的草中下毒,当时天气闷热,金兀术带军到后人马饥渴,结果“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而相反“锜军皆番休更食羊马垣下“(使得敌军未战先乱,而本军则以逸待劳),到此时胜负之数已分。
  果然金兀术10万精锐战未多时即已崩溃,“兀术拔营北退,锜遣兵追之,死者万数“。尤其血战中,先后破敌铁浮屠、拐子马队,使金兀术的铁浮屠、拐子马战术首次失败.是役也,刘锜兵不盈二万,出战仅五千人。而金兵号称数十万,光是兵营就连绵十五里。刘琦指挥若定,取得南宋对金第一次大胜的顺昌大捷。后人赞曰:“军非歼颍水,马已蹴关山”。“寺门之薪”亦传为佳话。后因秦桧张俊的陷害,刘琦被贬官,后忧愤成疾,以至呕血数升而卒。死后谥武穆(与岳飞同)。

相关评价
  据说后来金主完颜亮南下,一一列举南朝诸将,问自己下面的将领有没有敢与之作战的,每说一个,下面的人都响亮得回答“敢”,但举到刘琦时,没人敢说话。完颜亮只好自嘲道:我自己来吧。
  刘琦慷慨深毅,有儒将风。宋史上说:锜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泜上之军,无以过焉。后世史书认为南渡名将以张、韩、刘(刘光世)、岳并称,其中却未包括刘琦。事实上张俊的人品实在不好,而刘光世更是庸才一个。比起这两个,刘琦无疑更能称得上名将之谓。即使是同岳飞相比,刘琦也不逊色:岳飞进军郾城,直抵朱仙镇,连败金兵;而刘琦同样力守顺昌,连败金兵。后世只知岳飞大败金兀术的铁浮屠、拐子马,却不知刘琦早在顺昌大捷时就已同样大败金兀术,且取得了南宋对金的第一次大胜。可惜的是现在大家能记住岳飞、韩世忠,而知道刘琦的却少之又少。

推荐阅读:
1、长篇小说《刘琦大战金兀术》
http://book.chaoxing.com/ebook/detail_10798244.html
2、被学生誉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袁腾飞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讲授《两宋风云》22集中精彩讲述了刘琦在顺昌(阜阳)大捷中大将之风,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演绎的淋漓尽致。

      历史遗迹
  刘琦祠位于阜阳城西北城墙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琦,陪祀有“顺昌之战”时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副将赵尊、耿训、韩直、许清、阎充和义军曹成。

  刘琦祠历代不断修葺,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1750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以“撤城防敌”为名强行拆毁。1941年,主持道士常华庵集资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间,厢房三间。正殿神龛内供奉刘琦、陈规、汪若海等九人彩绘塑像。
  刘琦祠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传说:刘琦大战金兀术
        
       历史记载,宋将刘琦率兵在顺昌西与金兵划沟为界,双方相持八年。此沟现在还在界首县城关镇原来的皂庙的东边。
       金兀术的真名靳乌都。是天上玉皇大帝马棚里的专管铡草儿的草官儿。那一天,玉皇大帝的御马有病才好,叫他牵着到碧波潭去饮水,靳乌都是小草官,从来也没有出过南天门。这一回他来到碧波潭,低头往天底下看,哟!天底下的人咋打起来啦!
       只见一大群人,扛着个大旗,上面写着个“刘”字,撵一群扛着写“金”字旗的人。靳乌都不管三七二十一牵着御马,跑到天底下就帮着扛“金”字旗的人打扛着写“刘”字旗的人。人家问他姓啥叫啥,他怕回到天上挨骂,就说了句瞎话,说姓金,叫金兀术。
       打“刘”字旗的人叫刘琦,是宋朝的领兵大元帅。正撵着杀着,忽然从金兵里头出来一名长着闹草胡子的大将,骑着一匹“怪马”杀过来啦。那“怪马”四个头,八条腿,金盔金甲直往前跑,咋也拦不住。
       那书上说是啥“拐子马”,错啦,实际上就是“怪马”。
刘琦一回到顺昌城,气得把老婆孩子教都放在柴禾堆里说:“我明个打胜了,咱都活;要是打败了,您就点火自焚!我跟金兀术拚上啦,死了算毕!”刘夫人一听这话,急得直哭。
       那天夜里,灶王爷喝了二两酒正睡的得劲着哩,一听有人搬柴禾,呼隆一翻身起来啦,他推推灶王奶奶说“锅儿娘,这三更半夜里谁哭着搬柴禾弄啥?”灶王奶奶一看,照灶王爷头上一耳巴子:“你光知道天天喝酒,那靳乌都牵着御马偷着下凡,正帮着金后打好人哩!你还不快上天去说说。再不快点儿,别说刘元帅烧夫人,就连咱这灶王庙也保不住啦!”灶王爷一听,连忙披上衣服,骑着烟筒就上天去啦。
       他把天底下的事向玉皇大帝一说,可把玉皇恼坏啦。他一拍桌子说:“二郎神!二郎神,放狗下凡拿坏人!”玉皇又对哮天犬说:“狗哇狗,快点走,回来叫你啃骨头!”二郎神拍着哮天犬的头跟它说:“可不能把马咬死了!”解开紫金绳,把哮天犬借给了灶王爷。
天一明,刘琦跨马提枪又跟金兵打起来。金兵又让靳乌都放出“怪马”大战刘琦。刘琦打着退着,退到灶王庙东边藏了起来,准备跟金兀术拚命。
       靳乌都骑着怪马刚跑到灶王庙西边儿,一看,一条大黄狗头朝南,屁股朝北正在沙河喝水哩!他一定神,咦!那不是二郎神的哮天犬吗?嘿!它是狗,我是神,怕它干啥?他朝马屁股一拍,就要从狗身上过去。
       二郎神本来就不放心,正在天上看着哩。他一看事儿不好。就念了个咒对哮天犬说:“狗哇狗别光喝水,不咬头来光咬腿!”哮天犬早就馋得撑不住劲啦,一听这话,“啊呜”一口把“怪马”的前腿咬掉一大块。雪白雪白的血顺着“怪马”的腿,进南几溜子拐弯儿淌到沙袋河里去啦!
       天上的血,都是白色,跟地上的水一模一样。现今那沙河的水都是那时候淌的马血,那河边一闪一闪的可不沙子,是御马腿上的金骨头渣子。
      “怪马”被哮天犬咬了一口,吓得站在那里再也不敢往前跑啦,急得它呀,趴在地上蹄子乱扒。就这,马看狗,狗着马,两个在那相持了八天八夜,都被玉皇大帝召回天上去啦。
天上的八天,就是地上的八年!
       哮天犬在地上趴了八天八夜,趴出了一条又深又长的沟。满满的沟马血,呼呼叫,长所累月地往沙河里淌。那就是现在的“界沟”。

       摘自1986年4月,界首文联出版的内刊《界首民间故事选》,作者杨明望。
老柴啊,你煞费苦心地做广告干嘛?还不如安排我的几个学生在展厅你找份工实在。
大树就是个广济寺旁穷扫地的.
老柴啊,你煞费苦心地做广告干嘛?还不如安排我的几个学生在展厅你找份工实在。
psyzjs 发表于 2012-3-1 20:21
晕了。这不是广告啊,只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呵呵。

安排人找工作,还真是不容易,我也是在那里临时帮忙的。

柴进问好
和柴兄本帖无关,单就顺昌大捷来说,军事史上难为确证。

《金史·宗弼传》说法完全不同,

宗弼由黎阳趋汴,右监军撒离喝出河中趋陕西。宋岳飞、韩世忠分据河南州郡要害,复出兵涉河东,驻岚、石、保德之境,以相牵制。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王伯龙取陈州,李成取洛阳,自率众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宗弼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时天眷三年也。上使使劳问宗弼以下将士,凡有功军士三千,并加忠勇校尉。攻岚、石、保德皆克之。
  宗弼入朝,是时,上幸燕京,宗弼见于行在所。居再旬,宗弼还军,上起立,酌酒饮之,赐以甲胄弓矢及马二匹。宗弼已启行四日,召还。至日,希尹诛。越五日,宗弼还军,进伐淮南,克庐州。
  上幸燕京,宗弼朝燕京,乞取江南,上从之。制诏都元帅宗弼比还军,与宰臣同入奏事。俄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太保、都元帅、领行台如故。诏以燕京路隶尚书省,西京及山后诸部族隶元帅府。乃还军,遂伐江南。既渡淮,以书责让宋人,宋人答书乞加宽宥。宗弼令宋主遣信臣来禀议,宋主乞“先敛兵,许弊邑拜表阙下”,宗弼以便宜约以画淮水为界。上遣护卫将军撒改往军中劳之。
  皇统二年二月,宗弼朝京师,兼监修国史。宋主遣端明殿学士何铸等进誓表,其表曰:“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问好郭兄!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五摘录如下:

 十年,金人归三京,充东京副留守,节制军马。所部八字军才三万七千人,将发,益殿司三千人,皆携其孥,将驻于汴,家留顺昌。锜自临安溯江绝淮,凡二千二百里。至涡口,方食,暴风拔坐帐,锜曰:“此贼兆也,主暴兵。”即下令兼程而进,未至,五月,抵顺昌三百里,金人果败盟来侵。
  锜与将佐舍舟陆行,先趋城中。庚寅,谍报金人入东京。知府事陈规见锜问计,锜曰:“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共守。”规曰:“有米数万斛。”锜曰:“可矣。”时所部选锋、游奕两军及老稚辎重,相去尚远,遣骑趣之,四鼓乃至。及旦得报,金骑已入陈。
  锜与规议敛兵入城,为守御计,人心乃安。召诸将计事,皆曰:“金兵不可敌也,请以精锐为殿,步骑遮老小顺流还江南。”锜曰:“吾本赴官留司,今东京虽失,幸全军至此,有城可守,奈何弃之?吾意已决,敢言去者斩!”惟部将许清号“夜叉”者奋曰:“太尉奉命副守汴京,军士扶携老幼而来,今避而走,易耳。然欲弃父母妻子则不忍;欲与偕行,则敌翼而攻,何所逃之?不如相与努力一战,于死中求生也。”议与锜合。锜大喜,凿舟沉之,示无去意。置家寺中,积薪于门,戒守者曰:“脱有不利,即焚吾家,毋辱敌手也。”分命诸将守诸门,明斥堠,募土人为间探。于是军士皆奋,男子备战守,妇人砺刀剑,争呼跃曰:“平时人欺我八字军,今日当为国家破贼立功。”
  时守备一无可恃,锜于城上躬自督厉,取伪齐所造痴车,以轮辕埋城上;又撤民户扉,周匝蔽之;城外有民居数千家,悉焚之。凡六日粗毕,而游骑已涉颍河至城下。壬寅,金人围顺昌,锜豫于城下设伏,擒千户阿黑等二人,诘之,云:“韩将军营白沙涡,距城三十里。”锜夜遣千余人击之,连战,杀虏颇众。既而三路都统葛王褎以兵三万,与龙虎大王合兵薄城。锜令开诸门,金人疑不敢近。
  初,锜傅城筑羊马垣,穴垣为门。至是,与清等蔽垣为阵,金人纵矢,皆自垣端轶著于城,或止中垣上。锜用破敌弓翼以神臂、强弩,自城上或垣门射敌,无不中,敌稍却。复以步兵邀击,溺河死者不可胜计,破其铁骑数千。特授鼎州观察使、枢密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
  时顺昌受围已四日,金兵益盛,乃移砦于东村,距城二十里。锜遣骁将阎充募壮士五百人,夜斫其营。是夕,天欲雨,电光四起,见辫发者辄歼之。金兵退十五里。锜复募百人以往,或请衔枚,锜笑曰:“无以枚也。”命折竹为LT,如市井儿以为戏者,人持一以为号,直犯金营。电所烛则皆奋击,电止则匿不动,敌众大乱。百人者闻吹声即聚,金人益不能测,终夜自战,积尸盈野,退军老婆湾。
  兀术在汴闻之,即索靴上马,过淮宁留一宿,治战具,备糗粮,不七日至顺昌。锜闻兀术至,会诸将于城上问策,或谓今已屡捷,宜乘此势,具舟全军而归。锜曰:“朝廷养兵十五年,正为缓急之用,况已挫贼锋,军声稍振,虽众寡不侔,然有进无退。且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后,则前功俱废。使敌侵轶两淮,震惊江、浙,则平生报国之志,反成误国之罪。”众皆感动思奋,曰:“惟太尉命。”
  锜募得曹成等二人,谕之曰:“遣汝作间,事捷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今置汝绰路骑中,汝遇敌则佯坠马,为敌所得。敌帅问我何如人,则曰:‘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好,使守东京图逸乐耳。’”已而二人果遇敌被执,兀术问之,对如前。兀术喜曰:“此城易破耳。”即置鹅车炮具不用。翌日,锜登城,望见二人远来,缒而上之,乃敌械成等归,以文书一卷系于械,锜惧惑军心,立焚之。
  兀术至城下,责诸将丧师,众皆曰:“南朝用兵,非昔之比,元帅临城自见。”锜遣耿训以书约战,兀术怒曰:“刘锜何敢与我战,以吾力破尔城,直用靴尖AZ倒耳。”训曰:“太尉非但请与太子战,且谓太子必不敢济河,愿献浮桥五所,济而大战。”兀术曰:“诺。”乃下令明日府治会食。迟明,锜果为五浮桥于颍河上,敌由之以济。
  锜遣人毒颍上流及草中,戒军士虽渴死,毋得饮于河者;饮,夷其族。敌用长胜军严阵以待,诸酋各居一部。众请先击韩将军,锜曰:“击韩虽退,兀术精兵尚不可当,法当先击兀术。兀术一动,则余无能为矣。”
  时天大暑,敌远来疲敝,锜士气闲暇,敌昼夜不解甲,锜军皆番休更食羊马垣下。敌人马饥渴,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方晨气清凉,锜按兵不动,逮未、申间,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俄以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勿喊,但以锐斧犯之。统制官赵撙、韩直身中数矢,战不肯已,士殊死斗,入其阵,刀斧乱下,敌大败。是夕大雨,平地水深尺余。乙卯,兀术拔营北去,锜遣兵追之,死者万数。
  方大战时,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戴铁兜牟,周匝缀长檐。三人为伍,贯以韦索,每进一步,即用拒马拥之,人进一步,拒马亦进,退不可却。官军以枪标去其兜牟,大斧断其臂,碎其首。敌又以铁骑分左右翼,号“拐子马”,皆女真为之,号“长胜军,专以攻坚,战酣然后用之。自用兵以来,所向无前;至是,亦为锜军所杀。战自辰至申,敌败,遽以拒马木障之,少休。城上鼓声不绝,乃出饭羹,坐饷战士如平时,敌披靡不敢近。食已,撤拒马木,深入斫敌,又大破之。弃尸毙马,血肉枕藉,车旗器甲,积如山阜。
  初,有河北军告官军曰:“我辈元是左护军,本无斗志,所可杀者两翼拐子马尔。”故锜兵力击之。兀术平日恃以为强者,什损七八,至陈州,数诸将之罪,韩常以下皆鞭之,乃自拥众还汴。捷闻,帝喜甚,授锜武泰军节度使、侍卫马军都虞候、知顺昌府、沿淮制置使。
  是役也,锜兵不盈二万,出战仅五千人。金兵数十万营西北,亘十五里,每暮,鼓声震山谷,然营中喧哗,终夜有声。金遣人近城窃听,城中肃然,无鸡犬声。兀术帐前甲兵环列,持烛照夜,其众分番假寐马上。锜以逸待劳,以故辄胜。时洪皓在燕密奏:“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故议者谓是时诸将协心,分路追讨,则兀术可擒,汴京可复;而王师亟还,自失机会,良可惜也。

引自《二十五史》电子版,钱建文E书制作

宋史与金史两者所言不同,也颇有趣。
撰史者立场不同,文字自也不同。
和柴兄说明一下,和主帖没有关系

战争史上为了宣传目的夸大战果的情况太普遍,所以要看作战双方的记载,单看一方的记载就难免跟着当年的宣传口径走。

宗弼这次南侵,是一次战略防御性质的扫荡战,试图在野战中给宋军一点颜色看看,没有攻坚克难的战略企图,所以不会有一定要攻下顺昌的决心。刘琦的备战等等可能都是真的,但是金军的实力和作战过程难说准确。比如在颖水下毒,要放多少毒药才能让金军受害?在水井里下毒还有可能,河水是流动的,稀释能力很强,现在一个化工厂爆炸了,政府都是会说污染不严重的。金朝分兵几路,宗弼一路有十几万的话,总兵力要有几十万了,连军粮都难以解决。这都是刘琦当年战报的夸大。所以这个大捷是很可疑的。

实际上到了这时,南北对峙局面已经形成。宗弼经过上次在江南的追击战,知道在水网地带金军的特长没有发挥的余地,也知道宋军实力已开始恢复,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所以第二年气势汹汹要南侵,主要就是讹诈,要南宋有一个俯首称臣的理由。南宋也知道将战线推过淮河以后,难以长久维持这条防线,大家都不想打了,于是就划淮为界。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俺这都是胡扯

柴兄是要为家乡争取荣誉和名声,这些刘琦的资料确实都是重要的内容,都应该采摘!
师傅教导:刨花直窜过肩膀,方显木匠功夫深

老木匠的工坊
俺这都是胡扯

柴兄是要为家乡争取荣誉和名声,这些刘琦的资料确实都是重要的内容,都应该采摘!
老木匠 发表于 2012-3-1 22:24
谢郭兄教正,柴进学习了。

其实对于顺昌之战,以界首划沟为界,柴进也心存疑虑,因其不见于正史记载。
界首过去又名界沟,为顺昌府边界,民间也有此传说,口口相传至写入县志,似乎也就成了事实。
我们这边是元末刘福通的故里,也有传说,言说界沟是刘福通的部队踩出来的。
上面找了些资料,其实还是因为刘琦是知名人士,藉此增加界首一些名气而已,让郭兄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