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云:细说百团大战

 

  在八路军总部,破袭日军交通线,为众多八路军将领的一致意见
    1940年5月,日军发动枣(阳)宜(昌)战役,6月12日攻占宜昌,扼住入川的咽喉。同时派几百架飞机轰炸重庆,投下2000多吨炸弹,并扬言进攻重庆、昆明、西安。日军除了用武力逼蒋介石就范,还对蒋进行诱降。蒋介石呢,也准备同坂垣征四郎在长沙进行会谈。而对八路军,蒋介石不但停发了军费,还频频制造摩擦。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败后,反而倒打一耙,造谣说八路军游而不击,不打日军,专打友军,把搞摩擦的罪名扣到八路军头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对八路军产生了怀疑。
  这时,日军将重点转到华北,推行“治安强化”。新任驻华北日军司令官多田骏是个“中国通”。他认为华北是解决“中国事变”的关键所在,但这个前提是要“剿灭”共军,于是发明了“分区扫荡,分散布置,灵活进剿”的“牛刀子”战术。到百团大战前,华北的分割之势已经形成,随处可见的堡垒把山东、河北、山西的铁路、公路和运河连成一片。在多田骏眼中,八路军“游”不动了。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成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一一五、一二○、一二九3个师,随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39年10月,八路军总部搬到山西武乡县东部山区王家峪。年末,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和政治部主任孙志远来电,认为敌人最近修路的目的与过去不同,建议不能让敌人修成,否则将造成游击战争的极端困难。
  1940年4月,朱德和彭德怀讨论近期的作战形势:华北的形势虽然险恶,但日军步步为营,反而造成主要交通线兵力空虚,形成敌后的敌后。而且守备山西的一部日军被调到华中,参加宜昌作战,更形成一个有利的战机。
  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聂荣臻回忆,1940年春,他率晋察冀军区南下支队来到晋东南。彭德怀、左权和他,以及刘伯承、邓小平、陈赓、陈锡联、李达等多次议论华北战局及我军的作战行动。一致认为,在这种形势下,不打几个大胜仗,很难打开局面。华北根据地大规模地破袭交通线,更是势在必行。
  近代战争中,交通战占据着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华北地区共破路1230次,3313公里。1940年4月至8月,百团大战前,晋冀豫根据地的刘伯承、邓小平部就在积极开展交通斗争,迫使临邯铁路停修,计划修筑的邯济铁路也迟迟不能开工,白晋铁路耗时一年多才修到夏店镇,德石铁路也被迟滞。聂荣臻部和贺龙部也都在积极破路。但是,要想全面打击日军的“囚笼政策”,最好是整个华北联合行动,来一次彻底的破坏。
  聂荣臻北返前,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设便宴送行。刘伯承、邓小平、李达、陈赓、陈锡联等作陪。席间,大家又谈起两区配合作战。邓小平说,交通斗争已经成为我军同日军进行军事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区全部斗争的60%是交通战。聂荣臻说,今年以来,日军依托平汉路向东扩张,相继修成石家庄到南宫、内丘到巨鹿、邢台到威县、邯郸到大名等公路干线和许多支线,把我冀南根据地分割成很多小块,同时日军还在平汉路两侧积极修筑据点和公路,严密封锁我太行、冀南的交通,妄想缩小我军的活动范围。刘伯承说,日军现在加紧抢修道路,在平汉路、津浦路两侧挖沟,这些不单纯含有军事意义,还包括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重要意义,敌人是以战略眼光来组织他们的交通。彭德怀说,不破坏敌人的道路,我们自己就无法活动,就难以在被动中争取主动。
  有人提出,应该把横在两区间的正太路搞掉,使晋冀豫和晋察冀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正太铁路,从河北石家庄到山西太原,全长200多公里,东西横贯,把太行山脉劈成南北两半。一路上,有天险娘子关,有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阳泉、井陉煤矿。沿线的大小城镇,都驻有重兵,路两侧修有外围据点,还有装甲车巡逻,日军吹嘘这是一条“钢铁封锁线”。如果切断它,就像打蛇打到了七寸,既可中断日军在山西的运输补给,又有利于我们两个战略区军事、经济的沟通。聂荣臻完全赞成对正太路进行破袭。他说,这是我们在游击战争中经常进行的,几乎天天都在破袭嘛,这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个计划如果实现,那当然好。不过,我们想要完全控制正太路,或者把它彻底摧毁掉不够现实。从日军的技术力量看,很快就能修复它。
  就是这一次,商定了对正太路进行大破袭。彭德怀与左权商定,为了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形势,决心拿正太路开刀。
  随后,朱德、彭德怀签发命令,对日军主要交通线进行总破袭,破袭时间定在4月10日。具体部署:聂荣臻部负责破袭沧石路以北的津浦、平汉及正太路,刘伯承、邓小平部负责破袭平汉路石家庄至磁县段和白晋路北段,贺龙部负责破袭同蒲路北段,徐向前部负责破袭胶济路及津浦路。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传达彭德怀的战役设想:主要目标定在正太路
  作战命令刚刚发出,毛泽东急电,目前形势相当严峻,蒋介石已经下了决心,即挂抗战的招牌,做“剿共”的事,目前对我威胁最大的是绥德和皖东两点。毛泽东要贺龙的一二○师速回延安,再抽三四万人南下集中,打通与新四军陈毅部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大破袭计划只好暂时放下。4月末,朱德奉命去洛阳与卫立煌谈停止摩擦事宜,然后去延安,华北地区的八路军实际上由彭德怀指挥。彭德怀请朱德到延安后向毛泽东详细汇报准备打大仗的想法。朱德嘱咐彭德怀再深入研究,并征求聂、刘、邓、贺等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大破袭的计划。
  日军在开封、豫北及晋南集结重兵,扬言要进攻西安、兰州,蒋介石的立场更加动摇,这使彭德怀更坚定了大破袭的决心。他后来说,为了配合晋南及华中各友军作战,保卫大西北,打破日寇妄图消灭我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实现中央提出的“克服困难、克服投降、争取时局好转”的任务,我们必须在华北敌后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使华北的三个根据地(晋西北、晋察冀、晋东南)连成一片。
  6月27日,八路军总部迁到武乡县砖壁村,彭德怀每天都要在地图前思考很长时间。
  7月中旬,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受彭德怀的委托,到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谭村,传达彭德怀的战役设想,准备发动一次破袭日军交通线和据点的进攻战役,主要目标定在正太路。由晋察冀根据地和一二九师共同实施,平汉、同蒲、白晋、平绥、津浦、北宁各线配合行动。一二○师和各铁路沿线部队都参战。
  八路军总部决定7月上旬开始准备,8月上旬乘青纱帐旺盛时,敌人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战机,大举破袭正太路。原定兵力22个团,重点破袭正太路,其次破袭平汉路、同蒲路和白晋路;并拟于8月13日前后开始向敌各交通线进攻。估计到大破袭开始时,日伪军会有相当部分的撤退,故部署我各军区和军分区应预做准备,尽量消灭敌人,平毁碉堡及封锁沟(墙)。
  7月22日凌晨,彭德怀、左权签署加急电报《战役预备命令》,同时抄送中央军委。命令以截断正太路交通为目的,准备1个月的粮食和破袭器材,8月10日前完成。7月23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关于进行正太路战役中之侦察重点》,以正太路沿线特别是井陉、寿阳段为最中心,对石家庄南北之平汉线、阳曲南北之同蒲线、白晋线、平昔和辽线(指连接山西平定、昔阳、和顺至辽县的公路线)亦应同时进行侦察。
  8月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战役发起时间改为8月20日,并发布具体战术要求,战役成果大小主要看破坏正太路的程度而定,因此破路是此次战役最中心的环节。除破袭正太路外,还要广泛破袭平汉路、北宁路、津浦路、石德路、沧石路等铁路、公路,以阻止敌人向正太路增援。
  聂荣臻、刘伯承他们问题都不大,但一二○师师长贺龙却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总部要求一二○师将主要兵力置于阳曲南北,破击平遥以北的同蒲路。贺龙认为,晋绥根据地虽然比太行等根据地面积大,但兵力却只有太行根据地的一半,抽四至六个团参加正太线作战确实有困难。彭德怀收到贺龙的电报后,决定调整一二○师的战役部署,将主力放在榆次以南,集中兵力破坏榆次至平遥的同蒲路,配合兄弟部队向正太路进攻。
  贺龙和关向应认为,直接在阳曲南北阻止日军对正太路的增援,当然很好,但部队太疲劳。2月才从冀中回到晋西北,还没站稳脚,就赶上了日军的春季大“扫荡”,激战38天。紧接着6月,是日军兵力更多的夏季大“扫荡”,又持续58天,一二○师连续对敌作战251次,始终没有得到很好休整,就此长途南进,困难不少。而且日军主力驻扎在阳曲,视正太路为生命线,肯定要全力增援,一二○师能否完全阻击住日军,没有十分的把握。一旦阻击不住,将对破袭正太路十分不利。如果在同蒲路北段开刀,在榆次以北用兵,将攻击重点放在忻县至朔县的同蒲路和忻县至静乐的公路,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拽住牛尾巴,朝敌人的屁股上捅刀子,可能会更好。上报总部后,得到肯定。
  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决定,战役由陈赓、陈锡联、谢富治统一指挥。刘伯承向司令部交代,应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周到一些,要突出侦察、防谍和技术战术三个方面。正式命令下达前,一切战役准备都可以提前搞。因为这次战役与以往不同,有很多技术战术,像爆破、剪电网,都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8月18日,刘、邓在和顺县石拐镇前方指挥所召开作战会议,向参战部队布置任务。8月20日,刘、邓率前方指挥所进到广阳以南的明水头。
  战役开始前几天,聂荣臻带着精干的指挥班子赶到井陉附近的小山村洪河漕。
  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这么大的动作,敌人却始终蒙在鼓里。
  参战兵力由22个团变为105个团。彭德怀说,不管有多少个团,干脆就叫百团大战好了
  8月20日,天气异常闷热,午后开始下雨。各部队冒雨穿过山间小路,黄昏前到达指定位置。20时,向正太路全线发起总攻击。聂荣臻回忆,真是壮观得很啊!一颗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夜空,各路突击部队简直像猛虎下山,扑向敌人的车站和据点。雷鸣般的爆炸声,一处接着一处,响彻正太路全线。
  同蒲、白晋、平汉、津浦、北宁等铁路和许多公路干线也同时燃起战火。
  整整一夜,彭德怀和左权没有离开作战室一步。天亮,战报传来,首先是刘伯承的,接着聂荣臻、贺龙的战报也来了。
  刘伯承首先报捷:陈赓旅攻击寿阳西南之芦家庄,连克碉堡4座,全歼守敌,完全占领车站,并将车站以西10里内的铁道、桥梁全部破坏。
  21日天近黎明,晋察冀军区拿下正太路上的咽喉娘子关。娘子关位于冀晋两省的交界处,地势险要,抗战前国民党军就构筑了不少工事,日军在此基础上又加修了四个大堡垒,但架不住奇袭。晋察冀军区另一只重拳中央纵队负责攻打井陉煤矿。一夜激战,到21日黎明终于攻进去了。有人舍不得撤出,聂荣臻立即打电话,强调占领井陉没有意义,现在不是占领一两个矿区的问题,主要任务是消灭敌人,扩充我们的力量。该撤就要撤,破袭任务完成了,就要立即转移。就是在这次战斗中,我们的战士从火海里背出两个日本小女孩。聂荣臻给日军写信,把孩子送交日军。
  阳泉西南的狮垴山是正太路进入山区的咽喉,控制住,就等于卡住了正太路的咽喉。刘伯承、邓小平将3个主力旅中的2个放在这里,由陈锡联指挥。刘、邓反复交代,战役成果看破坏多少铁路而定,而破路取决于狮垴山一线能有效阻止日军多少天,最少要坚持五至七天。
  同蒲路东,贺龙、关向应手下的三五八旅当晚攻克了忻县至静乐间的最大据点康家会。因为有的部队行动缓慢,贺龙火了,在表扬三五八旅的同时,指出全师应克服一切困难,英勇参战。如有彷徨观望,畏缩不前,借口种种困难,不坚决执行任务,须给以严重处罚。一二○师在很短时间切断了同蒲路,并破坏大同以南至太原以北,以及邻近的铁路、公路。在大破袭的第一阶段,一二○师发起大小战斗163次,破坏铁路50公里,公路470公里,桥梁40座,有力地配合了正太路的大破袭。
  22日午饭后,作战科长王政柱报告,实际参战兵力,共计105个团。左权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有多少个团,干脆就叫百团大战好了。当即与左权拟电报,上报下达,将此次破袭战定为百团大战。
  正太路这条长蛇被截成数段,大部分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建筑被摧毁,中断一个月之久。八路军挺进敌后三年来,进行如此大规模的破袭战,持续时间又这样长,还是第一次。8月23日,八路军总部发出嘉奖电,聂、贺、关、刘、邓:百团大战,由于我全体指战员,忠贞于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英勇无双,果敢进击,在各交通线上,特别在正太线上已取得序战之伟大胜利,捷报传来,无限欢慰!特传令嘉奖。
  百团大战当头一棒,使华北日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本来多田骏的“牛刀子”战术已大见成效。但他做梦也没想到,以前打一枪就跑的八路军怎么突然来了个刀对刀枪对枪的大兵团作战?而他因“牛刀子”战术面铺得太宽,手里已无兵可调。一直到百团大战第七天,才拆东墙补西墙,好不容易搜集到2000多兵员杀到石家庄。不久,多田骏被撤职,日本想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美梦也因此破产。
  8月26日,彭德怀、左权签署《开展正太线两侧作战之战役部署》,在正太路不能继续坚持作战或已彻底完成正太战役任务的情况下,我行动方针,应乘胜开展正太线两侧之战果,去收复敌深入各根据地内的某些据点,继续坚持正太线的游击战,缩小敌占区,扩大战果,同时以一部兵力进行休整。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破袭,战役第一步先在内线,等到日军增援,小部队就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它,迫使日军放弃正太线南北的某些据点,来救正太线。如果大部队来援,主力则跳出正太线,转向铁路南北两侧,寻找敌人的弱点再战。
  8月27日,聂荣臻部署了晋察冀军区第一阶段第二期的作战计划。之后,除继续破路外,正太线没有重大战斗。
  但是,日军决不会放弃正太路,只不过刚开始被打昏了头而已。8月底,日军数千人由榆次、石家庄、阳泉东西夹击,不惜一切代价要夺回正太路。而八路军经过十多天的破袭,已经十分疲劳,急需休整和补充,也很难组织更大规模的战斗了。
  9月2日,彭德怀、左权下达《敌援正太兵力已到,我执行第二步方针》的电报,决定从9月3日起基本结束交通破袭战。9月10日接到中央指示,彭、左决定百团大战转入第二阶段,消灭交通线两侧据点的攻坚战。9月16日,《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正式下发。9月20日开始战役的第二阶段,包括晋察冀的涞(源)灵(丘)战役,晋东南的辽(县)榆(社)战役,晋西北的同蒲路宁武南北段破袭战役,冀中的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冀中的德石路破袭战等。
  接到总部电报,贺龙考虑,现在应当抓住日军晕头转向之机,继续攻击,最好不要等到一齐行动,建议一二○师15日提前破袭同蒲路忻宁段。彭德怀同意,说刘伯承、邓小平正与增援正太路的敌人作战,你们乘此机会破袭极好(如能提早几天更好)。
  本来彭德怀还要扩大战果,一鼓作气把晋察冀、晋西北和晋东南三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但敌人援军已经到达正太路东西两侧,彭德怀随即命令部队转入攻占敌人据点。10月2日,八路军总部下达《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结束后部队中应有的解释与准备》,宣布第二阶段基本结束,要求各部队休整,准备随时再作大规模的进攻。
  为报复百团大战,日军出动大批兵力,对华北根据地疯狂报复,实现“三光”政策。10月6日,日军首先对太岳、太行根据地进行“扫荡”,随后对华北敌后全面“扫荡”,持续两个月,想借八路军来不及休整之机,毁灭整个华北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第三阶段从10月6日至12月5日,主要是粉碎日军报复性“扫荡”。
  1940年12月10日,八路军总部政治部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公布了《百团大战总结战绩》。12月21日,朱德、彭德怀通过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周恩来、叶剑英向国民党最高当局呈报百团大战的战果。我军除一一五师及山东纵队外全部参加,105个团,其中晋察冀军区39个团,一二○师20个团,一二九师46个团,共约20万人。此外,还有数十万民兵和群众参加。日军加上伪军,投入兵力20余万。百团大战总计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攻克据点2993个,车站、桥梁、隧道等260余处。
  12月22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对外不要宣布结束,蒋介石正发动反共新高潮,我们须利用百团大战的声势去反对。
  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把百团大战称为“挖心战”,以后将每年的8月20日作为“挖心战”雪耻日
  1940年10月15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给陆军省的报告中说:正太路破坏极为严重,规模之大无法形容。敌人采用爆炸、焚烧、破坏等方法,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性设备,予以彻底摧毁。在进行破坏时,隐密伪装得极为巧妙。破坏的详细情况:一、各处破坏铁路,自8月20日半夜,与袭击同时进行。阳泉、寿阳之间直至9月4日仍不断遭共军袭击,使抢修工作受到妨碍。二、破坏最严重的是芦家庄西185公里处及61公里处的两座桥。前者被炸坠落,后者虽未坠落,但修复也同样困难。三、对铁轨的破坏,与各地袭击的同时,进行长距离的破坏。主要是将枕木与铁轨集中一起予以烧毁,大部铁轨已不能再用,一部分铁轨则由很多村民运往内地。四、对车间设施,则焚毁其房屋,破坏水塔及水泵。五、通信方面的破坏,是将电杆从根部锯断,切断电线,砸碎瓷瓶,并将铁路电杆烧弯。六、从爆炸结果看,估计事前对其干部进行过相当训练。另外,敌人使用的炸药总量约有5460公斤。
  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作战记录中说:井陉煤矿等设备受到彻底破坏。此次奇袭完全出于我军预料之外,损失惨重,需要相当时间和大量资金才能恢复。
  日军战史公开承认:这是日中战争爆发以来最大的激战,使我军受到重大打击。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
  东条英机在1941年的军事总结报告中说,昭和十五年(1940年),敌人(国民党军)迄未进行主力的反攻,只有共产军于去年在华北举行大规模的出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把此役称为“挖心战”,以后将每年的8月20日作为“挖心战”雪耻日。
  日军作战日志中说:面对中共奇袭,华北方面军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认识。昭和十五年七月前后,方面军即已看到,在华北“治安肃正”中,作为最大癌患存在的是共军,讨伐作战也多以共军为对象,企图将其消灭。但是方面军认为,共产党的军事力量还未强大到如此程度,其作战方法也以游击战为主体;如遇我军进攻,除四散逃避外,尚不能集中部队对我军进行攻击。因此,中共百团大战之奇袭作战,全然出于我军以上观察、意料之外,完全是乘虚而进。共军的这次奇袭使华北方面军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根据这个痛苦的经验,我军对共军作了重新认识。
  日本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透露,那时华北的日军兵力密度,平均1平方公里为0.37人,每个师团分散在约200个地点。方面军以此次百团大战为契机,强烈要求总司令部增加兵力。很快,日军从华中、华东调回两个师团,投入华北战场。
  在重庆,各报争相刊载百团大战的消息,前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慰问的人络绎不绝。普遍认为在全国各战场相当沉闷的时候,华北出击的胜利有着重要意义。
  在重庆的蒋介石十分震惊,他没想到八路军实现了他曾经的战略意图。1939年冬,蒋介石拟组织一场全国性的冬季攻势,要求10个战区都参加。他给第二战区的任务就是首先截断正太、同蒲两铁路的交通,并肃清晋南三角地带的敌人。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根本就没敢与日军作战,离正太、同蒲路还远着呢。
  说实话,百团大战帮了蒋介石的大忙。日军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华北,推迟了对重庆的进攻计划,减轻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压力。按说蒋介石应该对百团大战拍手称快,但他非常矛盾。他一向高举“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帜,认为八路军比日本人更可怕,怎么能容忍八路军神不知鬼不觉地私自发展到100多个团呢?他如果祝贺,等于承认八路军这100多个团,可作为中国战区的最高指挥官,他又不能不有所表示。9月4日,蒋介石签署嘉奖八路军百团大战的电报。称“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但在10月20日,蒋介石又下了一道密电,绝对查禁有关“百团大战”的文字。
  百团大战的功过是非
  1940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头版发表了《八路军展开百团精兵大战》的消息。《新华日报》华北版和新华社华北分社发布了关于百团大战的第一号战报,以后逐日发布,一共编发了近400号。百团大战的每日战况都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毛泽东致电彭德怀: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9月1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发表《关于时局趋向的指示》,其中提到我党50万大军积极行动于敌后(尤其是此次华北百团战役),则给日寇以深重的打击,给了全国人民无穷的希望。并要八路军、新四军依照华北百团战役的先例,在山东及华中组织一次至几次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对敌进攻行动。在华北则应扩大百团战役的行动。
  延安的大街小巷贴满了庆祝百团大战胜利的标语。9月20日,延安各界举行万人大会,庆祝百团大战的胜利,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出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代表中央讲话,高度评价百团大战:在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第四个年头,八路军以百团雄兵,向日军进行主动的积极的战役反攻,破坏交通,拔除据点,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获得很大的胜利。打击了日军的侵略企图,打击了我国某些人士的悲观失望情绪,大大振奋了全国人民,使大家知道抗战胜利是有把握的。大会一致通过《致朱彭总副司令电》,向百团大战的领导者致以崇高的敬礼!并对百团大战的将士表示亲切的慰问。
  不管怎么说,在当时,无论延安还是重庆,都众口一词,对百团大战都大加称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团大战却和它的指挥者彭德怀一样,命途多舛。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在充分肯定百团大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善意的批评。
  聂荣臻认为,(百团大战)战果巨大,总的来说是应该肯定的。但胜利中也有较大的欠缺和问题。首先是宣传上出了毛病,这次战役本来是对正太路和其他主要交通线的破袭战,后来头脑热了,调动的部队越来越多,作战规模越来越大,作战时间越来越长,对外宣传就成了百团大战。聂荣臻回忆:毛主席曾对百团大战的宣传很不满意。我们到延安参加整风时,毛主席批评了这件事。有种传说,这个战役事先没有向中央军委报告,经过查对,在进行战役前,八路军总部向中央报告过一个作战计划,讲要两面破袭正太路。破袭正太路,或者破袭平汉路,这是游击战争中经常搞的事情。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日常工作,不涉及什么战略问题。这样的作战计划,军委是不会反对的。说成是百团大战,这就是战略问题了。毛主席批评说,这样宣传,暴露了我们的力量,引起了日本侵略军对我们力量的重新估计,使敌人集中力量搞我们。同时,使得蒋介石增加了对我们的警惕。你宣传100个团参战,蒋介石很惊慌。他一直有这样一个心理,害怕我们在敌后扩大力量。在他看来,我们的发展,就是对他的威胁。所以,这样宣传百团大战,就引起了比较严重的后果。还有,在战役的第二个阶段,讲扩大战果,有时就忘记了在敌后作战的方针,只顾去死啃敌人的坚固据点,我们因此不得不付出了比较大的代价。这是违背游击战争方针的。
   日军迅速抽调大量兵力回师华北,实行更为残酷和恶毒的“治安强化”运动和“三光”政策。一方面,敌人发动太平洋战争,要“肃清”后方的抗日力量。另一方面,百团大战的宣传引起敌人警觉,把主要的进攻矛头指向了八路军。1940年对晋东南,1941年对北岳区,1942年对冀中区和太行区,一个地区一个地区轮番“扫荡”,使敌后各抗日根据地遭受到极其严重的破坏。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损失不小,左权就是在1942年太行区反“扫荡”中牺牲的,他是抗战期间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一二九师担负任务过重,打硬仗太多,部队伤亡较大,毙伤日伪军8000多人,自己伤亡7000多人。
  徐向前回忆,去延安时路过太行山区,在八路军总部见到彭德怀。这时,百团大战正在进行中,彭总介绍了战役进行的情况,虽然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我们的武器不行,破坏铁路缺乏工具,战役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彭德怀陪徐向前到一二九师师部,见到了刘伯承、邓小平、陈赓等。陈赓正指挥部队攻打关家垴。关家垴位于太行山中心,距八路军总部砖壁村仅6.5公里,易守难攻。彭德怀下了死命令,非攻下不可。日军的机枪吐着无数的火舌,八路军战士一片片倒下。刘伯承打电话说,部队损失太大,建议暂时撤围,另寻战机。彭德怀火了,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又打了一天,总算基本歼灭了敌人。但日军大部队来援,一二九师又不得不撤下。日军受此重创,“扫荡”也草草结束。
  后来,刘伯承在七大上发言,中肯地指出当时八路军方面对华北战场敌强我弱的形势和敌我斗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指挥上带有某种盲目性,尤其是百团大战的第二、三阶段更多地采用了阵地战的形式,增大了部队的伤亡,伤了自己的元气。
  多少年后,彭德怀在自述中承认,当时对华北战场敌强我弱的形势和敌我斗争的长期性认识不足,过早暴露了我军力量,战役规模过大,参战兵力过多,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当时我华北部队和根据地的作战、补给能力所允许的限度。敌我作战技术力量对比悬殊,作战时本应避敌锐气,击其弱处。但我们在第二阶段的某些作战中,轻视敌军先进装备,不顾飞机大炮,死啃敌人据点,攻击时间过长,造成我军一些不应有的伤亡。
  彭德怀讲,我对敌人进攻动向上的错误估计,也是发起这次战役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来敌人准备进攻中原及打通粤汉路和湘桂路,而我以为(据我们情报)是要进攻西安,怕敌人进占西安后,截断中央同西南地区的联系(实际上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更没有估计到日军打通粤汉路,是为了便利进行太平洋战争。如果当时看破了敌人这样的战略企图,那就再熬上半年时间,或者等敌人进攻长沙、衡阳、桂林以后,兵力更加分散时,我军再举行这次大规模的破袭战役,其战果可能要大得多,其意义也要大得多。然而过早举行了那次战役,虽然在战役上取得了胜利,但是推迟了日军打通粤汉路和湘桂路的时间(约1个月)。
  大概比预定时间提早了10天,故未等到军委批准,就提早发起了战斗。在战斗开始并取得一些胜利后,各根据地有不少武装力量乘敌伪仓皇撤退时,自动参加了战斗,自发地奋起追歼敌伪,加上原布置的22个团,共有105个团。故在发表战报时,名为百团大战。
  由于进行了这次破袭战役,日军加强了对我华北根据地的进攻。特别是太行山区,在敌人的“三光”政策下,人民遭受了一些可以避免的损失。再则,破袭战役后期,我也有些蛮干指挥。在太行山区搞得太长了一些,连续搞了1个月,没有争取时间休整,敌伪即进行“扫荡”。我总想寻机歼灭敌军一路,使敌人下次“扫荡”不敢以营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间隔扩大,有利于我军民机动。我这一想法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部队太疲劳,使战斗力减弱了,一二九师伤亡多了一些。
  彭德怀说,上面这些后果的责任,是应当由我来负的。但是我认为,对于这次战役的估价,不能离开当时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当时担负的任务。有人恶意攻击百团大战,我认为百团大战在军事上是打得好的,特别是在打了反摩擦战役之后,必须打反日的百团大战,表示我们是为了抗日才反摩擦的,这才能争取广大的中间势力。在当时,只有抓住敌后空虚,给以突然猛袭,才能有力地调动敌人,给予打击,恢复大片抗日根据地。在敌后碉堡密布的情况下,组织这样统一有计划的破袭,是不容易的。百团大战的胜利,对于揭露日蒋各项欺骗宣传是有利的和有力的,对于积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当时还不给敌伪以必需和可能的打击,根据地就会变为游击区,我们就不会有近百万正规军、200万基干民兵和广阔的解放区作为解放战争的战场,给进犯的蒋军以适时的打击。
  1959年庐山会议上,随着彭德怀遭到错误批判,百团大战的旧账也被翻了出来,被批得一无是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肯定了百团大战,认为这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我军独立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战果最辉煌的一次进攻性战役。在全民族日益高涨的抗日声浪中,加上国际形势的变化,狠狠戳穿了日蒋的“美梦”。对于坚持华北敌后根据地,推动全民抗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在中国抗战史上,就是在国际反法西斯史上也是光辉的一页。当然,教训也应该汲取。
  

党史博览 2005.8